2018年初,在众多社会领域的探索者和引领者中,《中国慈善家》评选出“2017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展现榜样的力量。他们分别是:
马云
许家印
何享健
刘强东
徐永光
陈越光
马蔚华
施一公
陈行甲
胡舒立
胡舒立:鸣鸟退役
胡舒立远远走在绝大多数中国媒体的表达界限之外—如走兽与飞鸟同置巨笼,走兽归属于地面,在有限空间内,飞鸟可以多一个维度展羽。
胡舒立
《财新周刊》社长
撰文:白筱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8年2月刊
胡舒立以探卜中国言论表达的边界而闻名,曾被《商业周刊》冠以证券界“中国最危险的女人”。但很多时候,那些边界只属于她和她的采编团队。她远远走在绝大多数中国媒体的表达界限之外—如走兽与飞鸟同置巨笼,走兽归属于地面,在有限空间内,飞鸟可以多一个维度展羽。
如今,这只“老鸟”已65岁,在传媒行业工作超过30年。2018年1月1日,财新传媒内部邮件公布人事调整通知,胡舒立卸任财新传媒总编辑、《财新周刊》总编辑,由其老搭档王烁接任。胡舒立转任社长并继续担任CEO,未来负责财新传媒的业务转型、战略发展和重大决策。同一天,《财新周刊》总第786期上架,胡舒立的名字从版权页中消失。1月9日,财新网公告板正式向外界发布人事调整公告。
新陈代谢是否会对《财新周刊》的内容和尺度带来影响,是外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其过去三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尤其从创立《财经》开始,奉行新闻专业主义的胡舒立与其采编团队游走于各种边界,以调查性报道揭露黑幕,常常一鸟独鸣,触动政坛及商界,中国新闻界因此保住了一些脸面。这使得即便在国际语境中,胡舒立都是传媒界一个重要的中国名字。
胡舒立生于1953年。祖父胡愈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外祖父胡仲持是知名翻译家、《申报》编辑,父亲曾任职于工会,母亲曾是《工人日报》高级编辑。1982年,胡舒立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获新闻学学士学位,进入《工人日报》,任国际新闻编辑和记者。1985年,她被派往厦门记者站,在这个大陆东端的市场经济试点城市,得以先一步领略到太平洋吹来的风。1987年,胡舒立获得世界新闻研究所(WPI)奖学金,赴美国考察研究5个月。此次美国之行,让她有机会审视媒体和政体的轮廓与关联,美国报业的新闻专业主义使她耳目大开。
即将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在躁动撕扯,胡舒立因立场偏差被停职18个月。在此期间,她写成《美国报业见闻》一书,于1991年出版。即便时代阔步革新,书中案例已显陈旧,但中国那些心怀新闻理想的后辈在列必读书目时,仍不会将此书省略。
停职结束,胡舒立出任《中华工商时报》国际部副主任。该报1989年10月创刊,是一家市场化报纸,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领域变革,在上世纪90年代颇具影响力。1994年,该报改为日报。在改版首期,胡舒立发表评论文章《改革没有浪漫曲——关于中国新一轮改革风险预期的采访札记》,此文让她在财经新闻界闻名。
王波明等一些金融海归于1992年创立“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1998年的一天,王打电话给胡舒立,称要办一份杂志,希望胡舒立来掌舵。胡舒立提出两个条件,其一是王不得干涉采编和杂志内容;其二是提供一笔200万元的经费,以此保证记者的高收入,以防记者受贿。他们希望用这份杂志去叙述真实的中国。
胡舒立让《财经》创刊号一出街便以揭金融黑幕亮相。
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虚构利润,操纵股价,从1996年7月1日起,“琼民源”的股价以4.45元起步,在短短几个月内蹿升至20元,到1997年1月,已经涨至26.18元。崩盘时,散户股民损失惨重,而得到内部消息者却早已低买高抛。《财经》将调查细节公之于众,此举触犯了禁忌,高管们不得不向监管者做检查。
此后,《财经》又陆续发表《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庄家吕梁》等文章,揭露一系列黑幕。
上市公司银广夏曾获多名领导人视察,《财经》一文有可能带来政治上的影响,王波明请示高层,并保证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后,方才刊发。随后银广夏股票跌停,最终多名高管伏法。
2003年,“非典”疫情逐步扩大,但国内多数媒体并未及时报道实际情况,《财经》打擦边球,指出官方声明存在错误,在一个月时间里,发表了《SARS何来》等一系列相关报道。这场新闻战役也让《财经》和胡舒立的影响力迅速崛起。
2007年,《财经》刊发《谁的鲁能》,揭开惊天贪腐黑幕。文章披露国有企业鲁能集团转制期间,被曾伟及赵君士以37.3亿元的价格,买下了账本净值738.05亿元、实际价值至少在1100亿元的山东鲁能91.6%的股权。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财经》杂志仍以敏感角度切入,发出大尺度详实报道。没有口号,没有煽动,内容扎实冷静,主题厚重,直指被忽视的经济发展代价。
《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创办人之一、前总编辑,著名报人程益中曾这样向《纽约客》评价胡舒立时代的《财经》:“《财经》在某些方面是为一个更具权力或另一个更好的利益集团服务。”胡舒立则说《财经》是啄木鸟:“不是为了把树击倒,而是为了让它更直。”
然而,胡舒立终于还是离开了《财经》。2009年,她率团队一百多人辞职,并在年底创立财新传媒。
《财新周刊》源自创刊于1988年10月的《新世纪》周刊,2015年3月,正式更名为《财新周刊》。主管主办单位经两次调整,于2014年改为隶属于全国政协的中国文史出版社。
专业的调查报道并未止步于胡舒立的《财经》时代,老东家表现仍然出色,“财新”也凭借专业的调查报道扩大社会影响。从“大老虎的红与黑”,到“谷俊山贪腐案”,再到“奢侈动车”,胡舒立的战斗值没有丝毫减弱。在“穿透安邦资本魔术”时,与这家巨型公司短兵相接,交锋激烈,余波至今未绝。
胡舒立如今只是离开采编岗位,更多调查记者不仅在离开业务,甚至在离开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报告》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间调研显示,中国现有调查记者仅175人,其中传统媒体中现存130人,新媒体中43人,另有2名独立调查记者。2011年的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当时中国有调查记者超过300人。
这些真正的“无冕之王”正在出走,不知可有归期。
本文选自《中国慈善家》2018年2月刊专题《2017年度社会推动者》,敬请关注该专题其他文章:
本文选自《中国慈善家》2018年2月刊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授权”
《中国慈善家》2018年3月刊封面
《中国慈善家》近期封面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