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甲,◆1.謂披甲待敵。○《左傳‧文公十二年》:“軍掩上軍,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將何俟焉?’軍吏曰:‘將有待焉。’”補注:“廿七年傳云:‘使甲坐於道。’《荀子》云:‘庶士介而坐道。’故云坐甲。”○《北史‧周紀上》:“幕府折衝宇宙,親當受脈,銳師百萬,彀騎千群,裹糧坐甲,唯敵是俟,義之所在,糜軀匪吝。”○《次劉漁仲留別韻》:“坐甲裹糧師日老,拂衣擲硯計全疏。”◆2.置設警衛。○《孔氏談苑‧馬糞錢》:“上僊,內官請坐甲,獨以謂不須。”
主甲,◆猶當事人。○《南齊書‧劉祥傳》:“云囚‘輕議乘輿’,為向誰道?若向人道,則應有主甲,豈有事無髣彿,空見羅謗?”
重甲,◆I指重兵。○《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其(指)銳兵盡於,重甲困於,而王制其敝,此滅必矣。”◆II雙層的甲衣。○《戰國策‧趙策二》:“今重甲循兵,不可以踰險。”○《文選‧張協<七命>》:“斷浮翮以為工,絕重甲而稱利。”○注:“重甲,兵之兩重亦得斷之。”○《隋書‧王辯傳》:“時身被重甲,敗兵前後相蹈藉,不能復上馬,竟溺死焉。”○《隋書‧權武傳》:“少果勁,勇力絕人,能重甲上馬。”
中甲,◆I代科舉考試進士及第、成績屬中等者。參閱《金史‧選舉志二》。`14`◆II中甲科。謂考中進士。○《孔氏談苑‧渴睡漢及第》:“()明年中甲,寄聲()曰:‘渴睡漢狀元及第矣!’”
指甲花,◆熱帶灌木。常用以染指甲。○《南方草木狀‧指甲花》:“指甲花,其樹高五、六尺,枝柔弱,葉如嫩榆……自移殖于。而此花極繁細,纔如米粒。”○《本草綱目‧草三‧茉莉》:“指甲花,有黃白二色。夏月開。香似木犀,可染指甲。”
指甲草,◆鳳仙花的別名。○《燕京歲時記‧染指甲》:“鳳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開之候,閨閣兒女取而擣之,以染指甲,鮮紅透骨,經年乃消。”○《四世同堂》四一:“她可以在門口買兩朵晚香玉,插在上,給她自己放着香味;或找一點指甲草,用白礬搗爛,拉着妞子的小手,給她染紅指甲。”
指甲,◆1.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質層。亦泛指指爪。○《春渚紀聞‧雀鰍蛇蟹之异》:“一日,覺癢不可堪忍,爬搔之極,至指甲流血。”○《北窗》詩:“留取遮日手,養成指甲理朱絃。”○《包氏父子》一:“他用指甲一行行劃着又念第二遍。”◆2.鳳仙花的別名。○《本草綱目‧草六‧鳳仙》:“女人採其花及葉包染指甲……故有指甲、急性、小桃諸名。”參見“指甲草”。
戰甲(战甲),◆古時戰士穿的護身甲衣。多以皮革或金屬製成。○《癸巳類稿‧俄羅斯事輯》:“前後用兵二十餘年,國中戰甲不少解。”○《亂後登金山有感》詩:“何時銷戰甲?高枕看。”
元甲,◆即一甲。科舉時代殿試之第一等。○《英杰歸真》:“於九月初九日考文進士翰林元甲。”
玉指甲,◆菊的一種。○《菊譜‧名號》:“玉指甲,粉紅千葉。”
玉甲,◆1.美麗的指甲。○《更漏子》詞:“體妖嬈,鬟婀娜,玉甲銀箏照座。”○《金錢記》第一摺:“你看那指纖長鋪玉甲,髻嵯峨堆紺髮。”◆2.鱗甲的美稱。○《龍馬賦》:“肉騣碨礧兮,玉甲精熒。”
魚甲(鱼甲),◆鯊魚皮製成的鎧甲。○《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魚甲煙聚,貝冑星羅。”○注:“魚甲,以鮫皮為甲。”○《和李夷簡喜平淄青》:“天際獸旗搖火燄,日前魚甲動金文。”
義甲(义甲),◆彈撥樂器所用的一種工具,裝於指端。○《藝林伐山‧系爪義甲》:“妓女以鹿角琢為爪,以彈箏,曰繫爪。○《箏詩》:‘停絃時繫爪,息吹治唇朱。’又曰義甲。○詩:‘迸卻玻璃義甲聲。’”《書影》卷三:“今之工琴者類不畜爪,但搊箏則繫義甲。”○《古今詞話》:“義甲,彈箏所以護甲者,如假髻曰義髻,篴有義嘴,皆外也。”
衣甲,◆鎧甲。○《南齊書‧王奐傳》:“輒令率州內得千餘人,開鎮庫,取仗,配衣甲,出南堂陳兵,閉門拒守。”○《寄賀田侍中東平功成》詩:“百里旗幡衝即斷,兩重衣甲射皆穿。”○《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引言》:“代出土人形,主要為戰車和騎士,數量達八千餘人。人物面目既高度寫實,衣甲器物亦一切如真。”
一甲一名,◆1.科舉一甲中的第一名,即狀元。○《兒女英雄傳》第一回:“上天不負苦心,文章自有定論。將來殿試,那一甲一名也不敢必,也中個第三就好了!”◆2.泛指第一等,含諷刺意味。○《熱風‧隨感錄四十九》:“大約別的都可以老,只有自己不肯老的人物,總該推老先生算一甲一名。”
一甲,◆1.一副鎧甲。出土簡中常言“貲一甲”,即罰繳一副鎧甲,詳見《睡虎地秦墓竹簡》。◆2.借指一兵一卒。○《戰國策‧秦策三》:“為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禽之軍,不亡一甲。”○《新五代史‧唐臣傳‧周德威》:“其一甲直數十千,擒之適足為吾資,無徒望而愛之,當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闕傳》:“群盜四面蟻集,外無一甲之援。”◆3.科舉制度殿試的第一等。○時進士不分甲。○八年始分甲,當時一甲有數人。至一甲僅限三人,即所謂狀元、榜眼、探花。參閱《續通典‧選舉三》、《宋史‧選舉志二》。◆4.代提舉鹽事時所定的一個編組單位。○《宋史‧食貨志下四》:“﹝﹞因定伏火盤數以絕私鬻,自三灶至十灶為一甲。”
玄甲,◆1.鐵甲。鐵色玄黑,故稱。○《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六年而卒。天子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至。”○正義:“玄甲,鐵甲也。”○《封燕然山銘》:“玄甲耀日,朱旗絳天。”◆2.指軍隊。○《和黃預久雨》詩:“黑雲玄甲駐,鐵騎冷官馳。”◆3.指動物的黑色甲殼或鱗片。○《宋書‧符瑞志上》:“﹝﹞與觀於,沉璧……青龍臨壇,銜玄甲之圖,坐之而去。”○《黑龍飲渭賦》:“玄甲黯以凝黛,文章斐兮摛錦。”
小甲,◆1.植物初成長時的嫩葉。○《南園》詩之四:“三十未有二十餘,白日長饑小甲蔬。”◆2.封建時代承辦鄉里事務的甲長。○《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走去報知老人與地方牌小甲等,都來看了。”
象甲,◆象數,遁甲。卜筮、占候之類術數的名稱。○《三國志‧魏志‧管輅傳》“二年,弟謂曰”注引《管輅別傳》:“夫之士,見道術神妙,占候無錯,以為有隱書及象甲之數。”
相甲,◆代登進士第五甲的代稱。○《朝野類要‧黃甲》:“正奏名五甲也,吏部謂之黃甲闕榜。第五甲舊多貴顯,故或稱為相甲。”參見“五甲”。
下甲,◆代,進士考試,殿試成績的第三等。○《金史‧選舉志二》:“進士。○十三年,皆除教授。二十二年,上甲第二第三人初除上簿,中甲則除中簿,下甲則除下簿。”
五甲,◆代科舉考試自一至五等稱“五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並文林郎;二甲賜進士及第並從事郎;三、四甲進士出身;五甲同進士出身。○《蘆浦筆記‧仙卜》:“閱三年有旨降五甲,豈非前定乎?”參閱《宋史‧選舉志二》。
文甲,◆即玳瑁。○《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後,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注引曰:“文甲,即玳瑁也。”○《三國志‧吳志‧陸胤傳》:“銜命在州,十有餘年,賓帶殊俗,寶玩所生,而內無粉黛附珠之妾,家無文甲犀象之珍。”參見“玳瑁”。
萬甲積山齊,◆同“積甲山齊”。○明高启《喜闻王师下蜀》诗:“不假五丁開道遠,俄看萬甲積山齊。”
甲(头甲),◆科舉制度殿試的第一等。分甲之制,始於八年,當時甲有數人,至,甲僅限三人,即所謂狀元、榜眼、探花。○《金瓶梅詞話》第三六回:“當初取中甲,被言官論他是先朝宰相之弟,係黨人子孫,不可以魁多士。”參見“一甲”。
同甲會(同甲会),◆同齡者的聚會。
同甲,◆1.謂同等堅固的鎧甲。○《管子‧大匡》:“四年,修兵,同甲十萬,車五千乘。”○注:“同甲,謂完堅齊等。”◆2.同齡。同齡者其出生之年的甲子必同,故稱。○《與王懿敏公書》:“風物,非老者所宜。○雖為同甲,然心意壯銳,諒可為樂,難以病夫忖度也。”○《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舊遊到處皆蒼蘚,同甲惟君尚黑。”○《聊齋志异‧江城》:“翁有女,小字,與生同甲,時皆八九歲。”
天甲經(天甲经),◆1.指天文曆算、陰陽五行之類的書。○《龐掠四郡》第二摺:“為上將者,揮劍成河,撒豆成兵,上知天甲經,下曉人和論,此乃為上將也。”◆2.喻謊言。○《東堂老》第二摺:“你念的是賺殺人的天甲經。”
太甲,◆星名。即太乙。○《益州夫子廟碑》:“華蓋西臨,藏五雲於太甲。”○《大曆三年春將適江陵漂泊》詩:“五雲高太甲,六月曠摶扶。”○注引《滄浪詩話》:“太甲,即太乙。甲乙相近而誤用也。”一說,“華蓋在旁六星曰六甲,分陰陽而配節候。太甲,恐是六甲一星之名。”見《困學紀聞‧評詩》。○《玉合記‧奏凱》:“平鼠寢易如翻掌,雲高太甲映明堂。”
素甲,◆1.白色鎧甲。○《國語‧吳語》:“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注:“素甲,白甲。”○《關中詩》:“素甲日曜,玄幕雲起。”◆2.用絹素製的鎧甲。鎧甲應用金、革製作,用素製,極言其不堅固。○《戰國策‧秦策一》:“將素甲三千領,戰一日,破之國。”○注:“絹素為之,非金革也。”
四甲,◆1.指代科舉考試殿試的第四等。○《宋史‧選舉志二》:“﹝﹞二年,御試,始推登極恩……第一甲賜進士及第並文林郎,第二甲賜進士及第並從事郎,第三、第四甲進士出身,第五甲同進士出身。”◆2.指五甲中的前四甲。○《宋史‧選舉志二》:“上四甲能全中者取旨,第五甲射入上等注黃甲,餘升名次而已。”
首甲,◆1.盔。○《急就篇》卷三“弓弩箭矢鎧兜鉾”注:“兜鉾,首甲也,古謂之胄。”◆2.殿試第一等。○《古謠諺》卷二二引《二申野錄》:“己亥秋八月,薄暮聞空中有鬼聲,時以紙砲震之,民間謠曰:‘首甲幸有三人,云胡僅此二子?’次年果有抽稅之舉。”◆3.泛指第一。○《福惠全書‧錢穀‧漕項收兌》:“財賦首甲東南。”
省甲,◆輕裝。○《漢書‧趙充國傳》:“至春,省甲士卒,循漕穀至,以視虜,揚威武,傳世折衝之具。”
生甲,◆生辰。○《一枝花‧壽人八十》套曲:“正生甲卻值元宵景,歡聲涌沸。”
上元甲子,◆舊以六十年為一甲子,講陰陽五行的人以三個甲子共一百八十年為一周。稱其中的第一個甲子為“上元甲子”,第二個甲子為“中元甲子”,第三個甲子為“下元甲子”,合稱“三元甲子”。○《桃花扇‧先聲》:“老夫原是太常寺一個贊禮,爵位不尊,姓名可隱。最喜無禍無災,活了九十七歲,閱歷多少興亡,又到上元甲子。”
上甲,◆1.陰曆每月上旬之甲日。○《穀梁傳‧哀公元年》:“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繫牲。”○《漢書‧天文志》:“正月上甲,風從東方來,宜蠶。”◆2.科舉時代殿試成績最優的一等,也稱一甲。○《聞見前錄》卷七:“即位,方赴廷試,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於丙科,帝不悅。”○《金史‧選舉志二》:“凡武舉,三年格,上甲第一名遷忠勇校尉,第二、三名遷忠翊校尉。”○《贈通奉大夫刑部侍郎黃公墓表》:“今吏部侍郎已登上甲。”
三甲,◆1.術數家用語。三甲為壽相之徵。○《三國志‧魏志‧管輅傳》:“背無三甲,腹無三壬,此皆不壽之驗。”○《追傷河中使君修撰陸公》詩之三:“主張壽祿無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參見“三壬”。2.自八年始,進士殿試後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稱三甲。見《宋史‧選舉志一》。也指殿試的第三等。○《續通典‧選舉三》:“代取士規制與略同……廷試亦曰殿試,分一、二、三甲為次。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俱賜進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賜進士、同進士出身。”○《池北偶談‧談故一‧初選方面》:“己丑會試後,以兩初定需人,遂用新進士候銓者,二甲授參議,三甲授知府。”◆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稱。甲午(公元1894年)之戰,與簽訂辱國的《馬關約》;甲辰(公元1904年)之戰,奪取在東三省南部的控制權;甲寅(公元1914年)之戰,奪取在的控制權。○《國民之薪膽》:“此三甲紀念,實吾民沒齒不忘者也。”
入甲,◆謂科舉考試進入甲第。○《二月二日宴中貽同年封先輩渭》詩:“垂名入甲成龍去,列姓如作鶴來。”
全甲,◆指全部披甲的士兵。○《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轉戰六日,過,千有餘里,合短兵,殺,斬,誅全甲。”○正義:“全甲,謂具足不失落也。”○《漢書‧霍去病傳》:“﹝﹞殺,斬,銳悍者誅,全甲獲醜。”
輕甲(轻甲),◆古代用藤或獸皮製成的鎧甲。○《新唐書‧姜寶誼傳》:“賊輕甲挑師,戰接而三遁,逐之,伏發,為賊執,俄亡歸。”
清甲,◆清門甲族的省稱。指高貴的世家大族。○《左拾遺魯國孔府君墓志銘》:“公娶京兆,東清甲家也。”○《茶香室叢鈔‧清甲》:“國朝《蘿藦亭札記》云:《孔紓墓誌》:‘娶京兆,東清甲家也。’不得其解。清甲,謂清門甲族耳。”
青甲,◆草木初生時的外皮。亦指新綻開的草木的葉、芽。○《望海賦》:“青甲芬飆以微扇,玄木杳渺以舒芳。”
器甲,◆武器、盔甲。○《明史‧項忠傳》:“師未行,而巡撫等先以兵三萬進討,復大敗。賊因官軍器甲,勢益張。”○《書影》卷七:“歲,都城受圍,禦敵器甲刓弊。”◆补证条目■武器、盔甲。○《北齐书·神武纪下》:“神武以地阨少却,西人鼓噪而進,軍大亂,棄器甲十有八萬。”
破甲,◆謂植物種子裂開外殼初生嫩葉。○《王復過齋中小酌》詩:“菜青初破甲,魴紫旋批鱗。”
皮甲,◆用獸皮製的軟甲。○《元史‧史天祥傳》:“請代攻,喜,付皮甲一。”
年甲,◆年齡。○《木蘭花慢‧己未生日》詞:“思量減些年甲,怎奈何,鬚與鬢難瞞。”○《水滸全傳》第四一回:“右邊一帶,論年甲次序,互相推讓,、、……共是四十位領坐下。”
木甲,◆1.木製的護身衣甲。借指戰士。○徐陵《冊陳王九錫文》:“木甲殪於中原,氈裘赴於。”◆2.樹皮。○《宋史‧劉子羽傳》:“焚,退守,從兵不滿三百,與士卒取草芽、木甲食之。”
民甲,◆指住民戶籍。甲,舊時地方最基層的行政單位。○《清史稿‧食貨志一》:“人寄籍內地,久經編入民甲者,照民人一例編查。”
馬甲(马甲),◆1.馬的護身甲。○《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上》:“與人對柵於,時為人所襲,馬甲連革斷,帝輟騎以授之,取斷革者自跨之。”○《水滸傳》第五五回:“領了鈞旨,帶人往甲仗庫關支,選訖鐵甲三千副,熟皮馬甲五千副。”◆2.乾貝。江珧肉柱。○《次秀野雜詩韻又五絕》:“向來試吏著南冠,馬甲蠔山得飫餐。”○《周愚卿江西美劉棠仲同賦江珧詩牽強奉答》:“珠剖蚌胎那畏鷸,柱呈馬甲更名珧。”○《冷廬雜識‧蜜丁馬甲》:“蜜丁曾共品,馬甲亦同名。”◆3.方言。背心。○《茶香室三鈔‧罩甲》:“國朝《柳南續筆》云:‘今人稱外套曰罩甲。’……按,今中猶有馬甲之稱,當即由罩甲而得。”○《夏夜夢》:“那件密密扣着的馬甲--把她顯得更加瘦小。”◆4.八旗制的兵丁。○《聖武記》卷十一:“然惟驍騎營之馬甲、領催、匠役隸之。”原注:“、每佐領下馬甲二十人……軍每佐領下馬甲四十二人。”○《訄書前錄‧客帝匡謬》:“圈地之,駐防之八旗,無置馬甲,而除其名糧,一切受治於郡縣。”
龍甲(龙甲),◆1.指龍馬所銜之甲,上面有圖讖。○《謝集賢學士表》:“龜圖不能比其詞,龍甲不足究其義。”○箋注:“《尚書中候》:時龍馬銜甲,赤文綠色。臨壇上,甲似龜,廣袤九尺,圓理平上,五色文。有列星之分,斗政之度,帝王錄記之數。”◆2.甲胄。○徐陵《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霜戈雪戟,無非武庫之兵;龍甲犀渠,皆是之仗。”○《贈李司徒》詩:“金庫夜開龍甲冷,玉堂秋閉鳳笙低。”◆3.《雪》詩:“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後因以“龍甲”喻指雪。○徐再思《柳營曲‧和聽雪》曲:“蠶葉縱橫,龍甲琮琤,寒粟玉樓生。”◆4.指紅色的蜻蜓。○《說郛》卷三一引《戊辰雜抄》:“有大龍蛻于之湄,其鱗甲中出蟲,頃刻化為蜻蜓,朱色,人取之者病瘧。今人見蜻蜓朱色者謂之龍甲,又謂之龍孫。”
六十甲子,◆1.以天干和地支按順序相配,從“甲子”起,到“癸亥”止,滿六十為一周,稱為“六十甲子”。亦稱“六十花甲子-六十花甲子”。◆2.指人滿六十歲。○《醒醒老爹》:“老話講六十甲子打轉身,是大壽。”◆3.道家信奉的六十個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干和地支循環相配作為稱呼這些神的名字。
六十花甲子,◆將天干和地支依次相配,可得從“甲子”到“癸亥”六十個不同的名稱,因是錯綜組合,故名。常以指代六十歲。○《唐摭言‧海敘不遇》:“,不知何許人……《對酒》詩曰:‘耕,種粟養日烏,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長繩繫日未是愚,有翁臨鏡捋白鬚,饑魂弔骨吟古書,八十無高車。’”
六甲天書(六甲天书),◆道教編造的一種據稱可以驅遣鬼神、呼風喚雨的法術秘籍,常見於舊小說、戲曲。○《馬陵道》第二摺:“只可惜我腹中有卷六甲天書,不曾傳授與人。”○《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此乃六甲天書內縮地之法也。”
六甲窮日(六甲穷日),◆古代以干支紀日,干支末一天為癸亥,稱“六甲窮日”。古人迷信,認為這一日不吉利。○《資治通鑒‧漢光武帝建武元年》:“明日,癸亥,等以六甲窮日,不出,因得更治兵。”
六甲,◆1.用天干地支相配計算時日,其中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故稱。○《漢書‧食貨志上》:“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補注引曰:“六甲者,四時六十甲子之類。”又引曰:“猶言學數干支也。”○《漢書‧律曆志上》:“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畢,言終而復始。”○《南史‧隱逸傳上‧顧歡》:“年六七歲,知推六甲。”○《代皇子延安郡王謝皇太后表》:“未闚六甲之書,甫在兩髦之歲。”◆2.星名。○《晉書‧天文志上》:“華蓋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陰陽而配節候。”○《則天門赦改年》詩:“六甲迎黃氣,三元降紫泥。”○《唐音癸籤‧詁箋一》:“《望氣經》云:黃雲四出,主赦。黃氣,黃雲也。華蓋像雲,六甲乃華蓋杠傍星名,故用之。”◆3.五行方術之一,即所謂遁甲之術。○《後漢書‧方術傳序》“其流又有風角遁甲”注:“遁甲,推六甲之陰而隱遁也。”○《神仙傳‧左慈》:“乃學道,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廚。”○徐陵《在吏部尚書答諸求官人書》:“五行有驛馬之言,六甲有官鬼之說。”○《贈呂洞賓》詩:“三尸神,須打徹,進退天機明六甲。”◆4.道教神名,供天帝驅使的陽神;道士可用符籙召請以祈禳驅鬼。○《大唐祀封禪頌》:“天老練日,雨師灑道,六甲按隊,八陣警蹕。”○《宋史‧律曆志四》:“六甲,天之使,行風雹,筴鬼神。”○《游仙》詩之一:“六甲靈飛驅虎豹,五辛珍脯擘麒麟。”參閱《無上九霄雷霆玉經》、《上清六甲祈禱秘法》等。◆5.道教符籙名。○《雲笈七籤》卷十四:“若辟除惡神鬼者,書六甲、六乙符持行,並呼甲寅,神鬼皆散走。”○《賜道士鄧紫陽》詩:“太乙三門訣,元君六甲符。”○《諧鐸‧奇婚》:“姊所以登床即遁者,因褥底壓六甲符一通。”◆6.詩體名。○有《六甲詩》,凡二十句,每二句前冠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滄浪詩話‧詩體》:“又有六甲、十屬之類,及藏、歇後等體,今皆削之。”○《四溟詩話》卷二:“六府體、八音體、六甲體、十二屬體,以降,多務纖巧,此變之變也。”◆7.婦女有孕稱為身懷六甲。○《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成婚未久,果然身懷六甲,方及周年,生下一子。”○《香稻米》第一幕:“可喜這位孫媳‘新娘子’,現下已身懷六甲,不久又好添丁了。”◆8.指龜之四肢首尾。○《洛陽搢紳舊聞記》卷五:“龜長祇可寸餘,潔白,亦體瘦,頸微長,如尋常龜,眼目光明,不藏六甲,不畏人。”
令甲,◆第一道詔令;法令的第一篇。後用為法令的通稱。○《漢書‧宣帝紀》:“令甲,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注:“曰:‘……天子詔所增損,不在律上者為令。令甲者,前帝第一令也。’曰:‘令有先後,故有令甲、令乙、令丙。’說是也。甲、乙者,若今之第一、第二篇耳。”○《晉書‧刑法志》:“又時決事,集為《令甲》以下三百餘篇,及司徒撰嫁娶辭訟決為《法比都目》,凡九百六卷。”○《吹劍錄》:“謂以一時雋功,賞之可也。以矯制斬單于,著之令甲,非所以示大訓也。”○《元史‧王約傳》:“又建議行封贈、禁服色、興科舉。皆著為令甲。”○《燕下鄉脞錄》卷十三:“凡涉捐務,竟能不置一詞,不畫一諾,亦可見國初令甲之寬。公卿中力持請議者,居然得行其志也。”
老甲魚(老甲鱼),◆方言。詈詞。用於對男性老人。○《五奎橋》:“前年這隻老甲魚,下鄉來收租,偶然看見我,倒說我長得好看,轉起歪念來,要想討我做姨太太,竟托替他家看祠堂的來說媒。”
科腳甲(科脚甲),◆剪除腳指甲。○《酉陽雜俎‧諾皋記上》:“有僧,善總持敕勒之術……暇日,向陽科腳甲。”
科甲出身,◆1.謂由科舉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資格。○《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有操守的,到底要從科甲出身。”○《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我看為人雖然科甲出身,心地到還明白,決不至此。”○《偽自由書‧最藝術的國家》:“老實的民眾真個要起政權來了,竟想革掉科甲出身和捐班出身的參政權。”◆2.指科舉制中的等第資格。○《籌海篇三》:“今宜于二省,武試增水師一科,有能造西洋戰艦、火輪舟,造飛炮、火箭、水雷奇器者,為科甲出身。”
科甲,◆1.取士設甲乙丙等科,後因通稱科舉為“科甲”。○《揮麈後錄》卷五:“既薨,、、相繼再中科甲。”○《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平日春闈較才藝,策名屢獲科甲。”○《夜譚隨錄‧戴監生》:“即如館中,本非科甲中人,尚瞶瞶憂思,自如戕賊。”◆2.指科甲出身。○《雲麓漫鈔》卷四:“﹝﹞之人,登甲科。為閑客,不一歲躐進奉常簿、中書檢正。○既薨,追其科甲,復回上舍,後再登第,難於入差遣。”○《隨園隨筆‧明宰相必用翰林而不盡然》:“時以儒士由舉府審理,時由吏部主事,時以薦辟起家,並非科甲。”
開甲(开甲),◆種子破殼萌發。○《西京雜記》卷五:“太平之世,則風不鳴,開甲散萌而已。”○《詩‧小雅‧大田》“既方既皁”疏:“甲者,以在米外,若鎧甲之在人表,其種於地,則開甲始生。”
軍甲(军甲),◆軍士的武裝。亦泛指武器、軍備。○《後漢書‧法雄傳》:“會赦詔到,賊猶以軍甲未解,不敢歸降。”○《宋書‧范泰傳》:“今城池既立,軍甲亦充,將欲掃除中原,以申宿昔之志。”
精甲,◆1.精良的鎧甲。指最好的裝備。○《晉書‧成都王穎傳》:“精甲耀日,鐵騎前驅。”○《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兵自桑林馳出,人馬精甲,光明燭日,虜騎愕然,稍卻,軍乘之。”◆2.指精銳的軍隊。○《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軍雖敗於,今戰士還者及水軍精甲萬人,合戰士亦不下萬人。”○《新唐書‧裴均傳》:“發精甲三千,逆擊之,賊望風奔卻。”
禁甲,◆武裝的禁軍。○《新唐書‧后妃傳下‧憲宗懿安皇后郭氏》:“后嘗幸,登覽裴回,詔督禁甲從帝,自到奉迎,留帳飲數日還。”
金指甲,◆一種黃金飾品。婦女套於大指外之四指,使其修長美觀。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金指甲》:“金指甲,婦女施之於指以為飾,欲其指之纖如春蔥也,自大指外皆有之。”
金甲,◆1.金飾的鎧甲。○《悲憤詩》:“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胡無人》詩:“天兵照雪下,虜箭如沙射金甲。”○《春渚紀聞‧金甲撞鐘夢》:“,間,將入太學,夢高樓中懸大金鐘,有金甲人立鐘傍。”○《茶香室續鈔‧天門三將軍》:“其天門有三人守衛之,皆金甲。”◆2.借指兵事。○《郭子儀單騎見虜賦》:“謂令公尚臨於金甲,想可汗未厭於寰瀛。”
解甲歸田(解甲归田),◆脫下戰袍,回鄉務農。指將士復員,不再從事戰爭。○《革命軍之責任》:“諸位將士要自己解甲歸田之後,可以享幸福……便要擔負推翻這些小皇帝的責任。”○《李自成》第一卷十八章:“我願意解甲歸田,做一個之民,決不會有非分之想。”
解甲,◆1.脫下戰衣。指軍事行動間歇期間的休息。○《吳子‧料敵》:“道遠日暮,士眾勞懼,倦而未食,解甲而息。”○《南史‧宋紀上‧武帝》:“帝馳還,斬。解甲久之,乃出陣於。”○《段太尉逸事狀》:“﹝﹞顧叱左右曰:‘皆解甲。散還火伍中,敢譁者死。’”○《水滸傳》第八六回:“、同、並馬回寨,將息三軍,解甲暫歇。”○《題清秋出塞圖》詩:“荷戈不解甲,挽粟仍飛芻。”◆2.指武將辭免官職。○《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於是解甲歸宗,釋兵返族。”◆3.放下武器,投降。○《述國亡》詩:“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箇是男兒?”《太祖實錄辨證一》:“()受國士之遇,既解甲內附,而又獻謀以取。”◆4.指草木種籽開裂生芽。語出《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太玄‧釋》:“陽氣和震,圜煦釋物,咸稅其枯,而解其甲。”○注:“陽氣溫暖,萬物咸稅枯解甲,而生於太陽之中也。”
堅甲利兵(坚甲利兵),◆堅固的盔甲,銳利的兵器。比喻兵力精銳。○《墨子‧非攻下》:“於此為堅甲利兵,以往攻伐無罪之國。”○《乞修京城札子》:“六軍萬民,血屬盡在,無金城湯池可倚,無堅甲利兵可禦。”○《明史‧王直傳》:“國家備邊最為謹嚴。謀臣猛將,堅甲利兵,隨處充滿,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亦作“堅甲利刃”。○《漢書‧晁錯傳》:“堅甲利刃,長短相雜。”◆补证条目■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比喻兵力精锐。○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甲午之役,兵破国削,朝野惟外国之坚甲利兵是羡,独康门诸贤,洞察积弱之原,为贵古贱今之政制学风所致,以时务知新主义号召国中。”
甲作,◆古代傳說中吃鬼的神。
甲族,◆1.指世家大族。○《三國志‧魏志‧裴潛傳》“,中為尚書僕射”注:“甲族、、、及故侍中等,頗以其各有器實,共紀識之。”○《南齊書‧王僧虔傳》:“甲族向來多不居憲臺,以分枝居者,位官微減。”○《唐國史補》卷上:“每求甲族以嫁子,則求時名以嫁子。”○《贊皇郡太君墓銘》:“故世為甲族。”○《今世說‧雅量》:“為甲族,會有蜚語中之者,一日散萬金立盡。”◆2.指甲殼動物。參見“甲殼動物”。
甲子雨,◆甲子日所下的雨。俗謂可兆天時並人事。○《朝野僉載》卷一:“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生耳。冬雨甲子,鵲巢下地,其年大水。”○《雨》詩:“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時。”○《梅雨》詩之四:“千山雲深甲子雨,十日地濕東南風。”
甲子,◆1.甲,天干的首位;子,地支的首位。古代以天干和地支遞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類,統稱甲子。從甲子起至癸亥止,共六十,故又稱為六十甲子。古人用以紀日或紀年。○《呂氏春秋‧勿躬》:“作甲子,作虜首。”○《後漢書‧律曆志上》:“記稱作甲子,作數。二者既立,以比日表,以管萬事。”○注引《月令章句》:“探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枝幹相配,以成六旬。”○《息國夫人墓志銘》:“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歷代甲子考》:“按歷代甲子,自元年己未以下,載籍皆可考據,無有異同。”◆2.泛指歲月,光陰。○《春歸》詩:“別來頻甲子,倏忽又春華。”○《城南柳》第一摺:“歎人間甲子須臾,眨眼間白石已爛。”○《樵》詩:“逢仙休看弈,甲子易駸駸。”◆3.年歲;年齡。○《贈軒轅先生》詩:“略問先生真甲子,只言弟子是。”○《聊齋志异‧胡四相公》:“嘗問其甲子,殊不聞記憶,但言見反,猶如昨日。”○《祝保羅‧羅伯遜六十大壽》詩:“祝福你長生不老,重添甲子。”◆4.季節;歲序。○《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詩:“歲時當正月,甲子入初寒。”○《重簡王明府》詩:“甲子西南異,冬來只薄寒。”◆5.天干地支。借指人命八字。○《癸辛雜識別集‧黃國》:“熟於典故,又好談命,知人甲子。”○《聊齋志异‧九山王》:“適村中來一星者,自號‘南山翁’,言人休咎,了若目睹,名大譟。○召至家,求推甲子。”◆6.指日曆。○《史通‧史官建置》:“夫起居注者,編次甲子之書,至於策命、章奏、封拜、薨免,莫不隨事記錄。言惟詳審。”○《西游記》第一回:“那猴在山中……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倪雲林十萬圖記》:“為人,尚仍甲子,其不忘所自如此。”○《癸丑元旦》詩:“新朝甲子舊神州,老子心期算略酬。”
甲正,◆即甲長。○《建炎進退志》卷三:“今宜法古,五人為伍,中擇一人為伍長,五伍為甲,別選一人為甲正。”參見“甲長”。
甲魚(甲鱼),◆鱉的別名。○《事物异名錄‧水族‧鱉》:“《事物原始》:‘鱉,一名甲魚。’”
甲衣,◆1.盛鎧甲的袋。○《禮記‧檀弓下》“赴車不載櫜韔”注:“櫜,甲衣;韔,引衣。”○《禮記‧少儀》“無以前之,則袒櫜奉胄”釋文:“櫜音羔,甲衣也。”◆2.皮革製的上身戰袍。○《左傳‧宣公十二年》“搏之,得其甲裳”注:“古人制甲衣與甲裳,必使其輕重相同,故曰‘重若一’。”
甲夜,◆初更時分。○《東觀漢記‧明帝紀》:“甲夜讀眾書,乙更盡乃寐。”○《顏氏家訓‧書證》:“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乃投刀於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注:“甲夜,初夜也。”參見“五夜”。
甲香,◆海螺介殼口圓片狀的蓋。可入藥,也可作合香原料。○《新唐書‧地理志七上》:“,中都督府。土貢:銀、藤簟、竹席、荔皮……沈香、甲香、詹糖香。”○《本草綱目‧介二‧海螺》﹝集解﹞引曰:“《南州異物志》云:甲香大者如甌,面前一邊直攙長數寸,圍殼岨峿有刺。其厴,雜眾香燒之益芳,獨燒則臭。今醫家稀用,惟合香者用之。”
甲文,◆戰衣上的花紋。○《宋史‧儀衛志六》:“甲以布為裏,黃絁表之,青綠畫為甲文。”
甲萬(甲万),◆保險櫃。○《廿載繁華夢》第三七回:“計點甲萬裏面,尚有存放洋行的銀籍二十萬元,立刻取出,轉了別個名字。”
甲外,◆軍陣之外。○《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馬鞍懸將首,甲外控鳴鏑。”○注引曰:“甲外,軍陣之外,即遊騎掠軍、離什伍者。”
甲圖(甲图),◆古代傳說中的天授圖書。○《宋書‧符瑞志上》:“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臨壇而止,吐甲圖而去。甲似龜,背廣九尺,其圖以白玉為檢,赤玉為字,泥以黃金,約以青繩。”
甲(甲头),◆1.管領夫役的目。○《夢粱錄‧米鋪》:“且叉袋自有賃戶,肩駝腳夫亦有甲管領,船隻各有受載舟戶。”○《羅李郎》第三摺:“自家是敕修相國寺的甲,管着這做工的眾多夫役。”○《金瓶梅詞話》第七五回:“就是孤老院裏也有個甲。”◆2.猶甲長。○《宋史‧食貨志上五》:“司農寺乞廢戶長、坊正,令州縣坊郭擇相鄰戶三二十家,排比成甲,迭為甲,督輸稅賦苗役,一稅一替。”○《邯鄲記‧鑿郟》:“諸餘作手都可,到是甲老賊,推呆賣老不來,來時打的他一直。”○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四節:“為防止借戶逃亡,青苗法實施時,又由五戶或十戶結成一保,由三等以上戶(地主或富裕農民)充作‘甲’。”◆3.同榜及第者之第一名。○《唐寫本敦煌縣戶籍跋》:“言甲某某者,猶以來言某某下及第、某某牓下進士矣。”
甲首,◆1.甲士的首級。○《左傳‧桓公六年》:“六月,大敗師,獲其二帥、,甲首三百,以獻于。”○注:“甲首,被甲者首。”○《荀子‧議兵》:“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為眾彊長久,多地以正。”○集解:“獲得五甲首,則役隸鄉里之五家也。”○《宋書‧垣護之傳》:“依險拒戰,斬其都軍長史,甲首數十,賊乃退。”◆2.伍長。○《尉繚子‧兵教上》:“左行者,左行教之;右行者,右行教之。教舉五人,其甲首有賞。”◆3.特指戰車上的甲士。○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四節:“時期一般是用車戰,據《司馬法》的說法,兵車一乘,馬四匹,甲士十人,步兵十五人。甲士是穿戴盔甲的,三人立車上,立左的用弓箭,立右的用矛,中立的馭馬,這三人通稱甲首。”◆4.甲長。亦泛指小目。○《晝簾緒論‧催科》:“今既行甲首之法,可免稅長與催之責。”○《虎牌》第一摺:“我偌大年紀,也無些名分,甲首也不曾做一個。”○《聖武記》卷七:“宜令薙髮易服,盡獻兵器,分設里長甲首,而遷土目於內地。”
甲世,◆冠絕當世。○《越絕書‧外傳記寶劍傳》:“寡人聞有,有,此二人甲世而生,天下未嘗有精誠上通天、下為烈士,寡人願齎邦之重寶,皆以奉子,因請此二人作鐵劍可乎?”
甲士,◆披甲的戰士。泛指士兵。○《左傳‧閔公二年》:“使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後漢書‧皇甫規傳》:“郡將知有兵略,乃命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與交戰,斬首數級,賊遂退卻。”○《三國演義》第三回:“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護從,以防不測。”○《故事新編‧采薇》:“一面是走上四個甲士來,恭敬的向和立正、舉手,之後就兩個挾一個,開正步向路旁走過去。”
甲舍,◆舊時豪門貴族的宅第。○《漢書‧胡建傳》:“怒,使人上書告侵辱長公主,射甲舍門。”○注:“甲舍即甲第,公主之宅。”
甲日,◆舊曆每旬的第一天。○《宋書‧禮志四》:“以甲日祭之,用日之始也。”○《易‧蠱》“先甲三日”注:“每旬之第一日為甲日。”
甲門(甲门),◆豪富權貴之家。○《唐國史補》卷上:“好求東婚姻,當時皆惡之。及後與為親者,乃為甲門。”○《李娃傳》:“弟兄姻媾皆甲門,內外隆盛,莫之與京。”○《舊唐書‧文苑傳上‧袁誼》:“此州得一長史,是,天下甲門。”
甲馬營(甲马营),◆古軍營名。在今城外。○出生於此。後用以指其微時所處之環境。○《聞見前錄》卷三:“本朝自祖宗以儉德垂世,故之訓,曰:‘當思在時可也。’”按,《宋史‧太祖紀一》作“夾馬營”。
甲馬(甲马),◆1.鎧甲和戰馬。泛指軍備或戰事。○《嚴氏溪放歌行》:“天下甲馬未盡銷,豈免溝壑常漂漂。”○《宋史‧兵志四》:“臣竊謂、弓箭手,官給良田,以備甲馬。”○《清波別志》卷下:“每值駕出,甲馬擁塞馳道。”○《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甲馬叢中立命,刀鎗隊裏為家。”◆2.迷信者所畫的神符。○《水滸傳》第三八回:“原來這……把兩個甲馬拴在兩隻腿上,作起神行法來,一日能行五百里。”○《天香樓偶得‧馬字寓用》:“俗於紙上畫神佛像,塗以紅黃采色,而祭賽之。畢即焚化,謂之甲馬。以此紙為神佛之所憑依,似乎馬也。”○《續新齊諧‧天后》:“有甲馬三:一畫冕旒秉圭,一畫常服,一畫披髮跣足仗劍而立。每遇危急,焚冕旒者輒應。”◆3.披甲的戰馬。○《水滸傳》第五五回:“除是得這般軍器,和我一個哥哥,可以破得連環甲馬。”
甲令,◆第一道法令;朝廷頒發的重要的法令。○《漢書‧韓信彭越等傳贊》:“唯之起,不失正道,故能傳號五世,以無嗣絕。慶流支庶,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稱忠也。”○注:“甲者,令篇之次也。”○《宋書‧廬江王禕傳》:“朕應天命,光宅四海……永垂畫一,著于甲令。”○《易‧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疏:“甲者創制之令者,甲為十日之首,創造之令,為在後諸令之首,故以創造之令謂之甲。故時謂令之重者,謂之甲令,則此義也。”○《吳中名賢表揚續議》:“國家崇獎名節,風勵流俗,著之甲令。”
甲科,◆1.古代考試科目名。○時課士分甲乙丙三科。○《漢書‧儒林傳序》:“時秉政……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云。”◆2.初明經有甲乙丙丁四科。○進士分甲乙科。○《李娃傳》:“於是遂一上,登甲科,聲振禮闈。”○《送薛蔓應舉》詩:“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司馬溫公神道碑》:“公始以進士甲科事。”◆3.通稱進士為甲科。○《二刻拍案驚奇》卷四:“這段話文乃是有一鄉宦,姓,是本朝甲科。”○《重訂<禮記纂言>序》:“早歲登甲科,五十以後始開府於畿南。”◆4.指登甲科的人。○《書影》卷一:“一甲科問曰:‘世間何等人最作孽?’”◆5.泛指科舉考試。○《送桂陽孝廉》詩:“少年西入,數經甲科猶白身。”
甲貨(甲货),◆上等貨物。○《越絕書‧計倪內經》:“甲貨之戶曰粢,為上物,賈七十;乙貨之戶曰黍,為中物,石六十。”
甲戶(甲户),◆舊時戶口編制以十戶為一甲,因稱戶為甲戶。○《州縣提綱‧戶長拈號給冊》:“甲戶力厚,則囑吏以樂輸。”
甲館(甲馆),◆1.《漢書‧元后傳》:“三年,生於,為世適皇孫。”○《敘南康簡王薨上東宮啟》:“常願陪承,同奉。”◆2.代樓觀名。○《漢書‧元后傳》:“三年,生於,為世適皇孫。”○《敘南康簡王薨上東宮啟》:“常願陪承,同奉。”◆3.宮廷藏書之館。○《上東宮古跡啟》:“八分之巧,三體之妙;、之篆,、之書,莫不總萃,盈滿甲館。”○《北齊書‧文苑傳‧樊遜》:“今所讎校,供擬極重,出自,御諸甲館。”◆4.上等宅第。○《郊居賦》:“築甲館於,並高門於北闕。”○《朝奉大夫知惠州姜公墓志銘》:“方家時,甲館上腴,幾半一縣。”
甲觀(甲观),◆1.代樓觀名。猶言第一觀。為皇太子所居。後泛指太子宮。○《漢書‧成帝紀》:“在太子宮生,為世嫡皇孫。”○注:“曰:‘,觀名……《三輔黃圖》云太子宮有。’甲者,甲乙丙丁之次也。”○《哀江南賦》:“文詞高於,楷模盛於濱。”○《中和樂‧歌儲宮》:“高禖誕聖,昇靈。”○《春貼子詞‧皇太妃閣之二》:“開千柱,飛樓擢九層。”◆2.借指藏書之館。○《歸田瑣記‧小李將軍畫卷》:“富於收藏,實自以此為甲觀也。”
甲骨文,◆古漢字書體之一種。○人用龜甲、獸骨占卜,並將占卜之內容用當時書體刻在甲骨之卜兆旁。這種文字距今已三千多年,被稱為甲骨文。○末發現於。1899年認定為文字,從事收集。經末及近現代學者相繼研究,已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至今發現的甲骨有十萬片以上,文字約四千五百個,為學者所識者有三分之一。其基本字形結構與後世漢字相一致,是漢字的較早書體。○《今昔集‧論古代社會》:“代尚相當原始,對於鬼神有深厚的信仰。逢到一件事情,就卜兆問神,更將卜問所得,書刻在牛胛骨上或龜甲上,故稱甲骨文。甲骨文和公文一樣,有一定的格式。內容大概是祭事、田獵、風雨、戰爭、疾病之類。”
甲骨,◆龜甲和獸骨。○時代用以契刻卜辭。○《今昔集‧論古代社會》:“甲骨上面的文字,是朝皇帝行動的記載,考古最可靠的材料莫過於此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序說:“最初發現甲骨的是的商人。”參見“甲骨文”。
甲父,◆複姓。○有侍御史。見《通志‧氏族二》。
甲地,◆1.上等的地位。○《酬盧秘書二十韻》:“聞有蓬壺客,知懷杞梓材。世家標甲地,官職滯麟臺。”◆2.上等的田地。○《“閱微草堂”的真面目》:“深宅大院,甲地連雲,地畝遍地都是,直到今天也數不清有多少頃。”
甲等,◆第一等。○《舊唐書‧崔球傳》:“間,昆仲子弟紆組拖紳,歷臺閣,踐藩嶽者二十餘人。○以來盛族,時推甲等。”
甲車(甲车),◆兵車;戰車。○《左傳‧宣公二年》:“師敗績,囚,獲,及甲車四百六十乘。”○注:“甲車即兵車,以馬被甲,故名甲車。”○《羽獵賦》序:“然至羽獵,甲車戎馬,器械儲偫,禁御所營。”○《搜神記》卷十九:“曰:‘何不探其甲車,引而奮登?’引之。”
甲長(甲长),◆以來地方戶籍編制。十戶為甲,其目稱甲長。○《邯鄲記‧鑿郟》:“我做甲長管十家。”○《海疆善後疏》:“甲長屬保長,不必拘定五家十家數目。”○《水藻行》五:“上回勞動服務,怎麼的兒子人也沒去,錢也沒花?”
甲部,◆古代書籍四部分類法之一。○以六藝、小學為甲部,略加調整,以五經為甲部,以來沿用不改。○《金樓子‧立言下》:“甲部闕如,才長筆翰,善緝流略,遂有龍門之名。”○《南史‧到洽傳》:“遷司徒主簿,直待詔省,敕使抄甲部書為十二卷。”○《新唐書‧藝文志一》:“甲部經錄,其類十一:一曰易類,二曰書類,三曰詩類,四曰禮類,五曰樂類,六曰春秋類,七曰孝經類,八曰論語類,九曰讖緯類,十曰經解類,十一曰小學類。”參見“四部書”。
甲兵,◆1.鎧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詩‧秦風‧無衣》:“王于興師,脩我甲兵,與子偕行。”○《韓非子‧十過》:“城廓不治,倉無積粟,府無儲錢,庫無甲兵,邑無守具。”○《新五代史‧晉高祖紀》:“冬十月辛巳,禁造甲兵。”○《清史稿‧鄭獻親王齊爾哈朗傳》:“我國肇興,治弓矢,繕甲兵,視將士若赤子,故人爭效死,每戰必克。”◆2.披甲的士兵。亦指軍隊。○《荀子‧王制》:“故不戰而勝,不攻而得,甲兵不勞而天下服。”○《南史‧傅昭傳》:“及至,有人夜見甲兵出。”○《宋汴道中》詩:“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東周列國志》第七四回:“門幕中果伏有甲兵。”◆3.指戰爭;戰亂。○《左傳‧哀公十一年》:“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也。”○《越絕書‧內傳陳成恒》:“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有惡聞甲兵之心。”○《夜》詩之二:“甲兵年數久,賦斂夜深歸。”○《夜賦》:“腐儒憂平世,況復值甲兵。”○《過居庸關》詩:“上天胡不呼六丁,驅之海外消甲兵?”《秋夜》詩:“獨客尚未送貧賤,四方況是多甲兵。”◆4.代旗兵的一等兵。○《清會典事例‧兵部三‧官制》:“又由驍騎校內,每翼派委虛銜防禦一員,章京一員,並由甲兵內派委外官二名。”
甲板,◆輪船上分隔上下各層的板(多指最上面即船面的一層)。○《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七月十六日》:“輪機鍋爐等艙口周圍,可不用直甲板矣。”○《航線》:“在甲板上,那些四等艙的客人,都開始談起來。”○《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一:“她一進來整個甲板上像是忽然撒了香水,滿是撲鼻的濃郁的香味。”
家甲,◆古時卿大夫的私人武裝。○《東周列國志》第三三回:“我等不如各率家甲,聲言為報仇,逐殺。”○《東周列國志》第八二回:“留守於臺上,而以命召聚家甲,使帥之襲公宮。”
積甲山齊(积甲山齐),◆兵甲堆疊如山。極言其多。語出《後漢書‧劉盆子傳》:“乃將及丞相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七尺寶劍及玉璧各一,積兵甲城西,與齊。”○《贈涼州都督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郭君碑》:“積甲山齊而有餘,收馬谷量而未盡。”亦作“積甲如山”。○《館試靈臺偃伯賦》:“受降則積甲如山,振旅則執同聽凱。”
積甲如山(积甲如山),◆見“積甲山齊”。
火甲,◆代戶籍制度的單位。亦指戶甲之長。○《猥談‧無故之死》:“明日內旨取看,火甲覓丐與兒,皆亡矣。”○《金瓶梅詞話》第二七回:“﹝﹞併責令地方火甲,跟同家人,即將屍燒化訖來回話。”○《明史‧循吏傳‧李驥》:“境多盜,為設火甲,一戶被盜,一甲償之。”◆补义条目■用来夹炭火的前端扁圆形的火钳。○宋王明清《挥麈余话》卷二:“舟中盗鑄錢,其模如火甲狀,每出爐則就水中蘸而取之焉。”
黃金甲(黄金甲),◆1.金黃色的鎧甲;亦指身披金黃色鎧甲的人。○《從軍行》:“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秋風曲》:“塞外秋高馬正肥,將軍怒索黃金甲。”◆2.比喻菊花。○《不第後賦菊》詩:“衝天香陣透,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甲(黄甲),◆1.科舉甲科進士及第者的名單。因用黃紙書寫,故名。○《舊五代史‧選舉志》:“其判成諸色選人,黃甲下後,將歷任文書告赤連粘。”○《朝野類要‧舉業》:“正奏名五甲也,吏部謂之黃甲闕榜,第五甲舊多貴顯,故或稱為相甲。”○《山堂肆考‧科第‧登第》:“黃甲由省中降下,唱名畢,以此升甲之人,附于卷末,用黃紙書之,故曰黃甲。是日貢院設香案于庭下,狀元引五甲內士人拜香案,禮部亦遣官來贊導,置黃甲于案中,而望闕引拜。”◆2.指進士及第者。○《空谷香‧勸訟》:“君以堂堂黃甲,不能庇以青衣。”◆3.一種大蟹。○《洛陽伽藍記‧景明寺》:“寺有三池……或黃甲紫鱗出沒於繁藻。”○《偶得海錯侑酒戲作》詩:“滿貯醇醪漬黃甲,密封小甕餉紅丁。”
花甲子,◆見“花甲”。
花甲,◆1.亦稱“花甲子”。指六十甲子。古代用干支紀年,以天干與地支依次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故稱“花甲”。後亦以指六十歲。○《對酒》詩:“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丙午新正書懷》詩之一:“祝我賸周花甲子,謝人深勸玉東西。”○《西游記》第二十回:“﹝老者﹞道:‘癡長六十一歲。’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大年初一》:“今年是‘雞年’,是屬雞的,六十年花甲子,到正月初一,算是整整六十歲了。”◆2.泛指年月、時代。○《桃花扇‧拜壇》:“年時此日,問蒼天,遭的甚麼花甲。”◆3.指年紀,年歲。○《說岳全傳》第六四回:“凡有人祭奠的,必是叛臣一黨,即要拏去問罪。況且行文畫影,有你面貌花甲,如何去得?”
護甲(护甲),◆金屬或皮革製成的護身衣。○《孔雀膽》第一幕:“腿部有護甲,腳着芒鞋,狀甚英武。”
後甲(后甲),◆1.《易‧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本義:“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後甲三日,丁也。”後因以“後甲”指下午。2.指甲後三日之丁日。○《次韻郊祀慶成》:“慶期符後甲,元日際初辛。”◆3.龜甲後部。○《周禮‧春官‧龜人》“與其體,辨之”疏:“此龜前甲長,後甲短。”
黑甲,◆黑色鎧甲。○《國語‧吳語》:“右軍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矰,望之如墨。”○《新唐書‧楊行密傳》:“初,有銳士五千,衣以黑繒、黑甲,號‘黑雲都’。”
合甲,◆用兩重犀或兕之皮相合而製成的堅固鎧甲。○《周禮‧考工記‧函人》:“函人為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犀甲壽百年,兕甲壽二百年,合甲壽三百年。”○注引云:“合甲,削革裏肉,但取其表,合以為甲。”○《奉報寄洛州》詩:“長旍析鳥羽,合甲抱犀鱗。”○《<周禮>疑義舉要》卷七:“犀甲兕甲皆單而不合,合甲則一甲有兩甲之力,費工多而價重。”
龜甲香(龟甲香),◆香名。○《太平御覽》卷九八三引《述异記》:“龜甲香即桂香嘉者,一名紫木香,一名金杜香,一名蘪香,出二郡界,今有麋草似藍而甚芳香。”○《說郛》卷十五引無名氏《香譜‧异香》:“龜甲香即桂香之善者。”
龜甲(龟甲),◆龜殼。古代用以占卜或作貨幣,中醫可入藥。○《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其卜必北向,龜甲必尺二寸。”○《南史‧柳世隆傳》:“善卜,別龜甲,價至一萬。”○《唐摭言‧自負》:“出舉人,亦由出龜甲,九肋者蓋稀矣。”
鼓甲,◆1.鼓動鱗甲。◆2.裂開種皮。○《初學記》卷十六引《風俗通》:“鼓者,郭也,春分之音,萬物皆鼓甲而出。故謂之鼓。”
骨甲文字,◆即甲骨文。○《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別字”說開去》:“這會引到今文《尚書》、骨甲文字去,麻煩得很。”參見“甲骨文”。
宮甲(宫甲),◆太子宮中的衛兵。○《左傳‧文公元年》:“冬十月,﹝﹞以宮甲圍。”○《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乃私召四方驍勇,并募惡少年二千餘人,畜為宮甲,分屯左右,號為‘長林兵’。”
公甲,◆複姓。○時有。見《左傳‧哀公八年》。
高甲戲(高甲戏),◆流行於、、和等地區的戲曲劇種。以丑角行當見長,富於誇張色彩的動作。音樂以南曲為主,也吸收了一些其他劇種的曲牌。劇目多為武打戲,演員持戈披甲。○《文匯報》1992.10.21:“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流行於方言地區、及各國華僑、華人聚居地。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據說高甲戲最初只是一種化妝游行時的即興表演。以後吸收了梨園戲、木偶戲以及徽劇、弋陽腔等的表演手段,經過幾代藝人的努力,才形成了獨具風格的‘高甲戲’。”
負甲(负甲),◆1.背着皮甲。○《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六月,略,使師偽糴者負甲以息於之門外。”◆2.身披鎧甲。○《南卒》詩:“坐食者南卒,驕與子弟俱。負甲則俯僂,荷戈不能趨。”◆3.帶殼。○《瓜賦》:“調土下種,播之有經,應運候時,負甲徐生。”
符甲,◆猶孚甲。種子的表皮。符,通“孚”。○《史記‧律書》:“甲者,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集解:“符,音孚。”○索隱:“符甲猶孚甲也。”
風兵草甲(风兵草甲),◆猶言草木皆兵。○《水滸傳》第九五回:“況我兵驚恐,凡杯蛇鬼車,風兵草甲,無往非撼志之物。”參見“草木皆兵”。
放甲,◆脫下鎧甲。○《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尋被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於軍前。”
發甲(发甲),◆1.派遣甲士。○《史記‧齊太公世家》:“發甲圍。”◆2.指科考中式。○《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最是那癡呆懵董,生來有福分的,隨他文學低淺,也會發科發甲。”○《鏡花緣》第七回:“莫非姪女也想發科發甲去做官?”《客窗閑話‧吳封翁》:“後十餘年,長公子發甲,官至大中丞。”
二甲,◆殿試第二等。○《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是二甲,選了兵部主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這科就中了進士,殿試在二甲。”參見“殿試”。
定甲,◆即寒號蟲。又名鶡鴠。○《鳳賦》:“西有鳻雀,東有諫珂,北有定甲,南有錦駝。”參見“寒號蟲”。參閱《本草綱目‧禽二‧寒號蟲》。
帶甲(带甲),◆1.披甲的將士。○《國語‧越語上》:“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送遠》詩:“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大梁行》:“帶甲連營殺氣寒,君王推轂將登壇。”◆2.謂身着甲冑。○《北史‧齊紀下‧後主》:“居中受委,帶甲以處分。”○《新唐書‧張巡傳》:“士帶甲食,裹瘡鬥。”
大甲,◆1.長而大的鎧甲。○《國語‧晉語八》:“昔吾先君射兕於,殪,以為大甲,以封於。”○注:“甲,鎧也。”○《漢書‧刑法志》“衣三屬之甲”注引曰:“作大甲三屬,竟人身也。”◆2.指甲士。○《韓非子‧說林下》:“夫破,豪士死,銳卒盡,大甲傷。”
楚甲,◆《左傳‧襄公三年》:“伐,為簡之師……使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以侵。”後常用為典,以“楚甲”借指精兵、勁旅。○《東兵長句十韻》:“羽林東下雷霆怒,甲南來組練明。”
出甲,◆1.出兵。○《史記‧張儀列傳》:“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主明以嚴,將智以武,雖無出甲,席卷之險,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後服者先亡。”○《蒸暑思梁州述懷》詩:“最思出甲成,戈戟徹夜相摩聲。”◆2.指逃兵。○《與曾縣尉先之書》:“只有出甲一項,未易杜絕。今春此輩在,聞某新上,皆急於歸就保五。”○《與廣東曹提刑書》:“郡中舊例,以八九月間,申嚴編氓出甲之禁。”◆3.指種子出芽。○《漢書‧律曆志上》:“出甲於甲,奮軋於乙。”○《劉賓客嘉話錄》:“公曰:‘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菁者何?’曰:‘莫不是取其纔出甲者生啗。’”
赤甲,◆1.紅色的甲。古代讖緯家謂為帝王受命的祥瑞。語本《尚書中候》:“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甲似龜背,袤廣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錄紀興亡之數。”見《〈春秋經傳集解〉序》“鳳鳥不至,不出圖”疏引。○《為陳御史上奉和秋景觀競渡詩表》:“青雲出,爰開受命之符;赤甲榮,終御興王之寶。”◆2.亦作“赤岬”。山名。在東。○《水經注‧江水一》:“又東逕西,是所造,因山據勢,周迴七里一百四十步,東高二百丈,西北高千丈,南連基,甚高大,不生樹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謂之。”○《赤甲》詩:“卜居遷居新,西見水春。”○《登白帝城》詩:“相向生,丹青絕壁鬥崢嶸。”
車甲(车甲),◆兵車和鎧甲。○《禮記‧王制》:“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注:“乘兵車衣甲之儀。”○《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車甲全而歸,必喜。”○《交趾獻奇獸賦》:“皮不足以備車甲,肉不足以登俎豆。”○《隋唐演義》第三回:“﹝﹞尋路回寓,將所贈之書展看,卻都是些行兵要訣,及造作兵器車甲的式樣與方法。”
兵甲,◆1.兵器和鎧甲。泛指武器、軍備。○《國語‧吳語》:“唯是車馬、兵甲、卒伍既具,無以行之。”○《孟子‧離婁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艤航軒記》:“斧鉞兵甲恃之以為威。”◆2.指士兵,軍隊。○《左傳‧哀公十五年》:“以其兵甲入於。”○《醒世恒言‧隋煬帝逸游召譴》:“大興西苑,兩至……兵甲常役百萬,士民窮乎山谷。”◆3.戰事;戰爭。○《戰國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對曰:‘兵甲之事,不如。’”《蕭山尹明府吳越兩山亭》詩:“邇來此地有兵甲,風景頗似當年愁。”
邊甲(边甲),◆代稱邊境戰亂。○《封李過折北平郡王制》:“使鳥竄之眾,復為戎人,鷹揚之師,且息邊甲。”○《敕幽州節度張守珪書》:“委卿良圖,用息邊甲。”
比甲,◆1.古時一種便於騎射的服裝。類似後來的背心。○《元史‧后妃傳一‧世祖後察必》:“﹝后﹞又製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兩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馬,時皆倣之。”◆2.指背心。○《西游記》第二三回:“﹝那婦人﹞穿一件織錦官綠紵絲襖,上罩着淺紅比甲。”○《聊齋志异‧胡大姑》:“視之,不甚修長;衣絳紅,外襲雪花比甲。”○注:“比甲,半臂也,俗呼背心。”
本甲,◆1.主力部隊。○墓竹簡《孫臏兵法‧擒龐涓》:“吾末甲勁,本甲不斷。”◆2.該甲。甲,舊時戶口編制單位。○《福惠全書‧編審‧立局親審》:“如審某里某甲,本甲戶長,先投戶單,逐戶喚問。”
百甲,◆各家各戶。○《<湘潭縣志>序》:“以禮自度,百甲相維。”
白甲軍(白甲军),◆時農民起義軍。○《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三年》:“﹝將帥﹞視民如莫芥,民皆失望,相聚山澤,立堡壁自固,操農器為兵,積紙為甲,時人謂之白甲軍。”○《南唐書‧後主紀》:“民間又有自相率拒敵,以紙為甲、農器為兵者,號白甲軍。”
案甲,◆屯兵不動。○《三國志‧魏志‧衛臻傳》:“頻歲稱兵,寇亂邊境,而猶案甲養士,未果尋致討者,誠以百姓疲勞故也。”○《晉書‧桓彝傳》:“其長史以郡兵寡弱,山人易擾,可案甲以須後舉。”參見“案甲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