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年11月16日,F1的阿尔法罗密欧ORLEN车队官宣,一名叫做周冠宇的小伙子将随车队征战2022年的F1赛事。
这是第一位中国F1车手。
韩寒看了落泪,林志颖看了沉默。
国内对于赛车的第一印象都是有钱人在烧钱。
这个印象是错的。
因为不是一般的有钱人在烧。
而是很有钱很有钱很有钱很有钱很有钱。
普通人烧钱,最多就是十字路口点一点。
赛车手烧钱,能给冬季里的社区来个供暖。
如果能一路烧到F1,那从北京到哈尔滨的供暖,他们都包了。
8岁,当你还躺在家里看四驱兄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上卡丁车了。
12岁,当你还在期盼家乡的小城市能修上一条新公路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自建卡丁车赛道了。
18岁,当你纠结大学的时候,他们的爸妈已经给他们买下了一支F2的车队了。
30岁,当你终于攒钱买了一台还不错的B级车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退役了。
有人估算周冠宇的父母在他飙车的路上,花了上亿。
同样是老司机,他有一亿人民币,而我只有同等数量的种子。
这就是差距。
关于技术,驾龄超过三个月以上的老司机都会觉得,赛车不就是踩油门嘛,这个谁不会啊。
年少时候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直到有一次我坐上了一个富二代朋友的一台改装赛车里。
那是一台08年的宝马一系,除了方向盘没拆,车里面最原装的就是后视镜了。
我胖嘟嘟的身材坐在副驾,被座椅包裹的像个粽子。
蛋黄五花肉馅的。
朋友递给我一个头盔,就是那种骑摩托车用的。
我心想这瞧不起不谁呢。
我驾照到手也有10年了,年轻的时候人称秋名山秤砣。
突出一个稳。
随后的按点火,抬离合,推背感让我想起了某年的洗浴中心。
老妹问我,哥你吃力么?
还没来得及等我回答,车就飞了出去,虽然是平地,但我感觉自己像是坐飞机。
等我缓过神来,我朋友对着我大喊,别吐在我头盔里。
从那时候,我知道,出租车司机的技术特点是在最后一米让计价器跳表。
而赛车手的技术特点是在第一米开始,就让我感受跳楼。
我问朋友,你这车技,在全国能排进前100么?
他说,做梦呢吧,我就是个业余爱好者,还有,这个头盔就送你了,你接着点,别吐车上就行了。
赛车,还真不是只踩油门就行的。
2
汽车的本质是工具,是人体的一种延伸。
在汽车发明之前,人类的运输工具有很多种,比如牛,比如马,比如骆驼。
比如另一个人,或者另一群人。
1680年,那个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不是那个牛顿)设计了一款喷气式汽车,但是碍于当年的技术水平,这个东西只存在设计中,并没有什么原型设备出现。
同年,荷兰人惠更斯尝试收集火药的爆炸所产生的能量作为动力来源,由于这种发动机不好控制而且报废率高,所以他失败了。
而后的100多年里,欧洲人沿着牛顿的灵感或者自己突发奇想,尝试做出了非生物能源的小型交通工具。
毕竟马车实在是不能拉又太能拉了。
看着臭烘烘的城市,这尼玛也太拉了。
1705年,英国一位铁匠纽可门根据气缸活塞结构以及凝汽形成真空的原理,发明了利用大气压力做功的蒸汽机原型,纽可门蒸汽机可以把动力通过摇杆传递给机器,不仅仅可以用来抽水,也可以干点别的。
随后,英国的大学修理工瓦特又对纽可门蒸汽机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在汽缸的外部放置了一个冷却蒸汽的分离式冷凝器,可以使气缸保持在高温状态。
到1769年,瓦特终于制成了单向作用的瓦特蒸汽机,相同功率下省煤四分之三,随后他又继续将活塞进行了改良,使两个活塞交替运动。
同年,法国人N.J. 古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但是这个车时速只有4公里每小时,我跑五公里都比它快。
更麻烦的是,这个车每15分钟就得停下来加一次煤。
后来这辆车因为不幸撞墙,给自己撞没了。
到了1784年,瓦特终于完成了他的改良,新的蒸汽机耗煤量只有1705年时候的七分之一,从此,蒸汽机正式登上发动机的历史舞台,为汽车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1794年,英国人斯垂特用松节油为燃料,在气缸中先将燃料预热气化,然后用火焰点火。它第一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概念,这就非常接近现代的内燃机工作原理。
1799年,法国人列本提出用电火花的方式来点火,这也是打火机的工作原理。
到了1804年,蒸汽汽车已经可以拉着10吨左右的重物行使超过15公里,比上一次出现的蒸汽三轮车靠谱多了。
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将一辆蒸汽汽车投入运营,路程15公里,全程耗时45分钟。
这速度说快不快,说慢也不慢。
毕竟比我下班的时候在晚高峰的杭州开车要快。
三年后的伦敦街头首次出现了蒸汽公交车。
这个车出现的时候瞎了伦敦人的狗眼。
虽然叫蒸汽公交车,但是这个车一点也不争气。
因为比压路机还重,伦敦公交车不仅费煤还废马路,加上速度又慢,一些铺设不太好的马路被它慢悠悠碾过去之后,就彻底废了,马没了。
英国市民还呼吁取缔这种公交车,逼着英国政府在1865年制定了“红旗法规”,其中规定:
每一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由3个人驾驶,其中一个必须在车前面50米以外做引导,还要用红旗不断摇动为机动车开道,并且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 。
好家伙。
本来只是废路,现在还有点费人。
蒸汽汽车又慢又重,坐在里面又热又脏。
想象一下,大街上跑的都是烧煤的火车头,这画面太煤了。
在1800年,内燃机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煤应该在发动机内部燃烧。
到了1860年法国人便制作出了煤气蒸汽机,但是因为技术问题这款发动力热效率只有4.2%,虽然技术理念先进但实在是不适用,相比于外燃蒸汽机也没有什么优势。
和自暴自弃的英国人不一样,法国人开始死磕如何让内燃机效率变更高这个难题,终于到了1862年,鲍·德·罗沙提出,内燃机如要提升热效率,需对空气与燃料蒸气的混合气进行预压缩,由此提出了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循环,但是他的理论没有得到当时人的重视。
之后的时间里法国人和美国人都在研究新型的内燃机,但是都失败了。
一直到1876年,德国人奥托重新看了上面那个法国佬的理论后,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单杠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
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德国人开始在汽车领域崛起。
准确的说,是带来了现代汽车。
1879年的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成功研制出一台二冲程的发动机。
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和好友迈巴赫成功研制出汽油发动机,没错,就是那个奔驰的戴姆勒和奔驰的迈巴赫。
同年,本茨创办了奔驰公司,1885年,奔驰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三轮汽油车。
1886年,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个人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四轮汽车,该车车速高达每小时18公里。
对当时的人来说,开车不需要有驾照,但是开车需要有勇气。
还需要随时会修车的手艺。
手艺很好理解,因为这东西开着开着就坏了,当时也没有什么维修厂,全靠驾驶员自己拆修,不然就得扔在半路上。
至于勇气,一方面风吹雨淋速度又慢,大街上的人看他们跟看猴子一样。
虽然车速不快不至于死,但肯定会社死。
另一方面,全欧洲的马车驾驶员都觉得汽车抢了他们的生意,当时的汽车速度太慢,还不能用出车合斩这样的大招,而马车驾驶员的小马鞭倒是战斗力max,所以汽车司机经常被马车手当街殴打,但很快这样的局面就要结束了。
因为汽车的速度马上就要快到马车根本追不上了。
英法两国在如何研究出汽车这个事情上争得你死我活,结果被德国人摘了果子。
但是当奔驰的那哥仨去申请专利的时候才发现,一个美国律师早就把汽车的专利给注册了,这位大哥一生一辆车都没造过,但是在全球收专利费一直收到福特跟他打官司。
这才是真,摘果子。
3
法国人虽然没搞出汽车,但是他们搞出来别的花样。
1887年,不知道哪个法国人突发奇想,想着把市面上已经有的汽车聚集在一起,看看谁跑得快。
虽然当时的车都不快,但是在这些慢悠悠的车里面选择一辆最快的,似乎也挺有意思。
于是巴黎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场赛车比赛,但也很难承认这种只有一个参赛选手的比赛算不算比赛,总之跑完全程就算赢。
第二年巴黎又举办了这样的比赛,这一年的比赛有了亮点,参赛人数翻倍,有两个人参加了比赛。
直到1894年,法国才出现了一场看起来比较专业的赛车比赛,全长130公里,门票10块,报名人数近100人,最终只有9人完赛,而且是蒸汽汽车胜过了汽油车,夺得了冠军。
随后的一年法国举办了长距离往返的赛车比赛,从巴黎到波尔多跑个来回,全程1178公里,最快用时48小时45分钟,平均车速24,比现在的电动车还慢一点。
长距离比赛就出现了新的领域,维修区。
当时的赛车运动过于业余,也不存在专业的维修区,所以修车的人就在路边挖个坑,一单有车冲过来就修,如果有车冲过来刹不住,就跳进坑里躺着保命要紧。
这时候赛车运动开始引起欧美其他国家的注意,美国人在1896年举行了封闭式赛道的比赛,把赛马的一些理念套用到了赛车上,同时也把椭圆形的赛马场直接改成赛车场。
虽然沿途没有了什么好看的风景,但是观众能坐在看台上爽一点,不用站在马路边上吃一嘴沙子就看一眼车屁股。
而英国人则走向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他们对汽车充满了抗拒,红旗法案基本摧毁了英国的汽车工业,让英国直接退出了和德法两国的竞争,而赛车这项运动更是被禁止的,英国不允许街头飙车,甚至都快不允许街头开车了。
赛车在英国成为了贵族阶级的玩具,这就导致赛车在英国不可能出现职业车手。
因为贵族开车是为了开心,不可能拼命,这就使英国的赛车水平远远低于其他几个国家。
1904年,欧美比较大型的汽车俱乐部决定在法国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指导全球的赛车比赛和指定相关规则,国际汽车联合会FIA因此诞生。
1906年,法国勒芒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场国际赛车比赛,共有13个国家32辆汽车参赛。
勒芒也因此成为了赛车世界的耶路撒冷。
哪一个热血男儿能抵抗这样的诱惑,一群人驾驶着小汽车比比谁跑的更快?
一直到1947年,英国人实在是憋不住了,住在银石附近的人,自发的组织了一场赛车比赛。
银石之前是个军用机场,在二战结束后就报废了,于是附近的人就跑到了这里飙车,12个人参赛。
有人中途一辆车撞上了一只飞驰而过的羊,车也因此报废,第一届银石赛车比赛就这样结束。
净损失一头羊。
英国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可能是红旗法案给他们憋坏了,第二年皇家汽车俱乐直接将银石机场跑道改成了赛车跑道,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英国人已经疯了,因为他们将赛道和高速公路连接到一起。
虽然那个时候的高速也不怎么高速,但上面还是有很多时速十公里的家用车。
光祸祸羊,不刺激是不是?
1949年,最后一届世界汽车大赛即将落下帷幕,在接下来的1950年,将有一场全新的赛车运动出现,取代之前的汽车大赛。
英国人不想再一次错过和车的缘分,新比赛最终选择了在英国银石赛道举办,而这个比赛就是F1世界一级方程式大赛。
从赛车弱国到赛车强国的转变,英国的机遇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法两个互相暴兵,几乎摧毁了双方的汽车产业,等到战争结束之时,英国汽车厂商竟然能把车买到德国去,这是二战之前英国人想都不敢想的。
而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量空军机场,也成为了改造赛道的首选。
1957年,英国车手斯特林.莫斯驾驶英国赛车获得英国大奖赛的冠军,在自家门口开车自家的车获得了自家的冠军,这让整个英国都沸腾了,赛车运动也逐步走进了英国百姓的视野。
赛车运动的胜负,成为了欧美国家工业实力和体育实力的正面较量。
赛车文化的精英主义逐渐被消解,甚至成为了英国民族认同的全新符号。
1960到1990这三十年间,一共有七支英国车队获得了21次车队冠军,胜率高达70%,和德法两国相比,英国车队缺乏汽车制造商背景,但这不影响他们战绩上攻无不胜。
技术层面,这三十年来英国人首创了包括,空气动力学以及地面效应的应用,一体化车身、中置引擎、盘式刹车、半自动变速箱、主动悬挂系统等技术。
商业层面,六十年代末莲花车队率先引入 Gold Leaf作为冠名赞助商,将车身涂装改为金色,标志着F1商业化的开端要来了。
最大的改变是安全性。
和上面提到的挖个坑当修理区不同,英国前世界冠军车手杰积.斯图尔特,他参与并推广了多项安全措施,比如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的安装,包括赛道缓冲区、消防人员、医护人员的配置,推广强制安全带和全脸头盔。
在这三十年,英国人取得了F1比赛中统治性的地位。
美国觉得,二战白打了。
4
进入到九十年代,F1变了。
商业赞助加电视媒介,让F1一举成为了世界三大体育盛事之一,排在它前面的是世界杯和奥运会。
国际化商业化的背后就两字,烧钱。
虽然车队拿到了赞助,但并不是每一个车队都能拿到赞助。
成绩,才是唯一的标准。
如果不能拿到好成绩,那么就拿不到多少赞助费,研发层面上就会缺钱。
于是F1变得内卷了起来,这已经从一开始单纯的赛车比赛,变成了一场商业战争。
为了胜利,只好加大研发,这就会让车队的运营成本倍增,而只有这样才能拿到更多的赞助。
你赢了一次,可以躺平吗?
不行!
因为比赛年年有。
为了不让别人在下一个赛季取得胜利,F1的车队又只能加大研发成本,使得F1进入恶性循环。
这一过程中,首先被淘汰的就是中小型车队,他们要么被兼并,要么退出比赛,比如莲花车队。
此时的英国虽然还维持着一定优势,但是来自日本丰田,法国雷诺和德国的宝马与奔驰都开始以发动机赞助商的形式冲击英国赛车的统治地位。
2000年之后,英国人就逐渐从领奖台上走了下来,甚至连赛道都不上了,英国赛车行业由制造业朝着服务员转行,赛车工程师,赛事组织与管理成为了英国人的强项。
和略显落寞的英国人不同,资本家倒是因此笑开了怀。
因为F1太赚钱了。
07年时,F1每个赛季的转播权收益就高达5亿欧元,同年的营业额达到30亿欧元,17场比赛全球有185个国家进行了电视转播,各车队的投资总额超过15亿美元。
而在1987年,F1的营业额度只有07年十分之一。
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让F1成为了媒体和赞助商眼中的金字招牌。
这里面就不得不用提到一个英国人,伯尼.埃克莱斯顿。
这位1930年出生的老头基本上改变了整个F1历史,将F1从一个入不敷出的赛车比赛打造成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商业王国,让F1车队的老板和赛车手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千万富翁。
年少的埃克莱斯顿梦想是成为一名车手,然而他缺少点天赋,拿不到名次。
1951年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赛车上。
驾照上的分都快不够扣了。
于是这哥们转行经商,在70年代,F1几乎不盈利,前景十分暗淡随时都要关闭比赛的时候,他买了一支车队,正式参与F1的比赛。
1974年,这大哥发现F1比赛也太业余了,连每年能跑多少次都不知道,于是他联合其他车队找赛车场谈判,保证自己能提供足够的赛车参赛,同时也要赛车场保证提供完善的比赛设施。
解决了车和赛道的问题,他又和FIA开始六年的拉锯,最终将F1比赛的商业经营权夺在手里。
他的身份又从车队老板变成了F1的老板。
将松散的F1变成正规赛事后,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用电视为自己的体育比赛做广告的人。
F1从赛车运动变成了时髦和高端的象征,从小圈子里走了出来,让普通人也能为F1的纪念品花钱,甚至买门票去看比赛。
在有了一定观众基础后,他开始出售转播权,高价卖给电视台,这又进一步扩大了F1的影响力。
到最后他开始出售每一次比赛的冠名权以及场地广告。
让主办方缴纳巨额承办费用。
然而就在十年前,F1还是一项连赛车场地都租不起的比赛运动。
从那之后,这位身高只有163的银发老头站在了F1王国的顶点。
这个时候F1的目标根本不是赛车,而是赚钱。
从赛车的经营者到车队老板,再到赞助商和车手,每一个节点的人都关注的是如何利益最大化。
所以当天才车手舒马赫横空出世多次拿到冠军后,换来的并不是埃克莱斯顿的称赞而是焦虑。
毕竟从运营的角度,法拉利赢得太多,观众就会丧失看F1的兴趣,因为只要看报纸知道个结果就行了。
那么靠着刺激和悬念所维持的商业链条就会被折断,这是F1商业王国里最担心的事情。
截止到2016年,获得了14次总冠军的法拉利还有他的德国驾驶员,实在是招人讨厌。
5
埃克莱斯顿投资5000万英镑来研发数字媒体转播,如何让观众更身临其境的看比赛。
而链条的下方,赛车场赚取门票的费用,埃克莱斯顿向大家保证每一场都会有固定的赛车来参加比赛,换来的是赛车场放弃场内的广告承包权,以及交举办费用。
而车队老板主要工作则变成了拉赞助,如何将车身贴得像厕所门后一样,是他们的本事。
而赞助商则是利用那些小广告来向全球推销自己。
和奥运会与世界杯最大不同,F1不是四年一届。
所以广告商们可以年年贴,年年有人看。
至于车手,我们刚刚提到的舒马赫,他在34岁的时候,每开一公里的车,就能赚1w欧元。
所以他根本不用研究如何在最后一米跳表,他就如同一个个人工作室一般,唯一生产的产品就是开快车。
快,才能赚钱。
快,但是不能只让一个队伍快。
这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而平衡的方式,就是修改规则。
日本人的乱入,让欧美统治的F1赛场上出现了不一样的颜色。
1964年日本本田就已经在摩托车领域独占鳌头,于是这一年日本准备在F1比赛中大显拳脚。
和一般的车队不同,本田具有发动机生产能力的同时,也擅长造底盘。
不过本田在F1的旅途在1967年就结束了,一直到1983年,本田以发动机供应商的身份回到F1。
既然快,才能赚钱。
那什么决定了赛车的速度?
没错,发动机。
1986年本田RA166E发动机,马力高达1000匹,这款发动机带着本田来到了自己的黄金时代,1988年16场比赛15胜利,这个制造廉价与小排量汽车的日本车企用自己的发动机技术,垄断了F1的赛场。
1989年,为了限制本田的发动机,涡轮增压被禁止使用,改造V10发动机的本田有一次击败对手,到了1991年,搭载丰田发动机的车队和车手已经连续五年获得冠军。
本田已经证明自己买车送发动机的广告是真的,这一连串的胜利也让本田从省油车变成了赛道之王,至此本田退出F1,结束了本田王朝。
而到了,99年,一抹红色出现在F1的赛道上。
法拉利,这支1929年就建立的赛车队伍,从1950年F1有了就存在的队伍,同时也是汽车的制造商,它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意大利人终于出现了。
结束了1983年之后的漫长的冠军荒,法拉利赢得了冠军,随后的5年里,法拉利蝉联了六届冠军。
02年的法拉利17场比赛赢得15场冠军,总积分是其他10支车队之和。
也正因如此,F1的掌门人才头疼,法拉利再这么硬下去,观众就懒得看比赛了。
于是2003年,规则发生了诸多改变,新的积分系统被引入,但这没有阻挡法拉利和舒马赫的步伐,这一年他们仍然拿到了冠军。
04年的法拉利带来了新设计的引擎,暴躁输出865马力的053横扫赛场,八月份就早早的锁定胜局。
于是为了比赛的悬念,05年的F1又一次更改了规则,这一年的法拉利拉胯了,全年只获得了一场分站的胜利,而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还是因为大部分对手都退赛的缘故。
F1掌门人笑出声。
可算是给你制住了。
6
09年给了另一支车队机会,从04年就由赞助商变成车队的奥地利红牛终于迎来了希望。
这可是,人类中最激进的品牌了。
2010年开始,红牛蝉联了4届冠军,于是掌门人又发现了,规则得改。
2014年,饮料车队的雷诺发动机在动力上存在弱点和不足,2015年红牛和雷诺爆发冲突,让红牛车队跌入谷底。
到了后面几年,改变F1规则的不再是车队的成绩,而是环保。
毕竟和足球与奥运会相比,F1的碳排放量明显超标了。
这是显然的,运动员跑步呼出的二氧化碳显然比不上赛车的内燃机多。
混动新能源的加入,排量的限制,空气动力学的改造加上不允许中途加油。
F1开始走上了环保之路。
虽然这使得F1的比赛看起来没那么刺激,但是如果不环保的话,被环保人士问候全家,这又显得太过刺激。
但终归是,没那么刺激了。
雪上加霜的是,F1也不那么赚钱了。
2018年第二季度,F1的整体利润就下降了69%,因为转播收入相对下降了。
因为疫情,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暴跌,只有3900万美元,2021年第一季度虽然有1.8亿美元的收入,但也不如2019年的1.88亿。
当一个把钱往火力丢的行业,不够有钱,会发生什么?
回到一开始提到的周冠宇,在我少年的时候,能有一个中国车手进入F1几乎是每一个赛车迷的梦想和愿望。
而到了2021年,当这一切成真的时候,国内连转播F1比赛的都不多了。
甚至年轻人开始不关心F1是什么。
例如,你知道前两天刚结束的F1摩纳哥大奖赛吗?
事情不只是中国。
包括欧美的年轻人,F1对他们吸引力也在逐年下降。
毕竟赛车确实酷,但那是要自己开。
如果是隔着屏幕看别人开,那哪有在手机上刷漂亮妹子跳舞更有趣呢?
在这个问题上,全世界的年轻人们达成了共识,黑丝才是正义。
果然,地球是一个村,我们都是村里人。
在内燃机逐渐要被淘汰的未来,真想象不到F1会变成什么样子,比电池容量么?比电池充电速度么?
那安卓车队肯定比苹果车队强那么一点,因为能root。
但也许都不是,因为电动车也有自己的国际赛事。
那等待F1或许是死亡,也可能是重生?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人类对于机械浪漫无尽追求的时代,结束了。
下一个时代的主角,是赛博朋克。
于是血肉苦弱,机械飞升。
全文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1】.F1赛事环保技术新规下车迷态度与观赛意向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刘飞跃
【2】.英国赛车文化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武汉体育学院.杨茜
【3】.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组织外传播研究.成都体育学院.任励耘
【4】.F1,疯狂的赚钱机器.经营者.悠远
【5】.F1烧钱还是赚钱.国际市场.双目
【6】.解开F1商业链.成功营销.彭强
【7】.国外内燃机早期发展简史.内燃机.魏励勇、贺焕然
【8】.一级方程式赛车(F1)的历史上都经历过哪些王朝?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意义.知乎.谢中用
【9】.F1史上最伟大的10位车手.体路.浪斌
【10】.F1车号历史与趣闻 现役车手车号藏着什么秘密.新浪竞技风暴.新浪综网
【11】.职业赛车手的驾驶技术究竟有多恐怖?.知乎.Garmin佳明
【12】.F1 赛车到底有多难开?.知乎.傲娇的肯爷
【13】.F1有哪些著名的弯道?. 吃喝实验室. Enzo Jiang
【14】.F1历史上发生过的20桩“奇闻轶事”.知乎.我不是杰西
【15】.取消加油对 F1 观赏性有多大的影响?.知乎.邵光霁
【16】.当今F1赛车的车身和内部组件由哪些组成?.知乎.Enzo
【17】.Halo——F1赛车上的神秘“人字拖”.知乎.知乎用户e0pMxH
【18】.在中国 如何成为一名F1赛车手?.知乎.石头
【19】.父母至少投入1个亿!“中国F1第一人”周冠宇的成长故事.SportsChief首席体育官企鹅号.腾讯网
【20】.F1 2022观赛指南之阵容与赛程篇.知乎.F1技术宅
【21】.F1比赛规则【新人入坑指南】.知乎AlphaZTX
【22】.你知道赛车的真正起源么?.搜狐网.穆卡
【23】.从飞机到赛车,这里是F1的发源地.知乎.穆卡
【24】.F1统治级表现相关的历史纪录.哔哩哔哩.一根牛蒡
【25】.赛规改变之巨大!2022的F1将有什么新的神仙技术?.CLauto酷乐汽车.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