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米粒妈在看八卦找素材的时候,看到个让人无限遐想的话题——小学足球队输球各路名将安慰。
看到这个标题,米粒妈小小的脑袋里充满大大的疑惑:
名将都关注小学足球比赛了,这比赛规格应该挺高吧?怎么没听米粒提起过?被名将安慰,小学生应该挺开心吧?
带着这么多的疑问,我点开了标题,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我竟有点同情被安慰的小学生了。
原来,是成都某私立小学举办了一场校内足球赛,目的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在这场校内比赛中,三年二班的足球队表现不佳,以较悬殊的差距输掉了比赛。
正好,班里有学生家长认识四川文体界的名人,有前国脚,足协副主席等。为了安慰输球的孩子,家长就请他们录制了安慰孩子的视频。
本来,这不过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片关心,可“名将们”的安慰视频在网上流传后,画风就变得有点怪了。
有网友说,“这么做是为了安慰孩子,还是展示家长的能力?”
还有网友调侃:“这下好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三年二班输球了”;“三年二班上次这么出名,是在2003年,周杰伦的歌”。
看到这些评论,米粒妈真是从心底里同情三年二班的孩子们。是的,我也知道他们输球了!
要说孩子比赛输了,确实会沮丧,心情不好,参加比赛谁不想赢呢?别说参加比赛了,就是在训练的时候能赢一场球,米粒都能多吃一碗米饭。
家长找名将安慰输球的孩子,也算是用心良苦,孩子领不领情,米粒妈就不知道了。
反正啊,这事儿要是放在米粒身上,他大概率会跟我急眼!
米粒也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各种友谊赛交流赛,如果他的足球队赢了,他会绘声绘色地给我讲各种比赛细节:
他跟谁配合地天衣无缝,临门一脚扭转战;,他用什么动作铲走了对方的球,对方怎么负隅顽抗还是无力回天……
听着听着米粒妈就会恍惚,这是小学生米粒,还是世界杯上的罗纳尔多?
作为亲妈,虽然对米粒的球技还有点小小的信心。但他的水平,还远没到可以傲视群雄,轻轻松松虐遍所有人的程度,这点自知之明米粒妈还是有的。
米粒愿意讲,我就洗净耳朵听,他滔滔不绝,就当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了,为了语文老母亲也是操碎了心。
但是,如果比赛后,米粒脸上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像平常一样低调,甚至有些许落寞,我就知道一定是输了。
一般这种情况,只要我不开口,米粒就不会主动提起球赛。
就算我开口问了,他也是简简单单一笔带过,然后再嘱咐一句,“妈妈,输球这事就别告诉爸爸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了”。
看见了吧?赢了球恨不得昭告天下,输了球恨不得谁也不知道,这就是男生傲娇的小自尊。
输了球的小男生,最需要什么安慰呢?
对输球这件事绝口不提,再加一顿呲呲冒油的烤肉,就足以让输球的小男生忘掉所有烦恼,对未来充满憧憬!
看到家长贴心为孩子们准备的安慰视频,让米粒妈思考一个问题:在这场以强身健体为目标的校园足球赛里,真正输不起的人是谁呢?
米粒妈想起一档综艺节目里的亲子活动,具体在《帮孩子走捷径?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输了!》写过。
参加节目的家庭,要徒手或坐小火车搬运粮草,在限定的时间里,搬运最多的取胜。
游戏开始前,每个家庭可以用以前游戏中赚取的成长币购买工具,比如手套啊,布袋子等等。
别的家庭都购买了工具,只有安安小朋友没有成长币了,因为他把所有的成长币都买了玩具,这个环节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安安妈妈一看,就自己家没有工具,担心输掉比赛孩子不开心,就想了很多种办法。比如用坐小火车的机会换工具,鼓励安安多搬几次,可她俩还是垫底。
后来,安安妈妈看到一辆三轮车,她说服三轮车主人帮他装粮草,满满一车的粮草,形势马上就逆转了。
在这场游戏里,安安妈妈想赢得比赛不是为了自己,她担心安安输了不开心,所以不惜破坏规则,也要让安安赢。
在这场以锻炼孩子为目的的游戏里,孩子倒像个局外人,看着妈妈忙碌奔波,挑战规则,接受质疑。
米粒妈是觉得,这场亲子游戏跟三年二班的足球赛性质是一样的。
父母担心孩子输,担心孩子输了不开心,所以想办法赢得比赛,想办法安慰孩子受伤的心。
问题是,孩子真的像父母想的那样输不起,真的那么脆弱吗?
我想起米粒踢过的一场球赛,那时候他还在那个充满传奇故事的俱乐部(《孩子踢进“六小强”?足球的“名利场”可比狗血剧刺激多了》)。
其实也不算比赛,算是一场课堂上的演练吧,二十来个孩子,分成两个球队开踢,球场外围满了观战的爸爸妈妈们。
爸爸们研究战略战术,妈妈们观看孩子的英姿。
米粒妈看比赛的时候就在想,在家里动不动就撒娇的孩子,已经长成了球场上风一样的男子。
摔倒了爬起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脚步依然不停,专注又警觉地注视着球的动向,调整自己的位置,丢球后互相加油打气,进球后集体欢呼。
在不那么懂足球的妈妈眼里,球场上的孩子,真的就跟罗纳尔多一样威风!
练习赛结束了,不论输赢孩子们都迈着轻松的步伐走出球场了。
家长们还在担心,输掉的比赛会不会让孩子不开心?都想办法小心翼翼地安慰,这算不算“喧宾夺主”呢?
只要是比赛,就会有输赢,每个人都必须接受。
米粒妈觉得啊,不管是孩子参加的比赛还是考试,家长似乎有点过于在意了。
很多时候,输不起的恰恰是家长。在孩子眼里,比赛就是一场比赛,比完就完了,可在家长眼里,比赛就有了太多附加意义。
比赛赢了,孩子好厉害,这次赢得校园比赛,下次参加区里的比赛,参加市里乃至全省全国的比赛,没准能踏上体育保送的顺风车,进入理想的学校……
比赛输了,孩子状态不好,会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比赛,心情不佳,会不会影响学习,会不会一蹶不振,会不会……
到最后,孩子眼里一场简简单单的比赛,就成了父母心里过不去的坎儿。
因为比赛或考试的主体是孩子,家长在意归在意,又不能替孩子比赛,有种浑身是劲儿却只能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如何摆脱这种无力感呢?对孩子的花式安慰,就是摆脱无力感的一种表现。
就像三年二班的名人加油团,孩子未必需要这样的安慰。但家长做了,就感觉为孩子做了点什么,也就心安了。
话说我也看过不少场米粒参加过的比赛,当然有输也有赢。
孩子们在球场上比赛,球场外观战的家长个个严阵以待,目不转睛地盯着球场上的孩子,感觉比孩子都紧张。
更神奇的是,家长们对下场的孩子,不论输赢,说的话都出奇的相似。
赢了球的孩子下场,脸上挂着胜利的微笑,家长送个他一个大拇指,自豪地说“你真厉害!”
输了球的孩子,沮丧地下场,脸上满是不甘心,家长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贴心地说“你是最棒的!”
这些鼓励的话,听起来很温暖很励志,却又给人一种不走心的感觉。
不知道叛逆期的小男生会不会想,”我都输了,你还说我棒,是在故意挖苦我吗?“
其实啊,一场比赛只有输和赢这两个结局,但比赛的过程,可以有更多值得关注的东西。
对比赛,我们要关注输赢,但又不能只讲输赢。
关注输赢,是因为比赛结果是对这段时间所学的检验,但输赢的意义也仅此而已。不代表一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也不代表一个人能力的强弱。
不能只讲输赢,是要让孩子明白,比起比赛结果,过程更有价值。比赛过程会显示出孩子的不足,孩子的优势,找到改进的方向。
提起比赛结果,最多是一声叹息,比赛过程中的热血澎湃,敢打敢拼,才是体育竞技的魅力所在。
尼克·胡哲在《人生不设限》里说过,”你失败,我失败,我们之中最厉害的人失败过,其他人也是。那些无法从挫败中站起来的人,常常把失败当结局。“
比赛结果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唯有过程中的尽力而为,才是可以把握的当下。
输掉一场比赛,砸掉一门考试,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会出现的挫折。赢了,总结成功经验,输了,找出不足继续努力,这才是比赛最直观的意义。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