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宜兴网友解答:
1.明代,科举考试分成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加考试者需要以秀才身份报名,乡试考核通过的即可称作举人,而乡试第一名则成为解元.
2.这里的乡试相当于如今的省级考试,而解元基本等同于现在的省高考状元.而中了举人的考生,就可以继续到礼部报名,参加会试.
3.通过会试考核的考生就可以称作进士了,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进士同年可以到紫禁城的保和殿参加殿试,殿试的试卷会交给阅卷大臣轮流查看,用类似于画“正”字的办法,找到阅卷大臣支持票数排名前十的试卷,最后交给皇帝决定名次.
4.最后,皇帝会根据成绩的高低,分出殿试的三甲,这里的三甲绝对不是前三名的意思,而是“三等”的意思.第一等是一甲,有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二、青阳网友解答:
1.进士三甲分别指一甲: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而探花更难得,在好多朝代,对探花都有特殊要求,要人帅字美,风度翩翩青年公子才可以被点中探花.
2.二甲一般情况下取七到十名,赐进士出身,三甲一般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多则二三百人,少则数十人,赐同进士出身.
三、海林网友解答:
1.殿试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在宫中主持,也叫廷试.贡士均可参加,以成绩高低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