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门网友解答:
1.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阶段.学校生员(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参加会考,叫做乡试,录取的人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2.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在隔年春天到礼部应考,称为会试,录取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同年再由天子亲自在殿上出题测验进士,称为殿试或廷试,把会试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一甲三人,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3.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传胪.所谓“三元及第”就是指一连考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
4.唐朝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5.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
6.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第第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
7.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