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古代科举中状元有才,探花有貌。换作是你,你愿意选哪一个

传说古代科举中状元有才,探花有貌。换作是你,你愿意选哪一个


一、义乌网友解答:


1.这个真的曾经确有其事,因为在古代科举制度中,探花最开始并不是特指科举考试的第三名,而是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任务的使者.

2.只是后来逐渐演变为了殿试第三名的称呼.如果能选的话,可能还是状元更有吸引力.最早其实并没有探花的称谓,在唐代的科举考试后,国家会举办专门的宴会来招待进士.

3.而有关部门在事先一般会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英俊的两个人作为探花使.他们会在在长安城中的各大名园中巡游,同时沿途采摘鲜花.

4.之后用刚刚采摘的鲜花来迎接状元.久而久之,探花就成为了第三名进士的称谓.所以孟郊在诗句《登科后》中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句子,指的就是这项活动.

5.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也就有了“状元有才,探花有貌”的传说,实际上操作起来是行不通的,只能算是一种民间传闻.

6.而且在历史上也有非常丑陋的人被钦点探花.比如乾隆年间的刘凤诰,虽然有才华,但是不仅相貌丑陋还是一个独眼龙.

7.这就让他在当时的廷试中吃亏不少.相传乾隆皇帝讥笑他出了一个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但是他立刻对出“半月依旧照乾坤.

8.”这就赢得了乾隆皇帝的赏识,钦点他为探花.所以,早期的探花郎并非单纯指廷试第三名,而是指同届进士中最年轻英俊的两个人,这的确是以相貌来决定的.


二、桂林网友解答:


1.古代科举中状元有才,探花有貌,这种传说是没有根据的,那一甲第二名榜眼凭什么?实际上,会员参加殿试后,有众阅卷官阅卷,先以特定符号定一甲二甲三甲等次,再以特定符号定一甲前三名(不分次序).

2.期间先各定各的,再互阅,最后除一甲前三名外,确定一二三甲名次(类似于现在高考阅卷).之后由总考官大学士评定一二三甲等次和一甲前三名.

3.最后皇帝坐殿,听一甲前三名读卷后,皇帝御笔在卷上分别题写状元,榜眼,探花.整个过程,皇帝只凭总考官呈上的前三名试卷和听卷后的感觉来定前三名次序,始终见不到前三名的人.


三、什邡网友解答:


1.如题所示,如果换作是我,我会选择状元,状元是本次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殿试时皇帝第一个面试的也是状元,其次是榜眼和探花,状元也分武状元和文状元,殿试结束后前三名是要接受皇帝封赏的,从这也能看出分水岭来,受封赏的物品和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也许你会问了什么是状元,状元除了是本次科举考试的第一名以外,还可以进入翰林院,出将入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