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预警!本篇将从多角度对《创造101》成为社会现象进行剖析,讲述粉丝经济的发展史。
从饱受争议到站稳流量高地
《创造101》选手杂志封面拍摄
在接棒《偶像练习生》播出之前,大家对《创造101》有很多质疑:中国的宅男市场这么大,怎么收割?
节目进行到一半,大家才恍然大悟:《101》压根就不是为收割宅男粉丝而生。
《创造101》部分选手
在节目中Ella(SHE成员)就说到,她们的粉丝多数为女性,因为女性能对她们的不易和努力感同身受,并形成各种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讨论————这是《创造101》一开始就想好的问题。
SNH48(当然还有AKB48)这种典型的以男生为受众目标的女团模式提供了成功模板,但很难让女生产生共鸣,没有共鸣如何达到传播效果呢?
创意团队认为, SHE、Twins等成功女团传唱度高的作品,主题都倾向于表达女性的独立、果敢和自强,强调自我价值。
从腾讯视频的数据看,观看数男女比例持平,但参与点赞互动的观众七成以上是女性,这也说明了,女观众正在将节目中的“小姐姐们”当作心理投射目标,她们正在代替自己成为“更好的我”。
赛制混乱、假装努力成了原罪
在韩国原版中,在练习生们首次公演中韩方在确立了每个团体的队长后,让每个团体自己选出公演的C位。
这个小环节的出现就为节目增色不少:谦让出C位的女孩因为自己的退让导致团体被导师狠批,团队中自发对C位的竞争也展示出女孩们的胜负欲。
而最终C位的确定,又展示出女孩们为了团体胜出牺牲自我欲望拧成一股绳的团魂。可以说就因为一个小环节,让节目的可看性高出了不少。
《创造101》表演现场
但在中国版第三期里,在不断重复“公演前练习-公演-比赛结果”这个模式,没有出彩的人物故事展现。
除了像第三期节目上线后字幕缺失、音视频错位这样的严重播放事故之外,更本质的问题还有比如前面说到的关于专业指导意见不够的情况。
创造101的导师团,其中不乏选秀、培训经验丰富的几位艺人。
尽管有诸多实力明星加入,但实际上他们没有提出更精准的建议,毕竟他们并不是深挖女团这一体系的人。
资本希望能通过偶像团体赚快钱,在挖掘更多小众领域以期形成爆款,而中国偶像团体市场,只要有颜值有资源就都能有曝光机会,因此偶像团体链条中的参与者,目前来说是没有脚踏实地推动行业发展的角色。
《创造101》节目现场
《创造101》现场
在参加节目前,练习生们的目标是不跳错,那么在进入新的阶段后就应该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这也才是节目真正应该呈现的潜在价值观。
腾讯微视发出的一个广告中,抱着吉他的刘人语弹唱着拉动粉丝关注,而一位乐评人看过后就默默说了一句“这位小姐姐拍广告前能不能把琴先练好……”。在拥有了曝光平台后,练习生们拥有了更多被发现的机会,这也可能让她们忽略了磨炼自身专业素质的必要性,将努力的精力放在了奇怪的方向上。
留给观众的,只是通过一次次的跳舞、疲惫来表达“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吗?”
一场粉丝经济之战
国内主要学习两种女团的养成方式。一个是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工业体系和盈利链条的韩国。
与传统模式相比,韩国模式在变现渠道上更加多样,并且由于可复制性和可替代性较高,公司盈利更加稳定。
所谓B端付费,主要是指偶像接到的广告、影视剧、综艺等, 通过人气偶像的宣传给B端带来客户。C端付费主要指的是粉丝直接购买偶像的音乐专辑、购买演唱会门票、周边等等。
选秀出身的实力巨星李宇春在决赛现场表演
另一个就是日本。在日本偶像-粉丝经济产业中最核心的一环是“养成”,无论是男子团体还是女子团体,经纪公司都是持续围绕“养成”概念,不断包装新团体,开发新的变现手段。
比如,有的粉丝在偶像还是新人的时候就开始支持,偶像出道后为偶像冲专辑销量、杂志销量、支持参演电视剧、电影、购买演唱会、舞台剧门票和组织参加应援活动。
《创造101》最终成团人员
日韩市场验证了偶像经济是一种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偶像产业最终都会迎来爆发。在101这场“明星养成计划”中,粉丝的力量功不可没。
从《创造101》的排位变为每天公布一次起,粉丝之间的较量也进入白热化。为了能使“爱豆”(偶像)高位出道,粉丝们不遗余力地集资买卡投票、时刻刷新排名、奔走转发拉票......
· 截至6月22日,共21次杨超越众筹应援活动中,摩点网筹集到226万元,owhat平台累计筹集到77万元,筹资的人次也在1万以上。
· 据AI财经社消息,之前夺冠热门选手吴宣仪的粉丝用了不到59分钟就集齐了一百万元。
· 截至23日中午,据不完全统计,粉丝的众筹总额已超3000万。
《创造101》将青春,梦想,泪水,友情这些关键词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它让你相信自己真的在左右选手的命运。
一档选秀节目,或者说养成类节目的成败核心也在于此。作为产品,它需要一个世界观,把观众短暂但激烈地卷入到它所营造的氛围中,相信它所推崇的和鼓动的,正如那些最成功的游戏一样。
当你认真思考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女团创始人”的角色。
幕后推手人之一的马延琨认为,偶像跟其他的艺人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一定是有粉丝逻辑和粉丝基础的艺人或者明星。而“出圈”才更有利于女团后续的商业运营,离开重度粉丝的小圈子去做运营,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她们的人来去follow(追随)她们。所以这是一脉相承的逻辑。
《101》决赛现场宣传电影的明星
未来怎么发展
舞台下有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他们的梦想不一定是当艺人、偶像,但他们在受挫时总需要精神寄托,这也是不少粉丝会将偶像梦想视作自己梦想的原因。
难以成型的偶像行业,最终伤害的还是那些怀有远大梦想的素人。
粉丝应援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和常态。然而,对于团体偶像来说,如何保持粉丝黏性,持续开拓粉丝经济一直都是难点。
我们需要打造不断向前发展的偶像行业,仅仅是《创造101》还不够。但说到底,算是开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