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嘴刀(关二爷使刀不假,但绝不会使用青龙偃月刀)

《三国演义》一开篇,就有张世平、苏双两个不差钱的商人无偿赠送刘备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斤,镔铁一千斤。刘备用这些镔铁为自己打造了双股剑,张飞打制了丈八蛇矛,“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从此,青龙偃月刀与赤兔马就成了关二爷的标配,关羽手提大刀“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威震华夏,声名远播。如果突然一天,有人告诉你所谓的关羽和他的青龙偃月刀都是子虚乌有之事,这个不但毁三观,还会招来一堆板砖。

凤嘴刀(关二爷使刀不假,但绝不会使用青龙偃月刀)

其实,关二爷用刀大概不假,但他所用的刀绝不是什么青龙偃月刀。待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刀的发展演化脉络,相信大家会释然。

刀,虽然在冷兵器与十八般武艺中名列前茅,但最初却并不在五兵之列。这是因为古人类在狩猎活动中,远距离使用弓箭射杀,近距离则多使用木棒和石头攻击。先民并不笨,他们不会愚蠢到不顾自己的安全与野兽近身肉搏。刀,最初只是做些剥皮、分割筋肉的事情。直到汉代,事情才有了变化。周纬著《兵器史稿》云“重刀之习,起于汉代”:此前一直属于佩饰、收藏的刀具日益受到重视,西汉之后,社会上开始形成重刀爱刀的风尚。

凤嘴刀(关二爷使刀不假,但绝不会使用青龙偃月刀)

汉代环首刀

汉末三国时的刀,刀背加厚而坚实,外形直脊直刃,长度约在85厘米左右,刀柄处设有柄环。这样的形制,说明三国时的刀除了劈砍之外,仍保留了秦汉时期剑术的直刺技击动作。许多人对《三国志》中关羽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而迷惑不解,既然关羽使的是刀,怎么完成刺这个动作呢?人们先入为主的认为刀只是用来劈砍的,而不具备刺的功能。传统武术中刀术也多是“力劈华山”、“缠头裹脑”的砍、削、剁、抹、撩这些应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凤嘴刀(关二爷使刀不假,但绝不会使用青龙偃月刀)

“刺”之一字,从刀、从朿(音CI),本身就有刺的意思。《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中明确记载关羽使的是刀(鲁肃过荆州单刀赴会,二人言语不合,关羽手下有人有人多嘴,被鲁肃声色俱厉呵斥,关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双方不欢而散。),倘若关羽真是使用刀的话,那么一定使用的是环首刀,先刺死颜良、然后下马斩其首于万马军中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环首刀刀柄处加有环,是为了适于抓握,也不易脱手,战场上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汉末群雄竞相打制使用环首刀,关羽使用环首刀形制如何已不可考,但绝不会是青龙偃月刀的样子。因为青龙偃月刀的形制直到北宋年间才出现。

凤嘴刀(关二爷使刀不假,但绝不会使用青龙偃月刀)

北宋军力不振,但光是刀的形制就有许多,其中长柄刀更是有掉刀、屈刀、掩月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驩耳刀等多种。

《三国演义》中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就是掩月刀。掩、同偃,《说文》对偃的解释为——“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

刀,发展到宋代,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形制有了改进,由汉唐狭直的长条形方刀头,变成了前锐后斜的形状。弯刀质心远离刀柄,极大的增加了刀的砍杀能力。

凤嘴刀(关二爷使刀不假,但绝不会使用青龙偃月刀)

偃月刀睚眦吞口

关羽的刀,名为青龙偃月刀应当与中国冷兵器的器灵睚眦有关。据说龙有个性格刚烈,好斗、喜杀伐的儿子睚眦,因此常被镂于刀剑的吞口处,怒目圆睁,样子怪吓人的。睚眦张着血盆大口象是在吞噬神兵利器,因此被视为看护天下兵器的神兽。

冷兵器上装睚眦吞口一度是皇家专利,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其余人不敢逾矩,但关羽是神,他可以例外。不过,可以肯定的说,关二爷斩颜良用的刀只能是加长版的汉环首刀,不会是青龙偃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