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欧洲冠军杯决赛,斯坦率领的凯尔特人成功击败了埃雷拉执教的国际米兰,让这支以“链式防守”闻名天下的球队一败涂地。赛后,利物浦“教父”香克利直言,“我要让这场胜利永垂不朽”。
在这则故事的背后,实际上是鲜为人知的一段往事:意大利足坛向来推崇,并且发扬到极致的“链式防守”,根本不是他们发明的,而是他们“偷师”的。
Catenaccio,链式防守的原文,意思是“链式的”,特点是将自由人和人盯人防守相结合。
1905年的奥地利维也纳,一位天资聪慧、彬彬有礼的球员诞生了,他就是球员时代司职前锋和攻击型中场的前奥地利国脚卡尔·拉潘。拿起教鞭后,这位深受咖啡馆文化影响的教头,在执教瑞士塞维特俱乐部时,不得不面对总是输球的局面。
为此,卡尔·拉潘思考了很多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由于他的球员大多是半职业的,而跟他同场竞技的对手基本上全是职业球员。所以,在体能和技术方面,他的球队永远处于劣势,而对手稍微发力一下便可赢得比赛。
有一次,面对媒体的提问,卡尔·拉潘直言,“瑞士的球队很看重战术,即便他们不算是天生踢球的料,但他们的头脑非常清楚,可以说服他们实现思考、提前盘算……得让每位球员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
不久后,一位记者将拉潘相处的解决方案命名为“verrou”,意思是“门闩”,简单理解就是永远保证在防线上要比对手多一人。而这就是日后在世界足坛历史中鼎鼎大名的“自由人”的来历。
1938年法国世界杯,公认的鱼腩部队、中欧弱旅瑞士队,在卡尔·拉潘这套足球哲学的带领下成功入围。小组赛首战面对实力强大的德国队(德奥帝国队),1:1与对手握手言和;和德国队的加赛,他们4:2取胜,爆出了那届赛事中的最大冷门,虽然之后0:2败给匈牙利止步八强,但这支瑞士队,还有卡尔·拉潘的“门闩”都成为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萨勒尼塔纳
很多年前,意大利足坛有一支因为场外因素而出名的球队,他就是萨勒尼塔纳,如今还在意乙联赛中打拼,几乎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不过曾执教这支球队的教练维亚尼却同样被视为“链式防守”的鼻祖。
彼时,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球队防守质量的维亚尼,一次次的前往第勒尼安海散步。有一天,他看到了正在打渔的渔夫,并从他们的备用渔网中得到了启发,从而想出了留下一名后卫作为机动队,在后防线主体的身后活动,打扫战场。
1938年蝉联世界杯冠军的意大利队
然而由于时间太过久远,而且在诸多意大利、瑞士等方面的记载中,一直称维亚尼是主打链式防守,而不是开创了链式防守,所以他极有可能是从他处学到的,而这则犹如出自于游吟诗人口中一般的故事,好像更像是杜撰的一般。
实际上,在那个信息还不算发达的年代,意大利足坛一直是受到瑞士足坛深远影响的,任何一支彼时的意大利豪门队中肯定都有几名瑞士球员,而意大利队史上的首位队长加利,更是在瑞士洛桑学会的踢球……
所以推断而出的结果,必然是意大利多多少少是受到了瑞士人的启发,从而将链式防守引入并发扬光大。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意大利队同样参加了1938年法国世界杯,他们怎会对大黑马瑞士不进行分析研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