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推背图(刘伯温《推背图》)

大家都知道刘伯温在大明建立之后向朱元璋提出辞官,归隐到板木集居住,其实在此之前他也曾到过板木集。

据说刘伯温从华山陈抟老祖学艺初成,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他经洛阳进入豫州,寻访天下名君。一日来到杞县板木集。正是初夏正午,口干舌燥,抬头看见前方有一个高土岗,人们把这个高土岗称作老坟岗,据说这里是汉朝时期的墓葬群。

刘伯温走上土岗,这时看到有户人家,这家仅有祖孙二人,他急忙走上去要了碗水。喝完后看见这家晒了一片麦子,掐指一算半个时辰内就要下雨。于是他对老人家说老先生,要下雨了,赶快收麦子吧。小孩听到了,疑惑地看着爷爷,爷爷笑了笑说没事儿不用收。刘伯温也是一片好心。再说喝了人家一碗水,总不能看着人家麦子淋雨,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心想待会儿下雨了你俩怎么收,还是等等帮他们一起收小麦吧。

不大一会儿,果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瓢泼的大雨下了起来,可令刘伯温瞠目结舌的是大雨仅下到高岗的东边,而高岗上和西边还是一点水都没有干干的。原来这是一场夏天的车辙沟雨,车辙沟意思就是被车子压出的车轮印,车辙沟雨就是车辙这边下雨,车辙的那边却不下。刘伯温有点惊讶,心说看来这位老人家不简单,竟然知道这是一场车辙沟雨,并且知道雨下不到高岗上。他想问问老人家,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就和老人拉起了家常,想拐弯抹角地探出点东西,可是绕来绕去又探不出什么。俗话说听锣听声,听话听音,可听这老人家的话,感觉老头就是普通的农夫,说的话也是滴水不漏,说话间天色已晚刘伯温便借口住下,想再好好探探究竟粗茶淡饭吃过,他仰头一望,想看看星象,这下心里更是暗自一惊,原来这家房子的山墙夜间二更天要倒塌。他不动声色地建议祖孙俩睡外边,谁知老人家却直截了当地说放心吧房塌不了,刘伯温又看看屋里摆设老人家的床正放在山墙边。刘伯温再次暗自掐指心算,山墙还是要塌,于是他又旁敲侧击地建议老人家把床移到别的地方,而老人家还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刘伯温没办法,心想等墙塌的时候我再救你不迟。三人在屋里凑合睡下,刘伯温一路劳顿很快睡着了,但是因为怕房子会倒塌并没有睡熟,也就是半梦半醒。大约二更时分,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刘伯温“噌”的一下跳起来要救人,却看见那山墙向外倒下,屋里却一点事儿没有,那老人翻了个身,好像说梦话一样睡吧房塌不了。

刘伯温知道这下真正遇见高人了,赶忙跪倒磕头求教。老人躺在床上动也不动,慢慢地说不急,天亮再说,说罢又悠悠睡去,不再理会刘伯温。

刘伯温这下却再也睡不着,左等右等天也不亮,刘伯温心里别提多着急,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迷迷糊糊睡着了。等到刘伯温睡醒,天已经大亮,老人和孩子已经起床。

刘伯温再次求教,老人自称是袁天罡后人,说刘伯温天文地理排兵布阵已经学成出师,只是欠些火候对天时地利掌握不熟,你虽然能算出下雨,却忽略了时节,忽略了高岗,你虽然能算出山墙要倒,却忘记观察地形的高低走势......不过,以刘伯温之能,天下已无出其右者。元室气数已尽,日月自当兴起,此去东南500里,庙宇中方见真龙话没说完,只见一群燕子飞来,纷纷往山墙倒处吐泥巴,不到一个时辰,一堵新墙竖立起来。

“这是为何”刘伯温疑惑不解。

“天机不可泄漏!”老者说完拿出一本书送给刘伯温,要他速行。就在他刚迈开脚步准备起身,回头却不见了房屋和那祖孙二人了,再看那本书,原来就是成就刘伯温一世英名的推背图。

朱元璋请他做军师,在他的鼎力辅佐下建立了大明王朝。刘伯温下知地理,上懂天文,能掐会算号称“活神仙”,他跟随朱元璋多年,深知朱元璋的为人和心狠手辣的个性,算出朱元璋不久就要在庆功宴上火烧庆功楼,将追随他多年有功的文武大臣全部烧死。刘伯温以年老体弱,身患疾病为由,多次向朱元璋提出辞官返乡,调养身体,侍奉老母,以尽孝道。朱元璋万般无奈,就允准了他的请求。

刘伯温为躲避朱元璋的追杀,出南京后并未直接回浙江老家,而是朝相反的西北方向一路走去。当来到豫州杞县板木集的时候,决定在此居住下来,还偷偷回到老家浙江青田,将母亲接来一同居住在这里。直到母亲仙逝之后,浪迹江湖的岁月里,还多次居住在杞县板木集,可以说板木集是刘伯温的第二故乡。

但人们并不称作刘公祠,而称作刘爷庙,称刘伯温为刘爷,足见人们对刘伯温的尊敬。而且直到现在,板木集及周边乡镇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刘伯温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