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古人年龄称谓》古代文化 不同称谓代表不同年龄 国人应当有所了解)


赤子

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韶龀(ti áo chèn)

儿童换齿年龄。《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韶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韶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垂髫

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

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

指童年或儿童。

幼学

十岁左右。《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日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总角

指八九岁至13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黄口

本指雏鸟的嘴,后指儿童。

金钗之年

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古代女子12岁开始带钗梳妆。

豆蔻

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

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

指男孩子13-15岁期问。据《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及笄

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志学之年

15岁。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

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花信年华

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花信:开花时期,花期。借此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而立之年

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称30岁为“而立之年”。始室

《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三十岁。

不惑

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活到这个岁数,应该能很好的控制情绪的变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知天命

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