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对于武大郎和潘金莲,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世人眼中,所有美好的词汇似乎都与他们毫不相关。

据《水浒传》记载,武大郎身材矮小且平庸无能,被戴绿帽子不说,最后还被潘金莲施毒加害。

而潘金莲更不用多说,除漂亮之外,形容她的多为放荡、无情、穷奢极欲等词汇,是世人眼中不守妇道的代名词。

那么,他们究竟是否真实存在?又是否如书中所说,一个矮小平庸,一个水性杨花?

随着1992年武大郎古墓被发现,尘封800多年的骗局终于被揭开。

武家守墓人

在河北清河县,东四公里处,有个武家那村。

村中有一处院子,名为:武植祠。

在《水浒传》一书中,武大郎居住在清河县。

而武植祠,正是武大郎祠堂及墓地的所在之处。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武植祠

武书常是武家的守墓人,据他所言,武家在清河县是个大家族,一直都有武氏后人在此守墓,之前是父亲,现在是他。

2008年,父亲去世,临终前曾告诉他:“我们的老祖宗在水浒传里被说的一塌糊涂,一事无成,祖宗的古墓已经被挖掘,家谱和史料中也有一些证据,有机会一定要为他正名!

据武书常描述,历史中的武大郎,与《水浒传》中描述的武大郎,无论从样貌还是境遇,竟截然不同。

武大郎原名武植,字田岭。

因是家中老大,则被邻里街坊称做“武大郎”。

他的祖籍在山西晋阳郡,此村历史悠久,不仅经历了战乱纷争,还经历了旱灾、蝗疫等自然灾害,也因此,这里曾民不聊生,荒芜一片,直到元朝,宋仁宗开始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局势才大好。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武氏后人及武植墓

也就是此时,武大郎与武母一同从山西晋阳郡,搬迁到了此处,并成功分到了15亩田地。

那时,武大郎不过20岁,家中只有母亲一人,两人到达孔宋庄定居后,二人相依为命。

为了养家糊口,母亲织布挣些零用钱,武大郎则利用分到的田地耕作。

据武氏族谱记载,武大郎是家中独子,没有兄弟姐妹,既然如此,《水浒传》中的武松又是从何由来?

据了解,在清河县,确有武松其人,只不过武松是北宋末年人,而武大郎是永乐年间人,两人相差了足足二百七十多岁!

由此可见,武松、武大郎之间的情义,也是虚构的

既然兄弟情是假,那么历史上潘金莲是否为武大郎的妻子?她是否如书中所言是一名水性杨花的妇女?

此事在武氏族谱中也有明确记载。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武氏族谱

名门闺秀潘金莲

据武书常介绍,族谱中有明确的记载,潘金莲确实是武大郎的妻子,即他们的老祖奶奶。

武氏后人对武大郎和潘金莲夫妇很是尊敬,每逢重要节日时,他们都会请出夫妇二人的画像悬挂在家中客厅中央,供家族后人膜拜。

若潘金莲真如书中所说的如此不堪,她又怎会受到武氏后人如此尊崇?真相究竟如何?

族谱记载,潘金莲同是清河县人,家住黄金庄,潘家是当地的富贵之家,潘金莲则是正儿八经的名门闺秀,并非书中所说的出身贫寒。

黄金庄与武大郎所在的武家那村,只隔了一条河。

当时,武大郎一家从山西搬迁到武家那村后,为了养家糊口,武大郎除农作耕田外,还到邻村的潘家做起了长工。

在潘家做长工时,他利用白天时间干些手艺活,早上早起用来读书,晚上则打磨自身武义。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潘金莲所在黄金庄

因为他处理事情比较灵活,人也上进,慢慢相处下来,很快便得到了潘家老爷的赏识。

潘家老爷见他满腹经纶,前途不可限量,便想让他当自己的女婿,将女儿嫁给他。

潘金莲对相貌英俊且满腹诗书的武大郎一见倾心,两人很快便成婚,婚后夫妻两人琴瑟和鸣,并没有出现所谓的“西门庆”事件。

不仅如此,两人还先后生育了四个孩子,家庭氛围极为融洽。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族谱中记载的武大郎与人们了解的武大郎有着千差万别,那么真实的武大郎究竟是不是打烧饼的呢?

一县之长武大郎

武大郎没有让岳父和妻子失望,成婚后,他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白天继续学习手艺,早晚依旧习文弄武。

后来,他开始准备科举考试。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影视剧中的潘金莲、武大郎

一是为了让妻儿和母亲生活得更自在些,二是他自小见惯了家乡百姓流离失所,想为百姓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此举得到了妻子潘金莲的支持,潘金莲勤俭持家,是一位典型的良母贤妻,把家中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武大郎则负责专心备考,日子过得温馨且有盼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武大郎终于考取进士,得封赏后便被派遣到山东聊城,做起了阳谷县县令,官至七品。

武大郎上任后,除残去秽,廉洁无私,潘金莲也时常救灾恤患,两人均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

平时,只要见到贫苦百姓时,他们便会拿出自己的钱财接济,甚至在旱灾时自掏腰包赈灾,将家中的钱财尽数都用来救济灾民,是为数不多的清官、好官。

甚至到了晚年回到家乡时,还在家乡兴办教育,让家乡的孩童都有书可读,村内有贫苦百姓也是能帮则帮,让不少村民有生可谋。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武大郎石像

直到夫妇二人去世,世人才知,堂堂一县之长,家中竟然没有任何金银珠宝,甚至过得十分拮据,他们所有的钱财悉数拿来接济了乡亲。

是以,武家后裔才会给武大郎、潘金莲夫妇二人建立祠堂,并在祠堂内修建了雕塑和碑文,以颂扬夫妇二人的光荣事迹。

那么,武大郎和潘金莲夫妇既然为人如此正直,怎会被诬陷至此?这便要从武大郎的一位八拜之交说起。

尘封800多年的秘密

武大郎在年少时虽勤勉,但因家中穷苦,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同乡的黄堂是个有名的富家子弟,家中条件优渥,他见武大郎虽家境贫寒却是个极其认真且不服输的人,对他十分敬佩,经常对他家施以帮助。

志趣相投的两人很快成为了八拜之交,黄堂也尊称武大郎为大哥。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武氏后人接受采访画面

武大郎在后来进京赶考时,身上并无多余的钱财支撑他到京城,黄堂知道后,二话不说便拿出钱财资助他进京赶考。

所谓世事无常,武大郎在阳谷县做起了县老爷,而黄堂家中的生意却大不如从前,再加上家中又失了一把大火,黄家便再不复从前了。

有一次,黄堂无意中听说武大郎在阳谷县当大官,深受当地百姓的尊崇。

他心生一计,对妻子说道:“武大哥现下在阳谷县做了个大官,我以前没少帮衬他家,如果没有我,他可不一定能成功进京赶考,若没有进京他现在哪还能当什么大官?无论如何也算是他的恩人!

想起之前的往事,黄堂收拾行囊便往阳谷县赶去。

对于这位挚友,武大郎没有丝毫官架子,他见好友登门,随即命人准备了佳肴,热情地接待了好友。

饭桌上,黄堂讲述了自己家中近些年来的遭遇,并直接表明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影视剧中的武大郎形象

“武大哥,其实弟弟此次前来确实是有事相求,近几年家道中落,又逢大火,实在是揭不开锅了,能不能在你这里谋个差事,也好养家糊口。”

武大郎为官正直,即便是面对自己的恩人,也不想公然借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谋求私利,于是便拒绝了他。

黄堂虽然非常不甘心,却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地笑着说道:“理解理解,那能否借些钱财,我也好回家盖个房子?家中刚失了大火,实在没法住人了。”

武大郎心有余却力不足,为官这些年,为了救济百姓,他几乎散尽了家产,哪还有多余的钱财?于是只能再次婉拒了黄堂。

黄堂在武大郎家足足待了半月有余,此期间,黄堂只在到阳谷县的第一天见了武大郎一面,且武大郎还拒绝了他的请求。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影视剧中的潘金莲与西门庆

其实,当时阳谷县马上面临耕种时节,为了让当地百姓有一个丰收年,武大郎忙于政务,这才天天不回家。

“为了躲我,连家都不回,好得很!当了大官就忘恩负义,亏得以前还经常帮助你!”他认定武大郎不回家是为了躲避自己。

想到此处,越想越气,一气之下,他便赶回了清河县。

为了泄愤,他这一路可没闲着,编造了一个故事。

将武大郎抹黑成一个身材矮小的打烧饼货郎,并描述:“武爬杠子,上下够不着。”并称,他不是去做什么大官,而是打烧饼去了。

因心中实在觉得恨意难平,抹黑武大郎不够,他甚至打起了潘金莲的主意。

因在阳谷县那几日早有耳闻,武大郎惩治过不少当地地痞恶霸,其中一个叫西门庆,随即他便借此名字编造了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艳闻。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武氏后人家中武大郎、潘金莲画像

回途时,他将自己编造的故事写成了传单,从阳谷县一路贴到了家乡清河县,是以才觉得心中恨意稍微削减了些。

待他到家时,竟发现自己家在修筑房子。

他心想,难不成妻子趁自己不在这些时日改嫁,将房子变卖了出去?

正当他愣神时,妻子瞧见他站在家门迟迟不进,便出门迎他:“你怎么不进门,傻站在门口做什么。”

他见妻子出门迎接,不可思议地问:“这……这是我们家?”

“没错啊,这是咱武大哥派人过来给咱修建的,你不是一直在他那住着,怎么,他没跟你说?”

黄堂一听,当即坐在了地上喊道:“坏了!坏了!我把这个事弄反了!”

羞愧难当的他当即沿路赶回阳谷县,想赶紧将自己张贴的纸张销毁,但却为时已晚,流言早已在方圆十里流传的人人皆知。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影视剧中武大郎与潘金莲

原来,自武大郎上任后,为官清正,堪比包拯,惩治了不少恶霸和市井流氓,这些人早已对武大郎怀恨在心,只是一直没有报复他的机会。

黄堂此举,正好中了这部分人的下怀,他们恨不得坏掉武大郎的名声,便四处散播武大郎与潘金莲的“艳闻”。

一传十,十传百,随着流言的广泛散播,附近地方上百姓都信以为真,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声誉也因此受损。

既然事情为谣言,《水浒传》中为何还会出现此事?

原来,在武大郎与潘金莲流言盛行的时候,施耐庵正好路经流言之地,听闻了这则民间艳事,便将此事写进了自己的书中。

在书中,武大郎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侏儒的烧饼货郎,潘金莲也成为了一个不守妇道的女子,后来,潘金莲遇上了花花大少西门庆,将懦弱无能的武大郎杀害。

而武松《斗杀西门庆》、《武松杀嫂》、《大闹狮子楼》等情节,则是为了顺应故事发展虚构出来的罢了。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影视剧中武松杀嫂情节

无巧不成书,随着《水浒传》的大火,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早已深深刻在了世人的眼中,无论武家后人如何澄清,都无济于事。

那么,如何证明武家后人一直守护的古墓一定是《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墓呢?

原来,武大郎的古墓位置在族谱里也有明确标注,1992年,随着武大郎古墓被发掘,世人才慢慢得知真相。

古墓挖掘证实真相

其实,早在1946年和1996年,武大郎的墓就被破过棺。

当时正值乱世之年,村中居民饱受战乱之苦,迫于生活,他们无奈之下动起挖掘老祖宗墓的念头。

村民们想,老祖宗的古墓中定会有许多陪葬珠宝,或许能解大家伙的燃眉之急,而此事确是迫于无奈,相信老祖宗一定会谅解他们。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武大郎古墓

这天,他们拿起工具便开始挖墓,这其中挖掘的最大的古墓,便是武大郎的墓,只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此墓的主人究竟是何人罢了。

当村民们挖掘开古墓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口楠木悬棺。

村民们见此高兴不以,因为楠木并不是普通家庭可以用的起的,这便预示着,此棺中定有不少金银珠宝。

可当村民们开棺后,却发现棺内除两具遗骸外,再无其他,竟连一件珠宝都没有。

见此,村民们只好悻悻而归,将棺木恢复原样便作罢。

直到1992年,随着《水浒传》大热,武氏后人见世人如此误会先祖,便想方设法为先祖正名,再次动起了挖掘古墓的念头。

而随着武大郎与潘金莲故事的传播,不少考古学家考证,认为武大郎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且就在书中所说的清河县。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武植墓

于是,便有了1992年轰动国内的武大郎古墓挖掘事件。

古墓挖掘时,文史学者徐超有幸参与其中。

经考证,墓中的两具骸骨,为一男一女,是夫妻,确为武大郎潘金莲夫妇骸骨。

他讲到,他们在开墓时,还有惊人发现:“武大郎的墓是圆井型结构,是座悬棺,棺木虽是上好的楠木,墓中却没有什么值钱的陪葬品,但在挖掘古墓的时候,在墓的最底下,铺的砖上,我们发现了一截较长的男士腿骨。

这根腿骨,也成为了破解武大郎谣言的有力证据。

根据骨头的长度测算,武大郎的身高应该在一米八以上,这说明,武大郎是个身材高挑之人,并非书中所说的不满三尺高。

若武大郎确为山东阳谷县县令,家底应该较为丰厚才对,为何墓中却没有什么值钱物件陪葬?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古墓挖掘现场

文章前面讲过,武大郎为官期间,经常救济百姓,辞官回乡后又兴办教育,家中早已没有什么家底。

夫妇二人离世后,村民为了感谢二人的善举,便筹钱准备了楠木棺材,将两人葬在了一起,如此,开棺时,两具骨骸才会在同一棺内。

直到现在,潘金莲所在的黄金庄与武大郎所在的武家那,依旧流传着两人这样那样的故事,两大家族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两家互相不再通婚。

由此可见,武大郎与潘金莲被丑化之事,依旧是武家和潘家不能释怀之事。

据当地人介绍,两家除不再通婚外,也不能再当地讨论此事,否则便会被村中众人轰走。

小结

现在,依旧有许多人对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印象还处于800多年前的流言之中,不过,相信在自媒体时代,一定可以为武大郎和潘金莲正名。

武大郎是哪天死的(1992年武大郎墓在河北被考古学家发掘,开棺后揭开人们多年的误解)

武大郎画像诗文

小说中,虽然塑造了成功的影视形象,但讲述的故事却不是完全真实的,而小说中的人物却又是真的来源于生活。

武大郎后人们对于为老祖宗正名一事依旧在做着努力,他们为武大郎重新修建了古墓,并专门立了一个碑,将武大郎清正廉洁,造福百姓的事迹写在了上面,供参观者品读。

值得庆幸的是,施耐庵的后人施胜辰在听闻事情原委后,还曾专门赶到武家那,为书中所言之事登门致歉。

为了表达歉意,施胜辰特意将此事写成了诗,悬挂于武氏祠堂内,以供后来人阅读品评,以还武大郎“清白”。

这对于武家和潘家来说总归也是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