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雪车世界杯(钢架雪车的“中国速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法国雪车世界杯(钢架雪车的“中国速度”)

耿文强在比赛中。 图片来源:国际雪车和钢架雪车联合会官网

法国雪车世界杯(钢架雪车的“中国速度”)

近日,在钢架雪车世界杯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站比赛中,中国选手耿文强以1分46秒04的成绩与英国和德国选手并列第一,获得男子钢架雪车项目冠军。这是中国钢架雪车在该项目上的首个世界杯冠军,创造了历史。

从2015年正式组队,到2018年首次亮相冬奥会赛场,再到如今站上世界杯最高领奖台——中国钢架雪车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经历,展现了冰雪运动发展的“中国速度”。

从零开始

助跑加速,随后俯卧在雪橇上沿赛道飞驰而下——钢架雪车比赛中,运动员需要“驾乘”雪车,在50秒左右的时间里滑过近1.4公里长的赛道。

在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前,中国钢架雪车项目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专门的赛道,也没有专项运动员。2015年,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队成立,第一项任务便是跨项选材、组建队伍。

正是在那时,20岁的内蒙古小伙耿文强从田径跳远队被选拔进入钢架雪车国家队。与他一同入选的队友,也大都来自田径、篮球、自行车等项目。

钢架雪车在滑行前有30米的助跑距离,力量和爆发力强的运动员在转项后有天然优势。在其他国家,运动员的跨项选材也很常见,甚至不乏同时参加夏奥和冬奥的“全能选手”。

虽然有一定的身体优势,但“隔行如隔山”的难度、从零开始的未知,考验着耿文强和他的队友们。

钢架雪车赛道的垂直落差达110多米,时速最快可超过130公里。对初学者来说,享受风驰电掣的前提是克服恐惧。

“刚开始起步非常害怕,整个过程都是蒙的,那种恐惧感真是毕生难忘。”回忆初次体验钢架雪车的感受,耿文强说,“渐渐熟练了以后发现并没有那么恐怖,感觉是非常刺激的一个项目。”

从放下恐惧到提高速度并控制滑行路线,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滑行训练。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集训队领队孙帆说,运动员只有不断尝试,在训练累积滑行经验和赛道经验,提高滑行的水平,才能投入比赛。

选对了路

在摸索中前进的不只是队员,还有整个钢架雪车项目。

国家队成立后,配备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团队。都灵冬奥会银牌得主、加拿大人杰夫·潘来到队伍,负责重点队员的训练,用专业化的指导和经验带领队员成长起来。与此同时,科研、医疗、康复等复合型团队也逐渐成型——虽然从零开始,但中国钢架雪车有个高起点。

受到季节和场地限制,钢架雪车队建立后,一度只能长期在欧洲、北美等地训练比赛。长期在外漂泊,队员们在承受训练压力的同时,也要克服国外生活的不适应。

孙帆说,中国钢架雪车的成绩与队员顽强刻苦的训练密不可分。与此同时,科学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也让队员每一场训练都有收获、每一个阶段都有提高。

团队的付出很快见到了成果。2016年初,转战钢架雪车不到1年的耿文强便征战国际赛场,在德国国王湖举行的洲际杯上获得第十九名。随后,他在2017年首次亮相世界杯赛场,在美国普莱西德湖站中获得第七名。1年后的平昌冬奥会上,耿文强上演了中国钢架雪车的冬奥会首秀,最终名列第十三名。

那届冬奥会上,东道主选手、来自韩国的尹诚彬夺得了亚洲在该项目上的首枚金牌。他和耿文强一样零基础练习钢架雪车,并在“入行”的第六年夺得了冬奥会冠军。

这条路,中国雪车运动走对了。下一枚冬奥会奖牌,会不会属于中国选手?

圆梦冬奥

进入北京冬奥会周期,中国钢架雪车不断“提速”,创造了更多历史。

在世界大赛中,中国选手逐步站稳了脚跟。2020年,耿文强在世界杯法国拉普拉涅站上与尹诚彬并列获得季军,首次登上世界杯领奖台;闫文港则在钢架雪车世锦赛上获得第十一名,刷新了中国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几天前,在耿文强夺冠的世界杯分站赛上,一同出战的闫文港、陈文浩分别获得第八名和第十二名。殷正则在欧洲杯分站赛上连续夺冠,收获了4枚金牌。

女队的进步更为迅速。林回央在钢架雪车世锦赛上获得女子个人项目第十三名,创造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佳成绩。黎禹汐在近日举行的欧洲杯比赛中连夺4站冠军,世界排名进入前30。

“女队的进步让中国钢架雪车有了更多底气。”孙帆说,钢架雪车团队近年来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年轻选手的进步。

随着北京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建成,漂泊在外的钢架雪车队员终于有“家”了。今年7月到9月,国家钢架雪车集训队在“雪游龙”进行了冬奥会前的最后一个夏训。科技手段的助力,让国家队的训练更具针对性。

北京冬奥会上,钢架雪车项目将产生男子和女子项目共2块金牌。目前,中国队在两个项目上都获得了2个参赛名额,多名运动员正在海外参赛,向冬奥资格发起最后的冲击。两个多月后的北京冬奥会上,“雪游龙”将见证中国钢架雪车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