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马..
图:来自网络
在每个人记忆的河流里,都有一个久违的词汇特别温暖,它的词汇叫“老同学”,但从前几次的聚会中,却在我心里刻上了这样的标签——老同学,与其相见,不如怀念。
前天下午,一个关系不错的老同学给我打来电话说,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到春节了,要不你组织一下,到时大家在一起聚聚。
听他这样讲,我马上告知他,今年春节打算和家人去云南旅游,委婉地予以拒绝了。
也许大家会说,和老同学聚会,聊聊前尘往事,重温当年读书的美好时光,有什么不好。
那么,我在这里也给大家说道说道我决绝参加的理由。
这些年,因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一些失联多年的老同学,都通过网络信先后“见面”了,于是,当年身为班长的我,在同班同学的怂恿下,组织了三次同学聚会,基本是定在每年的春节前后,在县城的一家酒店聚餐。
尤其是第一年聚会之后,其他班级也纷纷效仿,搞得热热闹闹,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同学聚会是件好事,但最让我受不了的,是过程中的乌烟瘴气。
因为,凡积极参加同学集会的,大都是在社会上混得有模有样的人,虚荣之心人皆有之,不少人参加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昔日的同窗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新面貌。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也是在第一次同学会中,就彻底认清了现实。没有钱,意味着你的世界只有孤独和悲凉,衬托出别人的强大和风光。虽然混得好的人,没有像网上表达的那样夸张,但在言谈举止之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彰显出自己车子的档次,房子的高端,以及不俗的经济实力。
最最令人心烦的,则是每年模式化的痛点——喝酒。说真的,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也常常混迹于酒场,在同学会上喝点酒也无可厚非,但太过了,却让人力不能胜,如鲠在喉。
好像每次喝酒的时候,总有人站起来提议。但是这个人往往是在校时,成绩几乎垫底,不被人关注的人。而如今在社会上混得有模有样,急于在众人面前“翻身”,最重要的,他是能给这聚会埋单的人。
还有,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彼此间的“让酒”和社会上没有任何差异,文雅的是:“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你不喝干,便是不敬。”粗俗的是:“是药,喝了能咋的?喝不喝?不喝的话,就倒你兜里!”粗暴的是:拉拉扯扯,又推又搡,酒洒一身,污言秽语,上了台面,酒至八分,似醉非醉,由争吵到谩骂,直至大打出手。原本和谐的气氛,一下子变得难以收场。
原本说AA制的,但不知为何,这几次都承蒙同学们厚爱,我有幸被推选,成了为聚会埋单的人。这并不是因为我混得有多好,因为我有一个公司在运营。虽然赚钱不多,但在大家集体的倡议下,我也“盛情难却”,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每一次前来聚会,除了去世的6个老同学之外(当年班级56人),能到场的,一般不到30人,我们县城的消费也不高,每桌基本在1000元左右的标准,三桌加在一起,也就三千多块钱,也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因为有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因此,每一次的埋单任务,也就顺理成章地落在我身上了,尽管有的同学在官场风起云涌,尽管有的在外地也是大款级别的了,尽管有的同学开豪车住别墅,尽管我从来不主动张罗。
但说真心话,埋单,并不是影响我拒绝聚会的主要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和很多事,都会不辩自明。每次聚会,大家见面,似乎没有什么话要说,就是一个字——喝,于是,推杯换盏,咋咋呼呼,你高我低,吆五喝六地拼酒,我想要的那种情感,那种真诚,那种喜悦,那种亲切,那种慰藉,那种推心置腹,均不见踪影。
同学聚会的前前后后,变成了“拼酒会”。记得三次聚会中,每次都有几个人喝醉,有的污物吐得满地都是,然后我们互相搀扶着出去时,迎来的,都是服务员们鄙视的目光……
接着,我们这些被酒精弄得兴奋异常的男男女女,浩浩荡荡地涌进附近的歌厅,一人把住麦克风嚎歌(已经不是在唱了)其余的人,三五成群,各自在一个角落里,你一言他一语地嚷嚷,高声叫喊,象看世界杯一样,不时的起哄……
歌舞升平完毕,已经是后半夜两三点钟。而我还要马不停蹄,派公司的几部车集体出动,把同学们一一送到家,我回到家时已近黎明。
于是,这一次的同学聚会宣告结束。而我则是身心俱疲。
人到中年,想想那些去世的同学,庆幸我们仍然活着,也许,活着就是最大的福气。人总是被外物所累,心灵也就沉重。真正的解脱,就是从世俗中解脱。 现在我们这些同学大都40多岁了,也该学会哪些该拿起,哪些该放下,若再纠结,就是不醒事,就是自我折磨。
由此,我暗想,这样毫无意义的同学聚会,不聚也罢。如果需要,找几个要好的有共同语言的老同学,小范围的聚聚会,说说心里话,听听对方这些年奋斗中的苦乐与挣扎,联系一下感情也是不错之举。
尤其是春节期间,要走亲访友,还要陪伴日益年迈的父母,我们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去做,何苦让变味了的聚会延续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