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疫情的蔓延,多特和巴黎的二番战在空场下进行,但剧情并未被压缩。首回合失利的巴黎在主场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时隔四年挺进欧冠8强。
法甲领头羊有情绪宣泄的欲望,王子公园球场外聚集的3000名巴黎死忠燃烧烟花庆祝胜利,内马尔赛后喜极而泣,他和在场边充当拉拉队的姆巴佩相拥的画面被转播镜头定格特写。
赛后的头条新闻除了“巴黎打破宿命”和“内马尔自我救赎”的主题外,巴黎群嘲多特蒙德新星哈兰德也是热议事件。
从悲到喜,救赎的内马尔有表演欲望
话题的制造者是习惯“惹事”的内马尔,在打破僵局后,他模仿起哈兰德打坐冥想的招牌庆祝动作,这符合内马尔“以牙还牙”的球场个性,首回合巴黎就是败在梅开二度的挪威天才脚下,当时打进1球的内马尔沦为背景板。
失利之下,巴黎哪有心情谈论内马尔宝贵的客场进球,相反,巴黎球迷批评了他的消极态度,巴西人全场31次丢失球权。天空体育评论员哈曼的话尖锐:“内马尔的表现让我想到了拒绝工作的想法”,并认为巴西人的进球完全是沾了姆巴佩的光而已。
回到没有观众的主场,加之姆巴佩缺席,内马尔的完美表现淹没了赛前关于“巴黎凶多吉少”的预言,也对“心不在焉”的评价作出了有力回应。从这个角度说,他救赎了,理应享受进球后释放压力的权力,只是模仿哈兰德的庆祝动作让人始料不及,但这也印证了内马尔天生的表演欲望。
以内马尔的性格来看,示威19岁的哈兰德正常,但他也在跟自己较劲。当初他和巴黎的闹剧惊扰了一夏,虽然在关系缓和后屡次在联赛中救主,但欧冠对他而言更想征服。内马尔曾表示:“巴黎具备夺取欧冠的实力”。去年他在看台目睹曼联的神奇逆转,刺激过他,巴黎前途未卜,但内马尔落落大方地从敌对情绪中走了出来,他回馈给巴黎的礼物就是欧冠8强席位。
镜头也发现他打坐冥想时手势和哈兰德略微不同,呈“OK”状,当然这也是基于内马尔两回合参与3粒进球的心理猜测。
(图:内马尔的手势)
二次伤害,哈兰德无辜躺枪?
内马尔模仿哈兰德庆祝动作有突发性,或许球迷保留无心伤害的观点,但赛后巴黎全队一起坐在禁区模仿哈兰德庆祝动作就有二次伤害的嫌疑。巴黎首回合吃了闭门羹,但哈兰德毕竟是新生代,符合球迷造星的胃口,容易被追捧和保护,曾赞赏他为“野兽”的名宿莱因克尔为此发声:“巴黎球员的做法很没品,哈兰德只是个19岁的孩子”。
全家总动员的巴黎没有收敛,并移步在更衣室复制,显然巴黎球员对赛前哈兰德“巴黎,我的城市,不是你们的”的挑衅言论耿耿于怀,但有人证实这张出自Snapchat社交平台的“作品”并非出自哈兰德之手。英国记者格雷格·约翰逊指出:哈兰德这张图是有的,但那行配文却是PS的,并且哈兰德本人并没有Snapchat的账号。
哈兰德被误伤?巴黎可不这么认为。赛前多特蒙德官方INS宣布的预热海报,创意就是引用哈兰德的标志性打坐庆祝为主景,而衬景则是巴黎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衬景渲染主题,凸显主景,展现多特喧兵夺主的气势,或许这才是巴黎群起攻之的导火索。
(图:多特的INS海报)
巴黎“三连拍”回击固然残忍,也容易落人口实,但成王败寇,本身就是竞技世界不成文的规定,并不会真正考虑矛盾的原因和实现结果的最终途径,最著名的例子是1986年世界杯马拉多纳的手球,披上了“上帝之手”的外衣。巴黎模仿00后的庆祝动作看似不符合“年长者”的修养,但巴黎赢了,他们有支配快乐的情绪和方式,只是相对于以往又唱又跳的狂欢,这次有点别出心裁,但话说回来,另类未必出格。
巴黎另类文化,也是足球衍生品
金主爸爸的荫蔽,顶级球星的助阵,巴黎一直惦记着欧冠,试图建立豪门威望,抹擦球迷的底蕴不足的印象。至少2016-17赛季欧冠1/8决赛首回合巴黎4球屠杀巴萨,至少2018-19赛季巴黎在老特拉福德全取三分。
悲催的是,两次二番战中用光运气的巴黎也成了“诺坎普奇迹”和“红魔精神”的陪衬品,拉比奥特和库尔扎瓦“4”和“2”的庆祝手势,以及迪马利亚的假装喝酒都成了调侃对象,联想到此次巴黎全民参与的打坐庆祝,或许这就是巴黎的另类文化,区别在于,这一次先输后赢的人变成了巴黎。
(图:“赢在前面”的巴黎)
此外,在比赛之前空旷的看台上还打出“姆巴佩哈兰德”的标语,这也是足球的一种对抗方式,从宿命中挣脱的巴黎非要和多特蒙德球员交换球衣,拥抱致意才符合中立球迷的惯性思维?去年法国杯上斯特拉斯堡球员安东尼·贡萨尔维斯连续三次对内马尔犯规,最后一次直接粗暴地将巴西人放倒,而赛后法国人轻描淡写:“我们不是来嬉戏的,他来了就不能哭”,这句话同步到巴黎嘲讽哈兰德事件中,是否为巴黎挽回一些形象分?
(图:那场比赛内马尔受伤下场)
偏见是人心中的一座大山,搬不动。巴黎因为“暴发户”特征不被待见也不是一天两天,部分球迷借题发挥,巴黎也被贴上了“小人得志”的标签,希望巴黎栽跟头的声音此起彼伏。巴黎是一支习惯“现世报”的球队,除了被巴萨和曼联教育过,2001年欧冠联赛3-0领先的情况下,被拉科鲁尼亚翻盘,换句话说,赢在当下的巴黎从多特身上逮住了机会。
足球要人情世故,也要“打打杀杀”
巴黎集体狂欢,卡瓦尼选择克制,乌拉圭人先是在耳边规劝内马尔,之后又拒绝打坐式集体合影,尊重对手的同时也赢得了舆论的赞美。卡瓦尼的行为确实正能量,但这种体恤式的温柔虽然值得推崇,但并不是竞技世界的思维标准。
(图:卡瓦尼不在其中)
内马尔要是听从告诫,就不叫内马尔了,姆巴佩要是听了,也不叫“年轻人”了。胜利者容易被言论和情感煽动,何况,“自我”本身就是人性的盲点,巴黎球员库尔扎瓦“现身说法”。
前文讲过,2017年欧冠1/8决赛首回合后,他和拉比奥特将比手势庆祝的动作上传到社交平台,而在巴萨6-1翻盘后,当时效力巴萨的内马尔回敬了库尔扎瓦“4 2=6”和5个表情包。
(图:打脸系列之欧冠)
早在2014年库尔扎瓦就有“被打脸”的经验。U21欧青赛附加赛第二回合,他在第87分钟的进球将比分扳成3-3,这样法国会凭借客场进球的优势淘汰瑞典,以为稳操胜券的他跑到瑞典小将圭德蒂面前做了“byebye”手势。一分钟后瑞典人进球,他们用库尔扎瓦的动作送别法国。
(图:打脸系列之欧青赛)
戏虐之外,弗格森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把利物浦踢下王座”,这也反映了足球本身仇视、对立的一面。本场比赛埃姆雷·詹放倒内马尔后的红牌就是例子。(题外话:假如内马尔和埃姆雷·詹互换身份,估计内马尔淹没口水中)
巴黎后卫科雷尔就表示:“回击就是足球的一部分,你可以讨论这种行为是否值得商榷,但我认为这是可以的,总该有点情绪不需要隐藏起来”,当然作为沙尔克04的旧将,他附带的“鲁尔区德比”情绪更容易被理解。
(图:埃姆雷·詹放倒内马尔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