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发(李应发:传承红色精神 勇做致富带头人)

李应发(李应发:传承红色精神 勇做致富带头人)

本网记者 程健

“一年多时间里,靠着沿路乞讨,他一瘸一拐地从河西走到了会宁……”

讲述起父亲的故事,年过半百的李应发泣不成声,待平复心情、擦去泪水,他又坚定地说:“每每无助之时,我就想起我的父亲,他的精神像黑夜里的灯火,指引、激励着我勇往直前。”

李应发是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西岩山村人,但他的故事需从他的父亲——那位在四川南充从军,一路跟随中国工农红军翻越雪山、跨过草地,经历了会宁会师又奔赴河西作战的李先俊讲起。

据李应发回忆,其父李先俊去世时,他仅有14岁。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不畏艰辛、严守纪律、勇往直前的好战士、真男儿。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长征路过四川南充时,年纪轻轻的李先俊踊跃参军,跟随红军一路北上。

“父亲跟我很少讲部队的事情,但偶尔会提起翻雪山、过草地的情形。”李应发回忆,“据父亲讲,他们翻雪山时,雪山上有雪洞,被雪覆盖很难发现,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消失地无影无踪。”过草地时,因为饥饿,有人吃草根中毒、有人陷进沼泽失去生命……凭借着战友的互相帮助和坚强的毅力,李先俊跟随部队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会宁,三大主力实现了历史性会师。

李应发(李应发:传承红色精神 勇做致富带头人)

随后,李先俊被列入西路军,随部队转战河西,武威一战,李先俊腿部受伤,逐渐掉队。找不到队伍的李先俊只得返回会宁。一路上,他东躲西藏、沿道乞讨,历时一年多才回到会宁,并被好心人——李应发的爷爷收留。

在会宁,李先俊勤俭节约、诚实稳重,深得李应发爷爷喜欢,遂收作女婿,使其在会宁得以成家立业。

新中国成立后,李先俊被安排至政府部门上班,当过乡长、干过厂长,直至退休。

“退休后,他也没有闲着。”李应发回忆,村里的婚丧嫁娶,都少不了李先俊帮忙吆喝。李应发说,“即便是家里快要揭不开锅,父亲也会把粮食借给其他人。”

李先俊留给李应发的故事不多,但他的一言一行,却深深地影响了李应发的成长和做人。

李应发(李应发:传承红色精神 勇做致富带头人)

“18岁时,我就到西北水电五局上班了,9年后我下海创业,在兰州打过工、卖过红薯,逐渐走上了销售的道路,并于2008年开始经营马铃薯脱毒育种和种植营销的生意。”

十多年来,李应发先后创立会宁应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会宁六合薯业开发有限公司并收购甘肃祁连雪淀粉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时至今日,李应发在会宁县28个乡镇建立马铃薯商品薯收购网点35个,在广州、成都、重庆建立马铃薯商品薯销售站3个,在全国10多个大中型城市发展马铃薯商品薯销售代理商77家,年外销马铃薯10多万吨,为会宁县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投放陇薯7号、青薯9号、冀张薯8号等优良脱毒种薯累积两万多吨,带动全县3.79万户贫困户,集成优良脱毒种薯应用,推广黑膜马铃薯垄上微沟、统防统治,户均种植4亩,年共计达15万亩以上,亩均增产40%,按0.8元/公斤的保护价格统一收购,户均增收1900元以上……

李应发(李应发:传承红色精神 勇做致富带头人)

随着李应发的企业逐渐壮大,他所带动的贫困户也逐渐增多,“白银市农民土专家”“白银市劳动模范”“全县脱贫攻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头人”等荣誉也接踵而至。

“日子好了,便有能力去寻找父亲的老家了。”李应发说,经过多方寻访,前不久他终于找到了父亲的老家,但得到的信息是:李先俊是家里老大,李先俊有个弟弟也参加了红军,至今杳无音讯。

“每每无助之时,我就想起我的父亲,他的精神像黑夜里的灯火,指引、激励着我勇往直前。”擦去泪水,李应发告诉记者,“我的基因是红色的,我会传承好这份基因、传承好红色精神,尽我所能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尽力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应发(李应发:传承红色精神 勇做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