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漫日本(亡「亡」082)

走亡,◆逃走。○《管子‧輕重甲》:“君求焉而無止,民無以待之,走亡而棲山阜。”○《搜神記》卷二:“其夜,欻發狂,絞殺兩子,并殺婦,又斫父婢二人,皆被創。因走亡。數日,乃於宅前林中得之,已自經死。”

云亡,◆1.逃亡。○《詩‧大雅‧瞻卬》:“人之云亡,心之憂矣。”○箋:“疾王為惡之甚,賢者奔亡,則人心無不憂。”◆2.死亡。○《文選‧王儉<褚淵碑文>》:“云亡,泣其遺愛。”○注引《左傳》:“卒,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云亡,草聖秘難得。”○《野獲編‧刑部‧大俠遁免》:“()獄之成,在庚辰之春,而之密索,直至云亡始罷。”

有亡,◆I有所失。○《莊子‧則陽》:“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焉。”○《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惕寐覺無見兮,魂廷廷若有亡。”○注:“覺而不見於君,若有所失也。”○《別賦》:“居人愁臥,怳若有亡。”◆II見“有無”。

有名亡實(有名亡实),◆見“有名無實”。

意亡,◆抑或,還是。○《墨子‧非攻下》:“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與?意亡非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與?”間詁引曰:“意與抑同,亡與無同,皆詞也。”

遺亡(遗亡),◆1.遺落;散失。○《上封事書》:“臣以為始造簿書,以備用人之遺亡耳。”○《<潛澗嚴闍梨文集>序》:“平生製述甚多,旋已遺亡。”○馬端臨《<文獻通考>序》:“聊輯見聞,以備遺亡耳。”◆2.指遺失、散落的東西。○《隋書‧經籍志一》:“代,采掇遺亡,藏在祕書中、外三閣。”○《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路無遺亡,器不雕偽。”○《論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夫子傷道之殘缺,而禮樂文章之壞也,故區區焉掇拾其遺亡,以為其全不可得而見矣。”○《南宋雜事詩》之七七:“他年十萬軍聲亂,洲上遺亡何處蹤?”

興亡(兴亡),◆1.興盛和衰亡。多指國家局勢的變遷。○《書‧太甲下》:“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春秋繁露‧精華》:“故吾按《春秋》而觀成敗,乃切悁悁於前世之興亡也。”○《史通‧載文》:“夫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觀乎國風以察興亡。”○《東周列國志》第一回:“英雄五霸鬧,頃刻興亡過手!”◆2.專指衰亡。○《壯游》詩:“國馬竭粟豆,官雞輸稻粱。舉隅見煩費,引古惜興亡。”○《登凌歊臺》詩:“高臺今日竟長閒,因想興亡自慘顏。”○《寶劍歌》:“世無平權祗強權,話到興亡眥欲裂。”

星亡,◆1.星宿隱沒不見。○《漢書‧京房傳》:“九年不改,必有星亡之異。”○注引曰:“星亡為星不見也。”◆2.古人以為人間英傑皆上應天星,故以“星亡”謂重臣或賢人死亡。

危亡,◆危急,滅亡。○《荀子‧富國》:“百姓曉然皆知其汙漫暴亂而將大危亡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不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南史‧虞寄傳》:“況將軍釁非,罪異,當何慮於危亡,何失於富貴?”《質問國民黨》:“我們願意和你們合作到底,共同挽救民族於危亡。”

亡足,◆不值得,夠不上。○《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三》:“雖二家言皆謬悠,亡足論者,然互合觀之,真可一大噱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七》:“餘子蓋亡足深論。名物之學,豈易言哉!”

亡走,◆逃跑。○《韓非子‧初見秦》:“君臣亡走,東服於。”○《順宗實錄四》:“失國亡走,一言善而復其國,至今稱為賢者。”

亡子,◆逃亡的人。○《莊子‧天道》:“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疏:“亡子,逃人也。”

亡主,◆亡國之君。○《管子‧樞言》:“王主積於民,霸主積於將戰士,衰主積於貴人,亡主積於婦女珠玉。”○《呂氏春秋‧論人》:“昔上世之亡主,以罪為在人,故日殺僇而不止,以至於亡而不悟。”

亡有,◆沒有。○《墨子‧兼愛上》:“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亡有。”○《續藏書‧太子太保尚書王公》:“夫滿朝皆受賂,獨與亡有也。”

亡以,◆不能。○《逸周書‧皇門》:“保用無用,壽亡以嗣,天用弗保。”○《漢書‧胡建傳》:“今監御史公穿軍垣以求賈利,私買賣以與士市,不立剛毅之心、勇猛之節,亡以帥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

亡陽(亡阳),◆中醫學名詞。指大汗不止或吐瀉過劇等造成陽氣突然衰竭的虛脫現象。○《邯鄲記‧生寤》:“貴人抬手,指下細端詳,手背上汗亡陽。”

亡言,◆妄言。亡,通“妄”。○《素問‧方盛衰論》:“道甚明察,故能長久。不知此道,失經絕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集注:“失神則亡。亡言者,亡妄之言。”亡,一本作“妄”。

亡為(亡为),◆古代道家的一種哲學思想。主張一切順應自然的變化。○《漢書‧董仲舒傳》:“曰:‘亡為而治者,其虖!’”

亡素,◆平素缺乏;不经常。○《汉书·江充传》:“太子聞之,使人謝充曰:‘非愛車馬,誠不欲令上聞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寬之!’”

亡死,◆死亡。○《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因病亡死,葬。”

亡書(亡书),◆散失的書籍。○《與孟尚書書》:“其後始除挾書之律,稍求亡書,招學士。”○《文館》:“﹝﹞又重亡書之購,而閭巷山林之藏,稍稍益出。”

亡是公,◆作《子虛賦》,假托、、三人互相問答。後因以“亡是公”指實際上不存在的人或物。○《梅花數枝蓋冰結而為此也》詩:“只愁窗外春日紅,瓶子化作。”

亡識(亡识),◆無知。○《漢書‧晁錯傳》:“愚臣亡識,唯陛下財察。”

亡實(亡实),◆不符合事實。○《漢書‧高帝紀下》:“虛言亡實之名,非所取也。”○《桯史‧吳畏齋謝贄啟》:“誕謾敗事,而巽懦則有餘;浮躁大言,而矜誇之亡實。”

亡失,◆1.喪失;丟失;散失。○《墨子‧非命上》:“亡失國家,傾覆社稷。”○《史記‧項羽本紀》:“今將軍為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並起滋益多。”○《唐語林‧雅量》:“在中書,印忽亡失。”○《漢文學史綱要》第七篇:“﹝﹞所言今多亡失,惟《至言》見於《漢書》本傳。”◆2.失蹤。○《埃娥》:“‘她是亡失了!她是亡失了!’老想;嘆息着,有一個最壞的結果的預測。”

亡身,◆殺身;喪身。○《楚辭‧離騷》:“婞直以亡身兮,終然殀乎之野。”○補注:“婞直以亡身,則蓋剛而犯上者耳。”○《薦譙元彥表》:“杜門絕跡,不面偽庭,進免亡身之禍,退無詭對之譏。”○《悼念周恩來總理詩》之一:“噩耗警傳頻,愴然欲喪神,音容猶在目,惡疾竟亡身。”

亡散,◆1.逃散。○《史記‧李將軍列傳》:“其兵盡沒,餘亡散得歸者四百餘人。”◆2.指逃散的人。○《新唐書‧李大亮傳》:“招亡散,撫貧瘠,賣所乘馬。”◆3.散失。○《隋書‧經籍志二》:“已後,其書益繁,而篇卷零疊,易為亡散。”○《代曾侯相丹陽束氏族譜序》:“邇者郡邑修輯譜系,比姓相望,蓋亦鳩召亡散,振舉先緒之一端。”

亡如,◆1.如同沒有一樣。○《漢書‧霍光傳》:“百官以下但事、等,視丞相亡如也。”◆2.不如,不及。○《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歷朝墳籍,畜聚之多,亡如世。”

亡日,◆忌日。先輩去世的日子。○《南史‧孝義傳下‧韓懷明》:“﹝﹞與鄉人俱師,嘗一日廢講,獨居涕泣,竊問家人,答云是外祖亡日。”

亡人,◆1.逃亡者;流亡者。○《禮記‧大學》:“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注:“亡人謂也。時辟之讒,亡在。”○《史記‧吳王濞列傳》:“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送抱香之南洋》詩:“英雄知己有,寧伴亡人去國無。”◆2.死者。○《後漢書‧西南夷傳‧哀牢》:“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幅廣五尺,絜白不受垢汙。先以覆亡人,然後服之。”○《隨園詩話》卷十:“身在眾中嫌贅物,心期地下伴亡人。”◆3.用為詈詞。○《西游記》第七二回:“只見那七個女子,蹲在水裏,口中亂罵那鷹哩,道:‘這個匾毛畜生,貓嚼的亡人!’”◆4.迷妄之人。亡,通“妄”。○《莊子‧庚桑楚》:“汝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情性而無由入,可憐哉!”《諸子新箋‧莊子‧庚桑楚》:“亡借為妄,古通用。”

亡窮(亡穷),◆沒有窮盡。○《漢書‧董仲舒傳》:“朕獲承至尊休德,傳之亡窮,而施之罔極。”○《謝檢討啟》:“訪逸事於名山,求緒言於故老。使聖哲丕績,蔽天壤而亡窮;俊乂隆名,炳丹青而不朽。”

亡親(亡亲),◆1.指去世的父母。○《後漢書‧鄭玄傳》:“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所好群書率皆腐敝,不得於禮堂寫定,傳與其人。”◆2.死掉父母。○《史記‧晉世家》:“問:‘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懼失君亡親,不憚立。’”正義:“言懼失君國亂,恐亡父母,不憚立。”

亡情,◆無情。○《春江感舊》詩之二:“仙山春夢記前游,不把亡情怨。”

亡前,◆無敵。○《漢書‧王莽傳上》:“公運獨見之明,奮亡前之威,盱衡厲色,振揚武怒。”○注:“無前,謂無有敢當之者。”

亡其,◆連詞。抑或,還是。○《莊子‧外物》:“抑固寠邪?亡其略弗及邪?”○《戰國策‧趙策三》:“之攻也,倦而歸乎?亡其力尚能進,愛王而不攻乎?”○《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意者臣愚而不概於王心邪?亡其言臣者賤而不可用乎?”《讀書雜志‧史記四》:“亡讀如無,或言亡,或言亡其,皆轉語詞也。”

亡命客,◆流亡者。○《致蔣介石手札》之一:“蓋有一日,則我有一日之憑藉,外交內應,則可以此為背景,倘並此而無之,則我不過為一租界之亡命客耳。”○《鴨綠江上》:“又開始說:‘我現在是一個亡命客,祖國我是不能回去的。’”

亡命,◆1.謂削除戶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嘗亡命游……是時脫身游,女家厚奉給。”○索隱:“曰:‘命者,名也。謂脫名籍而逃。’曰:‘亡,無也。命,名也。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為亡命。’”○《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亡命,坐致朱軒。”○注:“命,名也。謂所犯罪名已定,而逃亡避之,謂之亡命。”○《委任》:“,亡命之虜也,出捐四萬餘金,不問出入。”○《洪波曲》第十一章三:“大革命失敗後,我到去亡命。”◆2.指逃亡者。○《解嘲》:“,之亡命也,折脅摺髂,免於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貞觀政要‧君臣鑒戒》:“,之媵臣;,之亡命。”○《珍珠船》卷二:“既平,有五六百家居水為亡命,號曰游艇子。”◆3.指鋌而走險不顧性命的人。○《漢紀‧景帝紀》:“之所誘者,無賴子弟、亡命、鑄錢姦人,故相誘以反。”○《新唐書‧王及善傳》:“凶狡不道,引亡命,汙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當初倡亂,結了五個亡命,號為‘五狗’。”◆4.拼命,不顧一切。○《天雨花》第十一回:“着急十來分,用力一掙衣破裂,脫了身兒亡命奔。”○《星》第一章:“亡命地從湖濱跑回來,放好桶,曬好衣裳,在進到臥房的時候,已經身疲力軟了。”

亡民,◆流亡在外的百姓。○《史記‧太史公自序》:“散亂閒,收其亡民,厥聚海東,以集,葆塞為外臣。”

亡馬(亡马),◆《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駿馬而歸。”後以“亡馬”比喻因禍得福,禍福相生。○《對雪感懷呈翟使君馮中允同年》詩:“禍福如亡馬,機關喻狎鷗。”

亡論(亡论),◆暫且不說,不必論及。○《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亡論太始以前,即間姓名,絕少此類。”○《醒世姻緣傳》第二七回:“單說這地方,亡論那以先的風景。”

亡靈(亡灵),◆死者的靈魂。○《後漢書‧方術傳‧劉根》:“汝為子孫,不能有益先人,而反累辱亡靈,可叩為吾陳謝。”○《琵琶記‧書館悲逢》:“我豈敢憚煩惱?豈敢憚劬勞?同去拜你爹,拜你娘,親把墳塋掃,也使地下亡靈安宅兆。”○《關於<龍‧虎‧狗>》:“但願有人為這一對亡靈摘去沉重的‘帽子’,讓他們在泉下得到安息。”

亡口,◆指被虜掠的人口。○《宋書‧索虜傳》:“帳內諸大主帥,悉殺之。諸亡口悉得東走。”

亡軍(亡军),◆謂士兵脫離隊伍逃跑。○《尉繚子‧兵令下》:“今以法止逃歸,禁亡軍,是兵之一勝也。”○《三國志‧魏志‧高柔傳》:“士卒亡軍,誠在可疾。”

亡君,◆亡國之君;失權之君。○《管子‧七法》:“亡君則不然。致所貴非寶也,致所親非戚也,致所愛非民也,致所重非爵祿也。”○《韓非子‧八奸》:“所謂亡君者,非莫有其國也,而有之者,皆非己有也。”

亡酒,◆謂逃席以避酒。○《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諸有一人醉,亡酒,追,拔劍斬之,而還報曰:‘有亡酒一人,臣謹行法斬之。’”

亡節(亡节),◆沒有節制。○《漢書‧五行志下之下》:“元年九月日蝕,酒亡節之所致也。”

亡極(亡极),◆無窮盡,沒有止境。○《治安策》:“禮,祖有功而宗有德,使之廟稱為,上配,與亡極。”

亡機(亡机),◆《莊子‧天地》篇載,出游,見一丈人抱甕入井取水灌畦,功效甚微,建議他用機械抽水灌溉,丈人忿然作色說:“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後稱抱朴守真,不存巧詐之心為“亡機”。○《文選‧王屮<陀寺碑文>》:“導亡機之權,而功濟塵劫。”○注:“機,謂機心也。權,方便也。夫以機心導物,物所以機心應之。物有機心,則結累斯起。故誘以無機之智,何止功濟塵劫乎!”《文心雕龍‧明詩》:“左篇製,溺乎玄風。嗤笑徇務之志,崇盛亡機之談。”○《水輪詠》:“不學假混沌,亡機抱瓮罌。”

亡化,◆去世。○《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摺:“惟願存在的人間壽高,亡化的天上逍遙。”○《儒林外史》第八回:“不想到家一載,小兒亡化了。”

亡戶(亡户),◆逃亡的人家。○《晉書‧毛璩傳》:“界地名,四面湖澤,皆是菰葑,逃亡所聚,威令不能及。○建議率千人討人。時大旱,因放火,菰葑盡然,亡戶窘迫,悉出詣自首。”

亡過(亡过),◆亡故,去世。○《剪髮待賓》第三摺:“想你那父親亡過,若不是老身,豈有今日也呵。”○《白雪遺音‧玉蜻蜓‧認母》:“嚇,姨太,我家繼父六月二十八日晚上亡過的麼?”◆补证条目■亡故;去世。○《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一生多造福田因,亡過合生此天上。”又:“貧道阿孃亡過後,魂神一往落阿鼻。”

亡國之音(亡国之音),◆1.指國家將亡時的充滿悲愁哀思的樂音。○《禮記‧樂記》:“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史記‧樂書》引此文,正義云:“亡國,謂將欲滅亡之國,樂音悲哀而愁思。”○《北史‧隋紀上》:“又設亡女樂,謂公卿等曰:‘此聲似啼,朕聞之甚不喜,故與公等一聽亡國之音,俱為永鑒焉。’”◆2.指淫靡的音樂。○《禮記‧樂記》:“、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文選>序》:“《關雎》《麟趾》,正始之道著;、,亡國之音表。”◆补证条目■指国家将亡时的充满悲愁哀思的乐音。○周作人《〈梅花草堂笔谈〉等》:“今人学舌已可不必,有些人连公安竟陵的作品未曾见过也来跟着呐喊,怕这亡国之音会断送中原。”◆指淫靡的音乐。○丰子恺《音乐与人生》:“郑卫的音乐被称为‘亡国之音’。可知音乐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

亡國之聲(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樂。○《韓非子‧十過》:“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此之所作,與為靡靡之樂也。及伐,東走,至於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於之上。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不可遂。”○《孔子家語‧辨樂解》:“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於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參見“亡國之音”。

亡國之器(亡国之器),◆指象箸、玉杯之類的器皿,古代作為驕奢亡國的象徵。○《呂氏春秋‧貴直》:“亡國之器陳於廷,所以為戒。”○注:“戒懼滅亡。”○《文選‧張協<七命>》:“服腐腸之藥,御亡國之器,雖子大夫之所榮,故亦吾人之所畏。”○注:“亡國之器,象箸玉杯。”

亡國大夫(亡国大夫),◆《禮記‧射義》:“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疏:“亡國之大夫者,謂亡君之國,言不忠且無智也。”後因以“亡國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遺臣。○《史記‧淮陰侯列傳》:“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從心坎裏》:“這種精神和‘亡國大夫’的奴性正是立於相反的兩極端。”

亡國(亡国),◆1.亡失國家。○《禮記‧檀弓下》:“之喪,使人弔公子,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恒於斯,得國恒於斯。’”疏:“言寡人聞前古以來,失亡其國,恒於此喪禍交代之時;得其國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時。”○《後漢書‧李固傳》:“昔亡於,、隱而不發,卒害,以至亡國。”○《私試策問》之一:“既已滅矣,而之憂,幾至於亡國。”◆2.滅亡了的國家。○《孫子‧火攻》:“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史記‧太史公自序》:“存亡國,繼絕世。”◆3.將亡之國。○《鹽鐵論‧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風則零落,雖有十如之何?故不能肉白骨,不能存亡國也。”

亡歸(亡归),◆逃歸。○《史記‧張丞相列傳》:“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有罪,亡歸。”○《新唐書‧高開道傳》:“初,募壯士數百為養子,衛閤下,及將亡歸,命與愛將分督之。”

亡地,◆絕境。○《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注:“必殊死戰,在亡地無敗者。”

亡道,◆謂荒淫失政。○《漢書‧董仲舒傳》:“至之末世,大為亡道,以失天下。”

亡從(亡从),◆I謂沒有門徑或找不到緒。○《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世諸藏書家,傳記罕載。據所稱,藏書三家,其二不著姓氏。惜亡從考其何人。”◆II謂不准放跑罪犯。從,通“縱”。○《論衡‧譴告》:“正首匿之罪,制亡從之法,惡其隨非而與惡人為群黨也。”

亡比,◆謂無可比擬。○《漢書‧李尋傳》:“﹝﹞之名相,於今亡比。”○《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二》:“至公亡比,盛德自然。”

亡八,◆1.烏龜或鱉的俗稱。○《光明在我們的前面》二一:“還有許多小孩子,他們會悄悄的把一張紙貼在那外國貨的衣服上,上面畫着一隻‘亡八’。”○《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亡八一見無錢,凡事疏淡,不照常答應奉承。”◆2.舊時指妓院裡的管事。◆3.詈詞。○《山歌‧求老公》:“嫁着子介箇烏龜亡八,生得又麻又瞎又癡又聾。”○《反正前後》第一篇四:“這該死的亡八!這是非用最後的手段不可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日知錄‧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孫文學說--行易知難》第七章:“吾國人果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則人人當自奮矣。”

天亡,◆謂上天使之滅亡。語出《史記‧項羽本紀》“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後漢書‧齊武王縯傳》:“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連年,兵革並起。此亦天亡之時,復之業,定萬世之秋也。”○《悲憤》詩之七:“連雞勢失三分重,逐鹿天亡百戰威。”

素亡,◆名存实亡。○汉贾谊《新书·大政下》:“君者,羣也。無人誰據?無據必蹶,政謂此國素亡也。”

死亡,◆1.喪失生命。○《左傳‧成公十一年》:“吾不能死亡。”○《孟子‧梁惠王上》:“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漢書‧王吉傳》:“不畏死亡。”○《乞常州居住表》:“豈獨知免於縲絏,亦將有望於桑榆,但未死亡,終見天日。”◆2.指死亡的人。○《金陵軍營官軍昭忠祠記》:“死亡不可勝數。”◆3.消亡,消失。○《搜神記》卷六:“時,京師賓婚嘉會,皆作‘魁櫑’,酒酣之後,續以‘挽歌’……天戒若曰:‘國家當急殄悴,諸貴樂皆死亡也。’”◆补证条目■丧失生命。路遥《杜鹏程:燃烧的烈火》:“在人类所有的不幸中,最惨不忍睹的就是死亡引起的悲痛,尤其是对一个你所熟识而敬重的人。”

失亡,◆亡失;喪失。○《荀子‧禮論》:“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群匹,越月踰時,則必反鉛過故鄉,則必徘徊焉,鳴號焉。”○《漢書‧趙充國傳》:“至,為虜所擊,失亡車重兵器甚眾。”○《夷堅支志乙‧駱將仕家》:“婢妾夜叫云:‘有賊。’已而房門洞開,竟夕擾擾。明旦點檢,無所失亡。”

少亡,◆夭亡。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五:“大管事道:‘可不,死那天老太太就說,是少亡,又是癆病,不能多停,當天就得出去。’”◆补证条目■夭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秉爲撫軍參軍,少亡,有令譽。”○又《伤逝》:“綏清淳簡貴,爲中書郎,少亡。”

散亡,◆1.離散逃亡。○《管子‧宙合》:“百姓不養,則眾散亡。”○《史記‧高祖功臣候者年表》:“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者十二三。”○《嘯亭雜錄‧李壯烈戰跡》:“糧餉莫繼,士卒散亡。”◆2.指散亡之眾。○《北齊書‧魏蘭根傳》:“至,收輯散亡,兵威復振。”○《告先太師墓文》:“收拾散亡,息于海隅。”◆3.散失。○《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焚書,書散亡益多。”○《郊祀奏議》:“燔《詩》《書》,經籍散亡。”○《三閑集‧<世界近代短篇小說集>小引》:“將零星的小品,聚在一本裏,可以較不容易於散亡。”

三亡,◆導致滅亡的三種禍端。○《戰國策‧秦策一》:“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謂乎?臣聞之曰: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後漢書‧鄭太傳》:“夫戰有三亡,以亂攻理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

七亡,◆古謂導致生靈塗炭的七種原因。○《漢書‧鮑宣傳》:“凡民有七亡:陰陽不和,水旱為災,一亡也;縣官重責更賦租稅,二亡也;貪吏並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強大姓蠶食亡厭,四亡也;苛吏繇役,失農桑時,五亡也;部落鼓鳴,男女遮迣,六亡也;盜賊劫略,取民財物,七亡也。”

流亡,◆1.因在本鄉、本國不能存身而逃亡流落在外。○《詩‧大雅‧召旻》:“瘨我饑饉,民卒流亡。”○箋:“病國中以饑饉,令民盡流移。”○《新五代史‧雜傳十‧王周》:“為政苛虐,民多流亡。”徐遲《哥德巴赫猜想》:“那學院裏的教授和講師也到本地初中裏來兼點課,多少也能給他們流亡在异地的生活改善一些。”◆2.指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後漢書‧虞詡傳》:“乃占相地埶,築營壁百八十所,招還流亡,假賑貧人,郡遂以安。”○《徐州謝獎諭表》:“臣敢不躬親畚築,益修今歲之防,安集流亡,盡復平時之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防城起義清方檔案》:“仍著督飭各軍搜捕餘匪,撫恤流亡,以期早日肅清。”◆3.隨流水消逝。○《楚辭‧九章‧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注:“意欲淹沒,隨水去也。”◆4.猶危亡。○《楚辭‧東方朔<七諫‧哀命>》:“痛之流亡兮,哀之過到。”○注:“言之過,已至於惡,將危亡,失賢之故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國新流亡,今乃復殷給,繕飾備利,必懼,懼則難必至。”○《中國文學之概觀》:“凡吾同胞,其有哀文學之流亡,斯文之隳墮者乎,請速競爭文界,排擊文魔,拔劍嘯天而起舞!”◆5.散失。○《史記‧儒林列傳》:“時焚書,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定,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之閒。”○《焦氏筆乘續集‧尚書敘錄》:“夫《書》之厄已至矣,掇拾於流亡之餘。”

兩亡(两亡),◆1.兩者一起死亡。○《宋書‧沈文秀傳》:“丈夫當死戰場,以身殉國,安能歸死兒女手中乎。弟可速去,無為兩亡。”◆2.兩者同樣失去。○《和劉道原詠史》:“憂世狂,臧穀雖殊竟兩亡。”○集注:“《莊子‧駢拇篇》:‘與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則挾策讀書,則博塞以游。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

空亡,◆1.白死。○《史記‧越王句踐世家》:“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長男,奈何?”◆2.亦作“空忘”、“空房”。古代用干支紀日,十干配十二支,所餘二支,謂之“空亡”。又稱孤虛。迷信的人說是凶辰。○《燕爾館破屏風所畫至精人多嘆賞題之》詩:“畫時應遇空亡日,賣處難逢識別人。”○《陳摶高臥》第一摺:“日犯空亡為將相,時逢祿馬作公卿。”○《盛世新聲‧一枝花‧偷傳袖裏情》:“先選下箇不空忘的日子,後擇你箇不失脫的口詞。”○《開詔救忠》第二摺:“正值着空房大敗不良日,把俺這大軍故陷兵機。”◆3.術數用語。指所求不應、貧賤夭亡的凶占。○《夢溪筆談‧辯證一》:“術書有湴河者,蓋謂陷運,如今之‘空亡’也。”○《鏡花緣》第三五回:“此課‘紅鸞’發現,該有婚姻之喜。可惜遇了‘空亡’,未免虛而不實,將來仍是各棲一枝,不能鸞鳳和鳴。”

家散人亡,◆同“家破人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五回:“半年工夫,我便辦了五回喪事。正在鬧的筋疲力盡,接着小兒不肖,闖了個禍,便鬧了個家散人亡!直是令我不堪回首!”

放亡,◆被驅逐而逃亡。○《春秋繁露‧五行順逆》:“暴虐妄誅,咎及裸蟲,裸蟲不為。百姓叛去,聖賢放亡。”

斷亡(断亡),◆決死。必死的決心。○《荀子‧富國》:“誠美其厚也,故為之出死斷亡以覆救之,以養其厚也。”○《荀子‧富國》:“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忠信調和均辨之至也。”

得亡,◆見“得無”。

道亡,◆1.在途中逃亡。○《史記‧高祖本紀》:“以亭長為縣送徒,徒多道亡。”◆2.死於道路;死於途中。○《西湖游覽志餘‧版蕩凄涼》:“道亡者多,身膏草野,至者僅十七八人。”◆3.鼓吹曲名,作。○《隋書‧音樂志上》:“第四,曲《上之回》改為《道亡》,言喪道,義師起也。”

出亡,◆出逃;逃亡。○《墨子‧非命上》:“君有難則不死,出亡則不送,此上之所罰,百姓之所非毀也。”○《史記‧伍子胥列傳》:“出亡,入。”○《水經注‧河水四》:“公子出亡,及,卜適。”○《莊子祠堂記》:“公子微服出亡,而門者難之。”○《菰中隨筆》:“竊意既出亡四十載,幸以無恙。”

出死斷亡(出死断亡),◆謂效死捐生。○《荀子‧富國》:“故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其所是焉誠美,其所得焉誠大,其所利焉誠多也。”

亡將(亡将),◆I逃亡的將領。○《史記‧孟嘗君列傳》:“亡將相,欲困。”○《漢書‧陳平傳》:“﹝﹞度,船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將。”◆II抑或,還是。○《論衡‧亂龍》:“敬畏之威,刻木象之狀,交弓射之,莫能一中。不知之精神在形象邪?亡將敬畏精神在木也?”《論衡‧定賢》:“不知不得治之術邪?亡將適當復亂,而之治偶逢其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