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深圳市沙滩资源保护管理办法》《深圳市海域管理范围划定管理办法》《深圳市沙滩分类名录》于日前正式印发。更多的深圳自然沙滩,将变身为魅力沙滩。
自然沙滩作为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不仅是打造高品质滨海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载体,也可以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牙买加尼格瑞尔海滩、墨西哥的坎克恩海滩、菲律宾的博龙岸海滩、夏威夷海滩、巴西里约热内卢海滩等世界著名海滩,是当地独特的自然及人文标识。
就在几天前,深圳发布了2021年海岸线开发利用情况。数据显示,全市海岸线全长260.5公里,其中人工岸线160.1公里、自然岸线100.4公里。而今,深圳发布了自然沙滩名录,它们和海岸线一样,都是深圳的“贵重”的自然资产。
据悉,深圳全市现有50处自然沙滩,全部集中在东部盐田和大鹏半岛地区。其中,大鹏半岛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灾后重生的西涌沙滩,是深圳首例大型沙滩类综合整治项目,获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提名奖。官湖沙滩入选2020年广东美丽海滩共建行动试点海滩名单。
根据相关管理办法,深圳将自然沙滩分为浴场型沙滩、休憩型沙滩和管控型沙滩三类。浴场型沙滩,是指可用作海水浴场并可适当兼容观光休憩、海上活动等公共服务的沙滩;休憩型沙滩,是指可开展观光休憩等非浴场类公共服务活动的沙滩;管控型沙滩,是指实施有条件管控,不对外提供公共服务的沙滩。
人们常说,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制不同的教育方案。深圳的沙滩管理是同样如此,这样的分类管理,深得“因材施教”之精髓。一方面,可以释放更多的沙滩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沙滩得到针对性的保护。
比如,作为深圳知名度最高的海滩,大梅沙的出名,在于它的山海景观,也在于它的拥挤程度。大梅沙曾被评为中国最拥挤的景点之一,仅次于长城。旺季每天平均接待6万-25万人次,公共资源的免费供给与游客人数的成倍增长,让大梅沙不堪重负,随之而来的交通、环保问题也每每令人头疼。
为此,大梅沙先后采取过限时限量管理模式、免费预约入园模式等来应对。但从更大的视野下来看,深圳有必要尝试有序开发更多的免费公共沙滩,一则可以为大梅沙分流减压,二则也可以给市民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事实上,深圳不少自然沙滩被称为“野海滩”,“野海滩”由于管理和安全保护方面存在漏洞,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深圳市急救中心曾对近年溺水报警原始数据进行梳理分析,东部滨海地区为深圳溺水事故高发区,而多数溺水事件又发生在“野海滩”。将这样的“野海滩“分类开发为浴场型沙滩、休憩型沙滩,既增加了供应,也能够对环境以及游客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护。
这里面还有一种类型,即指管控型沙滩。对这种类型的沙滩,实施有条件管控,不对外提供公共服务——也就是说,以保持其原有自然原生态为主。深圳需要这样一种沙滩,来彰显城市的原生态魅力。
分类管理、“因材施教”,这种错落有致的沙滩景象,将使深圳的海岸线变得更有“立体感”,更具丰富的意蕴与韵味。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APP)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