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躺平主义”
上期回顾:抽象主义-动若脱兔vs静若处子
设计师日常工作中,面对甲方最常见的老大难问题就是:感觉视觉冲击力不够。
那么本次谈到的达达主义无疑是你的福音,它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常常有让人有措手不及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普遍来自混搭与拼贴,不按常理出牌等设定。
达达主义风格的作品
假设一定要对达达主义的形式感做简练的概括,那么往往可以选择三个关键词:
1、随机偶然
2、自由奔放
3、哗众取宠
在史太浓【平面设计史】系列中,针对达达主义的运动思想也有两句话可以概括,分别是:
有计划的无计划性
有目的的无目的性
大家看完这个讲述之后可以再回来细细品味这些话。
像达达主义这样的风格如果用不好是乱七八糟,装模做样,用好了那就是神仙下凡,特立独行。
如今也有一些知名品牌是采用达达主义作为核心风格的,比如法国家具品牌“迈松达达“(Maison Dada )。
“迈松达达”家具品牌
这是2016年创立的品牌,他们的家具设计采用达达主义手法营造出一种童真情怀,是将达达主义形式运用到商业消费市场的一个典型实践。
又比如以“反时尚”为口号的英国服装品牌“维特蒙“(Vetements),他们没有明确高举达达主义旗号,但是他们2016年时候在巴黎时装周发布的作品就具有典型达达主义风格。
维特蒙的服装设计
“维特蒙“品牌概念里推崇的“反时尚”、“无主题”、“无性别”、“无季节性”等观念其实就非常达达主义,另外有趣的是,他们有7名成员是匿名存在的,到底这7个人是否设计师,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一直是个谜。
达达主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如何起源发展?对大家实际工作有什么方面的帮助呢?我们一起来探个探究。
为反战而诞生
达达主义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立国瑞士诞生的艺术运动,首先解释一下中立国概念。
风景优美的瑞士
中立国标准一点的说法是“永久中立制度”,起源于19世纪初,世界上首个永久中立国家就是瑞士,也是唯一写进《国际法》的。
其后还有6个国家先后宣布永久中立,得到国际普遍承认,分别是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和土库曼斯坦。
中立国主要是基于战争语境存在的,他们的权利义务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就是:谁也不能打他们,他们谁也不能帮,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形式。
国际普遍承认的永久中立国
这样的国家在战争时期很容易让艺术家聚集“搞事情”,比如同在一战期间宣布中立的荷兰(非永久中立国)就诞生了“风格派”(详见【风格列传】:风格派—剥离一切才能获得风格)。
话说,时间线是1915年,一群艺术家来到瑞士苏黎世这个城市,关键人物有来自罗马尼亚的特里斯坦·扎拉(Tristan Tzara),法国的汉斯·阿尔普(Hans Arp),德国的雨果·巴尔(Hugo Ball)、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跟理查德·胡森贝克(Richard Huel-senbeck)。
这群艺术家主要是作家、诗人、画家、雕塑家跟电影试验人(因为那时候电影发展还是很初级)等知识分子,外国人名字不好记,这里保留全名跟英文名是方便大家检索,后面一般都是简称。
他们偶然在苏黎世一个咖啡馆(也有说法是一所叫“伏特加”的酒馆)聚拢,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不约而同到此避难,一聊才发现都是搞艺术相关的,越聊越投机,决定共同在瑞士筹划组织一次国际性晚会,集体忧国忧民,探讨艺术。
19世纪20年代的苏黎世
如此这般组织了几个月,因为艺术家不好管理与沟通,时间线很快去到1916年2月,他们的活动终于开展,地点定在一个荷兰水手家里,来了很多不同国家的先锋艺术创作者。
大家唱歌喝酒、进行诗歌朗诵与艺术作品展览,不亦乐乎,忽然来自德国的巴尔跟胡森贝克心血来潮,提议不如为活动起个名字吧,喝得微醺的胡森贝克随手拿起身边一本法文词典,说翻到什么就叫什么如何?大家轰然叫好,毫无疑问,翻到的就是“dada”这个词。
我们在【平面设计史】系列里也开过玩笑,达达跟滴滴打车、朴朴买菜、旺旺雪饼一样属于一流品牌命名,好记,朗朗上口,命中注定这个风格后来一如前面谈及品牌一般,在艺术及设计领域成为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
他们采用这样的方式命名也是有原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属于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热兵器”战争,武器杀伤力都超乎当时的想象,战况极为惨烈,当然这样说是因为二战还没发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
所以当时整个欧洲处于一种悲伤、失望以及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气氛中,这群艺术家普遍认为,一战是过分的的理智与逻辑所导致的,所以他们要通过推崇“随机性”、“无意义”与“无计划”等行为来宣泄对一战的不满。
忽然想到,针对如今社会热议的所谓“内卷”,很多年轻人选择了消极“躺平主义”,这种想法自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这种行为似乎跟达达主义最初的思想有着某种程度的呼应。
如今流行的“躺平主义”
我们多次谈过,任何一种艺术设计运动一但产生就变成“有机”的,随着时间推移或者能人异士的加入会让运动不断的变化生长,这种生长属于发展、完善或者变奏。
所以达达主义产生后,很符合当时大众追求“虚无主义”的情绪,广受欢迎,越来越多艺术家加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创作达达主义作品。
包豪斯的舞蹈也被视为达达主义风格
达达主义在后世看来,还有无政府主义、强调自我,非理性,荒诞、及混乱的特点,这些特点会在他们的创作手法或者表现形式中进一步体现。
达达派创作手法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各路英雄开始为达达主义在不同领域开辟创作方法。
过程中就产生了很多滑稽的手段,比如前面谈及的罗马尼亚诗人扎拉通过将报纸上的文章剪碎,放到一个口袋里混合摇晃,最后倒到桌面上随机选取一部分稍加整理,就宣称完成了一首达达主义风格的诗歌创作。
这让我忽然想到了电影里的绑架信,灵感估计就是来自此处。
达达主义诗歌创作
显然,这样的诗歌读起来并没有任何意义,但“没有意义”就是他们追求的一种意义,此时大家再回看我们前面的概括就恍然大悟。
这样的手法据闻首先由法国画家阿尔普探索出来,他有一天对于自己的绘画创作感到绝望,于是将画作撕碎扔到地上,当然这种时候一般还会踩两脚。
阿尔普的达达主义作品
坦白说,这样的情况很多文艺工作者都试过,当时很沮丧的阿尔普看着地上的画纸碎片忽然灵光一闪,感觉这其实也可以是艺术创作的形式啊,所以达达主义典型的拼贴手法就如此这般诞生了。
除了剪辑拼贴,还有一些艺术家采用实物进行绘画,比如橡皮膏、麻布袋跟牙膏之类,这些尝试后来启发了毕加索的“综合立体主义“手法。
“综合立体主义”作品
而在平面设计的排版创作中,达达主义跟发源自意大利的“未来主义“(Futurism)特别像,两者都喜欢追求跳跃的布局,也时常忽略文字本身含义,将其作为图形拼合组件,看起来非常形式主义,而形式有时候就是达达派传达的本身。
从起源时间来看,未来主义1909年就“出道“,所以达达主义难以撇清一种模仿关系,尽管达达派的艺术家们一直高呼要反对与推倒过去一切的风格,但从研究者角度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未来主义风格排版
比如19世纪末诞生的“新艺术“设计运动有着同样这样的目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大量历史风格的痕迹,比如晚期的洛可可,所以站在品牌角度看,我们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一个宣传卖点。
随着时间推移,达达主义慢慢发展为一种综合的文化艺术现象,艺术家们似乎是在借着达达主义为名进行一种狂欢,比如音乐领域居然也有达达派,他们普遍的手段就是弹奏无调性音乐。
比如我们在聊到风格派篇章的时候,创始人杜斯伯格就曾经在课堂上一边讲课,其太太一边弹奏钢琴,弹的就是这种混乱的音符,如果要具体一点形容,就像一个小猫在琴键上行走,没有任何规律可循。
达达主义音乐
在舞蹈领域,也有人崇尚达达主义,具体的创作形式仍旧遵循无意义、随机即兴,还有荒诞滑稽,所以更多是一种自我表达行为,如果放到现代,我们就会采用“行为艺术“这样的标签去定义。
而在雕塑领域,延续了平面领域的拼贴手段,比如德国艺术家劳尔·霍斯曼(Raoul Hausmann)曾在1920年创作了雕塑《我们时代的精神》,看起去就是一堆没有具体关系的物件拼成一个机械人头,而这些意义就在于艺术家是否解释了。
《我们时代的精神》
在建筑领域而言,达达主义的影响很小,首先是建筑师参与不多,另外就是这种杂乱无章的形式难以被实际采用,但是达达主义那种否定传统的精神给予现代主义冲击传统建筑提供了有力依据。
所以也才有1923年在德国包豪斯举办的《国际构成主义和达达主义大会》,反映出达达主义跟现代建筑在意识形态上的密切关系.
这个会议曾经多次出现在史太浓的讲述内容中,是现代主义发展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件。
让·阿尔普
接下来我们讲个人物,就是达达主义诞生之初就出现的汉斯·阿尔普。
汉斯·阿尔普与他的作品
如果我们去研究达达主义,经常会碰到一个名字,就是让·阿尔普(Jean Arp),其实跟汉斯·阿尔普是同一个人,汉斯属于原名,后来他使用法语中的“让“替代”汉斯“,久而久之让·阿尔就更加知名,但后面我们都简称”阿尔普“。
阿尔普1886年出生在一个叫“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城市,这个地方属于德法交界处,19世纪成为两国经常争夺的焦点,一战之后归属了法国,所以这也是阿尔普改名的一个原因。
19世纪末的斯特拉斯堡
他早年曾经巴黎及德国两地学习工艺美术方面的专业,也喜欢文学创作,1912年时候他跟康定斯基(故事详见“表现主义“篇及”抽象主义“篇)相识,受过其鼓励,曾经与“青骑士“(以康定斯基为核心的表现主义著名组织)一起联合展出作品。
阿尔普早期画风介于野兽派及抽象主义,因为阿尔普与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这些当时享有盛名的野兽派及抽象主义艺术家都有不错交情,物以类聚,彼此影响。
阿尔普的绘画作品
阿尔普在达达派中属于一名极为重要的艺术家,他的创作范围比较综合,包括诗歌、绘画与雕塑等,前面谈过,他属于比较早期探索出达达派拼贴绘画手法的关键人物,1915年他在瑞士苏黎世创作了不少线描画及拼贴画。
这些画作看起来很像植物叶子、昆虫及动物形态,他的概念是“允许本质的东西以最大的自由发挥作用”。
阿尔普的绘画作品
熟悉【风格列传】的朋友都清楚,艺术家的话通常比较绕,似乎都不希望大众听懂,所以需要经过“人话”翻译处理,阿尔普大致的意思是:绘画在他手中,平面排列、形状比例跟色彩计划都依赖一种偶然的机遇,就是达达主义中经常倡导的随机性。
而他认为,大自然本身就是依赖偶然机会产生了各种事物,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所以他开始以这样的手段绘画并且往拼贴的方向走,创作形式最终发展为拼贴浮雕跟圆雕。
他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热衷这方面的创作,而且仍旧以一些自然动植物为表现元素,作品涂有强烈鲜明的色彩,主题很混搭,看上去很有趣,比如《山、桌子、船锚与肚脐》。
《山、桌子、船锚与肚脐》
这个例子也是跟大家说明一下,一种风格除了看形式,也看创作思想,比如阿尔普这些作品从形式上看很容易草率的归纳到抽象主义。
最后
达达主义在平面设计上其实有很多应用,能营造很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我们在【平面设计史】这个系列中谈得更多一些。
比如德国的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Schwitters)就是将达达主义运用到商业设计最成功设计师之一。
施维特斯的作品
看回如今,史太浓也曾经看过嘀嘀打车跟京东一些海报设计曾经运用达达主义。
京东海报中的达达风格
这样的例子就作为“课后作业”,有赖大家看完本期内容之后帮我们发现与提供了。
本次聊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