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十年后递补金牌 切阳什姐:我想拥有奥运冠军光环那一刻)

奥运金牌(十年后递补金牌 切阳什姐:我想拥有奥运冠军光环那一刻)

伦敦奥运10年后迎来递补金牌 切阳什姐:我想拥有奥运冠军光环那一刻

□ 长江日报首席记者张维纳

得知女儿切阳什姐有望递补为奥运会冠军时,父亲公保拉布旦正在草原放牧。电话那头,妻子索南杰告诉他这一喜讯时,他放下手上的草料,愣了许久。宽广无边的草原上,公保拉布旦悄悄落了泪。

那天,为切阳什姐掉眼泪的还有姐姐杨措加。妹妹的委屈,杨措加都懂,但她只能一个人偷偷哭。哭过后,她安慰自己,把眼泪抹干,发了一条快乐的朋友圈:“老妹好样的……”

切阳什姐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获女子20公里竞走铜牌,后来被递补成了银牌,这块银牌直到今年春节前才收到,是姐姐杨措加签收的。对于这块奥运金牌,切阳什姐可能同样需要长期等待。

■ 递补伦敦奥运银牌之后再次递补金牌

3月21日晚,世界田联诚信委员会宣布,俄罗斯女子竞走选手拉什马诺娃因兴奋剂违规被禁赛两年,取消其2012年2月18日至2014年1月3日的所有比赛成绩,其中包括2012年伦敦奥运会。

这意味着中国选手切阳什姐将递补伦敦奥运会金牌。得知这一消息后,正在意大利训练的切阳什姐给姐姐杨措加发了一条微信。切阳什姐说:“难过的心情更多一些,不太想说这件事。”

次日早上7时,杨措加起床时看到了妹妹转给她的链接,不太敢相信,又马上上网搜了一遍,看到满屏报道后,她慌慌张张跑到隔壁屋,“妈,妹妹成奥运会冠军了!”

母亲索南杰像是听懂了,又像是没听懂。杨措加指着柜子里的那块银牌解释:“这块银牌要变金牌了。”

今年春节前,切阳什姐递补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银牌刚刚邮寄到家。谁能料到,最初的铜牌变成银牌后,又要变为金牌了。

据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消息,切阳什姐有望成为第一位获得奥运金牌的中国藏族运动员。

时间回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赛场,当时22岁的中国选手切阳什姐初登奥运会赛场并进入女子20公里竞走决赛。

这是她最拼的一次比赛,“走完两个膝盖好疼”。这次比赛中,练习竞走仅4年的切阳什姐,以1小时25分16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排名第三,获得铜牌。

切阳什姐的奥运会铜牌后来递补成银牌,源于2015年时,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亚军卡尼斯金娜被查出兴奋剂违规,所获银牌被取消,切阳什姐升至亚军。

切阳什姐这枚被递补的奥运会银牌,直到今年春节前,才邮寄到她姐姐位于海晏县的家中。1:25:16,11.08.2012,奖牌上刻着切阳什姐伦敦奥运会的比赛成绩和日期。

3月21日,当年的奥运会冠军拉什马诺娃因兴奋剂违规被取消成绩,这意味着切阳什姐有望递补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的金牌。

面对这一喜讯,切阳什姐说:“虽然很多事情已经过去,但我有证明自己的奖牌。”

开心之余,切阳什姐内心亦有难过:“我没有感受过冠军的样子,没有得到奥运会冠军的光环,虽然光环是一时的,但那一刻的光环我想拥有。”

回看切阳什姐的竞走生涯,她三战奥运会,但伦敦奥运会是她唯一一次站上奥运会领奖台,而她本该站在更高的位置,去享受祝贺和欢呼。

■ 放羊女娃入选省级竞走队

1990年11月,切阳什姐出生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尕海村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

切阳什姐的祖辈过着游牧生活,小时候,她与很多牧民家孩子一样,在高原草场上放放羊、唱唱歌,每天要走很远的路,累了,爸爸就把她背在背上,休息够了,她接着继续跑。

草原生活让切阳什姐自幼练就了强韧的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父亲公保拉布旦说,女儿有运动天赋,9岁她就学会了骑马。

2004年,海北州举办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切阳什姐在女子长跑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运动会结束后,时任海北藏族自治州少儿业余体校教练的周晓云找到了这场长跑比赛中的冠亚军,问她们愿不愿去体校练体育。

周晓云至今依然记得两个女孩的不同回答。获得第一名的小姑娘身体条件也很好,但她的父母不同意,认为在体校练上几年还是会回到草原,“父母想让她留在牧区早点结婚”。周晓云理解,这是当时大多数牧民的想法,对于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来说,在竞技体育赛场上争金夺银,太遥远了。

周晓云又问切阳什姐愿不愿去,“愿意”。她爱跑爱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切阳什姐的父母想着家里条件不好,去练练体育也可以。

那时的业余体校条件简陋,训练场地都没有,学生们只能在马路上跑步、压腿和训练。

切阳什姐记得,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奥运会还是2008年,那时,她已经被周晓云推荐到了青海省体校。

2008年4月,青海省体工一大队到体校选拔竞走队员,教练看切阳什姐站在旁边,就让她去陪队员“走两圈”。

选拔赛结束后,教练告诉她“你也被选上了”。

■ 14年竞走绕地球赤道“走”了3圈

切阳什姐得知自己有望递补奥运会金牌后,曾和家人视频,理应高兴,但大家却欲言又止。

视频中,切阳什姐率先打破沉默。她打趣姐姐杨措加:“你忽然变成奥运会冠军的姐姐了”;坐在一旁的姐夫接过话茬,调动气氛,“那我现在不就是奥运会冠军的姐夫吗?”大家又一起安慰妈妈,“你现在是奥运会冠军的妈妈了,开心点”。大家在玩笑中哈哈大笑起来。

远在牧场放牧的父亲后来又给杨措加打了一个电话,询问递补冠军的详细原因。

“之前的冠军查出了兴奋剂,妹妹就递补上去了。”那头的爸爸叹了一口气,“辛苦总算有回报了”。杨措加听到爸爸的声音是颤抖的,那是为了不让女儿听出哭腔,强忍难过的声音。

直到现在,60岁的公保拉布旦仍在草原放牧,母亲在海晏县帮着杨措加照顾小孩。每年6月,母亲索南杰也要回到草原,他们要把150余头牛羊赶到更高处的夏季牧场,搭上一个帐篷,在此安家一个多月。

为了和女儿联系,公保拉布旦学会了用微信,但草原上没有手机信号,他只能在山上放牧时给女儿发条信息。在他看来,“在草原放牧很辛苦的,但和做牧民比起来,练体育更辛苦”。

切阳什姐给自己算过一笔账,如果一天按30公里算,300天就是9000公里,自己竞走14年,算下来就是12.6万公里。地球赤道长约4万公里,按此计算,她14年竞走已绕地球赤道走了3圈。她说,冻也得走,热也得走,要天天走、天天走,这就是竞走的日常。

10多万公里的竞走路,切阳什姐一路走来交织着荣誉、低落、伤病、康复,还有一次次在家附近训练却无法回家看望家人的无奈。

在杨措加的印象中,妹妹已经好久好久没在家过年了,她解释:“我说的‘好久好久’是不记得有多久了。”

去年在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结束后,切阳什姐回到老家休整,她回到了牧场,又和父亲一起放牧,一起捡牛粪,晒牛粪。

“如果没有遇见竞走,现在的自己也许就生活在牧区”,体育改变了切阳什姐。

■ “我想打破‘亚军’宿命”

在藏语里,切阳什姐的名字代表着幸运,她的体育生涯似乎也是顺风顺水。

2006年进入体校练习中长跑,2008年被选入专业竞走队,2010年入选国家集训队,2011年首次参加世锦赛获得季军,201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成功站上领奖台……

但在残酷的竞技赛场,这位藏族女孩的竞走故事里,终究夹杂着些许遗憾。

2017年,天津全运会,她获得亚军。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她获得亚军。2019年,田径世锦赛,她获得亚军。2021年,陕西全运会,她获得亚军。

2018年的雅加达亚运会上,切阳什姐在一路领先的情况下,最后时刻被杨家玉反超——虽然两人的成绩同为1小时24分38秒,但由于身位靠后,切阳什姐再次与金牌失之交臂。

那场比赛后,切阳什姐趴在栏杆上哭得不能自已。

2021年,陕西全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决赛,又是亚军。赛后,切阳什姐接受媒体采访,一句话还未讲完,没忍住的眼泪就夺眶而出。“我坚持了这么多年,总是没能获得一枚金牌,很多人说这可能就是我的宿命,但我不相信,我想打破这个宿命。”切阳什姐的含泪讲述让人动容。

■ 她的价值早已超越金牌分量

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世界杯单站赛,切阳什姐拿过很多冠军,但每到含金量更高的重要比赛,她总是与最高领奖台擦肩而过。她自己也说:“我好像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运气。”

切阳什姐太需要一枚证明自己的金牌了。有段时间,她甚至不想参加比赛,“因为一参加比赛就会想,会不会又是第二名。比赛过程中,我一边走一边想,要不拿第三名算了,第三名反而没那么遗憾,对吧?”

记者问她,“竞走”是什么? 她回答,是美好。记者又问,“比赛”是什么? 她回答,是遗憾。

如今,在距离伦敦奥运会比赛10年之后,在她已经想把一切都看淡的年龄,切阳什姐将递补奥运会金牌的消息刷屏了。

“可以表面泄气,但内心一定要偷偷给自己鼓劲儿。”这是切阳什姐很早点赞过的一条微博,就像她面对人生的遗憾,虽有不甘,仍在努力。

切阳什姐对于中国竞走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一块奖牌的分量——她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位进军奥运会赛场的藏族选手,也是第一位站上奥运会领奖台的藏族选手,更是第一位三度参加奥运会的藏族选手。

面对可能递补的奥运金牌,3月25日晚,切阳什姐微信上回复长江日报记者:“这块金牌不能弥补之前的任何遗憾。”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