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3月28日浦东封控算起,至5月31日,大上海保卫战历时两个月零四天。在这两个月零四天里,繁华、喧闹、川流不息的上海,静默了!有着16个行政区的上海,被分成了两个区:居村社区和“方舱”。
两个月零四天,全市2500万人被封控在居村社区。新冠阳性者,则被转移至“方舱”救治。无疑,居村社区成为上海抗疫最重要的主战场。
最新统计表明,目前上海居村工作人员队伍共计5.5万人。在这5.5万人中,居村书记有6500名,他们不仅是居村工作人员队伍的带路人,也是上海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重要的实践者与推动者。
封控期间,2500万人的核酸采样秩序维护、抗原试剂分发、物资搬运、小区巡逻、配药送药等等,靠居村书记带领下的5.5万人能完成吗?这是一道天大的难题,这道难题能破解吗?
居村书记被称为最小的“官”,但在这两个月零四天里,上海6500名居村书记,却是市民心目中最大的官,他们站在了抗疫的最前线直面牢骚、怨言、赞许……
痛苦、无助、彷徨、焦虑,他们是凡人。他们曾说:“我真的无能为力。”
没有退路,把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他们是英雄。他们曾说:“我们放弃了,就没人了!”
在抗疫最吃紧的关键时刻,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物业服务人员、社区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100余万人纷纷下沉基层,在居村书记的组织、带领下,他们与5.5万名居村工作人员一起日夜奋战,成为社区抗疫坚不可摧的力量。在基层社区的每一个前沿阵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居村书记是社区抗疫一线的总指挥。他们是领跑者,写就了上海基层党组织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一)浦东新区塘桥街道龙园居民区书记万添杰
(二)徐汇区田林十二村居民区书记赵国庆
(三)长宁区新华街道东镇居民区书记任平华
(四)普陀区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书记倪晓倩
(五)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三泉路1015弄居民区书记李锋
(六)虹口区曲阳路街道曲二居民区书记王国霞
(七)杨浦区月坊居民区书记李阳阳
(八)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瑞南居民区书记吴兢
(九)闵行区莘庄镇水清一村居民区书记沈菊红
(十)宝山区大华三村第二居民区书记盛建英
(十一)嘉定区菊园新区嘉呈居民区书记陈萍
(十二)松江区九里亭街道奥园居民区书记沈春欢
(十三)青浦区盈浦街道西部花苑居民区书记朱珠
(十四)金山区金山卫镇北门居民区书记陈冬妹
(十五)奉贤区南桥镇银河居民区书记苏桃英
(十六)崇明区城桥镇金日居民区书记董琴华
痛苦、无助、彷徨、焦虑,他们是凡人
居民区书记是凡人,他们也放不下自己的父母与儿女。
奉贤南桥镇银河居民区书记苏桃英和爱人都在抗疫一线,家里就剩了一个14岁的儿子,被寄养在姐姐家里。14岁的孩子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上网课压力又很大。
奉贤区银河居委党员志愿者王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4月初的一天,他正在居委帮着做日常工作,听到了苏桃英在跟孩子打电话。电话里,苏桃英泣不成声对儿子说:“我和张老师说,我做得好没有用,如果没有把儿子管好,我真的很遗憾。”王迅拿出手机拍了大概十几秒的一个小片段。随后,他把这个小片段发到业主群里。视频发出后,业主群中的800多人,几乎都泪目了。
金山卫镇北门居民区书记陈冬妹面对记者坦言,抗疫期间自己身心俱疲,不敢跟家里人视频,因为看到他们就会抹眼泪,看到女儿,就会屏不住。
在浦东,一名居民区书记对前来看望自己的组织部领导说:“我在这里为大家保供,但谁为我们家保供。儿子今年要考大学,特别想吃牛排,一直吃不到!”听者,无不动容。
居民区书记是凡人,他们不是全能专家,没有三头六臂。
“封控时间久了,出现了一些保供困难。居民开始缺大米、肉、蔬菜、油盐酱醋、洗漱用品等消耗品,4000多人各种需求,对于我这个小巷总理是个天大的挑战。因为没有现成经验,只能边做边改进,眼睛无论睁开或闭着,我满脑子都是想着怎么把工作做好。有时候,还要面对居民不理解和埋怨,那段日子确实是挺纠结的。”杨浦区月坊居民区“90后”书记李阳阳如是说。
长时间的封控,也让徐汇区田林十二村居民区书记赵国庆这位老书记始料不及:“疫情来了以后,实际上我们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所以我们的保供产品、生活物资没有跟上,老人看病难、药品跟不上。特别像我们老小区不乏基础疾病多的老人,我真的是特别着急。”
“小区里阳性确诊病例不断增加以后,转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是外部的转运条件,因为起初方舱很紧张,没那么多床位;二是转运人员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伴有基础疾病、重大疾病的,既没有办法进到方舱,也没有办法进到定点医院,只能隔离在家里面。传播链没有切断,像气溶胶、水污染、垃圾等,如果没有处理好的话,小区就比较危险。”你不要以为,这段话是疾控专家在说,两个月零四天与新冠的战斗,浦东新区塘桥街道龙园居民区书记万添杰在痛苦、焦虑中,成为了一名“疾控专家”。
两个月零四天的抗疫,上海6500名居村书记与基层社区工作者一起,面临的压力与考验堪称史无前例。
“开始的时候内心其实还是慌乱的,慌乱源于对事情的未知,甚至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已经被催着做各种准备。每天,我特别担心今天做了核酸,后面会不会有阳,为了这个我可能整宿整宿睡不着。最怕的是半夜来电话,说马上封控一个楼道,然后马上把这些人员的信息拉出来、把要到位的人员马上召回,这真的是非常煎熬的,这是一种叫等待核酸结果的煎熬。”一位居民区书记如此描述。
“作为菊园第一个封控的小区,刚开始的那几天,大家都不是很有经验。那时候,我们三天才睡了四个小时,包括搭帐篷、开辟多少点位、配备多少检测人员,大家都是在摸索的。半夜三更做了第一次核酸,居民们都是深夜一两点钟朦朦胧胧地下楼来做的,那时候压力很大,因为一旦封控,人就要足不出户了。”嘉定菊园新区嘉呈居民区书记陈萍说。
虹口区一名居委会干部与丈夫都在抗疫一线。她只能带着11岁的儿子住进了居委会活动室。不久,因为住在居委会的一位志愿者被感染了,为了防止传染,儿子又被临时安置到了社区其他地方。深夜,丈夫请了一个小时假来看望她。站在居委会门口那条熟悉的马路上,隔着一条马路,他们两两相望。此刻,多日的委屈、恐惧、担心都涌上心头,她站在马路的这边,放声大哭。
一位年轻的居民区书记,面对着前来慰问的领导眼泪止不住往下流。领导以为他会诉苦,但他说的话却让领导愣住了:“我很紧张,党和政府把这么多的老百姓交到我手里,我该怎么办?”
在办公室,凌晨睡下,早上5点半起;每天接上百个电话,喉咙嘶哑,始终处于极限工作状态。居民区书记是凡人,上面千针万线的事情落到基层,落在了他们肩上,这是辛苦;面对成百上千老百姓的意见诉求、负面情绪的宣泄,更是心累。
疫情初期,居民区书记不仅忙碌,还有很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居民区干部队伍的关心关爱、有效传递组织的温心暖意?
徐汇区委组织部迅速组建了热线专班。区党建服务中心主任夏瑞——平常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夏姐姐”的她,带领7名党员志愿者热线专班成员,以“夏天”的热度为一线干部送去组织关怀的“温度”。4月1日,上海浦西地区进入封控状态。就在当天,“夏姐姐热线”开通了。
“或许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书记,或许是一位新晋上任的年轻书记,你能够感受到听筒那头,有时为遇到一个束手无策的问题甚至是居民的不理解,而不由自主地落泪哭泣;或者也会为解决了一个燃眉之急的难题而发出舒心笑声。此时此刻,感同身受,我们也会和他们一起落泪和欢笑。”许多天过去了,夏瑞依然清晰记得,热线刚开通的时候,就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当时居民区书记们特别艰难,当听到上级组织打来慰问电话,很多人被这份暖意感动了。
四月某天,宝山区杨行镇丽景翠庭居民区书记龚育虹,边啃着面包,边面对电视台的记者回忆道,自己从3月30日就住进了居委会。当被问及这么久没回家是否想家时,她瞬间泪崩。这是一个妈妈的软肋。她说“没时间联系”,便不住地用纸巾擦拭眼泪。当被记者问到是否有想过放弃时,她回答:“我们放弃就没人了。”
“我们放弃就没人了”这是奋战在抗疫一线居民区书记们的共同选择。没有退路,把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他们是英雄!
普陀区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书记倪晓倩告诉记者:“4月,对于我们每个居民区书记来说都很难。我两个月没回家,也没打过电话给父母,因为我觉得打起电话来可能眼泪就会下来了。但在这么难的时候,我们都选择坚持。因为我们觉得,面对基层老百姓,我们就是他们最后一道岗。对于我们社区工作者来说,守卫的不仅是一个门岗,更多的是老百姓的心门。
走在路上,很多居民认识我,在群里大家都知道,书记叫大倪。有天晚上我走在路上,一个居民跑到我面前说,倪书记,你就像一个女战士,不能倒下,你身后有我们。真的,那天晚上就像黑夜里有一道微光照着我,很温暖的!”
“4月,我连微信朋友圈都没看过。我表妹4月份生孩子我都不知道,后来疫情缓解了,我才看了一下家里的群,发现表妹生好孩子了。我感觉挺对不起她的,都没问候一下。我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再难也要挺过去,再难也要想办法。疫情结束后,很多事情还要靠居民大力支持,如加装电梯、美丽家园建设等。”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三泉路1015弄居民区书记李锋说。
崇明区城桥镇金日居民区书记董琴华的家,与她工作所在的居民区仅隔了一个街区,骑电瓶车只需3分钟左右路程。但她坚持不回家,吃住在办公室。她说,居民们告诉她,只要她在这里,居民就安心了。疫情期间,她在这里为居民提供24小时零距离服务。
虹口区曲阳路街道曲二居民区书记王国霞说,小区有居民对她说,请你千万保重自己,有你在我们就安心。作为一个居民区的书记,也是整个社区的主心骨、带头人,在抗疫的关键时刻,理应有所担当。我应该带领广大居民拧成一股绳、聚成一团火,实现清零解封的共同目标,这是我对居民的承诺!
在“阳楼”里“转阳”与“消阳”,需要勇气、耐心、策略
进入“阳楼”,配合疾控部门把“阳性”病例转运,对楼道进行消杀,对居民区书记来说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耐心与策略。
“有一天晚上,大约凌晨一点的时候,有个居民打来电话说,团购的100箱水果马上要到了,因为第二天要下雨,问居委会能否帮助解决。这个楼属于“阳楼”,如果居民冲下来拿,就会有交叉感染风险;再说,有的孩子、老人确实需要水果。在这个时间点上,责任心战胜了各种小想法,我穿上了大白服,叫上了物业,把水果送上了门。这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和勇气。”李阳阳说。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三泉路1015弄居民区书记李锋告诉记者,刚开始,一天一次对“阳楼”消杀,物业都做不到,志愿者也不敢进去。他和主任只能自己冲进“阳楼”。我们进去做了三件事,发中药预防“大礼包”、收垃圾、专业消杀。我们以身作则,消除了其他人对“阳楼”的恐惧。
浦东塘桥街道龙园居民区书记万添杰的“转阳”故事,令人动容。4月17日,他接到任务,要开展“拔阳”攻坚战,要在当天晚上把小区里所有的阳性病例转移出去。
顾老师是一位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身上慢性疾病比较多,他“阳”了。顾老师的爱人是居民区党总支的成员,是“阴”。因为老年人觉得方舱条件比较差,一开始不愿去。但是,在整个交流沟通过程中,顾老师和爱人十分信任万添杰。
万添杰也觉得他们这种情况去方舱不太现实,于是就帮他们联系定点医院。经过多方联系、反复沟通,上报街道后,万添杰准备将顾老师和他爱人,一起送到浦东一家相对条件较好的定点医院进行治疗。
晚上8:00,120救护车来了。万添杰问驾驶员是不是去浦东医院?驾驶员说,今天街道临时又增加了另一定点医院。万添杰知道,这家定点医院环境、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一点,很不放心。
电话里,他听到周围的嘈杂声很响。他还在电话里听到那边医生讲,要把他们家庭分开。万添杰一急,就说你把电话给医生,我来跟他说。他在电话里对医生说,因为是“阴陪阳”过来的,希望医生不要把他们拆开……
“打完电话,已是凌晨2:00。我觉得特别难受、委屈、无力。人家这样信任我,我却没有把事情做到位。此刻,电话响了,是顾老师的爱人打来的。她说,万书记你不要哭。我们都是吃过苦的人,没关系。我真的很感动。”回忆当时场景,万添杰还是唏嘘不已。
杨浦区月坊居民区水月坊1号楼有一个阳性病人,因为一些特殊情况被安排居家隔离。居民认为,不及时把这个人转运出去,一旦造成疫情扩散,居委会必须负全部责任。一位年近六十的居委干部,曾多次上门给居民做解释工作。居民不理解,他委屈落泪,太难了。
怎么办?“把居委会能做的工作做好,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李阳阳说。整个居委会拧成一股绳,抽调其他阴性楼块的工作人员,全部去支援这个楼,投入大量精力给居民做好解释工作。在提醒整楼的居民切实落实“足不出户”的同时,做到数据透明,如实向居民汇报居家者的每日抗原自测情况,以及每天做了哪些消杀工作,让居民的知情权落到实处。事后证明,这个策略很成功。
小巷总理的“总理”不是官位,而是“什么都要理”
在这场战役中,居委会作为桥梁,是居民们唯一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骂得到、打不走的基层队伍,居民所有的压力、诉求、难题、怨气都向居委会喷涌而来,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居委会能解决的。老百姓的负面情绪如何安抚、化解?
“我做的这个小巷总理的‘总理’不是官位,而是“什么都要理”。“理”的方法之一,就是勇敢进微信群,那里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那里有意见、建议和智慧。在群里,有什么事@一下我就好了。如何让居委会的工作获得居民的认可,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付出努力。”一位书记如是说。
服务老百姓,大事小事都不能放过。吃饭是大事,吃药也是大事。
随着封控时间的加长,有些独居老人本来请保姆,因为保姆不能过来,孤寡老人吃饭问题怎么办?针对这一情况,宝山大华三村第二居民区书记盛建英,随即对小区内困难人群进行排摸。根据情况,她把能纳入托底保障的对象,与居委工作人员一起纳入保供范围,提供一日三餐。没有纳入保供范围的对象,通过代购的形式帮忙解决。
因为对团购的要求是以生活必需品为主,有些居民区团长感到不满。他们就对盛建英调侃说,想成为她的女儿、儿子,因为如果是她的孩子就可以团这个团那个了。盛建英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团购的物资是能让老百姓吃饱的东西,我们居委会一定会站在你们角度,同意你们去团这个物资。
盛建英的爱人在环卫所工作,也被封在单位。家里就留女儿一个人,不会烧饭,只好吃点速冻饺子、馄饨、方便面之类。有几个居民说家中缺米时,她就把自己家里的米拿给了他们。
“老年人不会使用网络,我们就先帮老年人从网上订购,然后打电话给他们。老年人需求多了,我们就提供热线,然后又招募了一批志愿者,这样就能够解决这部分老年人的一些急难愁的问题。随着防控形势的好转,这个便利服务就变成了一家线下的实体小卖部。这个小卖部的货源,开始的时候我们从网上团购,专门为老年人预留,后来通过街道的对接,再挖掘一部分自己辖区内的资源。”青浦区盈浦街道西部花苑居民区书记朱珠说。
对居民百姓来讲,吃饭是大事,吃药也是大事。只有把吃饭和吃药两件头等大事做好,才能真正取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尽心尽力为老百姓考虑,包括看病、配药。居民说,为什么我们自己打不通医院的电话,你们可以打通,你们可以配药,我就跟他们说四个字:锲而不舍。因为医院电话一直占线,居委会工作人员,包括我自己,我们就一直打,这样我们就预约成功了。封控后,我们为九百多本的医保本配过药。”闵行区莘庄镇水清一村居民区书记沈菊红说。
长宁区新华街道东镇居民区书记任平华告诉记者,防疫初期阳性病例在家未能转运,居民就会有各种担心,有些人家里有孩子和老人,他们的紧张情绪没处喧泄,只能到居委会来。这时候,居委会的安抚和化解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居民的要求,任平华的态度是,碰到任何问题,只要能够解决的,一定尽全力帮居民去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也不藏着掖着,而是坦诚地跟大家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华山佳苑有一位老人,是胃肠癌患者,孩子在美国,他要买造口袋。如果这个造口袋不换的话,一旦感染就可能有生命危险。他们费了很大周章,不仅把造口袋买回来了,还为他找到一位有资质的医生志愿者帮忙换,终于把问题解决了。他在海外的孩子特地打电话来,感谢任平华。
一位书记说,在配药上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多时候居委会一共8个人,6个人都在配药。配药是刚需,一方面需要尽量安排志愿者帮忙网上购买药品;另一方面需要多吃一点苦,多花一点时间帮忙把药给配上。
老百姓的意见诉求、负面情绪,全部吸收,正向归因。
松江九里亭街道奥园居民区书记沈春欢告诉记者,面对压力每天忙完后,居委会都要开会解决三个问题:统一思想、团结互助,讨论第二天工作安排优化工作方案,为大家解压。与沈春欢一起战斗的是居民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第二书记”于世涛,他是松江新城开发集团南部新城项目事业部部长。
面对老百姓的意见诉求、负面情绪,他们明确了“全部吸收,正向归因”工作原则:
全部吸收:所有负面情绪到居委层面全吸收,不反射,居委成员可通过座谈宣泄,但不能反射给居民。特殊时期,一定要把个人情绪从个体中剥离出来,用第三方视角看待自己的情绪。
正向归因:凡是能归因成信息不对称,就不要归因成居民故意针对。如果不能正向归因,就会在思想上产生对立,不利于矛盾的解决。相信上海居民的高素质,居民的情绪大部分都来源于信息不对称,而不是故意找茬,耐心聆听、告知,努力优化,基本上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在具体工作中,采用“3信息1优化”。即“信息披露”“信息采集”“信息回复”“不断优化”。
“信息披露”,能公开尽公开,保障居民知情权,以减少猜疑造谣、茫然失措。成立信息发布小组,及时编制日报、通知、公告,尽一切努力实现信息对称。
“信息采集”,通过片区负责人,楼组长、配药组、关爱组,联络员等实现多渠道采集,重点关注共性问题和危及健康的个性问题。
“信息回复”,成立片区联络组,招募专职联络员,在片区群内及时回复,回复原则注重及时性、统一性;公布书记个人电话,随时接听居民反馈;打开办公室大门,随时接待居民代表的上门反馈,一起研究解决方案。
“如果大部分居民都批评我,这个居委书记干得不好、干得不对,那么我应该做的就是抓紧时间调整方向,调整到正确的路子上来。其实居民们对居委工作、对居民区书记的批评,最大的问题是公开信息透明程度不够,另外是觉得居委干部不作为。不作为在哪里呢?就是很多事情明明可以办到却不去办。我觉得有时候居民的批评也是一种动力,哪怕只有一个居民批评我,我也应该去倾听他真正的诉求是什么,是不是我哪点没做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其实负面情绪的根源在于上下信息不对称,一旦解释到点子上了,他理解到位了,也就能风平浪静了。”一位居民区书记说。
这场战役不仅在线下,也在线上,考验着我们基层党组织如何做好舆论导向的能力。
对于居委会来说,它是一个执行的层面,而居委会收到的政策可能更多的是非常宏观的,但是老百姓需求又是非常个性化的,所以非常考验基层居民区书记的协调能力。
普陀区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倪晓倩对记者说,现在是一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环境,很容易打个电话就被录音,在网上发布的信息内容就被截屏。我们8000多人的小区,光楼栋微信群就有73个,再加上志愿者群,全部群加起来有近2000多个。这场战役不仅仅是线下的,更多的是一场线上、没有硝烟的战斗,也考验着我们基层党组织如何做好舆论导向。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上,要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舆情开始的时候,就要及时有效地公开。对于居民提出的异议和问题,要告诉他们哪些是我可以解决的,在应做尽做范围之内,我们做了哪些,要让老百姓每天看到你做了哪些事情。有个居民发了一段消息给倪晓倩说:“之前是因为对基层工作不了解,但这段时间通过与你的沟通,我看到了居委会做的这些事情,请你谅解我之前的行为。我已把之前相关的一些发到平台上的不良信息都删除了。”
4月中旬的某天,下着大雨。小区的一个女同志找到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瑞南居民区书记吴兢,进行了31分钟的对话。这31分钟的对话被录音,最后被放在社区居民的微信群里。
她问的问题是关于保供的。她对吴兢说,我现在拿着手机在录音,你现在所有讲的东西,我将会放在社区居民的微信群里。吴兢说,没关系,我所有讲的东西你都可以录音,但是你要把整段录音都放出去,不要掐头去尾,这是我对你的唯一要求。
当天晚上,一位居民打来电话说,吴书记你今天的录音我都听了,整体上面没有任何问题,希望通过这个录音能够让更多的居民群众了解居委会工作的不容易,也希望你们继续按照街道的要求,在这条正确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奉贤南桥镇银河居民区书记苏桃英说,银河居委在近两年工作中,一直非常注重宣传工作。在了解到管辖的4个小区均有由业主自发组织的微信业主群后,为正确引领舆论导向,居委于2020年起陆续通过深入考察,在每个小区都组建了“舆情党建引领小组”。
这支队伍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其中银河丽湾小区为例,舆情党建引领小组组长王迅,既是小区居民又是党员、退役军人,本职工作又与教育宣传相关,具备极高的政治觉悟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疫情发生后,他与小组其他成员,通过业主群积极发声,对居委的管控措施进行及时解读,并根据居民间私下的讨论话题,预判可能出现的矛盾,及时向居委反馈,为居委决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由于小组的成员全部来自于居民,由他们发声,群众的接受度会更高,在舆论导向方面会更加主动、灵活。
闵行区莘庄镇水清一村居民区书记沈菊红,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了网红。组建居民微信群以后,沈菊红通过微信群的公告,把社区的疫情动态、每天居民需要做什么告诉居民。如果没看到更新,居民就会一直在微信群问居委有什么新情况。有一个志愿者建议,可以抖音的形式发布。刚开始沈菊红每天发布一段视频,后来一天发布两段,主要是告诉居民小区当天的情况。抖音发布后,老百姓很感兴趣,而且这种方式信息传递很快。如果发布晚一点,居民都要找她。
“英雄赞歌”:线上晚会献给居委,我们流泪不止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许许多多社区居民对居民区书记与居委会的感谢。
嘉定区菊园新区嘉呈社区解封那天,已是晚上10点多了,一位居民为居委会工作人员烧了一大锅罗宋汤送过来,第二天又有居民在群里建议,搞一台线上的晚会献给居委。在两个多小时里,小区“达人”们表演了20多个节目。居民区书记陈萍与伙伴们被感动了,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很多居民每次看到我就会说,书记你辛苦了。你白头发又多了,一定要注意休息呀。很多居民喜欢到我办公室来坐坐,有时偷偷给我带块蛋糕、送个苹果、做个金山的塌饼。有个小朋友还送来了一朵向日葵,我现在还放在桌上。对这一切,我特别感动、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金山卫镇北门居民区书记陈冬妹说。
3月27号晚上,崇明区城桥镇金日居民区书记董琴华和居委工作人员一起,拉着行李箱住进了居委办公室。当天晚上,她们在小区里用喇叭通知居民开始封控时,不少居民就问,你们怎么办?董琴华说我们就吃住在居委会,和你们在一起。28号,就有居民给她们送来热气腾腾的早饭,然后还有午饭、晚饭;有居民还把家里准备出租的房子钥匙交给她们,让她们去洗澡……
“有个居民在群里说,我从没有看到一个书记,从4月1号开始,在一个400多人的群里,只要有时间就耐心地回答问题、想办法帮居民解决问题。我相信,在这个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够抗疫成功。对我来说,这是很大的一个赞美与肯定。” 月坊居民区书记李阳阳说。
“我们不奢求100%,如果能够得到大多数居民群众的理解,或者说只是暂时的理解,暂时的不解也不要紧,能够通过一段时间以后理解,我觉得我们的工作也就值了。”
封控期的最后一天下午,封控楼的一位居民给我打电话说,他买了一条裤子,能不能把这条裤子拿出去换个尺码。我跟他说对不起,今天是封控日开始,封控期结束之后还有3天管控期,这个10天之内,你们里面不能有任何物品出来。尽管他也是我们的志愿者,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告诉他不行。他表示完全理解。我要挂电话的时候,他说你不要挂,平时没有机会跟你说话。他说,吴书记,你来了一年半,尽管时间不长,但是你辛勤的工作,我们都看在眼里。希望你能够在我们这个居民区待得时间长一点。他要外出的事被我拒绝了,原以为会对我有些不理解或怨言,没想到他说出这番话,令我非常感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瑞南居民区书记吴兢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居村党组织书记把5.5万名居村工作人员与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物业服务人员、社区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100余万人一起组织起来,形成了社区抗疫坚不可摧的力量,助力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他们是抗疫一线的指挥员、领跑者,写就了上海基层党组织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据统计,目前上海居村工作人员队伍共计5.5万人。在这5.5万人中,居村书记占6500名,他们是居村工作人员队伍的带路人。
居村党组织,处于党的组织体系中的最基层,也是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元主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居村党组织书记把5.5万居村工作人员与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物业服务人员、社区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100余万人一起组织起来,形成了社区抗疫坚不可摧的力量,助力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他们是抗疫一线的指挥员、领跑者,写就了上海基层党组织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基层防疫治理的“新三驾马车”:社区党组织、临时党组织、网格
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被合称为社区治理的“三驾马车”。在抗疫中,一些社区探索出了“新三驾马车”的工作体系。
按照虹口区曲阳路街道曲二居民区书记王国霞的说法,他们在抗疫中探索出了“新三驾马车”工作体系:第一架马车就是社区的党组织,发挥核心的凝聚作用;第二驾马车就是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在抗疫一线引领党员充分发挥作用;第三驾马车就是向网格下沉的资源和力量。
王国霞说,以前我们居民区党组织是带领居委干部、发动楼组长开展工作。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又增加了一支党员志愿者队伍,他们都是在小区的在职党员。同时,成立志愿者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管理消杀组、保供组、信息组等,每个组都有一个党员志愿者担任组长。临时党支部书记,由下沉干部担任,主要任务就是把区里的下沉干部、市里的下沉干部、社区报到党员这三支力量捏合起来。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从街道领了任务以后,交代给临时党支部书记,临时党支部书记再下发到消杀组、保供组、信息组等小组,职责很明确。
沈春欢,松江九里亭街道奥园居民区书记、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于世涛,九里亭街道奥园居民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和第二书记的关系和分工是怎样的?在共同的目标下,怎样协调关系、解决问题?
沈春欢说,作为居民区书记,会组织“第二书记”以及党组织成员,共同商议各项事务。第二书记以及党员小组长则一起收集小区居民的舆情和需求,做好记录。然后,我们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会议,商议解决。
“第一书记领导第二书记这一点非常明确,第一书记是班长,第二书记分管具体工作,第二书记随时向第一书记汇报。第一书记做重要事项决策,做外部资源的争取。第二书记做社区内部具体工作,主要承担各类志愿者的分工、排班等,执行第一书记的命令。团购管理办法、就医指导、配药指导等由第二书记草拟,第一书记拍板。”于世涛说。
嘉定区菊园新区嘉呈居民区书记陈萍告诉记者,嘉呈社区按楼栋分成若干片区安排专人管理,传达文件精神、工作指令、防护要点等,解决群众困难。对社区独居老人、慢性病患者及孕产妇等人群,在片区基础上设立小微网格化管理机制。以小微网格为基础,加快党员向“网格”报到。每个小微网格组建信息收集员、物资保供员、配药送医员、网格巡逻员、保洁消杀员“五大员”队伍,确立10项工作指引及责任清单。通过小微网格,对小区内有困难的20多户居民进行包干管理,每日电话关怀、上门走访、物资发放,有特殊需求及时地登记,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关爱和重视。
利用网格化党建,按照网格化片区明确分工,班子成员包干负责,这是金山卫镇北门居民区书记陈冬妹的工作方法。她与两名社工负责2208弄片区,主任与一位班子成员负责1811弄片区,组织委员与另两名社工负责1429弄。每个片区划分网格后设立网格长,将所有党员都划入网格,成为骨干网格员。网格员管理楼组长,楼组长搞好楼组建设,这样一级抓一级,把社区抗疫工作做扎实。
向社区治理CEO转变,将各方力量100余万人组织起来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志愿者在,抗疫才会成功。他们很有责任和担当,物资接送、垃圾清运、核酸检测,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好多居民都说,志愿者太辛苦了。快递只有三个班,志愿者却无时限地为我们居民服务。志愿者穿上‘大白’戴上口罩,我们是看不清脸的,但我不需要看他们的脸,只要看背影就知道这个人是谁。”闵行区莘庄镇水清一村居民区书记沈菊红这番话,就是上海73万党员志愿者就地到社区报到,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组织下,成为社区抗疫重要力量的生动写照。
在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带领下,党员志愿者在抗疫中为社区居民服务呈现出多种组织形式:
普陀区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组建“红、金、黄、绿、青、蓝、紫”七彩党员志愿者队伍(红袖章志愿者——巡逻维稳,金喇叭志愿者——信息宣传,岐黄师志愿者——代配药品,绿叶情志愿者——组织团购,青春美志愿者——网络问诊,蓝骑士志愿者——配送快递,烟紫侠志愿者——环境消杀),扛起社区“防疫大旗”,实现小区从封控区平稳过渡至防范区。
浦东塘桥街道龙园居民区把志愿者分成两支队伍:一个是外围转运志愿者,保持在25个人到30个人的流转,帮助接收转运物资。另一个是楼栋志愿者,每个楼栋形成1 2 x模式:一个楼组长加两个固定的楼栋志愿者,“x”为在职党员志愿者,为楼栋做消杀,无接触分发物资。
金山卫镇北门居民区三个小区共有150多名党员志愿者,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摸索,设立抗原核酸组、配送转运组、就医配药组、信息数据组、生活保障组、巡逻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形成一套“七组工作法”社区自运行体系。
从2020年1月25号大年初一开始,崇明区城桥镇金日社区就开始疫情防控了,设了8个自治团队,每个楼栋都有一名社区志愿者,加上一名党员志愿者,形成了一支2000多人志愿者队伍,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参与度才有满意度,有付出感才有获得感,有自主性才有自觉性。苏桃英所的在奉贤区南桥镇银河居委,党员志愿者宣传小组每天拍摄视频,把志愿者的点点滴滴通过视频记录,每日发布“为民服务光荣榜”发到居民微信群,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小区志愿者上门“扫楼” 帮助邻里,激发更多居民想出力的意识,证明他们是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社区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如何发挥志愿者的长处?新华街道东镇居民区充分利用志愿者团队的专业优势,一位志愿者是普林斯顿大学医药专业博士后,设计了居民区配药需求表,这个表为医院和居民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表格填完之后,配什么药一清二楚,居民的需求和医院药房的清单匹配起来了。后来,这个配药需求表在街道进行推广和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把5.5万居村工作人员与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物业服务人员、社区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100余万人一起组织起来,是大上海保卫战中极为精彩的一笔。同时,这也意味着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从执行侧向统筹端转变,向社区治理CEO转变。居民区书记从具体干,向带着各类社区治理主体一起干转变;从熟人党建向交友党建破圈。
闵行区莘庄镇水清一村居民区书记沈菊红说,志愿者分了多个组,每一组有一个牵头人,只要我们有核酸检测的任务,这个牵头人就会去召集这一组的人员,我们居委会不用操心。我只要把大环境帮他们准备好,去现场看看,其他的事情都是志愿者完成的。
“疫情一开始是很累的,现在我真的觉得很幸福,根本就不用费心去考虑,志愿者会比我想得更多,常规的抗疫工作已经是由志愿者自运行体系在运转了。现在我们就起辅助的作用,我的工作就是处理内部矛盾,比如说居民之间的摩擦、或者居民的特殊诉求。这是一个凝聚人的工作,我们凝聚人以后,社区自治就开始了,党建力量真的是很强大。”一位居民区书记说。
“红色物业”,让社区的抗疫工作有序、有效
上海在不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向社区全面延伸、全域探索过程中,积极构建以居民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红色物业”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在这次抗疫中,“红色物业”治理模式经受住了考验。
曾经的田林十二村,居民上访多、业委会矛盾突出、物业服务不到位。2008年,赵国庆上任后就对居委干部说,居民找到我们居委会,我们不能说“no”,不管是物业、业委会的事情,还是街道层面要办的事情,我们都要接下来,然后分流,这样才能服务好居民。有些事情暂时做不到,但要跟居民讲清楚,我们要记下来,一旦有资源要服务好居民。
在业委会选举中,赵国庆把好人员遴选关,把党员以及处事公正的居民,纳入到业委会的班子。现在,业委会主任、物业经理都已成为居民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主任是党总支副书记,党建引领下的红色物业的组织架构成型了,党建引领下的三驾马车形成了社区治理的合力。
在居民区党组织的带领下,在这次抗疫中,田林十二村的物业公司承担了五方面工作:一是守门。加强小区出入口管理,减少人员流动。二是消毒。做好小区公共区域的楼道、电梯、门卫室、垃圾箱房(桶)等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以及垃圾清运等工作。三是管人。配合街镇和居民区落实对各类人群的管理管控,加强小区出入人员管理、物业服务人员管理、居家隔离人员管理等工作。四是保供。协助做好生活物资保供等工作,落实快递物品消杀、配送等工作。五是应急。及时处置小区内出现的各类物业管理问题,协助处理就医配药等紧急情况,参与核酸筛查等各项工作。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瑞南居民区的上实物业,是五里桥街道的首批红色物业企业之一。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平时工作上配合就非常默契。吴兢认为,物业得力不得力对小区防疫工作的成不成功、居民群众满不满意起关键作用。在这次防疫中,上实物业员工,除了有几位封闭在家的,一个都没离开工作岗位。
事实证明,在红色物业创建过程中被评为示范社区的,在这次疫情中,这个居民区的书记也一定能够带领党员志愿者、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做好社区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社区的抗疫工作一定是有序、有效的。
小区居民家养的宠物我都能叫出名字,你说居民还会有什么事不跟我说吗?疫情对于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是一场大考,功夫在平时
你平时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你的威信高,他们就会听你的。嘉定区菊园新区嘉呈居民区书记陈萍对此深有体会。
小区刚交付的时候,开发商有一些问题遗留下来。陈萍与物业公司主动跨前一步,看看住户有什么困难。因为都是年轻人,他们组了个群,也加了她的私人微信,有什么情况一般都会直接跟她聊。她觉得某个问题反映的人比较多了,就跟物业、社区民警召开一次三方的联席会,去帮居民解决问题。平时新业主入住后,她知道的话,都会第一时间上门去走访。
不少居民说,每家居民养的宠物她都能叫出名字。有时候,她跟社工们开玩笑说,“朋友圈都不是我的朋友圈了,我的朋友都是我的居民,从本来只有一两百个朋友,到现在变成一两千个朋友了。你说,他们还会有什么事不跟我说吗?”在抗疫中,真的是一呼百应。
疫情大考中,平时积累的人脉,能把群众很快地组织起来,形成社区防疫治理共同体。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三泉路1015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锋说:“早前小区出来做志愿服务的都是老年人,但是搞垃圾分类光靠老年人不行,要想办法发动年轻人出力。我们辖区有幼儿园,我们就从小朋友身上动脑筋,推出了21天垃圾分类小卫士活动,让小朋友带动全家参与活动。哪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垃圾分类做得好,我们就给小朋友发贴纸。小朋友竞争意识强,都想要得到奖励贴纸,家里的父母就觉得一定要参加,慢慢我们就很熟悉了。后来小区美丽家园改造后,我们开展美丽楼组建设,所有楼组全覆盖,让居委干部按块,一个楼道一个楼道去讨论怎么做,在讨论过程中与居民关系也是越来越紧密,楼组自治带动整个社区呈现活跃的气氛。通过疫情大考,更是所有人都认识我了,我在小区一出现,所有人都说,‘书记来了、书记来了’。”
(记者胡亚莉、王洪波、蒋捷舟、王冬梅、陈传荣、李阳、阮志颋、孔娟、吴悦、杨博瀚参与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