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这艘有着中国第一间空间实验室之称号的飞行器上,携带了四种濒临灭绝植物种子,分别是:普陀鹅耳枥、大树杜鹃、珙桐、望天树。
因为基因缺陷或者环境改变,这四种树木全都濒临灭绝。太空繁育计划就是基于此产生的,其目的是利用空间诱变育种,利用宇宙高能离子辐射、高真空、宇宙磁场等等环境,使这些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能产生变异,以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作为濒临灭绝的中国特有树种之一,普陀鹅耳枥入选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它太稀有了。稀有到全世界仅有一株野生株,世界上仅存的一株野生株在中国。
所以,普陀鹅耳枥有着地球独子的称号。
地球独子,这是一个多么孤独和无奈的称号?地球这么大,它却只有一株。相信世界上存在不少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但为什么就只剩下一株?它究竟是什么树?它的现状如何呢?
Ⅰ:普陀鹅耳枥是什么以及名字由来
普陀鹅耳枥属桦木科,属乔木,树皮呈灰色。
凡是进入濒危植物行列的,都是对生长环境有要求的,普陀鹅耳枥也不例外。它喜阴耐湿,雾期较长较多的地区适宜生长。
这首先就跟其它树有了极大区别,大多数树木都喜欢阳光,就算是喜阴耐湿的树种,也需要较多的阳光,但普陀鹅耳枥独喜雾重,需求湿度甚至能达到百分之九十。
光是这一点,就能把很多地方给排除出去,比如北方的全部地区,就算是南方,能有这样环境的地方也不多。所以,普陀鹅耳枥仅存在于我国浙江地区的一些地方。
植物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动物对食物有特殊要求,都容易造成它们的濒危甚至是灭绝。植物中有普陀鹅耳枥就是例子,动物中有大熊猫也是例子。
两者一个是对环境的要求几近苛刻,所以现在世界之内野生株仅存一株。大熊猫则对食物有着奇特要求,所以成为了我国国宝。
当然了,对于环境的苛刻要求只是普陀鹅耳枥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更大的原因是植被破坏、适应能力较弱、需求的生态环境恶化,几种原因堆积在一起,使多数普陀鹅耳枥渐渐枯死,几近灭绝。
我们在说到别的动植物几近灭绝时,大多都还有几只或者几棵,而普陀鹅耳枥仅剩下一株野生。生长于舟山群岛。
它1930年被植物分类学家钟观光教授发现,地点是浙江舟山普陀山风景区的佛顶山慧济寺西侧。1932年,林学家郑万钧教授根据其发现地点命名了这棵孤独的树。
Ⅱ:差一点只能在自然标本馆看见的树
有一点必须要明确,1930年被发现时,普陀鹅耳枥就仅存一棵,这是一棵已经生长了250年的树,也许在康熙晚年到雍正时期,它被种在了这里,也可能是野生的,就此生长了下来,给我们留下子一睹它风采的机会。
普陀鹅耳枥有多稀有?它是《国家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名录》中现存植株最少的一种。
它是1999年,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的一员。它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级别树种。
濒危和极危是有区别的。
在自然保护体系中,它的分类是这样的:无危、低危、易危、濒危、极危、野生灭绝、灭绝。
我们可以看这些标准,濒危之后是极危,而极危后面就是野生灭绝。以普陀鹅耳枥世界仅存一株的资格,自然是可以进入极危名单的。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什么荣誉。
假如没有度过极危,那面临的就是野生灭绝,当野生灭绝后,人们无法成功帮助其繁育并且生长,那最终的结果就是灭绝。
任何一种近代已经灭绝掉的动物或植物,都经历过这样的历程。
由于分布地狭小、栖息地被破坏、适应能力没达到变化的速度,导致它们在分布区域和范围内种群数量以及个体数量都大量减少。
造成自行繁殖和生长困难后,等待它们的就只有灭绝。
普陀鹅耳枥似乎也要走上这样的灭绝路。它被发现时就只剩下一棵,一棵是无法成功繁育的。独生的一种植物,除非产生变异,否则只能孤独生长,最终枯死后,从这个世界消失。
那么,普陀鹅耳枥现状如何呢?
Ⅲ:普陀鹅耳枥现状如何
我们上面就说了,当一株植物只剩下一棵时,它的繁育就成了问题。但我们上面同样也说过了。2011年,普陀鹅耳枥被天宫一号带入太空进行太空繁育。
结果如何?
其实从2000年开始,浙江舟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就已经开始着手对普陀鹅耳枥进行繁育研究。
成果喜人,现在的人工繁育普陀鹅耳枥苗木已经达到了几万株。
当然了,人工子代种群和野生的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其种子经过了人工的干预,甚至是产生了变异,这才有了现在的苗木。
可是,毕竟保留了大部分的普陀鹅耳枥基因,也算是保住了这一极危树种。相信就算是树龄长大近三百年的野生普陀鹅耳枥死掉后,还会有千万棵人工培育出来的普陀鹅耳枥长遍山林。
而事实上,这株野生普陀鹅耳枥目前长势很好,还会给科研人员更多的研究时间。这棵野生的地球独子目前被重重保护,四周有篱笆,不准随意接近和折枝。
在它的四周,生长着数以千计的同类,除了适宜其生长的舟山群岛,还被引种到了浙江其它地方,甚至是省外,比如上海、广西等等地方进入观察和培育生长。
被发现时,它是孤独一棵,一度被冠以地球独子的称号。这种孤独和无奈是树所不能了解的,但如果树有思维,它应该活得很败兴,都没有同类了,还活个什么劲?
可是,经过科研人员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地球独子已经不再孤单,它的同类生长在四周和别处。地球独子,实在不是个好称号,对植物如此,对动物也是如此,对人类更是无法想象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