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过年最讲究的是除夕的年夜饭,清朝皇帝也不例外。清朝每年除夕,都会在保和殿举行一场盛大的年夜饭。
有资格参加这场年夜饭的人,第一个当然是皇帝了。此外,还有皇后、妃嫔以及其余皇室成员。我们知道,虽然皇帝有众多妃嫔,可平日里她们都单独开伙,不允许与皇帝一起吃饭。只有这场年夜饭,她们才能够陪皇帝吃饭。
这场晚宴虽然叫年夜饭,但从12点就陆续摆桌,上凉菜和点心了。到了下午4点左右,年夜饭正式开始。皇帝一个人一桌,桌子是“金龙大宴桌”。其余皇后、妃嫔分坐于另外的桌子。
那么,“金龙大宴桌”上都有些什么菜肴呢?
按照我们的设想,“金龙大宴桌”上一定有山珍海味,琳琅满目。实际上,大多数是一些寻常食物。
据清宫膳食档案记载,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年夜饭,乾隆皇帝“金龙大宴桌”所用物料为: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此外,还有制作点心用的白面5斤4两、白糖6两。
这些食物,勉强可称为“山珍”,却没有“海味”。除了分量比较足、种类比较多外,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清朝皇帝极少吃海鲜,鲍鱼、龙虾之类并非他们的喜好之物。
清朝入关后,直到末代皇帝溥仪逊位,近300年间,这场除夕年夜饭年年都会举行。只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这场除夕年夜饭突然消失了。
据《康熙起居注册》记载,除夕这天上午,康熙皇帝没有进入“年假”模式,依然坐在乾清宫里办公。他脸色沉重,坐立不安,毫无过节的喜悦之情。
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当年秋季,直隶一带发生罕见的旱灾,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陷入困境。康熙皇帝闻讯,下令赈灾,避免造成严重的饥荒。到了腊月二十六,康熙皇帝还命文华殿大学士伊桑阿、直隶巡抚于成龙等前往直隶一带赈济灾民。
伊桑阿、于成龙都是精明能干之人,他们只用了3天,就把全部赈灾银两发放给灾民。不过,康熙皇帝听了赈灾报告后还是觉得不放心,下令山西巡抚亲自带队,到受灾较为严重的蔚州、广昌两县赈灾,“务令灾民得沾实惠”。
除夕上午伊桑阿回来向康熙皇帝汇报工作时,见到康熙皇帝忧心忡忡,便宽慰他说:“四海九州幅员甚大,况本朝土宇尤极广远,为从来所未有。若必载载丰稔水旱不侵,实有不能。今皇上因直隶一隅,睿念焦劳,未尝少释,虽当岁节,日亲政无异平时,臣等皆悚惧不宁。至昨御史李时谦两疏,殊无紧要,臣等以明日元旦,其疏今晚姑送进。”
伊桑阿的言下之意,就是劝康熙皇帝不要过于担心,好好休息过年。康熙皇帝没有理会,告诉他:“仍照常送进。”这就是说,康熙皇帝第二天(大年初一)还要继续批阅奏折。
接下来,过了一会儿,康熙皇帝去向皇太后请安,一天的事情到此就结束了。这就意味着,当天康熙皇帝并没有举行什么年夜饭。多年雷打不动的年夜饭,就这样被康熙皇帝取消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康熙起居注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