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5076字)
1938年6月,武汉会战前夕,侵华日军把一位熟悉华中地理的老牌军官调往前线,担任第十一军司令官,此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由于近一年的战争消耗,日本在常设师团之外,又以第六师团的留守师团为基础新增了106师团,并将其划入华中派遣军11军序列。
新官上任,又得强援,冈村宁次踌躇满志,发誓要在华中地区干出一番大事业,没想到仅仅在金官桥一战中,106师团就损失过半,逼得老鬼子破口大骂:一群“社畜”,根本打不了仗!而这支让冈村宁次破了大防的中国军队,就是湘军第19师,师长名为李觉。
湘军名将李觉
一、保定军校抱团史
翻阅李觉的身世,其实与金庸笔下的郭靖颇有几分相似之处。1900年,他出生在湖南长沙,两岁时父亲就去世,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全靠母亲省吃俭用将其拉扯大,甚至供他念了好几年书。
客观来讲,李觉并非什么天才,虽然勤勤恳恳,但成绩相当一般,好在母亲的督促很管用,需要识记的文章就反复背,颇似郭靖跟着江南七怪学武;21岁时,靠着这股拗劲儿,他考入了保定军校第九期,跟董振堂等人当了同学。
在黄埔成立之前,保定军校就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只要能考取,哪怕是个肄业生(如邓锡侯),也相当于镀了一层金,所以刚刚毕业,李觉就被一期的老学长唐生智召回了湖南,起步官阶是排长。唐生智给学弟们上的第一课,就是放下架子,跟战士打成一片,事后证明,只有李觉一个人听进去了。
1925年,李觉遇到了第二位学长,唐生智的头号大将何键。何键也是保定三期毕业,看中了这个小学弟的质朴上进,把长女何玫嫁给了他,并不断提携这位好女婿。北伐战争中,何键任第八军第一师师长,李觉也被越级提拔为团长,随后因功升为旅长;等到何键担任湖南省主席时,李觉更兼任了长沙警备司令。
岳父从政了,自己的军事生涯却还长着呢。1930年,中原大战这页刚刚翻过,国共内战成为了新焦点,李觉被划归湘军刘建绪手下,跟彭德怀、贺龙等红军将领打了好几年交道。巧了,刘建绪也是保定三期的学长,跟着他,李觉达到了人生第一个巅峰,升为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十九师师长。
短短十年内,李觉由一个穷学生,连续跳级成为湘军主力师师长,不得不说,保定军校的金字招牌还真是好使。
李觉何玫夫妇
二、淞沪战场显威名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湘军19师被扩编为70军,李觉任军长兼19师师长,率部驻守杭州湾,依然配属老领导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看起来好像升官了,实际上70军只辖一个师,只不过多了一些军直属部队,总共一万来人。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中日双方陆续向上海增兵,19师于10月初被调入战场,驻守蕴藻浜以南、大场以北的核心地带。只不过在淞沪会战的国军序列中,19师属于三线部队,是税警总队和中央军36师的预备队。
被划为三线,是有历史原因的。早在红军长征时,李觉就曾因作战不力被陈诚处分过,所以六年多没升官,即使抗战前被整编为理论上的中央军,但从心底依然被轻视。这次他憋着口气,一定要证明给总指挥看看自己的实力。
这个机会很快就到来了!
税警总队是宋子文拿钱喂出来的精锐,走的是美军体系,早在第一次淞沪抗战中,就曾大出风头,但随后就被老蒋换血,用黄埔一期的黄杰当了领导,改走德日体系,最终搞成了一个四不像。即使有孙立人这样的猛人(第四团团长),也掩盖不了整体的低迷,由于防线垮塌过快,接防的36师还没做好准备,就被打了个稀里哗啦。
税警总队
三线瞬间成了前线,李觉非但不慌张,反而有些兴奋,男儿御侮待何时?他命令最前沿的55旅109团主动出击,从正面和侧翼拦截蜂拥而上的日军,顺便帮友军解围。强将无弱兵,109团团长刘湘辅也有股子蛮劲儿,端着机枪猛打猛冲,不仅打退了敌人,还收复了大部分阵地。
麦家宅、狮子桥、郭家牌楼......19师接过的防区太大,李觉不得不把各团分散来,一人守一片,天上日机盘旋、地下重炮齐鸣,三湘子弟只能以血相抗,没有人撤出战斗。守卫郭家牌楼的113团,从团长到士兵坚守阵地至全军覆没,在十余天的血肉相搏中,19师全师伤亡超过六千人,从上海撤退后只能勉强编成一个团。
但湘军男儿的英勇善战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就连总指挥陈诚也不得不承认,19师确实是响当当的部队,国府军事委员会将其评为淞沪会战表现最佳的十个师之一,为了表彰李觉的功绩,曾先后将同为湘军的16师、128师并入70军,一起撤到浙江金华附近修整。
淞沪会战
三、九江会战再救火
终于当上正儿八经的军长了,可李觉对着死伤殆尽的部下,实在难言高兴,兵力实在太少了。由于主力16师随后调出,而128师在嘉善之战中跟日军血战七昼夜,同样死伤过半,所以70军拢共还不到一万人,都比不上战前的一个师。
补充兵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按照国民政府军委会的分派,地方军基本都是从原籍募兵,可湖南兵源还要优先供中央军嫡系募集,且新兵也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拉上战场,否则根本不顶事。
战事不等人,就在70军整补时,华北、晋中相继失守,徐州会战也是先胜而后败,日军下一个目标显然是华中重镇武汉,他们打算来一个南北合围,冈村宁次就是这个时候接管了日本第十一军。在北线,一战区祭出炸开花园口这种狠招,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但稍稍阻碍了日军南下;因此南线的九江,就成了保卫武汉的最后防线,128师也被率先抽调参战,先行加入九江攻防。
九江之外,还有一个马当要塞,号称“东方马奇诺”,可我们知道,凡是称作马奇诺防线的,基本都没发挥过作用。驻守马当的主力16军军长李韫珩犯了个离奇的失误,大战临头了,居然为自己所办的抗日军政大学搞了个毕业典礼,把所有的将领都拉过去大吃大喝,日本人就在这一天发动突袭,几日之内就占领了马当要塞。
马当要塞
马当失守,九江危急!
负责九江城防的总指挥本来是北伐名将张发奎,可老张昏招频出,把所有部队都摆在一线,绕着九江排了一圈,没想到日军除了正面进攻的106师团和台湾旅团外,还有一支海军陆战队,一点被突破后,各军都有腹背受敌的危险,只能弃城而走,最终九江仅仅三天就已沦陷。
此战中,由于表现过于糟糕,128师干脆被撤销了番号,这下好了,70军又只剩下19师,李觉实际上又成了师长,好在这是自己的基本盘,指挥起来得心应手,他要帮湘军兄弟证明,湖南人是能够打好仗的。
冈村宁次拿下九江后,没有将全部主力直奔武汉,而是分出106师团沿着南浔铁路(南昌——九江)包抄,试图在武汉外围兜住几十万中国军队,途中需要经过庐山,而庐山有个金官桥,李觉将在这里给日寇重重一击。
四、巧设阵地遛狗玩
19师进入九江战场时,正逢张发奎的部队全线溃退,李觉再度祭出淞沪会战的战术,顶住日本前卫部队,帮助友军撤出重围。接替张发奎担任总指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岳,凭借对庐山地势的熟悉,他决定把这里变成日军的坟场,而金官桥就是最重要的阵地。
薛岳
1938年7月31日,106师团抵达金官桥前沿,此地的守军是粤军64军155师,湘军19师为其担任预备队。由于在九江攻防战中,李汉魂的64军消耗过大,155师以败军迎战强敌,仅仅两天时间后就有些吃不消了。64军和70军都编在第29军团内,李汉魂以军团长的身份,命令19师跟155师掉了个个,预备队改主力了。
薛岳也是广东人,他默许了这种变更,其实稍有保存嫡系之嫌,不过李觉毫不介意,19师本来也不是来看戏的,早上晚上都得上,而且比起粤军,湘军有一大优势,山地战!李汉魂把155师堆在一起防御,其实是平原地区作战的路子,在山地上,由于移动不便,日军一颗炸弹就能炸死一片人,伤亡岂能不大?
经历淞沪会战后,李觉仿佛又是融汇了九阴真经的郭靖,各种组合套路玩得很溜,他把阵地一分为二,前沿阵地只留下二百来人阻击,在更高的位置设立了新的主阵地。一来可以增加日军野炮和迫击炮的仰角,减少炮轰的伤亡,二来也能组织两道火力防线,成掎角之势,进行立体式的防御;另外撒出零星的小分队,天天到侧翼搞破坏,炸毁了好几辆日军汽车。
日军的106师团是新编师团,简单来说,就是由现役军官担任各级指挥,以新兵跟退伍兵充实部队,这样的师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过于依赖指挥官的战场经验,碰巧,师团长松浦淳六郎就是个实战经验不足的将领。松浦虽然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的标准履历,但却是个理论派,亲临前线的指挥不多,直到5月16日才恢复现役,出任军团长,跟李觉这刚刚在淞沪战场杀出来的狠人相比还差得很远。
松浦淳六郎
战场是最好的鉴定师,指挥官的能力第一时间就能分出个高下。松浦淳六郎命令部队猛轰金官桥前沿阵地一整天,才发现19师主阵地转移了,可前沿阵地也不能不管,等到他调整过来分两路进击时,李觉又在旁边的鸡窝岭设立第三个阵地,以数门迫击炮居高临下往日军头上砸,把106师团打头阵的113联队炸了个血次呼啦。
联队长田中圣道一脸懵逼,之前你们不是这么打的啊,难道换人了?于是联队长报旅团长,旅团长报师团长,师团长报冈村宁次,一番查探后,才知道中方阻击者由李汉魂变成了李觉,战争也进入了焦灼状态。
五、金官桥畔敌胆寒
阵地虽多,等对方适应了,还是会被逐个击破的,毕竟19师只有几千人和少量重火力,从兵力到装备都比不上106师团,好在李觉还有第二大秘密武器,即单兵作战掩体。这是把整个山地挖成一个个独立的陶罐式的工事,可以容纳一人进出,鬼子的炮弹一来,官兵们低头钻进去即可,为了方便运输,在掩体的下方挖成了连通的交通壕。
看出来了吧,后来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中国军队曾多次使用这一掩体战术,不过在当时,对于只会打阵地战的国军来说,这种战术可是个稀罕物,就连战后冈村宁次派工兵专家去现场勘查,也对此赞叹不已,足以证明日本人同样不会。
实际上,“单兵掩体 交通壕”也不是李觉自创的,而是由苏联教官手把手教的。苏联教官只有军团一级才有,但你李汉魂都让我19师顶雷了,给两个教官不过分吧?没想到,一向老实的李觉也学会耍心眼了,不过效果的确是好!
在这种三阵地 无数单兵掩体的立体打击下,日军106师团是进不得退不得,田中圣道一度使用了国际公约禁止的芥子气(毒气),让前沿阵地一百多号壮士阵亡,但依旧突破不了剩余的防线。田中联队的官兵大多来自大阪,这些人曾经是商业精英,奈何隔行如隔山啊,打仗确实差点劲。
交通壕
你如果要问106师团为什么不绕开金官桥的话,其实薛岳构筑的阵地分左中右,19师居中,剩余的两大主力军分别是欧震第四军和李玉堂第八军(泰山军),哪个都不是好惹的,且在他们背后,还有一支强大的后援队74军;而仰攻的日军缺乏最重要的山炮,野炮则是仰角不足,不适宜山地作战,所以只能空耗着,等到冈村宁次要来山炮联队时,已经是9月14日,中国军队早就撤了。
从月初打到月末,日军106师团在整个金官桥战役中,足足伤亡了八千余人,超过了作战部队的一半,鉴于新兵太多,日本指挥官不得不亲临火线,直接导致军曹大量伤亡,前后损失了两个联队长、五个大队长,中小队长这级别的都快过半了,称得上毁灭性的打击,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李觉率领19师干的,当记头功。
即使我们拿着攻略,也很难复制李觉的战绩,因为湘军上山时还穿着夏天的单衣,可庐山早晚温差大极易患风寒,且山里的蚊虫肆虐,给日军就造成了千余人的非战斗损失,更别提后勤保障远远不如的国军。战后统计,总共几千人的19师,只剩下780个全须全尾的,因生病失去战力的人甚至还略高于战斗损失,可以说是以命换命、以血偿血!
冈村宁次既不能承认自己指挥和情报有误,又不想夸赞李觉精妙的战术配置,只好把气撒在106师团上,他找的借口也颇有新意,说这些新兵都是当了多年“社畜”的工作奴,身上早就没了战士的锐气,怎么能打仗呢?恐怕这样的复盘总结,在古今中外的战史上也算独一份。
金官桥阻击粉碎了冈村宁次快速通过庐山包抄南昌的计划,从一战到“九一八”,他指挥过这么多部队,唯独对106师团怨愤不已,本来打算从此弃用,结果另外两个师团(27、101)先后陷入重围,只能让这个不成器的去捞人。他给106师团补充了2700新兵和一个山炮联队,算上轻伤员,勉强凑到了一万二千人,还带上了军部的参谋和向导,希望能争点气。
奈何松浦淳六郎已经被李觉折磨得神志不清,拿着地图带着向导都能走偏20里,而山区的磁场也让罗盘这种原始手段失效,救人反倒把自己搭进去了。106师团最终掉进了薛岳的口袋阵,在万家岭这个地方被围歼,拢共只跑掉了一千人,成了唯一一支几乎被全歼的侵华日军师团,虽然这是74军的功劳,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19师自然也不该被遗忘。
万家岭大捷之日军坟墓
金官桥战役后,李觉率部先后参加了南昌会战、浙赣会战、上高会战等关键战役,纵横九战区多年,最终升任25集团军司令、19集团军司令,打出了湘军的威风。抗战胜利后,他被调离部队参加了国军的将官班,实际上被剥夺了军权。解放战争后期,何键眼见国民党大势已去,携家属经香港转赴台湾,李觉没有追随岳父的脚步,而是留在湖南,在唐生智、程潜、陈明仁之间反复游说,最终策动了长沙的和平解放。1987年,湘军名将李觉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