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不赘述了,先讲个故事吧:
念书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气质较为中性的同学。除了爱打扮得像个男生之外,她跟大家并无太大区别。
只不过在校期间,似乎没有任何人见她上过女厕。
我跟她并不算熟。在一次闲聊中,我曾试探性地问过一位她的朋友,并得到了以下回答:
-「我也没见过,也许是她不喜欢自己的性别,觉得上女厕会很尴尬。」
-「啊,理解...」
这个模糊的答案,显然没有解开当年天真如我的疑问。虽然自问也是一个不那么像女生的女生,但那刻,这种对既定性别的不认同感却让我有点走神。
当我准备结束这个有点尴尬的对话时,那位比我多懂一点的朋友又补充了一句:她应该是个铁 T。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铁 T 」这个词。
而多年后,这个词也像是在日常生活里延伸为了另一种带有莫名意味的形容。
可关于「铁 T 」的具体含义,我至今找不出合适答案。
坦白讲,如果没有「青春有你 2」的成团之夜,我早已淡忘了上面这个关于「铁 T」 的探讨。
那晚,这个打着重新定义中国女团的节目公布了 9 位出道的女生。
气质中性的刘雨昕拿下了 C 位,而之后,另一位气质也较为中性的选手陆柯燃,以第九的成绩挤进了出道位的最后一席。
虽然完全理解一些观众对自己 Pick 的电视女友未能成团表示出的失望,但之后被动看到的一些言论,却让我感到十分荒谬。
我似乎从未想过这种情况:
有一天,我的微博微信首页会被「T」及「铁 T」这两个关键词所延伸出的嘲笑跟挖苦包围。
除了「铁 T 也有资格做女团了?」这样的嘲讽外,我还看到了如此矛盾的发言:「我尊重女性也尊重 LGBTQ,只是女团不能有 T。」
似乎每次选秀节目一播出,审美及性别的话题就又会被拿出来讨论一遍。
可是,就算是 T 又怎么了?是铁 T 又怎么了呢?
兜兜转转大半年,一个女生有没有资格出道,能不能去更好的舞台,被更多人喜欢,最终竟又变回了一件与自身女性特质相挂钩的事。
至于她努不努力,专不专业,倒成为了没那么重要的因素。
这样不礼貌的发言,让我很想再次探讨什么是 T ,什么又是铁 T 。
铁 T 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相对而言,「T」的定义更能在互联网百科中找到答案。
对照英文来说,「T」的全称为 Tom Boy,代表比较男性化的女性同性恋者。如果硬要强调女女爱情上的角色之分,我想这种解释已经足够。
可另一方面,关于「铁 T」的定义,其实很多人都说不出什么具体答案。这些天该词的出现频率很高,在问了身边的朋友后,我得到了一些不同的见解:
- 铁 T 就是一句玩笑话,就是长得像男人的女同性恋呗。
- 我觉得铁 T 就是铁定是 T 的人,她们是彻底的 Lesbian。
- 可能并不是看一个女生长得多像男生,而是要看她的性格和行为到底有多男性化。或许就是一种发生在女生身上的直男癌。
- 铁 T 应该不能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她们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女朋友碰自己的身体,睡觉肯定也不会脱衣服。不过都是个人选择啦。
- 作为一个 Lesbian,我不会跟铁 T 在一起的,不喜欢那种类型...
铁 T 的定义显然比 T 广泛的多,也边缘尴尬得多。简单点来说,这是一种比 T 更为模糊掉性别的存在。但与之而来遭到的误解跟歧视,却也是叠加的。
我很想分享一位朋友说的话:
「铁 T 身处女性、同性恋这个两个人群的交叉里,背负的是双重的歧视。这背后的性别歧视,性向歧视都在笑闹中被掩盖了。」
这让我想起了杨奇函说过的,
「三个好同性恋名额」。
或许很多开铁 T 玩笑的人并不是有心嘲讽。
但久而久之,每当这种跟风的玩笑被多开一次,对于此的误解跟歧义便会多加一层,变得很难不带贬义。
在女团里面,一些不那么符合大众审美的选手确实很容易被观众归为另一类。她们的个人风格明显,更容易被记住。但与此同时,偏见也被放得更大。
刘雨昕跟陆柯燃,我并不算特别了解。她们选择何种气质,追求何种取向亦是个人自由。
但在很多旁观者眼里,这种自由却被最大程度地曲解了:似乎只要跟中性特质沾边就是 T ,只要是留短发,不穿裙子,就是铁 T 了。
逾越她们的个人意愿去给她们贴上各类标签,确实是把自己看得太过高高在上。这对她们不礼貌,也对被牵连进来的性向群体不尊重。
在豆瓣拉踩小组里,网友还给「青春有你2」起了另一个叫「嬲」的花名来嘲讽这是一个混进了男生的女团。
用铁 T 来嘲讽在女团当中剪短发,打扮较中性的女生都已不再足够。像是唯有直接把别人说成是一个男的,才能满足这种在性别想象上贫瘠的狂欢。
这是一个玩笑吗?或许也可以是。
但是,这种类似于 「THENINE 女团已经存在两个铁 T 」的话,和前段时间被大家抨击的杨奇函那个「三个好同性恋名额」的言论,又有什么区别?
若把每个人还原成活生生的普通个体,当中是否有任何一点尊重可言?
“勘察一个人,
最好的方法是谈谈李宇春。”
这种偏见与无知不容小看。
在围绕陆柯燃的某些讨论下面,有一小部分粉丝还贴出了很多她较为女性化的照片。
一方面,我理解粉丝们的用心良苦,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偶像被恶言中伤,可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又让我觉得心酸。
心酸在于,她的部分粉丝在努力地证明“其实她还蛮女生的”,努力地想让冒犯者多一点包容。
两年过去了,我依旧无法感受到观念上的真正进步。
好笑的是,在单一化审美的局限下,男生跟女生竟也以另一种形式完成了难得的平等。
「青春有你 2」的成团之夜上,15 年前以中性风格在超级女声拿下总冠军的李宇春也来到了现场。
于是,我的朋友圈出现了另一种围绕于此的声音:李宇春都来了,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说这句话的人,其实也是一位女生。李宇春以中性风格选秀出道,她代表着审美上的某种先锋 icon。
尽管我并不知道这句话背后是何种深意。但关于此,作家韩松落早在一篇「让我们来谈谈李宇春吧」的文章中发表过很精彩的观点:
「如果一定要用最迅捷有效的方式来勘察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谈谈李宇春。
跟一个男人心平气和聊聊李宇春。有教养的男性,即便不喜欢李宇春的形象和歌声,也会表示尊重。
因为,李宇春怎么勾画自己的形象,是她的自由,喜欢她,也是她歌迷的自由。教养欠缺的男性,就做不到这点。」
事到如今,这个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依旧可行。
只是需要被勘探的人,却变得不再有什么男女之分了。
我很想感谢刘雨昕和陆柯燃。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关于 T 及 铁 T 的探讨。
作为一个非异性恋者,这些言论确实让我无语。但有趣的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主动地想要从这种形式的分门别类中跳出来。
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自己不愿被二元性别所框住。
相比而言,我也更信奉酷儿理论:人的性取向是流动的,不存在同性恋者或异性恋者,只存在着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无论是 T ,铁 T ,抑或 LGBTQ 中的任何一者,是大众,还是少数,没有人注定要因自己的个性觉醒而被嘲笑。
今时今日还要讨论这种落伍的话题,确实很累。更离奇的是,在我社交圈中,一些平日里喊着包容平等的人,竟也参与了这次嘲讽。
当初的那些声音越激昂,此刻便也越可悲。他们努力争取的,或许只是自己的一种有关。
我很想感谢刘雨昕和陆柯燃,虽然你们可能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但就如超级女声里的李宇春,以及创造 101 里的王菊, Sunnee 一样,她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坐标。我相信她们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对审美多元及性别自主的尊重和包容。
哪怕这种来自偶像的影响力量微弱,但至少此刻为她们助力撑腰的人,或许会有更深的理解。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不同。
在这个偶尔会忘记「存异」的世界里,但愿我们都能明白,这不仅是为别人争取,也是在为自己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