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多(“2021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落幕,发布《北京共识》)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11月30日,为期两天的“2021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在国家大剧院圆满落幕。

本次交响乐论坛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来自全球五大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70家国际艺术机构,百余位交响乐领域行业代表齐聚云端,围绕“交响乐的可持续发展”“交响乐团与剧院:构建城市文化地标”两大议题进行发言与讨论。

与会艺术机构在会后共同发布了《北京共识》,提出拥抱“新”技术、拓展“新”观众、扶持“新”人才,并表示将继续支持“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在世界剧院联盟框架下开展持续性交流合作。

据悉,“2021世界交响乐论坛”开幕式及主旨演讲在国家大剧院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官方账号及世界剧院联盟平台播出,并联合央视网Facebook及YouTube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以中英双语面向全球观众同步播出。全网直播总点击量超2000万次。直播期间,共有全球六大洲共39个国家及地区的约30余万海外用户观看并积极互动,好评如潮。

爱德华多(“2021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落幕,发布《北京共识》)

活动现场 本文图片由国家大剧院提供

“黑暗中总有一线光明”

11月29日晚,“2021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在国家大剧院以视频会议的方式隆重开幕。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在开幕辞中介绍说,刚刚过去的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交响乐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大考。“一方面,剧场关停、演出取消、观众流失等问题,令交响乐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另一方面,各国艺术家、从业者不甘沉寂、主动求变,努力探寻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和新突破,使交响乐的社会和人文价值得以空前挖掘和弘扬,传播力和影响力获得了空前的提升,为后疫情时代的交响乐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后在当晚的主旨发言中,俄罗斯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德国慕尼黑爱乐乐团执行总监保罗•穆勒、法国广播电台及其乐团音乐和制作总监米歇尔•奥利尔、中国交响乐团团长李心草、委内瑞拉国家青少年管弦乐团和合唱团教育系统执行总监爱德华多•门德斯、美国克利夫兰管弦乐团主席安德烈•格雷米耶及指挥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结合各自机构运营管理经验,分享了新的发展理念与策略。

瓦莱里•捷杰耶夫表示:“我想向中国音乐家们献上我最诚挚的祝福。我们衷心希望中国的青年才俊们能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为古典音乐多多做出贡献。他们正在为古典乐添砖加瓦,希望他们今后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愈发顺利。”

吕嘉在发言中介绍说,过去两年,疫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也孕育了无限的转机,“在中国,有不少年轻音乐家克服疫情困难,还坚持参加了国际比赛,在ARD比赛中获圆号奖项的曾韵、进入肖邦决赛的饶灏、站在La Maestra Competition舞台的赖嘉静,还有青年指挥家钱骏平,都留给我极深的印象。”他引用俗语,“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黑暗中总有一线光明)”,并以贝多芬《爱格蒙特》的尾声“胜利交响”结束了发言。

保罗•穆勒在发言中介绍说,10月8日,慕尼黑爱乐乐团刚刚启用了新场馆。“目前对我们来说在这座音乐厅里演出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但与此同时又是一件礼物,我们现在拥有一座可以容纳1700到1900名观众的场馆,从规划之初我们首先要保证的便是顶级的音响效果,为此我们邀请声乐设计师丰田泰久与一位建筑师一同设计这座音乐厅。”“新建的音乐厅给予了我们全新的机遇。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的演出票全部售罄,而观看演出的观众之前都没有去过嘉斯台爱乐音乐厅,由此可见新场馆对‘未来的观众’的影响。”

米歇尔•奥利尔在发言中介绍说,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法国广播爱乐乐团作为广播乐团具有特殊性,“每个音乐会的演出之夜,乐团不仅要为音乐厅中的观众演奏,还要通过广播为听众演奏,大多数时候我们在音乐厅中的观众能达到1500人,而通过法国音乐频道转播收听的观众则多达135000人。近年来法国广播电台集团启动了数字化改革,成功打造了数字地面广播和可重播广播平台。”他还提及疫情期间,各乐团在也开始接受传统演出场所之外的活动,“例如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交接仪式的表演中,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在国际空间站吹响《马赛曲》,在这段通过电视直播的表演中包含了乐团分散在巴黎各处录制的精彩演奏。”

中国交响乐团团长李心草表示:“传播中国声音,是交响乐本土化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推动‘中国创造’,扎根于中国文化,用音乐本身的文化内涵与观众沟通,与观众共情。学习西方交响乐,不应照抄照搬,而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力中华民族特色音乐语言,关照中国观众审美标准。只有‘结合今古、融会东西’,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好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发展之路。”

安德烈•格雷米耶在发言中谈到了21世纪管弦乐团的数字化愿景,并表示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正是以疫情为契机加快自身数字化进程,“我们也在尽快搭建数字平台,这也是一项在疫情爆发前就已经开始的计划。从4月起一直到秋季,我们创建并推出了‘阿黛拉’这一平台,以乐团第一位主席阿黛拉•普伦蒂斯•休斯命名,很快便获得了超过2000名订阅用户。当我们展望未来,必须利用科技和数字化的力量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并为古典音乐爱好者开辟线上社群。”

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在发言中提出,要让一支管弦乐团保持在顶尖水准,当然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人才招募,这才是我们为乐团的未来所做的最重大的艺术投资。乐团需要有强烈团队意识的人,人才招募是最困难的工作。但如果我找到了能够胜任角色的人才,那也是我身为音乐总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爱德华多(“2021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落幕,发布《北京共识》)

瓦莱里•捷杰耶夫

“音乐是超越词语的情感表达,是心灵共鸣的沟通方式”

11月30日下午的分论坛,围绕“青年艺术家的培养和扶植”“新作品的委约和推广”等话题展开。国家大剧院首任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首先发言,他介绍说中国的国家大剧院成立至今的十四年里,来自世界各国的大师、乐团在交响音乐中,从初识的客人变成了志同道合又彼此欣赏的好朋友。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的新旧交响乐团带着自己的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纷纷登上了大剧院的舞台,在这里找到了展现艺术才华,追求音乐梦想的最好平台。一场又一场音乐会之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把大剧院当成了自己的家。我们也从中看到交响乐人才辈出、后浪推前浪,这是一幅多么叫人欣慰又深感鼓舞的景象。

意大利指挥家安东尼奥•帕帕诺在发言中提出,众所周知,绝大部分古典音乐是非常伟大、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年复一年持续不断地鼓舞我们,温暖心灵、滋养心智,并在音乐厅中创造出共享的集体氛围。我们应当克服困难,寻找让‘古老’的古典音乐,焕发生机的‘新’办法,以饱满精力和坚定信念,做到每次演奏都如初见一般,并创作出更多的新音乐,承担起扩充古典音乐宝库的重任,用更美好的未来去吸引观众。”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在发言中介绍说,培养“高精尖”人才是中央音乐学院始终秉持的办学目标,“针对音乐人才的特殊培养规律,中央音乐学院建立了附小、附中,与大学形成一体化办学,全面构筑起17年一贯制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建立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BOB计划’,以‘优中选优’的选拔模式和‘一人一案’的培养定制,造就出很多走进世界舞台的青年英才。”

中央芭蕾舞团音乐总监、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浙江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张艺在发言中介绍说,“浙江交响乐团在音乐创作上非常有特色,尤其是在当地戏曲和交响乐的结合上。上海爱乐乐团在演奏西方经典交响乐曲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走出自己的路,既演出著名作曲家的非著名作品和非著名作曲家的著名作品,尤其是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作品。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既有芭蕾音乐的演出,为芭蕾舞剧的上演服务,此外也有大量交响乐作品的演出,近两年,我们更是产生了《交响京津冀》和《美丽山河》这两套很重要的原创作品。”

30日晚的分论坛聚焦“交响乐与科技赋能”和“交响乐团与剧院构建城市文化地标”等话题展开。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在发言中提出音乐会的精髓是人的相遇。“在数字化时代,音乐会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情感,这是一种真正的能量交流。演奏家们的任务是延续经典,并让当代作曲家得以发声。我们都应把‘改变’看作‘机遇’。我邀请了世界各地的作曲家们,在贝多芬诞辰纪念之年与贝多芬进行“作曲对话”,并在音乐会中一齐呈现这些新作与原作,200年的音乐历史便融入了时空。”

古典音乐刊物《留声机》杂志主编马丁•卡林福德在发言中说,“作为媒体合作伙伴,我们参与了前不久在华沙举办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每天在网站更新赛况评论,流量非常可观。当我们讨论通过创新形式呈现音乐与音乐会的重要性时,它让我们意识到线上转播如果能与最高水准的音画质量相结合,那么传统形式亦能焕发新的生机。”

俄罗斯模范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团长兼艺术总监根纳季•萨切纽克在闭幕式中为论坛致辞。他强调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以本国和世界的优秀文化与价值观去教育和感染青少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一方向前进,才能够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进程方兴未艾的当下,跟紧时代主流,生动了解和热爱世界文化传承给我们的无数瑰宝。”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朱敬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音乐是超越词语的情感表达,是心灵共鸣的沟通方式。推动交响乐的传承创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致力的事业,是我们笃行不怠的担当。”

爱德华多(“2021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落幕,发布《北京共识》)

国家大剧院首任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

附:与会艺术机构在会后共同发布《北京共识》

我们倡导拥抱“新”技术,让科技创新赋能古典艺术,通过新技术拓展新空间,携手新伙伴开拓新市场,在内容创新、市场开拓、融合发展等领域携手并进、共融互通,推动世界交响乐行业变革与发展。

我们倡导拓展“新”观众,线上线下,互动融合,通过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服务,多元化升级观众新体验,全方位拓展艺术新边界,更加筑牢演出个体与全球观众联结之桥,更加夯实交响乐发展生态之基。

我们倡导扶持“新”人才,多方合力、多措并举,打造青年艺术家成长体系,为青年艺术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思维聚合力、原创生产力,推动交响乐事业焕发新光彩、汇聚新动能。

本次论坛增进了了解,深化了友谊,将推动全球交响乐同仁合作应对挑战、实现共赢发展。我们支持“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在世界剧院联盟框架下开展持续性交流合作,集聚智慧和力量,搭建交响乐领域探索创新、开放共享、互鉴融合的国际化平台,构建以交响乐为载体的命运共同体,为世界交响艺术传承发展强基固本、蓄势聚能!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