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5日)下午,上海举行第123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市民政局局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地区组组长蒋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出席并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发布内容请戳↓
上海新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0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普陀区石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今天15时起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热点问答——
Q
人民日报:请问上海是否会像一些其他城市那样,实施更为严格的封控措施?到底会不会封城?要不要居家办公?
A
顾洪辉: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按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没有采取“封城”“停摆”等措施。我们始终坚持主动防控、精准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因时因势因情调整我市防控策略,努力将疫情对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影响降到最低,目前,我们没有“封城”,现在也不必“封城”。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我们将根据区域风险等情况,划定若干重点区域,实行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进一步强化社会面防控。重点区域之外,各单位、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错峰上下班,有条件的尽量阶段性实施居家办公,减少人员流动,以帮助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让市民群众恢复如常生活。
高校落实全员排查,全力做好师生员工关心关爱和后勤保障
Q
上海电视台:中小学和幼儿园已经停课,大家很关心高校。针对高校有哪些防控举措?
A
杨振峰:我们始终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筑牢疫情防线。按照本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要求,我们对高校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目前,全市所有高校都按照校区采用了封闭管理模式,落实全员排查。对于所有人员完成2次核酸检测且结果均为阴性的学校,可由封闭管理模式转为准封闭管理模式。准封闭管理期间,高校不得开展跨校区交流及聚集性活动,学校严格校门管理,入校人员须提交本市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报告(间隔24小时),严格核验身份、检测体温、查看健康码和行程码。出校人员需依申请出校。校区内人员流动要做到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避免人员聚集。师生员工每周均需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同时,高校竭尽全力做好师生员工关心关爱和后勤保障。在配合疾控部门的同时,教育系统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在隔离观察、餐饮供应、场地消杀、人员转运、物资储备等方面,尽最大努力做好服务保障。我们还要求学校严格落实安全就餐模式,确保封控期间餐饮保障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另外,还要求学校做好洗浴、洗衣、超市、就医等生活服务保障。
目前,我们注意到有个别高校出现了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关学校在疾控部门的指导和安排下,积极应对和处置。例如,大家关心的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有学生在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时出现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的情况。我们和闵行区会同学校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学校当即按有关防控程序开展闵行校区封闭管理,属地疾控部门进校开展流调,陆续排查出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并转运到疾控部门指定医疗机构治疗。
交大闵行校区实行封闭管理后,一是迅速落实防控措施,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所有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在封闭管理期间加强每日自我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每天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并通过电话热线、生活服务平台等受理学生需求。三是全力保障物资食材供应充足,迅速调配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满足师生对生活必需品、药品等需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垃圾清运处置和环境卫生消杀工作。接下来,我们将从严从紧从细做好后续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师生健康和校园平稳。
坚持社会面动态清零的总目标,突出“减少流动 扩大筛查”防控工作原则
Q
解放日报:能否请吴院长分析一下这轮疫情的病毒特点?这对我们的防控工作有哪些提示?
A
吴凡:这轮我市新冠肺炎疫情是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该变异株与之前的新冠病毒流行株相比,具有传播力更强,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更高,传播隐匿,早期发现更难等特点。
大家可以看到,本轮疫情传播范围广(基本涉及全市各区,涵盖学校、社区活动中心、商场超市、公共浴室、歌舞厅等多种公共场所)、涉及对象多,报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超过前几次本市疫情,疫情出现多链、多点社区传播的情况,呈现局部区域高发的特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为适应当前我市疫情形势,上海防控工作坚持社会面动态清零的总目标,突出“减少流动 扩大筛查”防控工作原则,拔点清面,快速推进。
具体来说,一方面,根据发现的病例及其传播链的流行病学调查,针对其相关人员和场所/区域开展排查管控,尽早将明确的疫情风险管控起来。同时我们针对可能存在疫情潜在传播风险的重点区域,如病例众多、活动频繁,传播链复杂,扩散风险高等区域,启动全域核酸筛查。第三,我们以重点行业、系统为筛查重点,开展一轮全覆盖核酸筛查。
另一方面,从面上防范角度,我们通过中小学校线上教育、高校相对封闭运行、鼓励和倡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居家办公、非必要不离沪等措施。所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就是通过减少人员流动,减少聚集性活动等,让人员流动降下来或慢下来,综合提高整体控制疫情的效果,从而尽快实现社会面的动态清零。
针对集中隔离点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导,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刚刚提到全市成立了14个督查组开展监督指导,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对各区隔离点的督查?
A
蒋蕊:3月10日,按照市防控办统一部署,我们深入16个区,针对集中隔离点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导。督导组的组成人员包括来自医疗、卫生监督领域的防疫专家,以及政府部门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督导组对照国家和本市最新的防疫工作要求,梳理形成了《集中隔离领域专项督导要点》及《综合检查标准流程》,进行逐项排查。
根据防疫要求,此次督导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实地查看、视频连线、电话访谈、调取监控录像、查阅工作台账等,既有“明查”,也有“暗访”。自3月10日督导工作开展以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督导组当场指出,要求对照防疫规范落实整改、即知即改。下一步,督导组还将针对发现问题开展“回头看”,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
严格落实隔离点等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
Q
新华社:刚刚提到对隔离点加强督查指导,请问之前公布存在管理疏漏的入境隔离点,目前调查进展如何?
A
顾洪辉:此次隔离点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并导致传播,影响巨大,教训深刻。警醒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严格落实隔离点等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
对失职人员,我们将依法依规严肃追责。目前我市已成立调查组,正对华亭宾馆集中隔离点开展专项调查。我们会适时公布调查进展情况。
继续优化完善在线教学体系、丰富学习资源,不断强化技术保障
Q
上海教育电视台:这两天中小学生都在家,请问线上教育开展情况如何?如何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
A
杨振峰:根据最新疫情防控有关部署,为确保广大师生安全和健康,我市中小学已于3月12日起,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昨天是本次线上教学第一天,全市共计约152.3万中小学生参加了线上课程学习,通过22个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互动,总体情况平稳有序。借此机会,要特别感谢全市中小学老师、教研员的辛勤付出,也要感谢广大家长的支持配合,以及居家学习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因为你们,让云端学习有所收获、更是充满温度。
我们协调东方明珠(东方有线)、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等运营商,对网络带宽进行优化扩容;协调百视TV、阿里钉钉、腾讯课堂等平台分流转播课程;制作“空中课堂”用户指南,多措并举确保网络运行通畅,有效应对全市中小学生同时进行线上教学的超大流量。制定“一校一策”实施方案。通过区校提供、校际帮扶等方式,为缺少学习终端的559名学生提供终端设备;要求相关学校在严格落实各项防疫要求前提下,安排居家照护存在困难的学生到校参加线上教学。同时我们有的区也主动做好公安、卫生等抗疫战线双职工子女的关爱,保障他们能够正常开展在线学习。
为保证线上教学高质量开展,我们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提供了11300余节“空中课堂”视频课资源,涵盖小、初、高全学科全学段。针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还打造了200余节“名师面对面”课程,侧重对学习内容的梳理与探究,对重点难点的剖析与解答。除此之外,还汇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资源、“双减”课后服务资源等,为在线教学提供丰富优质的资源供给。
在教学方法方面,综合考虑各校在教学进度、学生学情等差异,除了沿用2020年春季学期的“收看空中课堂 互动教学”的教学模式之外,我们也在近年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由学校任课教师进行直播互动。市级教研部门还制定指导意见,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作业应用、资源准备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教学设计方面,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设计更有趣味性的问题。教学实施方面,市级统一提供名师讲授的“空中课堂”,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线互动,由各校任课教师进行解读,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作业应用方面,老师们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比如,一些学校将长作业改为短作业,可以减少孩子用眼疲劳。资源准备方面,初三年级“名师面对面”栏目新增了综合专题总复习课以及跨学科案例分析资源。高三年级语数外物化生等学科的“空中课堂”播放已进入复习阶段,基本以专题形式开展,更有利于学生对专项知识的系统复习。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有关单位,继续优化完善在线教学体系、丰富学习资源,不断强化技术保障,同步关注在线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与关爱指特殊时期。我们又一次启动了在线教学活动,期盼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推广构建“抗原快速自检 机构精准核酸检测”的组合式检测模式
Q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有报道说上海抗原检测试剂盒将面市供应,请问这个和核酸检测有什么区别?对疫情防控起到什么作用?检测时需要注意什么?
A
吴凡: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这里面提出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检测模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这个跟以前有什么区别,我能用吗?哪儿去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什么是抗原检测呢?它与核酸检测又有什么区别呢?这需要小科普一下。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病毒的结构,包括:包膜、衣壳、核心。核酸检测就是测核心里面的遗传物质——核酸(具体到新冠病毒就是RNA),抗原检测就是测包膜上的结构蛋白。所以说两种检测方式的标的物不同。两种方法相比,抗原检测方便、快捷,但灵敏度稍差;核酸检测相对复杂,检测时间长,但灵敏度、特异度都比较高,所以目前这也是临床诊断的确诊依据。
如果隔离观察人员和社区居民需要自行进行抗原检测,市民应该注意些什么?事先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流程,规范地进行采样、加样、结果判读等操作。这里我特别要强调采样环节,采样部位对不对、深度够不够,以及准确程度、力度等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采样有时候是需要有一点疼才能采样到位,通俗讲就是自己要狠一点、准一点,下得去手。
一旦自测结果显示阳性,也不要紧张惊慌,立即向社区、单位等有关部门报告,按照规定流程转运至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检测完善排查。
什么时候用这种方式?这种自测一般适用于整个病程中的感染初期,因为这时病毒还停留在上呼吸道。另外这种方法适用于应急状态下大规模进行快速甄别。
最后我也要提醒大家,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仅作为有益的补充手段,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两种检测技术的优势,推广构建“抗原快速自检 机构精准核酸检测”的组合式检测模式,不断提高疫情防控效率,快速控制疫情。
来源: 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