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管理者比踢球更累(“足球场不让踢足球”,管理者的方便比什么都重要?)

当管理者比踢球更累(“足球场不让踢足球”,管理者的方便比什么都重要?)

近日,西安市的一处足球场,因为一则“禁止踢球”的临时规定,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也成了广大网友吐槽的对象。谁也没听过“足球场不许踢足球”这样的奇闻,人们很难想象:这种一听就十分荒唐的事,竟然真的会在现实世界发生。

然而,这样的事确实发生了。不仅如此,涉事足球场的主管方还对相关规定振振有辞。球场工作人员表示:不让踢球是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以防踢伤在球场休闲遛弯的小孩。

乍听起来,这个理由挺像样,仿佛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毕竟,任何人都无法否定安全管理工作对体育场馆的重要性。但是,只要稍加琢磨,便不难发现其中不对劲的地方。

体育场馆的设计功能是什么,就应该开展什么类型的体育活动。足球场就该用来踢足球,篮球场就该用来打篮球,是天经地义的事。

一家体育场馆理应为使用者进行相应运动提供充分条件,如此才能让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以安全为由,禁绝“踢球”这项足球场的核心功能,显然是因噎废食、本末倒置的做法,可谓“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有人或许会问:如果不禁止踢球,万一真的有人踢伤在球场休闲遛弯的小孩怎么办?其实,这是一个根本不该被问出来的“伪问题”。足球场的主管方真正需要回答的是:如何才能在球场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确保场内人员的安全?

面对“踢球者踢伤小孩”这一风险要素,主管方应该做的,乃是加强安全提示,并考虑限制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易于受伤的幼童入场活动,而不是反过来,禁止所有人在场内踢球。这种“以禁代管”的管理方式,固然以最简单的方式排除了安全风险,却对足球场的社会效益造成了不小的折损。这种做法,就像是那个“为了防止孩子踹被子着凉,把孩子的腿打断”的笑话一样,既令人发笑,也十分荒唐。

7月22日,面对舆论争议,西安市未央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回应称:经开会研究,该球场已从当天开始实施定时开放。至此,这出闹剧总算得以收场。如果我们仅把这起“足球场不许踢足球”的事件当成一则不咸不淡的“花边新闻”,这件事过去也就过去了。但是,如果我们对此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件荒唐事的背后,隐藏着一种颇为典型的管理思维。

这种管理思维的本质,便是把管理者的方便,摆在比管理本身的目的还要高的位置上。在这种思维主导之下,管理者自然倾向于推出各种“以禁代管”的规定,乃至做出因噎废食的举动。只要留心观察,许多地方都能发现这种混乱的管理思路——小到学校宿舍卫生检查要求“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大到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规范特定行业,对所有从业者加以“一刀切”式的限制。深入反思问题背后的错误观念,才能避免更多的荒唐。

回到事件本身,我们看到,在听取社会意见后,足球场主管方以分时段开放的方式,缓和了运动与安全的矛盾。这种精细化管理的做法,一方面终结了“足球场不许踢足球”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也为那些来球场从事其他健身活动的人员提供了安全与方便。事实上,只要肯下功夫,许多看似只能通过“一刀切”方式解决的困境,都能以更巧妙的方式得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