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转播权(刘耿专栏 | 中超转播权,该请谁买单)

中超公司近日终于完成支付上赛季的分红,每家俱乐部大约分得1000万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大型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对于有一大家子人的俱乐部来说,就显得很少了。这个数字在中超历史上也不高,2017赛季平均分红高达7400万元,是最高点。当然,也有更寒酸的时候,2008年,中超联赛的平均分红是150万,外加750箱啤酒和一台打印机。

中超转播权(刘耿专栏 | 中超转播权,该请谁买单)

在中超联赛的分红里,主要部分来自转播版权的收入,其他的则来自于广告赞助等收入。受主客场赛制改为赛会制等因素影响,不仅赞助收入逐年下滑,中超版权收入也断崖式下滑,从巅峰时的单赛季平均16亿元到如今的8000万元,直观体现到了中超俱乐部收到的分红数字上。

一直以来,尽管面临高额的体育赛事版权成本,版权方的盈利模式也从未发生过任何根本性的质的变化,主要收入仍然来自会员付费收入、广告收入以及版权分销。转播方拿到版权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学习欧洲的做法,硬推收费模式。这么做可以快速回收自己在版权上的一部分支出。然而,许多实例表明,不管版权费有多低,通过会员或点播等让球迷付费的方式换来的收入,终归是无法长期、稳定、完全地覆盖版权支出的。

硬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所推的产品必须是刚需。一件对于消费者可有可无或者有更好替代品的产品,只能免费。虽然中国足球职业化30年了,但固定地收看中超始终没有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欧洲人祖孙三辈看比赛的欢乐时光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适合于中超版权的商业模式应该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即版权商先用免费收看招徕、壮大、圈住观众,广告商就来了,并成为版权费的最终支付者。当然,从广告商的角度看,也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逻辑,即免费请观众看球赛,再把观众转化为其他产品的消费者。这样一来,皆大欢喜,观众的看球习惯会逐步养成,经济也转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