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基层政务官微信息发布内容随意,“怼网友”“神回复”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没有起到信息公开、为民解难的作用,反而损害政府公信。那么基层政务官微该如何运营呢?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 白杨 为您解答
No.01
发布内容精准 避免泛娱乐化倾向
基层政府官方微博是地方政府部门进行“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基层政务官微发布的信息,百姓非常关注。发什么,不该发什么,运营人员要心中有数。内容发布和价值导向要与自己的定位相符,避免官微泛娱乐化倾向。
今年世界杯期间,某地一基层法院官微猛发足球新闻,“卫冕冠军德国爆冷出局”“再见C罗”,如此不务正业引发舆论批评,“既是法院官微,本应是预告庭审信息、公布审判结果,与社会做好沟通。如今却把‘法治频道’办成了‘体育频道’,实在让人啼笑皆非”。还有的政务微博成了追星娱乐场,“娜姐好美啊!仙裙飘飘啊”“蛙哥蛙哥在哪里”……这些追星感言的发布者竟是贵州某镇的官方微博。一些基层政务官微自认为泛娱乐化的表达能够接地气,殊不知,这样只会损害公信力。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用好“两微一端”新平台。要求严格内容审查把关,不得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信息发布失当、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整改。
No.02
会对话、会说话 避免“官气十足”或胡言乱语
随着政务上网大趋势,各地基层政务官微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然而少数基层政务官微信息发布内容随意,不仅疏远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更有损政府形象。“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仿佛听见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安徽省池州市某区的政府官方微博面对群众咨询时“官气十足”的回复令网民反感。优秀的政务官微体现在其话语表达。基层政务官微在与网民、群众的交流沟通中要摒弃八股文风,更不能居高临下一味说教。基层政务微博发布内容风格可以与传统官方发声有所不同,可以适当运用网言网语,通过轻松幽默、活泼生动的语言拉近与网民、群众的心理距离,但必须掌握好度。
No.03
官微“动”起来 提升服务力与行动效能
微博、微信是基于用户兴趣和开放关系的社交平台,互动是其灵魂。目前一些基层政府不同部门、不同科室设置一个或多个官微,可谓“大干快上”。但热闹一阵儿,又产生新问题,要么是内容许久不更新,要么是“僵尸”般存在——群众需要的信息没有,更别谈互动。政务官微“动”起来,才能攒人气。
基层政务官微运营要注意“三动”,即生动、感动、行动:语言生动、情感亲切感动、行动有力。一方面在面对社会热点时,与网民同频共振,增强互动;另一方面可跨部门协调互动,提升服务能力与行动效能。如2016年4月17日,快递小哥被打视频在网络疯传,网民不断声讨打人者,群情激昂。@平安北京及时表态并在微博征集线索,跟进处理进展,@平安东城公布调查结果。基层部门官微的联动处置赢得了网民点赞。
No.04
积极运营将官微打造成惠民平台
一些基层部门将政务官微当成了花架子,或干脆外包给第三方,当起甩手掌柜。官微成为“鸡肋”,不仅难以提升民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更会给实际工作添堵。官微是基层政府的形象窗口,运营人员要有服务意识。面对群众的难题要及时伸出援手,成为惠民助手、民意平台。
如江苏省海安县政务微博@海安发布结合本地实际,主攻民生议题,将政务微博变成当地群众第一时间了解海安大事小情的窗口。@海安发布还开通各种民生栏目,及时答复网民提出的问题、群众遇到的难题,赢得了一致好评。又如,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王磨镇政务微博@陇南成县王磨镇积极推动当地农村电商发展,大力宣传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农民收入,通过电商发展实现了精准脱贫。这些做法值得提倡。
第一时间了解“舆情日报”,请关注人民慕课官方微信:人民慕课MOOC
人民网第六期“网络舆情分析师(中级)”研修班
现已开始火爆招生啦!
培训时间:11月26日—11月30日(共五天)
培训地点: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报名截止日期:11月20日
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想了解更多可添加微信vip助教:peoplemooc;
(点击了解更多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