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的甲骨文

贞的甲骨文


一、烟台网友解答:


1.贞”最早与“鼎”同字,“鼎”是古代的一种炊具,也是一种礼器.甲骨文的“鼎”就是对这一类器物的描摹.甲骨文中鼎字大量地被借用作贞,其前辞的固定格式“某某卜某贞”、“某某卜贞”、“某某卜,在某贞”等都离不开贞.

2.为了区别这一用法,后期甲骨文在“鼎”的基础上加上“卜”造了“鼑(贞)”字.《说文解字》:“贞,卜问也……一曰,鼎省声.

3.”明显见《说文》所引京房说带出部分贞字正确的演化线索,弥足珍贵.“鼑(贞)”字最先见于商代,就是在鼎上加上形旁卜.

4.此后西周甲骨文、金文、春秋金文都接受了此种结构.战国时主流结构的最大变化是声旁鼎远离象形,简化,下部的构件由原来的“鼎”变成“贝”.

5.“鼎”变为“贝”的大致流程为.非主流变化也是在这种演变大势下进行的.《说文》整理为从卜从贝,实际贝是由鼎省变而成,表示鼎声.

6.楷书作繁体,简化作贞.“贞”本义是占卜、卜问的意思.所以在甲骨文中把占卜的人称为贞人.在古人眼内,这些占卜的人都是品行端正的人,所以“贞”字又引申为言行一致,端正,如成语“坚贞不屈”.


二、玉林网友解答:


1.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也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2.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于2017年11月24日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