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科教授为喜欢《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送福利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听”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

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魔镜”是不少故事中的神奇物件。不过,在我国的西汉时期,还真有“魔镜”的存在,那是一种“暗藏玄机”的青铜镜。

镜子的进化史:越来越精致

很久以前,还没有镜子的时候,古人将水面作为照面工具。可出门找水太麻烦,干脆就用陶盆装水放在家里。再后来,陶盆逐渐被青铜盆取代,这就是镜子的初级形态。

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鉴,大型盛水器,也可用于照面

图片来自四川博物院

这种装水用的容器叫“鉴”,就是镜子的意思,甲骨文中的“鉴”字很像一个低头对着水盆照镜子的人。

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我咋这么好看呢~( ̄▽ ̄)~

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人们发现金属磨光后也能照人,青铜镜便代替了铜鉴,并在战国时代得到普及。

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战国纹饰青铜镜

以上图片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

当然,走在时尚前沿的古人们,并不满足于简单的纹样。于是,从汉代到唐朝的几百年间,镜子的图案和形状,不断随流行趋势而变化,比如植物、鸟兽、圆形、菱形等图样。

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图案丰富的青铜镜

以上图片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

虽然镜子越来越好看,但爱美的小仙女们表示,一只手拿着镜子,画不出美美的妆容呀。出于实用考虑,宋元时期,带有镜架和镜台的梳妆镜正式上线。

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图片来自网络

总之,在玻璃镜之前,我国古代的镜面产业基本被各种青铜承包(土豪可以用金的哈),神奇的“魔镜”就包含其中。

西汉“魔镜”之谜:上世纪才整明白

下图这枚西汉青铜镜,直径7.4厘米,净重50克,内刻“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字样。

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图片来自上海博物馆

乍一看,好像跟普通的镜子也没什么两样。但只要光一照,它的“魔力”就会显现出来。

据《古镜记》记载:“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失。”意思是阳光照在镜子上,镜子背面的花纹就会出现在墙上,分毫不差。

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青铜这么厚,怎么可能透光呢?

不光现代人有这样的疑惑,古人对这种“透光效应”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由于技术失传,很多后人反复探究,都没有参透其中缘由。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透光镜的原理分析了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

古人自有技术。

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沈括:我太难了……

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上世纪,研究人员通过现代技术,才真正解开了铜镜“透光”的千年谜题。

答案就是:根本没有“透光”这回事儿

简单来说,由于镜子背部的厚度不同(有纹饰处较厚),当镜面被打磨得足够薄时,就会出现与镜背花纹相对应的凹凸。但这种差距很小,肉眼难辨,所以镜面看起来或摸起来还是光滑的。

但在阳光照射下,魔力就产生了。

由于凹面光线集中,光影更亮,便会反射出明暗花纹。 所以,墙上的图案并不是光线穿透镜体产生的,而是由镜子表面特殊设计呈现

当然,要想呈现这样的效果,镜子的材质、工艺、打磨方式等很多因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古代透光镜才会这么难得。

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凭借质朴的技艺与经验,仍能打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作品,古人的智慧与勤劳,远超我们的想象。

百家讲坛

《镇馆之宝》

播出时间:10月20日-11月5日 11:50

西汉魔镜(这个西汉高科技“魔镜”,给宋代科学家整懵了)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于毅 邱萌萌(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