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称呼同龄人

古人怎么称呼同龄人


一、吐鲁番网友解答:


1.古代人称呼同龄人为:汝、尔、子、而、公、君、公子、大哥、娘子、足下、先生、夫子、阁下、姑娘、大侠、少侠、台端、孺人、大人、兄台、尊驾、大师、道长.

2.“同庚”指年龄相同的人的互称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婴儿:人初生.襁褓:泛指一岁以下.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4.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

5.(《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6.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志学:十五岁.(《论语》: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7.(《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8.)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9.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11.)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12.)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杖朝之年:八十岁.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13.耄耋:八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14.(《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15.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二、兴宁网友解答:


1.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在看古装电视剧和古文中,或多或少接触到人物的年龄,他们对各个年龄阶段或年龄点的人称呼严格区别于现代,甚至读过去一脸懵.

2.比如:豆蔻、耳顺、期颐等等.当然,不是所有古人都会如此称呼别人的年龄,这些称呼的使用者多为士族阶级.

3.古代将人大致化为士、农、工、商四级,而士是读书人,“学而优则士”,因此,这些称呼的使用者多为读书人、文化人.

4.读书人总有读书人的语言文化,下面我将这些读书人对同龄人的称呼整理如下:汝、尔、子、而、公、君、公子、大哥、娘子、足下、先生、夫子、阁下、姑娘、大侠、少侠、台端、孺人、大人、兄台、尊驾、大师、道长.


三、万源网友解答:


1.科举时代读书人比较谦卑,对于同龄人往往以兄事之,即遵之为兄,自称为弟.如果对方和自己是同榜举人或者进士,则称呼对方为年兄,另外同科考选御史和中秋中书,也互称年兄.


四、沙河网友解答:


1.晚生、后学、晚侍 年轻人在年长者面前的谦称.古代人自称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五、汉川网友解答:


1.答:兄台兄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ōng tái ,是对朋辈的敬称,多见于书面语言.兄,xiōng.

2.⑴ 哥哥:父兄;胞兄;从兄.⑵同辈而年长的男子:表兄.⑶对男性朋友的尊称.台,tái.敬辞.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