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泥巴节和世界杯之夜(解码“村BA”)

露天球场、草根球队、狂热观众、猪牛羊奖品……2022年的这个夏天,我州台江县台盘村的篮球赛就这么“火”了。

温州泥巴节和世界杯之夜(解码“村BA”)

这个苗乡里进行的赛事热度超过了火热的三伏天,不仅引得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呼朋引伴、登梯爬墙观看,更引得50多家媒体平台分流直播,直播时长达70多个小时,累计观看人次达8亿 。

“在中国,最接近NBA的篮球比赛,不是CBA,而是‘村BA’。”网友们给了它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并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对这一发端于乡野的体育赛事的偏爱。这也让我们不禁去叩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场乡村篮球赛吸引了全国网民共同的关注?这场体育“盛宴”背后的深层逻辑,又能够为我们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怎样的启发?

温州泥巴节和世界杯之夜(解码“村BA”)

缘起:“办了几十年,不能到我们这一代就断了”

因为篮球,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来了。

而组织这场比赛的,是包括王再贵在内的台盘乡二三十个年轻人。今年26岁的王再贵是退役军人,目前是台江县的一名辅警。为了村里举办篮球赛,他特意请了一周的假。

“办了几十年了,不能到我们这一代就断了。”王再贵说这话时,比赛已经落幕,但村委会门口临时搭建的观众席还没有拆下,几十个孩子正在球场上追逐抢球。

台盘村举办篮球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从那时候起,台盘村的村民在每年“六月六”吃新节时,都会举办一些诸如斗牛、斗鸟等体育赛事,而篮球作为一项参与度最广、群众最认可的赛事被传承下来。

温州泥巴节和世界杯之夜(解码“村BA”)

“听村里的老人们说,1936年至今,台盘村一年一度的篮球赛从来没有间断过。没有篮球,村民就用布料捆扎成球,没有篮板,村民用两根柱子加一块木板,再搭上一个铁圈。”台盘村支书张寿双说。

在没有短视频和流量的年代,这里的篮球氛围热度从未下降。

“2017年我们组织篮球赛,晚上7点突然停电,等到10点才抢修好。灯一打开,结果看台上依然全是人。”台盘村篮球协会会长岑江农介绍,“以前办比赛经常打到早上5点,最久的一次打到7点,太阳都出来了。”岑江农甚至都不需要回忆就脱口而出,“从天黑打到天亮,我们把这个叫做‘天亮文化’。”

之所以有“天亮文化”,一方面是因为报名的球队太多,不得不把比赛堆在一起。

温州泥巴节和世界杯之夜(解码“村BA”)

“多的时候有120支队伍报名,但比赛必须在几天内打完,只能把比赛往后推,打到决赛有的队伍甚至一天要打四场球。”岑江农的解释里,原本的无奈渐渐地变成了一种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台盘乡“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声名逐渐远播,从刚开始的十里八乡的群众参与,到近几年整个黔东南州各个县都会参赛。

直到现在,每年农历六月六前,为了举办篮球赛,台盘村家家户户出资,少则几十元,多则几千元。

“也曾有人想过放弃,但村里的老人不允许。”王再贵说,一句“你们年轻人还不如我们当年‘雄’了”就能彻底激荡起台盘村年轻人的乡土情怀。

温州泥巴节和世界杯之夜(解码“村BA”)

出圈:“乡里的梯子都卖空了”

8月2日下午三点,阳光毒辣地晒着台盘村,但已经有人坐在球场的露天看台上,等待两个半小时后才开始的篮球赛。

88岁的牙爷爷打着伞坐在看台上,他从30公里外的州府凯里来到现场。为了提前占座,他选择和妻子轮流上厕所,“人山人海挤得很,不早点来占不到位置。”

他身后一位78岁的老人家同样如此,他来自7公里外的村落,花了一个小时步行到台盘村。“这些很常见,还有人开200公里的车来看比赛嘞。”

温州泥巴节和世界杯之夜(解码“村BA”)

如他所说,不少观众从河南、广西等地慕名而来,就是为了看一场接地气的“村BA”。

比赛开始前一个小时,球场旁的看台就已经挤满观众。只要简单扫上一眼,大家应该都会以万作为人数的统计单位。

等到比赛开打,人就更多了——前排的席地而坐,后一排坐在马扎上,再后一排坐在塑料板凳上,紧接着是站着的人群,再往后是站在板凳上的观众,球场内人山人海、座无虚席,球场外的山坡上、屋顶上,只要能站住脚的地方都是观众,“乡里的梯子都卖空了”,村民笑着说。

早来的人还会随身带一碗粉,饿的时候刨上两口垫垫肚子;晚来的人就只能从一个个后脑勺的缝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观赛角度。

对于许多现场观众,即便很难看到球场全貌,但只要看到其中一部分,便足够满足。

温州泥巴节和世界杯之夜(解码“村BA”)

一些村民从家里带来铁锅、铁盆等为场上的球员加油助威,篮球入筐,四处传来铁器撞击的助阵声响。

现场解说员在普通话、贵州话和苗语之间不断切换。中场休息时的“篮球宝贝”表演换成了少数民族特色歌舞,比赛获胜者的奖品是黄平黄牛、榕江塔石香羊、从江小香猪、榕江西瓜……“村BA”从头到尾“村”味十足。

“以前打球都是泥巴地,篮球架是自制的,而今,村里有了标准的篮球场,打起球来也更带劲了。”已经打了16年篮球的台江“村BA”队员王胜龙,是地道的庄稼人。他介绍,参赛人员是22岁至40岁的地方村民,他们有的是当地农民,有的做点小本买卖,有的在外务工回村参加比赛。虽然绝大多数不会扣篮,也很少能做出技惊四座的动作,可这不影响他们参赛的热情。

温州泥巴节和世界杯之夜(解码“村BA”)

不少网友看到“村BA”,都直呼解压,这样的放松来自于体育的纯粹,无关胜负奖金与场地好坏。你进球,乡亲们给你热情欢呼,你失误,乡亲们可能给你更大的欢呼让你加油。纯粹的体育热情在纯粹的贵州乡村变得更加可亲可爱。

解码:老百姓对新时代的礼赞

台盘村篮球场四周分布着商店、宾馆和路边摊,因为“村BA”的火爆,四周的商户和小贩都因此小赚了一把。

李志美家的小卖部就在网红球场出口正对面,绝对的黄金位置。小卖部里除了售卖矿泉水等杂货外,还兼有餐饮。李大姐说,从“六月六”篮球赛开始,店里的顾客就络绎不绝。“村BA”举办以来,她日均收入约5000元。

在篮球场一侧的一个路边摊,摊主叫李世祥,主营柴火羊肉。

攀谈中,记者了解到,老李不久前才从外省回来,原本他在外地务工,可一看到家乡的“村BA”如此火爆,便放弃了务工回家支起了路边摊。

温州泥巴节和世界杯之夜(解码“村BA”)

“村BA”不仅让老百姓得到了极大的实惠,更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8月9日,央视对在台盘村举行的台江队与顺德队的交流赛进行了报道。期间,央视连线了温州大学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易剑东。易院长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村BA”这样一种万民同庆、共同参与的格局实际上就是一种乡村文化丰富充实的象征。

贵州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涛在采访中表示:“乡村振兴,体育不能缺席,用体育赛事活动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大家参与运动强身健体,促进交往交流,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评价说,这种运动是非常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村BA”的比赛,倡导了非常好的农村生活场景。

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一直关注“村BA”,他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篮球赛事,中场很多极具民族特色的表演,它更像一个盛会。

温州泥巴节和世界杯之夜(解码“村BA”)

截至目前,“村BA”比赛暂时告一段落,但这一赛事突破了不少人关于体育赛事的刻板印象,向大家展现体育比赛竟然还能有如此新鲜、灵动、具有生命力的面貌。它深深扎根在乡土,也深深种进人们的脑海里、融入大家的生活中,搭建起人与人、人与乡村、人与篮球的情感认同,培厚了我们共同的文化土层。

“村BA”展现出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场景,映射出黔东南赶超跨越“黄金十年”的辉煌成就,是老百姓对新时代美好幸福生活的礼赞。

当这波热度退却,村民们的欢呼和笑脸,依然是最好的回馈。

来源:黔东南州微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