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前文《唐代曹州为什么既是山东大门,也是河北大门?》
书接前文。
没有想到,很快就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就成了四镇之乱的直接导火索。
建中二年春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
再简单解释下李宝臣。
说是姓李其实不是。他本人是住在范阳城旁边的奚族人。奚族人,全称应该是库莫奚族。从晚近的历史看,特别是活动地区看,和契丹人是最为关系接近的了。其最早出现的记录是北魏时期。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之后。但是也有说是匈奴人后裔的。但是从安禄山等欺负奚人淳朴来看,似乎不应该是匈奴人,毕竟,匈奴人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不可能傻得像头笨熊。因此,最可能是东胡人,也就是从大兴安岭老林子里下来的人。
不过环境改造人。到了范阳城旁边居住,这人也就立刻聪明起来了。不知何故,居然成了当地高级军官张 鏁(古同“鎖”)的干儿子,改姓为张,起了个非常漂亮的名字,叫“志忠”。幼善骑射,节度使安禄山选为射生官。这就进入了安禄山的圈子了。可以说安禄山这个人很不简单。虽然他死非善果,可是他却是挑选了一大批颇有能力的将领。这与长安的唐王朝比起来,实在是大相径庭。另外,从这个住在范阳边上的人居然是从小就善骑射来看,当时的范阳周边可能已经是广有畜牧业了,而非农业了。这点是尤为值得重视的经济资料。这种善骑射的本领几乎是草原民族的特长,但是这就意味着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活形态。这点到了北宋初年,太祖和太宗时期,当今北京地区依然是以畜牧业而非农业为主。两相对比,不能不得出安史之乱前,当今北京地区的农业就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家伙应该长得高大威猛,而且很帅气。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快,到了天宝年间,他就可以和安禄山进京面见唐玄宗了,也就是进京面圣了。可想而知,能带着李逵那样的人去进京面君?必然是如松江带着燕青那样的。玄宗皇帝,阅尽人间沧桑,岂能不知道招揽人才?顺势将这个小伙子就留在了长安,而且同样任命为射生子弟。分明是以射箭为主的高级卫兵。特别是,可以出入禁中,这其实就更是证明了这个人得长得帅气,此外,这也说明玄宗是多么在积极地招揽人才,以备不时之需。这可以出入禁中,该是多么大的恩赏和荣誉。可见,玄宗的政治手腕。而唐玄宗对自己手下的人之不满意,对当时的武备废弛的情况其实是了然于胸的。
可惜,就是这样的拉拢,居然没有成果。天子的射生弟子居然比不上安禄山这个反王的射生官。安史乱起,这个宫廷宿卫,居然遁逃回到了范阳,找到了安禄山。可想而知,这该是多么大的损失,出入宫廷的人对唐王朝内部的腐朽肯定是非常熟悉啊,对长安和洛阳的情况肯定非常熟悉啊。这等于是打开了通往长安的大门。一个在我们心目中的反王,居然如此得人心,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从千里之外,弃天子所赐高级宫廷宿卫荣耀于不顾,而要参加安禄山的势力,盛唐之失人心,竟也如此。不禁令人唏嘘。
当今,满篇盛唐,谁知道当时的盛唐已经是个空架子。
在说安禄山,自然大喜,立刻招为干儿子,改姓安。任命他为贴身侍卫,在军帐中担任扈从高级武官。这是斗争中考验得来的干部。岂能不重用?大家注意,这种以干儿子为扩展势力的手段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大肆兴起的。据史学考证,传统的粟特人是小家庭制度,这就意味着家族人口少,或者是彼此联系不紧密,而战争的时候是特别需要人的。所以战争时候,假子,也就是干儿子的制度就扩展开来了。这点到沙陀突厥的李克用时期特别的明显和出名。不过这种情况到了北宋之后,就逐渐消失了。因为既然地产和财务要传给亲儿子,按照血统来传承,那么干儿子的制度就不必要了。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从安史之乱起到北宋立国这段时间为止,干儿子现象几乎是一种制度性的,而不是我们后代的那种认干亲的那种纯粹的伦理之际的事情,可以说这段历史时间,假子制度是有其特殊性的。是对学亲制度的一个模拟行为。
安禄山久有反志,又老于用兵。一伺刚刚起兵之后,禄山使此时该叫安忠志的这位假子领骁骑八千人入太原,劫太原尹杨光翙。结果大丢眼镜,安忠志居然得以挟光翙出太原,万兵追之不敢近。
《资治通鉴》的记载略有不同:人名换了,是说将军何千年、高邈率领奚人二十骑,假托是要来给太原府献射箭手的。结果当时太原,成为北京副留守楊光翽出迎,因劫之以去。完全没有战备警惕之心,几乎让人家如小儿打闹一般就抢劫了太原府的军政领导人。更为关键的是后面的追兵不敢靠近,虽然写了是追兵一万,可是既然不敢靠近,那么就形同虚设了。
如果我们两相参照,那么这个安志忠就在这个队伍里,或者说那个亲自将太原府领导人亲自给加在肋下,而后跑路的就是这个安志忠。
为什么这个安志忠敢玩这么一手呢?
远来杨光翙这个人是杨国忠的亲信。杨光翙为杨国忠党,当时作为北京副留守、太原尹,实际掌握着河东镇的领导权,安禄山虽挂河东节度使衔,但手中只有一小部分河东军权,即“别将、大同军使高秀岩”所部。杨光翙既为易与之辈,而河东此时又陷于此群龙无首之混乱分裂之中,对唐廷是极为不利的。河东摄河北叛军之后,太原出土门即可直捣幽州老巢,此为安禄山之最心腹大患。所以,安志忠此行实际上就是安禄山要控制井陉口。否则,太原发兵,袭击背后,安禄山自然腹背受敌了。
结果却是:“太原具言其狀。東受降城亦奏祿山反。上猶以為惡祿山者詐為之。未之信也。”
我想,如果是真的没有意识到反,那么,这就是这种山贼一样的做法的结果。说得很明白,是用的奚人。这就与安禄山的范阳正规军分开了。因为奚人之前可是唐朝军队这边打击的对象。所以,以奚人来劫持北京留守,完全是一种欺骗性的行为。所以,如果说是奚人强借了太原留守,那么,远在长安的唐玄宗不信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想,不信是不可能的。之所以说不信。那肯定是玄宗的故作镇静而已。因为,东受降城也来了报告了。为什么装镇静?朝廷无人啊!你让唐玄宗怎么办?此时含元殿上的唐玄宗几乎是一种待死的状态——明知唐帝国遇到了巨大危机却无可奈何!唐帝国的实际情况,有谁比他更清楚?
《资治通鉴》接着记录到:
庚午,上闻禄山定反,乃召宰相谋之。杨国忠扬扬有得色,曰:"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欲也。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上以为然,大臣相顾失色。上遣特进毕思琛诣东京,金吾将军程千里诣河东,各简募数万人,随便团结以拒之。辛未,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上问以讨贼方略,常清大言曰:"今太平积久,故人望风惮贼。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诣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上悦。壬申,以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常清即日乘驿诣东京募兵,旬日,得六万人;乃断河阳桥,为守御之备。《资治通鉴卷217》
我们知道,此时唐王朝的重兵都在边塞,中原腹地空虚,你让唐玄宗怎么能不故作镇静?如果他在慌张,那么朝廷就先散了架了。所以,当唐玄宗肯定了杨国忠说的安禄山谋反的事情后,真正的受到惊吓的可是朝中大臣。接着,我们看到玄宗立刻去命毕思琛、金吾将军程千里到今天的山西,也就是河东,各自招募数万人。仓促形成两个集团军对付安禄山。之后又有封常清到洛阳又招募了六万人。而封常清的做法是断河阳桥,进行防守,
如果此时积极地前进到了今天的大名魏州,控制了临清的运河,恐怕也好得多。
西晋泰始十年 (274) 杜预建造于富平津,在今河南孟县西南黄河上。为黄河南北交通要道之一。北魏、东魏先后筑河阳三城于桥北、桥南及河中洲上,为洛阳外围戍守重地。唐代通称河阳桥。《唐六典》: 天下河桥有三,此其一。杜甫 《后出塞》 诗: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当然我们得说,杨国忠派自己的亲信去太原这本身是没有错的。说明朝廷其实早就意识到了安禄山图谋不轨。此外,北京留守这么重要的职务,唐玄宗不可能不首肯。只是,此时的太原其实就是一座纸城,徒有纸人一样的大军却毫无作用,杨光翙只好丢了脑袋。
而封常清仓促之间组成的军队怎么能抵挡住安禄山的虎狼之师?战败其实是应该预料到的。总的看安史之乱,长安失陷,非将领之罪,实在是当时李唐国防布局出现了巨大的漏洞造成的。
同时,安禄山任命安志忠率领一路精锐部队防守土门,扼守井陉口。安禄山之后,其子安庆绪伪署为恒州刺史。这就是他控制今天河北石家庄地区的历史来源。
成德节度使辖区
风水轮流转。很快安史大势已去。又投靠了李唐,被任命为恒州刺史:
九节度之师围庆绪于相州,忠志惧,献章归国,肃宗因授恒州刺史。及史思明复渡河,伪授忠志工部尚书、恒州刺史、恒赵节度使,统众三万守常山。及思明败,不受朝义之命,乃开土门路以内王师。河朔平定,忠志与李怀仙、薛嵩、田承嗣各举其地归国,皆赐铁券,誓以不死。因授忠志开府仪同三司、检校礼部尚书、恒州刺史,实封二百户,仍旧为节度使。乃以恒州为成德军,赐姓名曰李宝臣。(《旧唐书卷卷一百四十二 列传第九十二》)
这里这个人也是反反复复,如田承嗣是一样的。但是无论如何,降唐是假的而反唐则是真的。这点是没有错的。所以到底这个人是反唐的,是忠于安禄山的势力的。
此时这个人该改名叫李宝臣,也算是三姓家奴了。拥有恒、定、易、赵、深、冀六州之地,后又得沧州,步卒五万、马五千匹,当时勇冠河朔诸帅。这是李宝臣的特点。
这种屡次改姓的特点正是粟特胡人重母轻父的文化表现。李宝臣本人虽然是奚人,但是在文化上却是和安禄山一个路子。而屡次改姓,也是安史乱后藩镇将领的一个特点。这也让人想起三国的吕布,也是屡次改姓。也说明吕布不是汉人。否则怎么会改姓?又不是上门女婿?
之后李宝臣其实对这里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达到了“七州自给,军用殷积”的良好效果。也就是经济上实现了今天河北省中部地区的独立自给。而且是军队物资非常充沛。这就说明当地的经济情况非常好了。
之后他,“招集亡命之徒,缮阅兵仗,与薛嵩、田承嗣、李正己、梁崇义等连结姻娅,互为表里,意在以土地传付子孙,不禀朝旨,自补官吏,不输王赋。”正式形成了藩镇集团与长安对立。
经济上独立富强是河北藩镇的普遍现象。这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但是,朝廷怎么能那么傻?
始终想在这里打开个缺口。
于是想到了一个借口:
初,天宝中,天下州郡皆铸铜为玄宗真容,拟佛之制。及安、史之乱,贼之所部,悉熔毁之,而恒州独存,由是实封百户。(资料同上)
销毁铜像,一方面是政治原因,一方面自然是为了铸造钱币。但是只有恒州刺史这里没有。说明这里是有问题的。是漏洞可钻的。所以朝廷又加封了百户。这个百户当然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但是却有象征意义。也就是说你河北藩镇不是铁板一块的。
这就为藩镇之间围绕着今天邯郸地区发生争夺战打下了伏笔。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