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为什么最近头条总给我推荐中国足球的话题,既然推荐的次数多了,那么就好好聊聊这件事情。中国足球不可能和世界进行接轨,不论是从经济内容还是从业人口的分布上,未来几十年都很难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足协的确无能,但中国足球发展的课题太大了,并不完全是中国足协的锅,换谁担任中国足协的领导都很难实现这一目标。
在开始聊这个话题之前,需要推荐一本书《足球经济学》,这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体育经济学家Simon Kuper,在2009年10月份出版的一本书,主要研究足球运动产业和经济社会关系的内容,只有了解了足球俱乐部的运行机制、盈利方式,才能正确理解足球运动的发展。我手头没有现成的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于网络。
足球产业已经是一个自我增长的商业生态圈
我们先来看看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英格兰足球。根据2019年安永发布的英超经济和社会影响力报告,英超足球产业一年的产值能接近10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全年GDP的0.35%。而西班牙达到了1.38%。
自从英超诞生以来,一共出现了50支俱乐部。他们涵盖了英格兰的所有区域,基本可以给各地经济都带来附加作用,但并不是左右经济运作都是成功的。英格兰的足球产业,涵盖了菠菜行业、酒吧娱乐、餐饮休闲、旅游住宿、媒体传播、比赛直播、电子竞技、纪念品制造等等行业,以及足球比赛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比如数据分析、经纪业务等等行业。
就仅仅英超而言,已经提供了超过1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更不要说许多兼职类型的工作岗位了。这些工作岗位都是围绕着20家俱乐部、不足600名球员所提供的,他们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商业生态圈,拥有自我衍生、自我进化的能力。
足球运动是依赖于粉丝经济、娱乐经济所带动的产业化结构,是娱乐行业和实体经济行业相结合的结果,可是拥有数亿粉丝的大型足球俱乐部,在营业收入、利润额度上依然无法和互联网等企业相互媲美,所以足球行业并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却又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行业,因为这已经是属于一个依然在增长的商业生态圈。
中国足球的粉丝基础并不牢靠
在我国的足球并不只属于一个商业生态圈,我们缺乏在足球产业方面的商业沉淀,这并不属于是否存在百年老店、百年俱乐部的问题。我们的社会财富是一直在增长过程当中的,但在增长过程中某个时间段是恒定的,那么就涉及到资源的分配问题。
每个人在某个月的可动用的资金是恒量的,那么用于消费的项目就需要慎重考虑了。假定你这个消费了1万块钱,那么这一万块钱你会怎么分配呢?相信足球并不在大部分人的分配考虑当中。
来自毕马威在2019年的调研数据,一名英超球迷一年的足球消费平均为1888英镑,占其年收入(平均27000英镑)的7%。支出了这百分之七的收入,撬动了英超近百亿的产值。这还只是金钱支出方面的衡量,时间成本方面的支出呢?
我们看英超比赛,看盗版的人比付费的人要多了去了。中超的比赛不少人还在加班、五大联赛的比赛大部分人准备睡觉,明天还要上班。我在足球上花钱,还不如看两部电影、踢两场球来得实在不是,我们的时间应该更值钱,更何况足球比赛本来就是放松娱乐的,看两场电影、看两场娱乐秀,不比看足球来的轻松愉快?
其实,真正的死忠球迷并没有多少,就算是死忠球迷,当你谈婚论嫁之后或多或少都会放弃一些足球时间。所以,真正愿意在足球上花时间的并不多,这不是坏事是好事,毕竟发展自我经济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我们能在短短30年时间创造世界经济奇迹的基础之一。
社会资源无法向中国足球倾斜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资源也是恒定的。我们不能空喊口号:强化青训、锻炼球员体魄,这是空中楼阁,中国足球要发展就必须具备自我迭代的商业生态圈,否则就只能是依靠企业输血生存的企业联赛而已。那么,发展足球,构建足球的生态圈,就意味着要从娱乐产业抢粉丝时间、从游戏行业抢粉丝,甚至从五大联赛抢粉丝。
同样是毕马威的报告,目前英国民众的平均周薪为585英镑,换算成年薪为30420英镑。但是,英超只有9家俱乐部的球迷平均收入,超过了这个数字。也就是说,英超的大部分球迷其实收入都是不理想状态的,按照我们国内的说法,大部分球迷的收入都低于社会平均工资。
这些球迷的收入是有限的,那么向足球行业倾斜就意味着要在其他方面找补,自然就是降低了其他的关注度,包括金钱和时间成本。那么抢粉丝抢得过么?似乎是很难的事情。
我们用两个数据来衡量,我们被诟病的足球人口2000万,位居全球第一,这并不是虚假的数字。只不过是对于足球人口的定义不同,足球人口是指每周从事2次足球有关运动的人口,英格兰的数字是210万人,但是英格兰的总人口是5000万人,足球人口占比4.2%。
如果这并不是关键的,那么在英格兰11至15岁的青少年当中,有一半的人接受过职业足球训练,就已经非常直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有一句玩笑话:我们是因为成绩不好才去踢球谋生,而英格兰是因为踢球成绩不好才去读书。不要去谈足球场地不够用、不给开放的问题,我们的土地资源还没有宽裕到,给产业价值不高的足球放开界限,这涉及到资源分配的问题,当然学校不开放足球场的问题不想讨论了。
我们的土地资源大部分是用于建设社会公共项目的。如果你有幸去国外看一场球赛,你会发现伦敦、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基础建设,还不如我们国内的北上广深。不是有人吐槽我们随地吐痰么?你在国外比赛日的球场周边看看,那些酒吧周边腥骚味极重,因为外国的公共厕所是收费的,而大部分人不愿意付费。至于肯德基、麦当劳?你想得美。
所以,我们在国内享受了太多免费、优质的公共服务,你还要免费或者价格低廉、广泛铺开的运动场,是不是要求的有点多了?要是我来选择,我也会首先优化公共服务项目,有盈余的地方再提供给足球。
结论:中国足球就不能和国际接轨
国外的足球,也有人迷、也有饭圈文化,也存在着大量的杠精,这些东西都不是国内所独有的,国外足球有的东西,国内足球从来也不缺乏。我们在足球发展上,缺乏的是社会资源的倾斜,但足球真的不应该是当前值得倾斜资源的产业。
足球是竞技体育和娱乐项目相结合的团体,相比较娱乐圈制造IP的速度、效率而言,足球成才之难、时间之长,很难在短期内时间目标。更不要说足球所衍生的实体产业附加值,比不过其他产业的附加值。相比较而言,我们目前的重心还是实体,而不是足球。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足球也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