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尘4x/图)
堂叔在省城生活了四十多年,退休后,时不时地回老家看看。老家到省城,五百里路,走过N遍。不过,他独自开车的时候,还是习惯打开手机导航,觉得有个人在一边说话,不累。
今天的高速、国道、省道乃至乡道、村道上,多少驾驶人对导航有着深度的依赖啊。
去年国庆长假,跟朋友一起自驾游,一路向西,七天六地。假如没有导航,路上至少要耽搁两天。路网交错,没有导航,那就要在岔路口不断下车问询。而路边的陌生人,就是本地的吗?他熟悉前面的路吗?——没了导航,前路渺茫。
导航,避免了好多弯路、错路、冤枉路,让人们更快捷地行走在正确方向的大道上。因为使用导航的人多了,正道上的车就多了,所以,导航又常常让人们妥妥地堵在路上。当然,主要是节假日出行高峰的那些时段。
导航,有时热心过头,给你规划一条路线,切换进入“节省模式”,引导你绕过收费站,然后绕出很多很多路。省你10块钱,多花20分钟,还有油费呢。
导航,更有错乱的时刻。或许现代人造路、修路太勤了,有时它把你引向一段旧路,让车右拐,右边是条河(湖)。有时它将车引向小巷、窄路、断路,让你不得不走回头路。有时提示已到达目的地,而你在附近找寻路牌,可能比在途时间都长。有时,手机信号不好,它不吭一声,立即罢工……
导航的语音选择,也是各有所好。男士,据说首选林志玲,高中同学说,每次坐老公的车,都听得一身鸡皮疙瘩。女士呢,偏爱郭德纲、岳云鹏、沈腾。据说,最搞笑的是黄健翔,足球解说的风格吗?语音选择,背后有个人偏好,便有勾心斗角。个人建议,语音还是不要太搞笑,避免分神,常规为宜,安全第一。
导航,这个潜藏于手机的自动导向软件,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在途伴侣,也因此衍生出闻所未闻的逸闻趣事。可惜,我只零星知道朋友圈里那些故事。突发奇想,假如交通广播开个“导航那些事”,比简单的路况播报要有互动性、收听率吧。
朋友打车回家,师傅说,仙林那个地方在查酒驾呢。他有些吃惊:还有十多公里路,你咋知道的?你刚从那边过来?你交警大队有内线?你看到谁发朋友圈了?师傅淡然,指了指导航说:你看这儿一条红的,这个点了,还堵,而且还是转盘右拐的地方,提前看不到,到了跑不掉。朋友有感而发朋友圈:导航,还导这个?
朋友的老妈,最近从南京回上海,她和老公亲自开车送行。车子经过徐浦大桥,副驾驶座上的她,兴奋地拿出手机拍照,老妈在后座连声警告:“不要拍照,不要拍照。”朋友奇怪,“为啥不能拍照?”老妈说:“你没听导航里面说‘拍照违法’吗?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太守规则!”朋友瞬间笑崩,赶紧解释:“人家说的是:‘前方——有——违法——拍照’”!
回想没有导航的年代,路上的人们,心里会是什么状况?忐忑,纠结,焦虑。
一次,打车碰到一位女司机,问她开车跟男司机有哪些不同,她的回复有些离题,变成大倒苦水:最初开出租,对着地图上的那些线路,死记硬背了一个多月,怕城里不认路,怕多绕路,被乘客投诉。那个时候,晚上做梦都在找路。
当年的驾驶员,哪个敢打包票熟悉每一条线路?记得省城进城的那座长江大桥引桥下,曾经有一溜排的土著市民蹲守,举着“带路”的纸牌子,据说按服务线路长短收费,10元起步。十多年前,我们出差去上海。单位有车,进城后却迷失方向。驾驶员盯着一张新买的地图,反复比划,研究线路,比解答一道奥数题都复杂。有人灵机一动,决定抽调二人上前打车,作为引导。打车费,权当带路费。左绕右绕,艰难抵达目的地后,老司机想复盘一下刚刚走过的路线,依然几头雾水。
导航悄然出现了,带路党悄然消失了。导航又几乎击败交通广播的路况直播,它一对一服务,贴近且贴心。导航,更让现代人找路、记路的能力出现衰退,很多人染上程度不同的导航依赖症……
父亲那代人,上街进城时,最频繁的动作就是“问路”。 问什么人,怎么问……问路有问路的技巧和礼节。那时,父亲经常教育我们的一句话是,不要怕开口,鼻子底下就是路。——鼻子下面?嘴也。
没有导航的时候,出行处处不便,但也增加了人和人交流沟通的机会。高晓松还在电视上表达过一个观点:导航这个发明,使人类错过了发现未知风景的可能。新大陆是怎么发现的呢?是一个意外的走错路啊。
这世界,还有新大陆吗?网络时代,“路痴”比“导航一族”更容易发现新的风景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复杂路况下,一旦没有导航,许多人可能要眼前一黑,血压升高……我们回不去没有导航的时代了。
(作者为江苏媒体人)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
周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