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维打击世界杯(墙倒众人推,冰岛众人吹,世界杯果然不行了)

降维打击世界杯(墙倒众人推,冰岛众人吹,世界杯果然不行了)

▲东方IC版权图片,请勿转载

根据我自己在微信朋友圈的观察,比较狂热的球迷,多是60后、70后、80后,可以解释的是,他们的童年或青少年是伴随世界杯“概念”进入中国而成长起来的,而90后的球迷,似乎只有不多的几位。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 任大刚

因冰岛队被发现是一群“三教九流”组成的“乌合之众”,与往届相比明显冷清的世界杯足球赛,立马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

世界杯是除诺贝尔奖之外,中国民族主义者的几大心病之一。以人数优势看,世界杯和诺贝尔奖之类,应该唾手可得,不在话下,但无论怎么折腾,就是没份或偶尔有一点点份。这十分让民族主义者气馁。

▲央视新闻对冰岛队的报道

此番冰岛队“乌合之众”案,是一种挫败之后的反讽,尽管事后中国足球界有一些辩解,但它的组织化力度,顶多也就是个县球队的水平,无论如何辩解,不能改变30余万人的蕞尔小国傲视13亿人大国的窘态。

而且在过去若干年里为了在世界足坛上露个脸,我们中国人想尽了一切办法——中国教练不行?那就重金请外国名教练;球员不行?那就重金请著名外援;球员收入那是一直很高的,我们中国人一直信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但中国人的球队还是闻不到世界杯的一丝肉腥味儿。足球思想家最终把问题归结到“文化”上,“文化”不行,干什么都不成,你花大价钱大精力,精心组织励精图治若干年,还是不如蕞尔小国临时拼凑的一群“乌合之众”,这种崩溃感,不由得让人想起马克沁机关枪的野史:

1893年,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50名步兵和区区4挺马克沁机关枪轻松击退多达5000名祖鲁人的进攻,战场上留下了3000具尸体。1898年,苏丹的恩图曼之战,2万名进攻中,有多达15000人倒在马克沁机关枪阵地前。

双方完全不在一条道上,新话叫做“降维打击”,事已至此,大概只有彻底服输一条道了。但如果我告诉你足球运动或许正在走向衰亡,你会不会有一种同归于尽的庆幸?

1

几乎一切体育运动都是起源于战争有关的游戏,足球也不例外,因此把中国人的球队面对蕞尔小国的“乌合之众”的对比打比方为非洲土著面对马克沁机关枪,并无不妥。

足球大概是军事语言使用最多的体育运动。比如看大门的守门员叫“门将”,专门跑在前面争夺的叫“前锋”,守在后面的叫“后卫”,具体比赛中还有什么“进攻”“防守”“单刀赴会”,打赢了叫“再下一城”,等等等等。二十二个人在一块狭小的土地上来回奔跑踢球90分钟,通过人类的语言包装,不仅使比赛更为精彩,而且愣是幻化成千军万马的对决。大概除了棋类,其他任何体育运动,都不及足球的语言包装来得完整彻底。

降维打击世界杯(墙倒众人推,冰岛众人吹,世界杯果然不行了)

在足球运动中可以使用的描摹语言足够丰富,决定了足球可以给人以足够大的想象空间。而球评家和解说员的喋喋不休,更是堆砌出一整套话语体系,形成完整的足球文化。

可以说,通过不自觉的语言包装和释读,足球运动具备了战争的很多特征。而战争始终伴随人类历史,是人类发展的基因和动力。通过一种对抗性很强的游戏来连接两次战争的间隙,足球大概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实际上,真正的战争来了,也就几乎没有人玩这种游戏了,而世界杯从他举办以来,唯一的中断,就是在二战期间。

2

但足球运动既然不单单是一种类似于跑步游泳羽毛球之类的体育锻炼,更多具有游戏属性,那么它就不是不可替代的。

足球在很大程度上是替代战争的游戏,当有更为逼真的战争游戏出现时,足球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实体化的战争游戏,最早出现在1811年,普鲁士的莱斯维茨公爵用胶泥做出地形模型,再用颜色标注河流、道路和村庄等,用小方块代表军队和武器,进行对阵。这种游戏一经出现就引起上流社会的兴趣,经过多人多次改进,在军事上,它在一战和二战中均用于战争计划的推演,德国日本和美国英国均是玩这种战争游戏的高手;而在民间,它也有众多的拥趸。1976年,图版的战争游戏被美国人莱伯特编写为游戏程序《帝国》。

降维打击世界杯(墙倒众人推,冰岛众人吹,世界杯果然不行了)

▲电影《头号玩家》中描绘了VR游戏的发展前景

不可否认,装在电脑里的战争游戏出现以来,足球运动仍在蓬勃发展,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战争游戏的程序虽然设置的游戏规则多来源于1976年之前的战争游戏,但是游戏玩家的体验却不可同日而语,游戏人物从平面卡通到3D,又从3D到VR,玩家的虚拟参与感越来越强,而足球比赛几乎原地踏步,仍然是一种观看和被观看的主客体模式。

本质主义地说,足球运动只是运动员自己在运动,无数球迷不过是挂着肥硕的肚子,斜躺在舒适的椅子上,一边饮着啤酒,一边对着汗流浃背的球员说三道四的长舌妇,他们只是一种精神消费者。对无数的球迷来说,当有一种更为逼真、更为惊险刺激,偶然性更为层出不穷的战争游戏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会作何选择呢?

实际上,稍微敏感一点的人士,不止有一位注意到今年世界杯的关注度已经降低,而根据我自己在微信朋友圈的观察,比较狂热的球迷,多是60后、70后、80后,可以解释的是,他们的童年或青少年是伴随世界杯“概念”进入中国而成长起来的,而90后的球迷,似乎只有不多的几位。

很明显嘛,90后从童年开始,就进入网络时代,他们不再像之前的父兄辈那样,每年或每几年就会被一个或多个赛事裹挟进去,“被动”地热爱上某一种运动,他们可以轻易通过网络,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譬如足球这种类战争的游戏,他们可以直接去玩“使命召唤”或“战地”之类,那种对抗性,绝对比足球强多了。

降维打击世界杯(墙倒众人推,冰岛众人吹,世界杯果然不行了)

有人会说,一个人既可以是球迷,也可以是游戏玩家啊。须知,一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和工作,余下的时间不是被A事占用就是被B事占用,能够同时把AB兼顾,那就只好疲于奔命了。于休闲娱乐而言,何苦呢?

3

实际上,世界杯被电脑游戏(包括手游)夺了眼球,导致关注度下降,还有一个原因是媒体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变。

像足球赛这种观赏性和偶然性非常强的比赛,最落后的传播是图文,稍好一点的是广播,最好的是电视直播。世界杯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电视直播功不可没。

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专注于赛场的电视直播模式被迅速解构,与赛场赛事直接有关和间接或间接再间接的事情,同样可以成为了传播的主题。

以此番冰岛队爆红为例,这本来是花絮性质的资讯,在电视直播时代不值一哂,但是比赛当晚10点左右,我所服务的梨视频等机构媒体在微账号发出“球员是导演”“梅西的点球,刚刚被一个导演扑出了”等信息之后,“乌合之众”的冰岛队很快被扒出教练是牙医,其他队员有包装工人、学生、电竞高手、手球运动员等。这种“八卦”的热度,远远超过对比分的关注。

实际上,此前中国为世界杯提供相应的足球等商品,被标题党一番,一度也酸溜溜成为关注热点,至于著名球员来自哪个村子之类的花边,关注的人也不少。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有高度关注赛场的,就有高度不关注赛场的。但传播方式的变革,“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内容重新安排了大众的关注程式。也就是说,在电视直播时代,世界杯很像一只孤雁天上飞,万众一心仰头看;在以短视频为主传播体育赛事的新媒体时代,则是一群大雁在头雁的带领下飞过天空,有人看头雁,有人看尾雁,有人关心掉队的,有人注视着看大雁的人,而那一只头雁,不过是整个观看运动的由头而已。

降维打击世界杯(墙倒众人推,冰岛众人吹,世界杯果然不行了)

赛场上精彩与否并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能否带来精彩的八卦或花边,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变局,最契合中国足球的气质。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足球运动员球技极差,他们的收入却为什么要比他们的外国同行高出一大截子?实际上,那是因为他们率先进入了后足球时代,后足球时代比拼的并不全是球技,还有制造话题的独特能力。可怜的是,他们在外国同行却浑浑噩噩,还在足球时代当苦力。

这是不是很黑色幽默呢?是的。就像中华文明一样,中国足球也是早熟的。

单向度的电视直播时代,放大和神化了足球运动的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足球运动会“还俗”,它真正应该是街头“乌合之众”喜欢的运动,就像冰岛队所持有的态度一样,它应该还原为体育健身,而不该被赋予太多莫名其妙的象征意义,我相信,再过两三代人,踢足球就跟晚上夜跑一样,只是一种爱好者的爱好。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东方IC,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