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又称家桑、荆桑、桑葚树、黄桑等,桑树多分布于长江以南。桑叶经霜后采收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除去杂质,晒干,切碎,生用或蜜炙用。桑叶性甘、苦、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及清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咽痒咳嗽、干咳少痰、肝阳上亢、目赤眼花等。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经期及孕妇禁用。
小时候,我听父亲讲过一个关于桑叶的故事。民国时期,江南名医金子久有一次外出行医,被太湖强盗骗到了洞庭山上,要他为盗首治病。金子久一问病症,原来是盗首喝庆功酒,吃了很多羊肉造成了食积,腹胀腹痛,非常难受。请了好几位当地名医,均未奏效。大王一气之下,将这几位医生杀了,人头挂在了树上。金子久一看,双腿发软,再看前面医生开的都是消食导滞之方,用药思路很正确。金子久就跟盗首说,容他睡一个晚上,细细思量。
前半夜,金子久翻来覆去睡不着;到了后半夜,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头羊在桑树地里吃桑叶。金子久从梦中醒来,若有所悟,一大早即开了一味药——枯桑叶,嘱其煎汤内服,三天后见效。盗首觉得枯桑叶乃俯拾皆是之物,将信将疑,面露不悦。不想服后果然疾愈,深为钦佩。金子久以一味桑叶治愈了食积是有道理的,因为桑叶味苦、性寒,具有疏风清热、化滞解毒之功效。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称桑叶为“神仙草”,具有补血、疏风、散热、益肝通气、降压利尿之功效。《本草摘要》中记载:“以之代茶,常服止汗”,谓之有除热止汗之良效。明末清初的名医傅青主尤擅用桑叶止汗,他先后拟“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等数方,均用桑叶作为主药,誉桑叶为“收汗之妙品”。
有关桑叶的验方三则
1.桑叶、野菊花各10克,白朴硝5克,水煎取汤,澄清后分3次洗眼。治沙眼。
2.桑叶15克,麦冬30克,茯苓、杏仁、贝母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两剂。治喉痒咳嗽,痰带血者。
3.桑叶(搓碎)15克,香白芷9克,两药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盖严焖10分钟,取药液当茶频饮,一日内饮完,每日一剂。治头痛兼有鼻塞者。
文/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 王敬民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