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6日讯 柴烧陶艺,釉色上佳;米塑面塑,活灵活现;锔瓷修复,“破镜重圆”;潮流手办,妙趣横生;一掬清水与一捧泥土,加之烈火的淬炼,在手造大师的手里焕发新生。
9月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览会暨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启幕,济南市中区手造好物惊艳亮相,市中手造“大咖”云集。
从“手造”到“手办”市中好品添“亮点”
线条明快,须发飘逸,不出一刻钟,一幅“万世师表”孔子画像跃然纸上。对于济南微雕大师董光庆来说,这只是练笔之作,把这栩栩如生的画像雕进石片、竹片甚至小米粒上,才是他的拿手“绝活儿”。
孔子形象承载着山东人大道至善、谦恭有礼的美好品质,而董光庆手下刻有孔子画像的微雕手工艺品则在“小方寸”中致敬“大智慧”,穿越时空,他在一笔一划中把传统文化历史长河的精彩瞬间演绎得淋漓尽致。
与时俱进,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手艺人”匠心与时代汇流的关键。在琳琅满目的市中手造好物中,昱家良品(山东)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展出的手办突出重围,成为传统手艺创新发展的“亮点”。“手办采用彩绘工艺,是传统手艺的升级再造,也是潮流文化的更新迭代。”昱家良品副经理王铮坦言,“手办让更多有相同爱好的人形成‘圈子’,而IP形象背后的故事也吸引着当代年轻人,成为他们的一种情感寄托,这正是它存在的意义。”
从“文化”到“产业”继承创新续“前缘”
传统文化如何注入新内涵?传统文化与新兴产业激烈碰撞,让传统文化“生命线”无限延伸,市中手造正成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强引擎”。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春泥守护万物,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便是“春泥造物工作室”名称的由来。原生态泥土造型设计的土陶碗融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特色,便碰撞出工作室年轻人独一无二的“文创”品牌。
从“文化”发展到“产业”,不仅有年轻人的“新思潮”,还有传统手艺人的“别具匠心”。
让残破的陶瓷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便是锔瓷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所在。新事物不断更新迭代,残缺的器物何去何从?在慎德锔艺艺术修复工作室“手艺人”于奇志的手中,物主们得以和破碎“老物件”再续前缘。“物主们对自己用了很久的物件有种特别的情感,而我在修复物件的过程中也寄托着一份特殊的心性,让破碎的物件破镜重圆,也是让这双重情感有所寄托。”于奇志说。与此同时,她在锔瓷艺术中融入当代生活新理念,将冬奥会“冰墩墩”点缀在残缺器物上,化“缺憾”为“亮点”,为“老手艺”注入了“新活力”,传统文化正呈现出产业集聚态势。
手造兴业,文化铸魂。仅仅在览会上,市中手造已释放出“市中文创”的无限潜力,拓深了市中区“活力”与“品质”的烙印。这也是市中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在这里,我们能深刻体会市中“手造文化”迸发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今后市中区将继续传承古典技艺,发扬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品质强区的建设路上书写浓墨重彩的文化篇章。
闪电新闻记者 董洁 通讯员 李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