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日本的软银资本,目前在全世界投资的企业已经超过1300家。据交易追踪机构Dealogic数据显示,自1995年软银创始人兼行政总裁孙正义开启投资之路以来,截止2017年底,软银及其大型科技基金已累计投资1450亿美元。
软银在中国的投资,起步于社交网络媒体新浪网,扬名于电商平台阿里巴巴。2000年,马云找孙正义谈了6分钟,孙正义就决定投资2000万美元,4年之后,孙正义又在阿里巴巴的C轮融资中追加6000万美元,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股价一路高涨,2017年股市一片欣欣向荣时,软银当初的投资资金一度涨到900亿美元,回报率超过1000倍。
孙正义的这次投资被视为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软银的主要业务是金融和电信,很长一段时间,软银的卖的产品(非金融产品)都以廉价著称,直到后来拿到了iPhone在日本的独家代理权,才改变人们对它根深蒂固的印象。但孙正义却一直偏爱投资科技企业。
阿里巴巴的成功,更让他坚定了投资科技企业的决心,在物流领域也不例外。
投科技属性的物流企业
软银投资的中国企业,一部分是以科技冠名的企业,比如商汤科技,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冠科技的头衔,但带了科技的属性,比如阿里巴巴。不带科技属性的企业,屈指可数。
自今年4月软银投了满帮集团后,它在物流业的资本雄心也渐渐暴露。
软银资本中国成立于2000年,但直到2012年以后,软银资本才开始在物流业有所动作,当然,如果把阿里巴巴算上的话,事情就另当别论了。
(软银在物流行业的投资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迄今为止,软银资本在物流行业投资的企业已经达到18家,高于高瓴资本,但低于红杉资本。
在软银投资的物流版图中,与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迥异的是,软银并不执著于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投那么一两家头部企业,软银甚至没有刻意去投头部企业,比如百世物流,达闼科技、COWAROBOT、格陆、他山科技更是没太大的知名度。
但它对物流科技型企业却格外青睐。在软银投资的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了最大的比例,高达38.9%,其次才是生活物流和医疗物流。甚至其他企业也或多或少带了一定的科技属性,比如金融壹账通,也是一个强大的金融科技型企业。
向后看到300年
从2010年到2018年的整体数据来看,软银中国资本在pre-A至A 轮入场的占比最大,占到了39.5%;其次是天使轮,占到了16.6%,两者合计占比超过56%。
在物流行业,这个比例略低,但也占到了45.5%。
与软银资本类似,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也属于入场较早的企业。软银资本和高瓴资本及红杉资本不同的地方在于,后两者的目的是成为投资企业的长期伙伴,并伴随企业成长。
但软银资本入场早,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看中的企业是变革时代的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
孙正义曾表示,他的目标是大份额参股一些正在发力技术变革的公司,而这些技术变革将帮助公司维持长达300年的增长。
比如快易检,一个由顺丰前高管创办的企业,正在驱动医学送检的变革,格陆,则在努力推动智能驾驶行业的变革。
将近1万亿人民币的负债
和高瓴资本的张磊一样,孙正义要是看中哪个企业了,一般也会下重注,比如9月10日斥资10亿美元投资商汤科技,占股达到17%。而且他不会局限于眼前的利益,他投资的企业,很大部分都是高科技、高成长、晚收益的企业,越是这样的企业,软银进入的越早,比如他山科技,软银在天使轮就进入了。
但风险同样也很高,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数据去看清这个企业。
孙正义这样的投资风格独树一帜,他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有时,为了尽快达成交易,他会在未经董事会的同意下就向某个企业做出投资的承诺,而后才去极力说服懂事会,如果遭到董事会的反对,他会拿出数百页的材料,直到最终说服他们为止。事实证明,他做的正确决策多余失误决策。
然而,这个世界上像阿里这样成功的科技型企业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企业并不会在他等待十几年后,都会有1000倍的回报率,很多科技企业的回报率并没有那么高。并且,绝大多数企业在早期都在极力寻找商业化场景,就连优秀如商汤科技这样的企业仍然在寻找落地场景。
这导致软银的很多投资在短期都收不回来。以致于最近几年,软银出现了高额负债,据媒体报道,软银的负债已经高达16万亿日元,约合9879万人民币,1440亿美元。
当然,如果卖掉阿里的股票,这个问题差不多就能解决了,但阿里正是他理想中的科技型企业之一。他最初投资阿里时,阿里还只是一个电商平台,但现在的阿里是一个兼具电商、物流、金融、文娱、云平台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并且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卖掉阿里股票还债的可能性不大。
孙正义对科技型企业的偏爱某种程度上是科技企业的福音,对于中国的物流科技变革来说,同样如此。
(掌链传媒记者 崔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