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晶 每经编辑:董兴生
日前,有消息称,意法半导体(stm,股价28.86美元,市值260.6亿美元)、英飞凌、德州仪器(txn,股价144.89美元,市值1335亿美元)等MCU厂商的报价出现严重下滑。如意法半导体通用型MCU单价,从3月的70元人民币/个下调到目前的32元/个。
进入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新冠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局势仍旧紧张,导致全球芯片消费需求疲软、通胀高企。曾经最为紧缺的MCU(微控制单元)、PMIC(电源管理芯片)、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和驱动IC等芯片,开始遭遇去库存危机。
另据电子元器件混合型分销商Quiksol的现货市场报告数据显示,6月,整体市场需求依旧比较冷淡,Tl(德州仪器,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处于结构性缺货阶段,需求少、库存多,预测将成为下半年市场常态。常规料不缺货,将回到靠价格吸引客户的状态;只有少数不通用或极度紧缺的物料价格保持坚挺。
受芯片供应链库存增加、终端需求又出现下滑的影响,长达两年的“芯片荒”得到了缓解。但令人担忧的是,接下来,半导体产业会进入“泛滥期”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31272864
多款芯片出现价格下行迹象
近期,关于芯片价格下滑的消息不绝于耳。
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查数据显示,预计到三季度,5P/50M的图像传感器(CIS)行业价格约为5.1美金/个,同比下降约14%;FHD TDDI手机驱动芯片的行业价格约为2.7美金/个,同比下降约9%。
图像传感器之外,其他芯片也出现了价格下滑的情况。日前,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显示面板驱动芯片DDIC价格降幅约在2%~8%,第三季度价格降幅或将继续扩大。“第一季度国内消费类IC设计公司平均库存周转天数增至201天,IC设计厂商面临砍单压力,DDIC受负面影响较大,第三季度旺季或将不旺。”
CINNO Research认为,2022年,全球驱动芯片订单或将出现整体下滑,下半年DDIC价格面临更大降价压力,第三季度各类应用DDIC价格环比降幅预计将在4%~15%。
下滑幅度更大的是PMIC芯片,这也是此前全球缺芯潮中缺货较为严重的类别之一,被视为电子设备的电能供应“心脏”,负责电子设备所需的电能变换、分配、检测等管控功能,同时也是模拟芯片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但受市场需求影响,该类芯片在今年出现了较大的价格波动。
据电子行业媒体芯世相统计,此轮标准型消费类模拟芯片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不少降至常态价。比如TI的TPS61021ADSGR,去年5月涨至最高价45元/个后开始降价,到今年5月已回到了去年年初的常态价。
究其原因,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曾冠玮通过微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供应链上,上至IC设计业者,下至终端品牌业者,都进行了库存修正;同时,先前现货商、经销商累积大量库存,因市况风向转变,开始进行砍价抛售,以及整体消费性需求快速转弱。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2080.5万部,同比下降9.4%;1-5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累计1.08亿部,同比下降27.1%。其中,5G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0.2%。
手机销量的下滑并不局限于中国,事实上,全球消费电子行业也显示出承压态势。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5月,全球手机市场销量环比下降4%,同比下降10%,至9600万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8年来,全球智能手机月销量第2次跌破1亿部。
“近一段时间,智能手机在功能上并没有强创新,消费者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延长至2~3年,厂商推出新品牌很难引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一位机构分析师在线上对记者说。他认为,近期的芯片价格走势确实与需求端有密切关系。
一边是需求疲软,另一边则是近年来市场新建的晶圆厂于2022年逐步投产,芯片产能供给进一步加大。万联证券认为,若未来智能手机颠覆性创新及渗透仍不及预期,或将对其出货量造成非正向影响,进而对相关芯片需求形成影响。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群智咨询(Sigmaintell)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军看来,芯片价格低迷不会是短期现象。“从中长期来看,半导体芯片的需求会受到物联网、车联网等积极因素影响推升需求,但短期会受到外围环境的波动及不确定性影响,目前半导体上游扩产及下游需求收缩,使得半导体供需发生转变,预计芯片价格调整会延续到2023年中期。”
Counterpoint Research副总监Brady Wang也持有相同意见。他认为,芯片价格低迷至少会持续一两年时间。Brady Wang通过微信对记者进一步分析称:“半导体涵盖的领域太多了,细分来看,对于手机/PC会有供给过度,但工业和汽车目前看来会有短缺,因为汽车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生产公司不能有太长的转换。”
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行业需求依然强劲
虽然应用在消费电子上的多种芯片价格下滑,但一个利好现象是,智能汽车渗透率的加速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相关芯片的车载用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42140262
MCU(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各类部件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MCU一般分为8位、16位和32位的处理器,广泛运用在工业控制、医疗设备、远程控制、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玩具和嵌入式系统中。MCU产业的下游主要是MCU的应用,集中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
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MCU需求持续高增。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MCU进入历史罕见的缺货状态,兆易创新(SH603986,股价130.57元,市值871.5亿元)、意法半导体等厂商MCU价格上涨6~10倍。
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由于海运受阻、亚马逊查封跨境电商等原因,MCU价格有所回落。但民生证券表示:“据我们月度价格跟踪数据,MCU渠道价格在(今年)春节后已经企稳,更有部分主流中高端型号价格开始反弹:兆易M3系列GD32F103C8T6、M4系列GD32F405RGT6等产品3月价格均环比2月有所上涨,海外意法STM32F103C8T6、STM32F103VCT6等型号产品则有更大反弹力度,甚至创下历史新高。”
抛开短期因素,民生证券更关注MCU产业的长线成长逻辑:汽车、工业等细分市场的需求正持续向好;而国际IDM大厂在缺货潮下选择优先保证海外客户需求,且对国内市场渠道管控能力不佳,分销商价格常年大幅波动。
曾冠玮指出,中小型Fabless(设计公司)业者在逆风时议价能力偏弱,并且消费应用(如TV、Notebook)比重较高,消费性芯片价格确实有下行趋势。但目前,IDM(垂直整合制造,指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自有品牌IC都一手包办的半导体垂直整合型公司)业者在车用、工控、服务器、网通等高规格产品仍保有强势议价能力,针对少数型号产品能进行涨价、配货贩售。
最后,对于外界关注的半导体产业是否会进入“泛滥期”?曾冠玮称:“去库存阶段需要以3~6个季度为单位计算,过程中还要视各领域需求而定。IDM业者产能管控较严谨,且高规格产品需求相对稳健。然而,下半年,部分厂区扩建完成,供应吃紧程度将再稍微减轻。但IC设计业者受长鞭效应影响较深,普遍向晶圆代工业者减少下单或已成定局。”
而前述机构分析师则表示:“半导体处在独特的行业周期,市场火热的时候,上游加大投入、新增产能,是规律性举措,当市场增速放缓,出现过剩产能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当前环境下,低端产能有过剩的风险,但高端产能依然紧缺,各家代工厂都在进行产能结构调整。今年市场降温在所难免,但对于明显的‘泛滥期’,还需观察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在下半年的走向。”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