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鲁西南农村的集市上,偶尔可见到补鞋、修鞋、钉鞋掌的手艺人,这些人皆可称为鞋匠。
据老人讲,过去农村妇女人人会做布鞋,鞋底和鞋面分开做,也会围着鞋帮和鞋底,有一圈绱鞋针脚的明帮绱。但是窝帮绱,就是说,外面看不见绱鞋的针脚的绱鞋方式,一般要找鞋匠绱。窝帮绱鞋时,绱鞋的锥子和穿有绱鞋的细麻绳绳的针必须伸进鞋口儿里面摸着缝。缝时,鞋匠同时用两根针,先用锥子在要穿针的部位扎一个小孔,两根带线绳的绱鞋针相向穿入,两手同用劲缒紧,然后循环往复。这就全凭鞋匠的直觉和手感,手艺高的鞋匠眼睛闭上都能绱。
鞋匠还有一个手艺就是修鞋、钉鞋掌。修鞋面时,用作皮鞋、皮衣剩下的下角料按鞋面破损程度将皮剪成椭圆或圆形,像绱鞋一样两根针对针缝、或手摇缝鞋机缝在破损处。若是靠鞋底部位的鞋帮破损了,则需要将补鞋的皮子一半儿绱在鞋底上,一半儿缝在鞋帮上。若鞋底破损了,就需要钉鞋,用废旧自行车外胎剪成鞋底状,用专用的鞋钉钉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般人爱惜皮鞋,在新买的皮鞋底上钉上铸铁的“鞋掌”,一般是鞋后跟一个,鞋底掌外侧边底钉一个,穿起来走水泥路,“咔咔”很响。
过去是穷,人们拥有一双布鞋不易,都非常珍惜,需要绱鞋、补鞋的人不在少数。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人们口袋里的钱逐渐多了起来,另一方面也由于制鞋业迅速发展,人们觉得买鞋穿比做鞋穿合算,遂逐渐改做布鞋、穿布鞋为买皮鞋、运动鞋来穿;有的老年人嫌皮鞋、运动鞋穿着不舒服,则买商品布鞋穿。当人们的脚上越来越光鲜的时候,鞋匠们却无鞋可绱、无鞋可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