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一个很多人可能连名字都会念错的地方。2019年8月,国务院批准,长垣撤县设市,成为河南第21个县级市。但不论是GDP排名还是经济实力排行榜,长垣的位置都不怎么显眼,怎么不声不响就升格为县级市了?当然,也只有在这样的高光时刻,人们才会惊讶地发现河南竟然有个长垣,还是新乡的。那么,没有显赫的声名,也没有数一数二的GDP成绩单,长垣凭什么撤县设市?
凤九 | 文
长垣厨师遍天下,刀勺声里多名家
第一次听到“长垣”这个名字是在郑州东区一家豫菜酒楼。
满桌珍馐佳肴,眼花缭乱,主厨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豫菜,而酒楼的老板和厨师都来自豫菜之乡。
豫菜之乡?我以为是开封,可主厨接下来却说出了“长垣”这个地方,然后我猛然发现墙上挂着一幅书法牌匾,书有“长垣”二字。
如果主厨不先说,我肯定会念错,心里暗暗汗颜:不识字,真可怕。
原来长垣是“中国厨师之乡”、“中华美食名城”,中国烹饪物馆也在那里。
中国烹饪文化物馆
河南各地的酒店、饭馆,能做出一桌子正宗豫菜的大多是长垣厨师。著名的开封“又一新”曾经是豫菜的“黄埔军校”,厨师大部分是长垣人。
在郑州,烩面的创始人赵荣光、老蔡记的开创者蔡士俊、阿五美食的樊胜武、嵩山饭店的乔增广、郑州烤鸭总店的张春雨等等,都是长垣走出来的名厨。
建国后,国家机关随处可见长垣厨师的身影,且名师如云。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厨师长韩百胜、国务院餐厅总厨乔好文、全国政协餐厅厨师长李景聚、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侯瑞轩、北京人民大会堂厨师长陶少书等。
上至中央各部委,下至全国各省市,还有对外的中国驻外使馆,到处都能见到长垣厨师掌勺。
除了政府机关的专厨,国内大中城市那些响当当的餐饮品牌,大多是长垣厨师坐镇,比如北京的永安、厚德福、大梁春,上海的梁园,天津的三五俱乐部,西安的清雅斋,太原的林香斋,南京的大中华,苏州的九华楼等。
肉丝带底
《中国烹饪名师传》一书中列出的清末以来服务过政要名人的长垣籍名厨达125位。
真正是“长垣厨师遍天下,刀勺声里多名家”。
作家姚雪垠的《略谈河南菜》里写道:“一个地方吃的文化是否发达、发达的程度如何,决定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包括它的经济发达情况和政治因素。这大概也算是一个规律。”
如此看来,厨师之乡长垣该是个富庶的地方了,但其实正好相反。
长垣要饭的多,穷出来的厨师之乡
长垣在豫东北黄河边儿上,人口88万,面积1051平方公里。没矿藏没资源,土地多盐碱,北边儿多风沙。
更严重的是,三分之一地处黄河滩区,也就是黄河“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豆腐腰”上,“悬河”多见,十年九泛滥。
1949年之前,黄河在长垣境内决口达124次,平均19年一次。1933年,黄河在长垣境内决口达40处。
长垣的历史可谓心酸,常常民不聊生,一锅黄汤,颗粒无收。灾民们只能远走他乡,流浪乞讨,因此,“长垣要饭的多”远近闻名。
屡遭水患,磨炼了长垣人顽强的意志力。为了生存,职业选择并不多,厨师这个行业虽然因为孟子那句“君子远庖厨”而被视为“下九流”,但没有成本,管吃管住,还能挣钱,就成了长垣人的首选。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长垣几乎每一家都有人在外当厨师或者学厨艺。清光绪年间,长垣人口大概30万,在外当厨子的将近25000人。
清末长垣名厨辈出,有“长垣之妇,赛国之厨”的说法。光绪帝的御厨王蓬州,慈禧太后的御厨李成文、宣统帝的御厨宋登科等,都是当时长垣厨师中的佼佼者。
之后,袁世凯、黎元洪、张学良、冯玉祥、阎锡山等,也长期聘用长垣人掌管自家的厨房和胃口。
长垣名厨吕长海为末代皇帝溥仪做过“香菇鸡”,鲁迅先生最爱上海“梁园”长垣厨师做的豫菜,康有为吃了长垣名厨黄润生的“煎扒青鱼头尾”,以题字折扇相赠。
直到改革开放前,长垣依然很穷,“春天喝不上糊涂,冬天穿不上棉裤,十里八乡见不着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妇”,一到灾年,没有收成,长垣人还是得离开家乡找饭碗。
厨师依然是首选,因为不用交学费,吃住全免。尤其去开封的多,距离不远,开封的豫菜馆需要大量的厨工,供求两相宜,成就了豫菜,也成就了长垣厨师。
乡土观念深重的长垣人,有了好工作,不忘父老乡亲,亲戚朋友相互推荐,一人带一群,结果,长垣十个人里有九个都是厨子。
2001年,长垣出去当厨师的有22000多人。而现在长垣的专业厨师有3万多人,其中1000多人在国外,遍布46个国家和地区。
谁曾想到,贫瘠的土地可以孕育出绚丽的饮食文化,并且,会吃善烹的传统给小县城带来了经济上的迸发与飞跃。
继“中国厨师之乡”后,长垣又先后被授予“中国防腐之都”、“中国卫材之乡”、“中国起重机之乡”几块金字招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厨师团队。
手握四张王牌,金子无需炫耀
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出去闯荡的长垣人,也有不当厨师的,他们卖卫材、起重机和防腐材料。
在外人生地不熟,遍布全国各地的厨师老乡很给力,可以帮他们找落脚的地方,解决吃住问题,还能依托人脉关系介绍销售渠道,可见厨师产业的基石作用。
起步最早的是防腐。上世纪60年代初,黄河滩区的苗寨乡农民为了养家糊口纷纷出去当油漆工,一人一把刷子,不怕脏不怕累,到了70年代,油漆工刷进了防腐领域。
1979年,中国第一个防腐公司——河南省长垣县苗寨防腐工程公司成立。
第二年,公司在《人民日报》上登出了中国防腐界的第一个业务广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公司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日夜值班都忙不过来。
从此长垣防腐一发不可收。随着“中国昊华长源防腐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字号的防腐企业陆续诞生,长垣的防腐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2002年长垣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防腐之乡”,2005年,又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防腐之都”。
今天,长垣占据了中国防腐行业的半壁江山,在“神州”、“鸟巢”、“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秦山核电站”、“上海世会”等国家重点工程中,都能看到长垣防腐技工的身影。
业界对其赞誉极高:长垣防腐让世界永不生锈。
接着,最重量级的“中国起重机械名城”是在破铜烂铁中打造出来的。
改革开放初期,长垣几乎没有矿产、钢铁等重工业,有的就是倒卖破铜烂铁的行当。
魏庄镇小伙子韩宪保和韩永章以倒卖废铁、螺丝等边角料起家,后来掂着一杆焊枪出去修“千斤顶”、小型起重机,赚到钱回家乡拉亲带友,扩大创业团队,从家庭修理作坊到修理厂,最后开始造起重机了。
30年后,韩宪保创立的卫华集团成为中国起重行业的龙头,韩永章的河南华东起重机厂成了长垣起重工业的元老。面积仅100平方公里的魏庄镇一下子成为“中国起重第一镇”。
2006年,长垣成为“中国起重机械之乡”,2009年,长垣又获得了“中国起重机械名城”的美称。现在,长垣制造的中小吨位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65%以上,远销东南亚、欧美和非洲等地。
还有长垣卫材行业,同样是白手起家,勤劳的长垣人在家庭作坊里,从捻棉签开始,捻出了“中国卫材之乡”,并且这个称号是全国唯一的。
长垣卫材占据了全国卫材市场80%以上的份额,可以说“长垣减产,全国缺货”。
四张王牌,让曾经穷困潦倒的弹丸之地成为豫东北的产业强县。从无到有,秉持的是长垣人的优秀品质:埋头苦干,不畏艰难。
所以,撤县设市,实至名归。对四大产业来说,更是一股发展的东风。
强者自强,无需炫耀,是金子一直都会发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凤九
定居郑州的信阳人,写作、撰稿、文案
豫记·甄选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地风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地风物”)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