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的我,第一次体验醉茶,很危险,很无助。
那天,买了几款新茶,到货之后,迫不及待地泡上,尝尝新茶。
泡了一颗大红柑。
第一遍,洗茶,第二遍,泡茶。
由于大红柑太大,茶壶太小,虽然迅速滤出了茶汤,但是,茶汤还是很浓稠。
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大红柑,跟小青柑的口感相似,但是,陈皮的味道更陈香,普洱也比较醇正,喝起来挺顺口,肠胃也没有不舒服,于是连着喝了三壶。
那天有一个小插曲,称体重的时候,发现比之前胖了4斤,有种罪恶感,想控制体重,晚饭只吃了稀饭和咸菜。
晚上11点躺下之后,虽然肢体疲累,但是大脑却异常清醒,思绪的野马在脑海狂奔,无法入睡……
没过一会儿,开始饿了,心想,太晚了就不吃了吧,一来,为了控制体重,二来,起床一折腾,睡意就没了。
没想到的是,肚子越来越饿,我本身容易低血糖,后来,就开始头晕,心慌,手脚发软,手心和额头冒汗,赶紧把被子拉开。
意识到了很可能是醉茶,也意识到了严重性,想起来吃东西,但是,浑身瘫软无力,试了一下,无法起身。因为身边没人,只好告诉自己,必须起来找吃的,要恢复血糖。
在床上又躺了一两分钟,试了一下,上半身起不来,那一瞬间,真有点害怕了,孤独感和无助感涌上心头……
继续躺了片刻,然后用手支着床,把上半身支起来,终于下了床。
下床的时候,小腿磕在床边,顾不上疼,踉踉跄跄走出房间,经过镜子的时候,看见自己头发蓬乱,脸色煞白,冒着汗水,给自己吓的差点尖叫!
赶紧扒拉了一些零食,喝了几口牛奶,顺势躺在沙发上,把吃的东西放在手边,一边躺一边吃。
大概过了10分钟,肚子没那么饿了,身上的汗也慢慢干了,点开手机看时间,02:52分,继续吃了一些东西,上了个厕所,踏踏实实地躺下了。神志逐渐恢复正常,大脑和身体也放松了,没过一会儿,就睡着了。
第二天回想了这段经历,没想到,我作为一个无处不喝茶、无时不泡茶、天天茶不离手的人,竟然也会醉茶!
以前知道有醉茶这一说,但是从来没体验过,这次体验,发现醉茶甚至比醉酒还难受。
醉酒的时候,人往往是「断片」的,不会清晰地意识到身体有多难受;
而醉茶呢,则是「清醒」,一切知觉都是清晰可感:头晕、恶心、呼吸急促、手脚颤抖、全身没劲……
查了查资料,醉茶的“罪魁祸首”,是茶叶中的「茶碱」。茶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当喝茶过量或者过浓时,茶碱猛然摄入过量,就会引起血液循环加速、呼吸急促等一系列反应,导致醉茶。
喝茶过量、过浓,空腹喝茶,都可能导致了醉茶。
醉茶之后怎么办呢?
主要是吃东西,立即吃点糖,或者吃点别的东西,平躺休息,慢慢就缓解了。
这次醉茶的经历,很灰暗,很后怕,也深刻反思了自己:平常喝茶的习惯不好,喝了红的喝绿的,喝了绿的喝黑的,喝茶量太大。而且有时候空腹喝茶,很不可取。
我一直认为,人一定要爱点什么,就像草木对观音的钟情一样。有热爱的人,总是有趣的。
既然我爱喝茶,那就多去尝试,并通过层层筛选,品出自己最钟情于什么,而不是由别人告诉我,什么好喝,什么不好喝。
现在我依然认为自己应该多体验、多尝试,这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无论再喜欢、再新鲜,也要一点一点去尝试,讲究一个「节律」。
什么是节律?
节,节制。
律,自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与身体对话了,知道身体能适应什么,不能适应什么,能够管理欲望了,然后,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自律。
喝茶,原本应该是享受的。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不要让本该享受的事情,变成一种遭罪。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