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点:我们都知道“不与傻瓜论短长”,可一旦碰上“争”的困局,总忍不住“论”了起来,结果反倒中了对手的圈套,自己却成了傻瓜。
职场上如果没有“争”,一团和气,那么大概率遇上危机就扛不住了。成为领导者之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创建激励玩法,让底下的小伙伴“争”起来。
“争”亦有道。
我曾在《欢乐颂》里被这么一句话触动:不与傻瓜论短长。
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身边的同事是傻瓜,反而觉得他们都聪明得很,大智若愚罢了。
倘若总与身边的同事论短长,那可显得特别傻。
因为大多数人论短长是为了争一口气,偶尔钻牛角尖,并没有真正的进步。
而且在争论的过程中,我们有时自带情绪而不自知,说得多了更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反而更容易掉进对手的圈套里。
讲到这里,我得说说“争”、“辨”和“论”的区别:
- 争:想把无法分享的事物占为己有,而做出利己的行为;
- 辨: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动机,而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做出攻击性行为;
- 论:找一堆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滔滔不绝地探讨某个问题的行为。
显然,三者是不同的行为,但也有共通点,如若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变成“斗”。
一旦“斗”起来,那可得拼情商的。
如若情商不高,估计才出场就被对手K.O.了。
举个例子。
曾经有位同事超爱显摆,是他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嘴上老爱论些有的没的,聪明人听听也就罢了,反正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我们也不会受伤。
可偏偏就有同事较真,还较上劲,怎么拉都拉不住。
后来那位较真的同事论赢了对方,可是伤了彼此的和气,这上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还真是尴尬到不行。
在老板和领导眼里,他们两个都被打上情商不高的标签,自此不被器重。
我由此发现,很多琐碎的事情,其实都逃不过老板雪亮的眼睛,只是装作不知道而已,明知却故作不知亦是情商高的表现之一。
至此,我特别喜欢且深刻理解了“明争暗斗”这个成语。
争,是放在台面上的竞技,而斗,则是难以揣测的内心戏。毋庸置疑,我们更喜欢明争,越争就越刺激出自己向上的决心。
可暗斗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越来越阴暗,有城府或能保护自己,若城府太深则容易变成孤寡英雄,除非战斗实力超强,否则前路怕是难行。
我们就来讲讲如何“明争”,最常见的职场“明争”,是在公司销售部,谁都对销冠感兴趣,因为提成多,还能拽上一个月。
客户就像一座城池,打下自成江山,情商不够的同事还真做不到销冠,这活儿还是高压的,毕竟每个月的业绩指标就摆在那里,要是只能拿到基本工资,那这销售人员着实可怜。
更可怜的,是大多数公司的销售部门,都喜欢把成绩晒出来,干得好与不好,是谁都看得到的,那些每个月垫底的同事,有一个月的时间都低着头走路。
前阵子,我还看了一个搓心窝的视频,说是穷得好好的,干嘛月底提个醒,想来还是挺应景的,但这就是“明争”,当然不排除“暗斗”的可能。
如何“明争”?
- 明确的共同目标,各自努力;
- 知己知彼,不必把自己成事的方法放到台面上,但可以分析对手的策略;
- 战在所难免,要有正向的攻击方法,就事论事,切忌暗算。
不久之前,一位比较年长的领导给我们做了分享,诉说他在将近26年的职场生涯里,最深的感触是“斗”。
他说,“斗”是会上瘾的,而且可能会“斗”上十余年,最后可能“斗”得有你没我,也有可能“斗”成兄弟。
很多年前,“斗”是比较简单的,摆在台面上各自出招,明着来的,暗中使坏的,其实都有,就是缺了稍微好一些的环境罢了。
比方说,以前他们卖东西,想找个金主是真的不容易,斗来斗去就为了五斗米。可现如今,争不过的客户,大不了再开发新的市场,这是“争”。
这位领导在离职前,就给我们留了一句:常与同好争高下。争,对于我们来说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争”不是“斗”。
这一点,在《欢乐颂》里便有很好的例子。
比方说,安迪喜欢与有实力的对手争高下,在职场上击败对手,可表现出来的依然是高情商和工作实力。
曲筱绡就喜欢斗,她的条件好,对事业没有太多追求,自然不爱“争”,但她的性格也不爱“让”,就爱和身边人“斗”着玩,给人一种不需要情商的感觉。
总而言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争斗。遇到“争”和“斗”,我们应先辨别当下的状况,若是“争”倒也无妨,若是“斗”则能避开就尽量避开,或把“斗”转变成理性的“争”。
创作者简介
本文由知识IP@叨叨的哲思原创,专注于“泛娱乐 职场”深度解说,饶有艺术境界与哲学味道,本文是2021年精心打造的《高层次人才研习系列内容·领袖情商篇》第7篇文章,每日输出1-2篇深度干货文,值得关注与期待,与我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