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为世界杯而生k神(古杨树山谷诞生冬奥三大场馆)

p2为世界杯而生k神(古杨树山谷诞生冬奥三大场馆)

去年12月19日,河北张家口崇礼区太子城的2022年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进行灯光测试 供图/视觉中国

p2为世界杯而生k神(古杨树山谷诞生冬奥三大场馆)

p2为世界杯而生k神(古杨树山谷诞生冬奥三大场馆)

瞰冬奥

张家口古杨树,这个曾经宁静、荒僻的山谷,已悄然“生长”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三大场馆。这个山谷已不再遥远,观众乘坐50分钟高铁就能从北京到达太子城高铁站,换乘清洁能源巴士,10分钟就可到达古杨树场馆群。但为了让这个宏伟的场馆群高效运转,运行团队在背后付出了十分艰苦的努力。

今年2月底,为期10天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雪上项目测试活动在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进行。古杨树群场馆运行团队克服外籍专家无法成行的现实困难,抓住国内技术力量主导的机会锻炼了队伍。“这次测试活动,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查出还需要完善的环节,过程中也检验了场地,磨合了团队之间的配合。”古杨树群团队通信中心经理宋文威说。

先造湖,再造雪

对古杨树场馆团队来说,挑战是一个接着一个。从历时近四年的工程竣工,到2020年11月份迎来国际雪联专家对古杨树场馆群预认证,再到迎接场馆运行团队入驻,团队完成一次次任务,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升级。

据张家口奥体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孙小溪介绍,这个全新的场馆群刚落成,马上就要应对测试赛的考验。要办比赛,首先要解决造雪的问题,而造雪首先需要水,那就要先造湖。

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距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赛道不远,一座景观湖闪着粼粼波光。这座湖泊,其实是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由古杨树场馆群建设的收集雨水、地表水和融雪水的水库。这里储存的20万立方的湖水,在造雪时派上了用场。

据业主方介绍,场馆地面排布了雨水收集管。去年的雨水、雪融水都能汇集到蓄水池,通过两级泵站打到赛道上的净化池过滤,再通向造雪机进行造雪。28台造雪机要24小时三班倒,才能造出三个场馆比赛时需要的雪量。

造雪团队必须连轴转

这次测试赛期间,山地运行团队中的造雪队伍有66人,从去年11月25日到12月31日一直在造雪。“最高峰时,一天用28台造雪机,24小时三班倒着干。”孙小溪说。

当时,崇礼太子城地区夜晚最低气温达到过零下32℃,但造雪机工作期间,还必须有人随时值守。“造雪别看就是用雪炮打出雪,还要有人根据风向、造雪量等因素,时刻调整造雪方向,否则雪就会铺得到处都是,无法满足赛事要求。”场馆团队人士介绍。为此,造雪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据了解,比赛的用雪大户是冬季两项中心和越野滑雪中心的赛道。因为赛道不但线路很长,造雪的深度也有要求。赛道上需要把雪铺到50厘米厚,还要压实。在雪如意跳台下方铺雪深度50厘米就可以,但在运动员落地缓冲区那里,铺雪深度要达到1米。

在进行了第一次造雪后,山地团队还进行了二次补雪。“第一次铺到了50厘米,结果过了年,赛场那里的温度升高了,我们又进行了二次补雪。补雪由于气温升高,只能在凌晨后进行,造雪工和压雪车司机连续上班,极限时24小时在岗工作。”业主方介绍。

逼出来的“中国技术”

受到疫情影响,古杨树场馆群原计划举办的世界杯和洲际杯比赛,最终被国内运动员为主体的测试活动所取代。国外运动员和国外专家都无法成行,但中方技术团队也因此获得了宝贵的锻炼机会。

宋文威说,如果举办世界杯,团队就要邀请外国专家参与赛事,“聘书都已经拟好了,但是疫情的原因让一部分外国专家无法成行。这些技术环节包括竞赛管理、计时计分等等。竞赛管理方面,团队内各个项目的竞赛主任及专业NTO团队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测试活动的任务。计时计分方面由国家体育总局推荐,找了国内计时公司,基本满足了测试要求。在跳台滑雪比赛的计时计分方面,国内设备虽然还达不到大赛要求,但也积累了经验。”

此外,测试活动也检验了山地运营团队的压雪能力。测试赛期间张家口下雪了,大家本来挺高兴,但运动员的反馈是“雪还得压”。“刚下的雪,运动员说不爱滑,比较软,蹬不住。”孙小溪说。

但业主方拥有一边压雪一边为赛道开槽的设备和技术,这就为测试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据业主方团队负责人介绍,测试赛期间,他们维护了24条压雪赛道,包括冬季两项和残奥赛道、越野赛道以及跳台标准台雪道。“造雪机人员都是自己的技术团队,压雪车人员也是中方人员。测试赛期间每个夜晚进行全赛道养护,白天对指定赛道压雪和开槽。压雪车和开槽设备都是业主方自己采购的,人员培训从2020年10月份就开始了。”团队负责人介绍道。

为了应对突发天气状况,场馆团队也编制了应急预案,包括面对大风天气、高温融雪、暴雪等特殊天气如何进行场地养护的特殊预案。宋文威说:“我们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加紧造雪,包括采用提前储存的备用雪铺上雪道,最终运动员们的反馈还是比较好的。国家队还专门发来了表扬信,对我们的竞赛组织、训练、交通、现场体育展示氛围营造都表示满意。”

观赛取暖功能待完善

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测试活动没能进行世界杯级别的演练。但古杨树群团队方表示,在相关的业务领域,包括场馆管理、反兴奋剂、场馆设施、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做到了应测尽测,达到了测试目的。

在测试活动中,团队方得到的经验方面,如何更好地抗低温保暖,是工作人员需要为观赛嘉宾和观众考虑的重要环节。团队负责人表示,“古杨树场馆群是根据国际赛事要求建设的,不过,崇礼和欧洲天气不一样,在遭遇极端低温时,团队也遇到了挑战。我们团队人员第一次遇到出门十分钟睫毛就被冻上的情况,都不敢眨眼,怕眼睛闭上就睁不开了。”

这也意味着,古杨树场馆群还需要增加具备取暖功能的临时设施。“古杨树群和其他室内比赛馆不一样,我们只有走出楼才能去场地办公,所以可用空间非常局促。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中心只有两个技术楼,大家都要挤进去。观众取暖设施方面,届时应该会设取暖大棚,里面有暖气,志愿者会进行服务和引导,保障观众有相对舒适的观赛体验。”

瞰冬奥·探馆

古杨树山谷是如何变成“天赐之物”的?

北京冬奥会期间,古杨树场馆群将产生31块金牌。从无名山谷,到天赐之地,古杨树场馆群即将成为冰雪赛场瞩目的焦点。

站在太子山山顶俯瞰,连接古杨树场馆群的空中廊道“冰玉环”,像一条银色的项链坐落在山谷中央,外立面呈白色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技术楼,在“项链”的两端交相辉映。距离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赛道最东端只有十几米远的山上,古意盎然的长城傲然挺立。一座无名山谷,就这样毫无违和感地迎来了最现代的冰雪运动场馆群。

滑雪在张家口崇礼堪称支柱产业,在国内已有众多粉丝,而古杨树场馆群所承办的比赛,从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冬季两项四大项,到残奥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两大项冬残奥比赛,也是中国开展较晚、水平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相对较少的项目。建设单位相关人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先不论运动水平本身,场馆建设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打开的局面。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张家口赛区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场馆项目,场馆从山顶直泻而下止于山谷,顶部与底部落差达160多米。跳台外形好似如意,因此有了“雪如意”的美名。但美丽的场馆因为作业面大,场地狭小,施工难度自然极大。

据国家奥体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精心策划争抢工期,上至8500吨的钢结构,下到幕墙玻璃砖,都实现了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用时418天完成了主体工程。

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中心赛道看似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其实经过精心布置。比如冬季两项中心赛道施工,是先由国际雪联专家现场踏勘, 测量、绘图、施工,踏勘,再进行修改。场地设置了两条自东向西的赛道, 运动员自山上向西滑下山坡, 出现在核心区的赛道上,进行冲刺、射击,满足了比赛和观赏的两大需求。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的特色,是它的赛道沿山体自然地形而建。赛道不仅是古杨树场馆群中赛道最长的竞赛场馆,赛道总长度为9.7公里,宽度为8—14米,共设8个赛道圈,还巧妙借助了场地上的原生树木,营造了山野之趣。

整个场馆群的点睛之笔,要数C字形的廊道“冰玉环”。它取材于瑞士设计公司的环形连接廊的设计,经过中方设计团队和施工人员的发扬光大,最终成为连接起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的廊道。

如今,这三个比赛场馆可由“冰玉环” 连接。这样的设计,让偌大的古杨树赛区从观众的出行到运动员的转场,都互不干扰, 还将地表原貌留给山谷,也让古杨树场馆群更显浑然天成。

古杨树场馆群通信中心经理宋文威表示,在冬奥会赛时,“冰玉环”将会成为一大亮点:“十分期待灯光点亮的那一刻,那会是更加璀璨的景象,由冰玉环连接起来的三个场馆应该是所有冬奥场馆中最宏伟的。”

瞰冬奥·展望

雪如意、冰玉环

未来如何利用?

北京冬奥会对于张家口崇礼这个冰雪小城,无疑是最大的发展机遇。自从2017年,张家口市开始建设冬奥会场馆,就立志将这里打造成冬夏适宜的度假胜地。这也让古杨树场馆群的赛后利用更加引人关注。

张家口的7大系列规划包括冬奥会场馆、太子城国际冰雪小镇、重点项目、生态环境、崇礼奥森公园、崇礼空间战略、主城区规划等。冬奥会带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崇礼和北京的距离被拉近到1小时通勤圈中。从北京北站上车算起,高铁一小时左右可到达太子城高铁站。未来这里必将成为冬春夏三季的度假胜地。

古杨树场馆群如何进行赛后利用,也是焦点问题。据了解,从赛道设计之初,就要求既要满足赛事,也要尊重自然地形,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树木,体现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未来古杨树场馆也将着眼大众体育健身应用,成为冬奥遗产的典范。

比如,为了节水并满足冬季造雪需求,古杨树场馆群建设了雨水、地表水、融雪水收集系统,设置了若干个蓄水池,穿插设置在赛道之间,结合自然地形的低洼处形成小型湖泊,既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满足了造雪需求,也提升了自然景观,利于赛后再利用。

“冬奥会带来的不是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而是要与崇礼山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并行。”场馆团队负责人介绍道。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山体修复方面,不仅使用了一般的护坡,还与一家专门做山体修复的公司合作。该公司的产品是两层网,一层依附在护坡底部,第二层中间注入培养基,提取山地已有野生植物的种子后,可以再造原本属于这片山体的植被。

根据规划,目前的古杨树场馆修建的临时建筑,未来也不会空置,会用作轮滑、山地自行车等运动的服务房。如今的“雪如意”场馆,因为独特的外形,早已成为最火热的网红打卡地。冬奥会结束后,“雪如意”将实现更多元化的功能。

据业主方介绍,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顶部的环形建筑计划设立顶峰俱乐部,有可以容纳500人的报告厅,可以用来举办高端论坛、会议、宴会和展览。山腰的着陆坡部分,可以举办“红牛极限爬坡比赛”等极限运动,通常这个比赛都是在世界各地有名的跳台滑雪场地举办的,此外还可以举办溜索、滑草等娱乐项目。

在山下的看台区,有一个135米长的体育场,可以用来举办足球等夏季赛事、开演唱会等,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近“雪如意”,使它真正成为适合四季运动的向往之地。

本组文/本报记者 褚鹏

统筹/汪浩舟

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