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新闻纸作为报纸刊物的原材料,作为及时传播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等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上千种纸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一直属于国家战略物资,行业一直以来就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给以重点支持和扶持的行业,与造纸行业其他纸种相比,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国内新闻出版业的飞速发展,国内的新闻纸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新闻纸用量的需求,从1995年开始,国家允许进口部分新闻纸来弥补市场空缺,满足市场的需求。
但谁也没想到,随之而来的新闻纸倾销问题,让国内的新闻纸生产厂家结结实实地挨了重重一锤。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表明,1995年到1997年三年,加拿大向中国出口新闻纸分别为13549.481吨,114270.252吨和175967.706吨,1996年比1995年增长743.36%,1997年比1996年增长53.99%;韩国出口中国新闻纸1995年到1997年则分别为122.348吨、19206.786吨和25236.426吨,1996年比1995年增长了155.98倍;美国这三年出口中国的新闻纸量则分别为4718.267吨、67739.178吨和78767.02吨。同时,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调查发现,加拿大、韩国及美国在大量出口中国新闻纸的同时,不断降低价格,以谋求更多的市场份额。1997年,出口中国的新闻纸价格就比1996年分别下降了10.78%、7.7%和15.3%。1996年,进口新闻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8%,1997年则占去41%。
受此影响,从1996年开始,国内新闻纸厂家销售出现大幅度下滑,价格不断下跌,库存量急剧增加。各工厂开工率直线下滑,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利润大幅下降,多数陷入严重亏损状态。新闻纸生产从业人员失业率大幅上升,工人收入日益下降,国内新闻纸生产厂家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
1996年10月,9大新闻纸厂家齐聚宜宾,在四川宜宾召开了新闻纸产业会议并达成一致共识,行业效益直线下滑,陷入困境,并不是产品质量及产能问题造成的,而是国外新闻纸倾销造成的。如果任此不正当竞争持续下去,不出1年,我国的新闻纸生产企业将有一半以上被迫走上关停或者破产的道路。但当时我国并未出台反倾销相关条例,因此当时也未能采取法律行动,国内厂家想了许多办法应对,甚至要求政府动用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能成功。
在企业、律师通过各种途径呼吁下,1997年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正式出台生效,9大新闻纸厂生产企业迅速达成协议,授权北京市环中律师事务所中国新闻纸产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的对新闻纸反倾销调查的申请。1997年10月16日,环中律师事务所王雪华和他的律师团队,拉着成箱的材料,代表9大新闻纸厂生产企业正式提出对来自加拿大、韩国、美国的新闻纸进行反倾销调查。
在中国新闻纸生产企业万千产业职工的焦急等待下,1998年7月9日,中国正式对加拿大、韩国和美国三国的进口新闻纸亮出反倾销红牌,1999年6月3日外经贸部发布终裁公告,认定产于加拿大、韩国及美国的新闻纸在中国实行倾销行为,对中国的新闻纸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决定正式征收9%-78%不等的反倾销税,征收期限为5年。此举,对于被低价倾销的新闻纸冲击的苦不堪言、毫无退路的中国新闻纸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处逢生的机会。
虽然新闻纸反倾销案,作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首例反倾销案的胜利,在中国的外贸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人第一次学会了用国际竞争规则来保护自己。但这次的市场冲击,对国内新闻纸行业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争取到的征收反倾销税的5年时间,也只是产业得到的一个喘息、调整的机会和时间。
纵观当时的9大新闻纸厂家(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造纸有限公司、宜宾造纸厂,岳阳造纸厂,石砚造纸厂,齐齐哈尔造纸厂,鸭绿江造纸厂,福建南平造纸厂,江西纸业),这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光彩辉煌的大型企业,几乎都是建国初期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建立起来的,其生产设备大多数都还是5、6时年代的设备,虽然部分企业通过技改甚至动了大手术进行更换关键部件、引进国外二手设备等,但到90年代,国际上造纸设备早已经向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了,年产几十万吨的单条生产线已经比比皆是,加上国有企业发展到90年代,经过了40多年的时间,太多复杂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包袱已经压的企业喘不过气来,无论吨纸单耗、成本、还是相关乱七八糟的费用,其实业内有识之士都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与先进生产力的差距已经不是一丁半点了,真正要把自身置身于国际竞争的舞台之上想要有所作为的话,不进行一次刮骨疗毒式的变革,无异于痴人说梦。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用浮动汇率制来取代固定汇率制,当天,泰铢对美元汇率暴跌17%,以外汇市场为首,该国的金融市场陷入混乱之中,受此影响,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资本攻击的对象,一场席卷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此引爆,除了东南亚各国外,危机波及日本、韩国、俄罗斯及巴西等国,从而转化为全球性的一场金融危机。
此次金融风暴中,由于中国实行比较谨慎的金融政策和前几年采取了一系列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虽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从而使国家金融和经济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稳定。从而成功抵御了这次冲击。而且,金融风暴之后,国际资本也看到中国的巨大潜力,随着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我国经济迎来了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
造纸,也迎来了一个整个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外资企业大规模战略性投资中国的造纸行业,其规模之宏大、目标之长远、设备之先进,无不让造纸人耳目一新,瞠目结舌。
国家轻工总会在九五行业发展规划中把高档新闻纸作为4个重点发展纸种之首,1999年国内9大新闻纸厂的实际产能只有70万吨,而市场需求量则有140万吨左右,应该说中国的新闻纸市场还是有巨大的潜力的。2000年初开始,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与实施,西部地区报业也飞速发展。此时,新闻纸行情也走出了低谷,出现了上升的势头。
1999年,宜宾纸业在经过新闻纸倾销及98洪水的双重冲击之后,全年完成新闻纸产量6.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531万元,实现税金3039万元,实现利润1508万元,位居九大新闻纸厂第五位。其新机台生产的优质新闻纸,再次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并趁势成功在西北、华东地区建立了销售分公司。
之前,国家对造纸行业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实行“全行业管理”,但实际上对部门之外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随着国际上低成本、高质量的纸张冲击。像新闻纸这种属于战略物资的纸种,虽然在短时间内通过行政手段或者其他的手段能适当保护行业的生存,但长久来看,实际上,由于技术设备的原因,国内的新闻纸无论是成本还是质量,终究要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必须打破现有的的产业格局,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通过兼并、收购、控股、横向扩张等方式形成大集团大企业,打造“造纸航母”,才能在将来的市场分割中有一席之地。
此时,宜宾纸业集团提出扩建30万吨高档新闻纸生产线的规划方案,拟引进一台全新的当今世界一流的高速新闻纸机,抄宽7.1米,设计车速1800米/分钟,年产22万吨的高档低定量新闻纸,加上现有的7号机6万吨优质新闻纸以及正在筹建的8号机8万吨微涂彩印新闻纸,使主要产品新闻纸的生产规模达到36万吨/年,包括与之配套的200吨/天的废纸浆脱墨生产线、 600吨/天的化学机械浆生产线,以及中段废水处理、电站,水厂、仓库扩建等,项目建成后,宜宾纸业将当之无愧地成为西南地区新闻纸生产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