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全文6775字,阅读约12分钟

《城市秘密》作者:土哥涅夫 / 设计:徐世明 / 编辑:大倾城、尤可

2003年10月2日,西子湖畔的华侨饭店里人头攒动,觥筹交错。

刚刚打完湖滨综合整治一期“战役”的所有甲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人员在此开“庆功宴”。席上,担任“战役”副总指挥的南都集团副总裁张法荣动了真情:“这个项目做得苦啊,但是值!”

听众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番感慨的背后,张法荣已经连续便血4个月,只是因为项目未了,一直撑着。当宣布一期完工后,张法荣悄然进了医院体检,并在庆功宴结束后搭机去往欧洲。

在欧期间,张法荣接到妻子满是关怀的电话,这让他心头一惊:结果或许不妙。果然,医院的检查显示,张法荣的肠子里面长了个瘤,处在将变(异)未变的临界状态,非常危险。所以一等他从欧洲回来,就直接住进邵逸夫医院进行手术。为此,他休息了整整一年。

与事后的疲惫不堪不同,刚接手这个项目时,张法荣曾兴奋不已。甚至多年以后,当听说“很多地方的人来湖滨参观,都以为当初进行的是修缮,而不是新建”时,他还是会备感欣慰。

相比个人的光荣与梦想,更值得后世史家记上一笔的是,从湖滨一期开始,该区域整个的街巷格局、界面气质发生了自民国初年“新市场”营建以来的根本性改变。而这也正是当年张法荣辞去高校教职,投身房地产业时的初衷。

当时有朋友问他:“想不想干几件以后可以在孙子面前吹牛的大事?”张法荣的回答是:“干!”不久,他便邂逅了湖滨这样“一辈子最”级的大事。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张法荣在湖滨改造现场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你们觉得,湖滨是什么,该怎么定位?”

面对市领导单刀直入的灵魂拷问,张法荣和他的南都团队起初有些忐忑:“我们认为,湖滨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商业中心,对杭州人来说,湖滨更是种记忆,是市民逛街的地方,而逛街并不意味着购物。”

见领导产生了兴趣,他们又接着抛出了自己提炼的slogan——“杭州人常来,外地人必到”,用以描绘湖滨改造所要达到的效果,并介绍了自己的15年开发构想。

果然,对于这番回答,领导显得很满意。

事实上,在南都之前,市里已经面试过好多企业。而之所以如此慎重,是因为政府清醒地意识到,经历了90年代的野蛮生长,杭州原先的商业版图和财富格局已发生裂变。

随着商圈分布从解百这单一中心,到解百—武林广场“哑铃状双中心”,继而向多商圈方向发展,湖滨过去的商业优势正逐渐涣散弱化,亟待通过高水平的整治改造,来改变落后的街区面貌,重振其作为杭州核心商业圈的雄风。

为此,政府接触了不少开发商,只可惜它们都在天量的“拆迁账”面前打起了退堂鼓。这时候,依靠德加公寓、白马公寓、银座公寓等一系列成功项目开始在杭州房产圈声名鹊起的南都,进入到决策者的视野。

与许多建筑队起家的房企不同,南都骨子里流淌着知识分子的血液。

创始人周庆治与总裁许广跃都出自被称作“房地产总裁基地班”的杭大77级历史系,同学录中还有宋卫平、寿柏年、路虹等一连串大佬的名字。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杭派房企形成了迥异于“闽系”、“粤系”的气质与风格,讲人文情怀拼产品质量,他们赋予城市人居以灵魂,打造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独特标本。

相对来说,周庆治更低调更灵活,这可能与他曾担任过多年的省委书记秘书经历有关;而许广跃更有诗人气质,这位余华的挚友,年轻时当过记者、写过小说,名字甚至还出现在抗日电影《女子别动队》的编剧名单中。

与“不务正业”的周、许不同,小他们3届的副总张法荣就要纯粹得多。自从1980年考入杭大经济系,张法荣便始终在跟经济、土地、房产打交道。加盟南都前,他在高校教了11年的书,一手创立了杭州第一个房地产研究所、浙江第一个房地产本科专业,学生遍布浙江各大房企及房管部门,所以在浙江房产圈,张法荣俨然是“教父”级人物。

或许是凭借经济学家的敏锐直觉,也可能是出于“士”的人文传统,总之,南都一反其他企业的急功近利,在湖滨项目里注入了许多商业以外的东西,甚至突破房企通常的开发年限,给自己定下了长达15年的远期计划。

用张法荣的话来说,“当时我们就没怎么算经济账”。没算账是不可能的,但不计较一时得失的背后,是出于对未来趋势的理解和把握。当时南都方面判断,未来15年,杭州都将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所以无论是对湖滨改造,还是良渚文化村的营建,都将其置于15年杭州大发展的背景中来思考,秉持长线投资的态度。显然,这样的理念颇合政府的胃口。

对于政府的垂青,张法荣曾接连用两个“三生有幸”来形容:南都作为民企,能够承接政府重大工程,三生有幸;参与的又是湖滨整治这样牵动杭城“命门”的重大工程,三生有幸。所以,尽管与上城区政府的“合作协议”要到2001年6月才正式签署,但早在春节过后,张法荣便率领南都团队进驻现场开始办公。

办公刚开始,问题就来了。

原来,在找到南都之前,上城区政府方面已先期委托同济大学进行湖滨地区城市设计。就在与南都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后的一个月,市政府原则同意了同济大学所作的《杭州湖滨商贸旅游步行街区城市设计方案》。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2001年,同济大学《杭州湖滨旅游商贸步行街区城市设计》


换作一般人,既然市里都已经点头通过了,那么照着方案执行就是了。可本身也是学者出身的张法荣在认真研究场地和已有规划后却坐不住了,“问题重重”“(与心目中理想的湖滨)相距甚远”。为此,他邀请来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综合体American Mall的设计方——美国捷得公司,并通过后者找到了全球最重要的城市设计和规划事务所之一——美国SWA集团。

没想到SWA更绝,直接否定了之前的方案,推倒重来。

多年以后,曾任湖滨地区建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项勤仍对张法荣当年的决定竖大拇指,“完全正确!”而最让他感慨的是,“老外做设计,会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来帮忙考虑问题,而不是单纯只想着赚钱。”

果如其所言,在这些“洋专家”的手上,一版让城秘小伙伴们数次发出惊叫声的新规划,诞生了。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2019年7月3日,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管理处发布公告:因湖滨步行街区整治提升需要,从7月8日起西湖音乐喷泉暂停喷放约2个月。

不记得这是音乐喷泉的第几次停喷了,只知道,现在音乐喷泉的位置原本曾有过其他的规划。按照美国团队的方案,在平海路尽端,会设计一座牌坊形状的“西湖历史大门”。同时,利用框景原理,在正对牌坊一百米处的湖面,重建一个灯塔。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2002年,美国SWA《杭州湖滨商贸旅游特色街区城市设计》概念图

据说这一灵感源自他们找到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中的灯塔为民国时所建的戚继光纪念塔,修改方案打算在湖滨移植这一场景,并巧妙地添加入“原件”并不存在的某些实用功能。

“单纯从景观营造和视觉审美角度来说,该设计显然很棒,但就功能性而言,最初我是有不同看法的。”说这话的绿城商地董事总经理周锦虹当年曾看过湖滨方案,其中把灯塔作为西湖隧道排烟口的设计令他印象深刻,“虽然1964年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提到,对于已毁纪念物的重建必须遵守‘可识别原则’,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新造物,而不是假古董。同时,灯塔在功能上也并不适合西湖这样无通航照明需求的水域。但排烟口的设计非常巧妙,而且实用。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可能已有了更先进的替代方案。但这个设计还是让人感到脑洞大开。”

事实上,美国方案中像牌坊—灯塔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不止一处。而每一处亮点的提出,背后都是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

比如,为了了解湖滨的城市肌理,他们仔细研究了湖滨地区自南宋、明清至民国以来西湖岸线、河流、道路、城墙、城门的变化。一番苦功下下去后,Scott Slany、李敏辉、David Rogers等设计师提出了一个“引水入城”的设想,这让许多参与评审的“老杭州”想起了过去浣纱河还在时的湖滨。

如果SWA、捷得的方案能够付诸实施,将有望重现这一场景: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悠悠西湖水从长生路、东坡路、仁和路,一路穿越湖边邨、劝业里、龙翔里、仁和饭店等区域,形成一条宽窄不一、深浅不同的“城市溪流”。沿着“城市溪流”及旁边的行人步道,西湖边的游人可以很方便、富有情趣地进入商业街区,而逛完商业街的市民也可以很自然地来到西湖边休憩,真是妙不可言。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2002年,美国SWA《杭州湖滨商贸旅游特色街区城市设计》


除了在界面设计上别具匠心,在交通规划方面,方案也有独特视角。为了做到这一点,SWA甚至自掏腰包,从香港请来一位女性交通专家。

结果,这位名叫Robert A Hamm的交通专家,到了杭州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湖滨踩点,而是让人开车带着她去环城北路、中河高架、之江路、天目山路等处转了一大圈。用她的话讲,“我需要放在大杭州的范围内来思考湖滨的交通规划”。

思考的结果确实与众不同。

“我们通常认为,要避免道路拥堵应该控制汽车通过数量,最好直接划为步行街。但Robert A Hamm却强调,步行街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人行走是有半径和距离限制的。”而她给出的解决方案,更是让包括张法荣在内的许多人没想到,“怎样让经过型车辆主动绕开湖滨呢?不是强制封道,而是通过在每个路口设立红绿灯,来降低延安路的通行速度。这样,赶时间的经过型车辆自然会另寻他途,留下的都是专门来湖滨的。”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疏导了过路型车辆,方案也对湖滨内部道路进行了梳理。根据湖滨道路横平竖直的特点,设计团队提出了“水街”与“山街”的概念。


其中,东西向通往西湖的长生、学士、仁和、邮电等道路,被设计成为慢行的水街——中间为单向通车、单边停车道,两侧各为人行道,而人道与车道间则通过花道、水道加以分隔。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如果说水街的作用在于拉近湖滨与西湖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其理念与民国初年“新市场”的规划师不谋而合。当时从迎紫路到长生路,每条东西向马路都对应湖滨一个公园。从湖滨的家里出门,走到西湖不过几步之遥,人湖之间毫无距离感——那么孝女路、板桥路、吴山路、蕲王路等几条南北向的山街,串起的则是南北几个重要商圈节点。

“当初美国团队提出,应将整个湖滨视作一个整体的超级mall。其中,解百、元华、工联等相当于主力店,而主力店与主力店之间需要有一串小店(山街)来连接,以实现业态的多样性。为此他们还设计了具体的‘场所改造’方案。”据张法荣回忆,这中间给各方留下最深印象的,要数如今的in77B区、C区两处场所。

在B区,方案规划了一个巨型的城市大峡谷。大峡谷不仅外观震撼,内部更有丰富的人造景观、儿童乐园与各种商业门店,能够满足各个不同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家庭亲子出游客的多元游玩体验诉求。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而C区的“场所改造”难度更大,更见功力。“因为该地块靠延安路一侧为新建的高层建筑,而靠吴山路一侧则是需要保留的老房子,所以任何设计团队都面临一个如何协调新旧建筑的难题。之前同济的方案,只是简单地将新老房子堆砌在一起,而美国团队的设计师则通过蜿蜒曲折的内部小径,使两者在空间上既相互区隔,又形成一个整体”。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后来,这组设计先后荣获2004年度MIPIM未来项目奖和2005年度美国ULI大奖。只可惜没有化为现实。“当初如果以这版方案为主操作下去,湖滨恐怕会和现在大不一样。”虽然过去了十多年,张法荣仍对此耿耿于怀,但在当时,他更关心的则是项目能否按时完工?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张法荣,我跟你说,像湖滨路这样人流量巨大的交通要道,我最多只能给你封一个国庆,明年(2003年)国庆前必须开街。”

面对来自市里领导的死命令,在场许多人的心中都在默念:300多天?这么大的工程,600多天都不一定能完成!

但嘀咕归嘀咕,领导的决定还是得不折不扣地执行。毕竟谁都清楚,对于这次的湖滨整治改造,市里是下了决心的,否则也不可能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且由分管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

为了确保湖滨一期按时完工,在领导小组下面,有关方面还组建了三个二级指挥部。其中湖滨路归建委,湖滨公园归园文局,湖滨东侧沿线改造则归由张法荣任副总指挥的“湖滨商贸旅游特色街区建设整治指挥部”。而指挥部方面为了使方案尽可能不留遗憾,也先后邀请了来自美国、德国和本土的三家设计单位,同时出具三版设计方案。

2002年7月,拆迁工作正式启动。用张法荣的话来讲,“当时我们几乎是一边拆迁、一边设计、一边建设”。出于对湖滨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负责,从上到下,几乎每一个参与湖滨改造的人都矜矜业业,一丝不苟。生怕因为自己的一时懈怠、一点失误,在这片“杭城最柔软的下腹部”留下无法抹去的疤痕。

甚至就连公务繁忙的市领导都没有闲着。那段时间,老王书记每周都要抽出时间听取专门汇报,从规划设计到方案图纸,再到施工进度,他几乎样样过问,因而被大伙暗地里叫作“老师傅”;而每天都会到各个工地上转转的项勤,则得了个“包工头”的称号。

不过多年以后,聊起这事,已经退休了的项勤却笑称“自己是故意的”。

“因为只有领导带头行事仔细,下属才能加倍认真,一级级传导下去,没有做不成的事情。”面对坐在对面的城秘小伙伴,项勤这样介绍自己的“为官心得”。

果然,有好几次,项勤天不亮跑到工地上去查看,发现张法荣也已经到了。而园文局的一位副局长,以前一直尿酸高,但在湖滨改造期间却一次没有发作过,“因为出汗实在太多。”至于设计单位,就更加玩命了。

2002年11月19日,由老王书记亲自参加的设计方案评审会在华侨饭店举行。会议宣告SWA、捷得方案使命的阶段性完成,决定由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在吸取美国及德国设计师方案优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完成设计。

会议一结束,南方院的10多位设计师便被“关进”华侨饭店3楼会议室,进行集中办公。如此日以继夜、加班加点地奋战了20多天,直到12月13日方案通过评审,才“重获自由”。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5 2、白 黑,没日没夜地全力赶工,湖滨一期才得以按时顺利完工。今天我们漫步湖滨,不管你喜不喜欢它的建筑风格,是否享受其所营造的商业氛围,但都不能否认参与建设者当年的努力与付出。听参与过湖滨一期的指挥部成员回忆,那时的他们,每天都处在保工期和保质量的双重煎熬中。“300多天,时间虽然紧迫,但大家对细节的专注却一刻没有放松。”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2001年时的骑楼模样

为了达到“似曾相识”的改造效果,指挥部对骑楼的长宽高度都严格把控。甚至,为了能更直观地检验骑楼的柱子宽度、比例关系,是否符合“站在湖滨路西侧,刚好看到骑楼的顶”的视觉要求,施工方还在浙大科技园的工地上搭建了个一比一的模型。

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直保持到了2003年9月30日——项目施工的最后一天。按说,这时候整个工程已进入到清理打扫阶段。不料当天省市领导在检查现场时,发现邮电路靠延安路口有根电线杆上的变电箱没落地。为此,从不求人的张法荣第一次向项勤求援,最终在电力部门的协助下,顺利移走了电线杆和变压器。

十几个小时后,10月1日早上7点,新湖滨景区正式对公众开放。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当时的媒体报道,开街首日游人如织,城秘小伙伴当时也在现场,特别时髦的感觉。只是游人不知道,为了这一刻,所有项目人员整整奋斗了300多个日夜,直到最后一晚。也正是在这忙碌、高效、难忘的300多天里,保持了90年的湖滨格局开始发生改变。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张法荣讲过一个故事:湖滨一期开街前夕,有人找到负责招商的他,表示想在湖滨路与邮电路口开家鲍鱼鱼翅馆,被张法荣劝阻,理由是附近没有停车位,目标食客不会来。对方不理会,坚持要开,结果只三个月便关门大吉了。

没想到,听完这个故事,最感慨的却是项勤:“现在看来,一条街、一片街区能否成功,不仅仅在于建得好不好,更重要的还是后期的经营、管理与微更新。”事情永远在变化中,项勤和张法荣都没料到国家政策的突然改变,以至于南都跟完一期后,就和湖滨建设永远说再见了。

“当初与政府签约合作时,土地还是可以协议出让的,结果2002年国家政策突然转变,所有土地一律需要公开招拍挂。”作为浙江第一批的土地估算师,此时的张法荣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他判断,新规定将迅速推高湖滨地价,并为南都招来众多无法战胜的对手。而自己当初许下的与湖滨的15年之约,也可能无法兑现了。

后来的发展,果然应验了张的预测。就在湖滨一期改造完成后,相关地块陆续被新闯入的其他业主收入囊中。尽管之后的二期是带方案出让,并且最初政府也要求严格按照此方案执行,但对方拿去后还是另外找了规划公司重新设计。曾经丰满的理想,开始遭遇现实的挤压。经历了岁月的磨洗,湖滨,一步步成为现在的模样。你见或者不见,它都会在那里,不悲不喜。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有人感慨“当时规划时间太紧,很多没有琢磨清楚”“湖滨规划如果能够坚持十年,一定会比现在好”;也有人反思“价高者得”的招拍挂制度是否有利于城市开发,毕竟“城市建设有很多维度,不是价格越高就越好”。

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中国土地出让制度的渐趋成熟,一刀切的“竞价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比如杭州亚运会的很多场馆设施采取的就是综合竞价法,其中方案标占比50%,商务与运营各占三成与二成。

只是这些,已经与张法荣,与南都毫无关系了,长沟流月去无声。2003年,周、许这对曾经的“好搭档”宣告分手。随着许广跃、张法荣等骨干的相继离开南都,这家曾与绿城齐名的房企元气大伤,再也无力角逐湖滨。反倒是出走郡原房产的张法荣,出于知识分子的执着,仍对湖滨心有不甘。几经挣扎与努力,虽然他也一度促成郡原与吴山内街的合作,但最终仍惜败于招拍挂之役。2006年,心灰意冷的张法荣和团队彻底退出湖滨。同年,万科收购南都。一个时代就此结束。

湖滨,多少顶尖理想在此地绽放,多少顶尖智慧在此弈,所有面对她的人都是精诚所向,全力以赴,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圆一个世纪性的复兴之梦,和现在及未来抵达她的所有人息息相关。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swa是哪个城市(改变杭州湖滨格局的三百多天:湖滨差点变成了“大峡谷”?)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文献出处:

《依旧创新——杭州湖滨商贸旅游特色街区一期工程创作随笔》方志达、田钰、孙航,《时代建筑》2004年

《杭州湖滨商贸旅游特色街区城市设计》,美国SWA公司,2002年

《湖滨路东侧建设整治项目一期工程大事记》

《湖滨路东侧建设整治工作汇报》